(名数)一见流,三界之见惑也。二欲流,欲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三有流,上二界之一切诸惑也,但除见及无明。有者生死果报不亡之义,三界虽通,而今别以名上三界。四无明流,三界之无明也。有情为此四法漂流而不息,故名为流。见科本辅行一之三。
[出成实论] 流而不返。谓之流。谓众生由三惑之所流转。漂泊三界。而不能返于涅槃彼岸也。又名四暴河者。以其惑业暴涌成河。漂没众生也。亦名四轭者。谓众生为惑业所缠。若牛之缚轭以驾车。而不能脱离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见流见即三界见惑也。谓意根对于法尘。起分别见。因此见惑。流转三界。不能出离。故名见流。(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欲流欲者。即欲界思惑也。谓五根贪爱五尘。故名为思惑。即贪嗔慢也。因此思惑。流转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流。(五 - 明·一如等 撰
四种瀑流,以瀑流比喻烦恼,即「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有流」的「有」指「有情之生存」,「见流」的「见」指「邪见」。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