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沿门托钵?沿门托钵是什么意思?

在佛学大词典、俗语佛源中都找到了“什么是沿门托钵”在不同出处下的解释,请查阅下面的答案。
【佛学大词典】对“什么是沿门托钵”的解释

钵(梵pa^tra  ,巴patta  ),为僧尼所常持道具之一,即应量器(食器)。托钵,指僧人以手持钵,乞求希施。盖于印度佛教,为令修行者降低物质欲望,并避免世俗生活之纷华骚动,佛陀乃制定托钵制,规定比丘不得从事生计营业,亦不可蓄存财富物资,惟以延续色身、长养慧命之故,得于食时托钵乞食。后世引申其义,凡人乞食,皆称托钵。故“沿门托钵”系形容人挨户乞讨,以求施舍,非仅限于僧人之托钵。(参阅“乞食”724)

【俗语佛源】对“什么是沿门托钵”的解释

  钵,是梵语钵多罗patya的省略,是出家比丘应蓄六物(大衣、中衣、下衣、铁钵、坐具、漉水囊)之一,即饭器,有泥质和铁质等。托钵乞食,是印度佛教为比丘所制的乞食制度。作用是不以资生事务乱心,省事修道。比丘每天早晨托着钵盂沿家挨户地去接受施主们的供养,来解决自己的衣食问题。这项乞食制,南传上座部佛教国家一直沿袭至今。到了唐代,由于禅宗的马祖道一创丛林、百丈怀海立清规,实行边生产边修行的农禅规制,从而改革了印度佛教传入的这一乞食制度。后来,沿门托钵一词比喻到处乞求叫化。如《儿女英雄传》说:“不问交谊,一概的沿门托钵、摇尾乞怜起来。”(宽忍)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编

如果您发现我们提供的“沿门托钵是什么意思”的答案有错误,欢迎在线留言告诉我们,感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