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名Indra ,巴利名Inda 。又作因陀逻、因达罗、因提梨、因提、因抵。意译作天主、帝。为最胜、无上之义。即指帝释天,为佛教之护法神,乃十二天之一。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居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之善见城,率领四天王等众,故称天主、帝(帝释)、释迦天王、释迦因陀罗。关于因陀罗之别名,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别译杂阿含经卷二举出八名,即:释提桓因、富兰陀罗、摩伽婆、婆娑婆、憍尸迦、舍脂钵低、千眼,因提利。此外,自古所传因陀罗之别名,或有一○八种,或有千种之多。
其形像通常呈天人形,坐于巨象上,以千眼庄严其身。据杂阿含经卷四十载,因陀罗具有聪明智慧,能观千种之义,故称千眼。
盖因陀罗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神,与梵天、毗沙门天等皆为最早摄入佛教之神祇,于诸经典中多可见到因陀罗即帝释天之说法。关于因陀罗之神话思想,可推溯至吠陀时代,其时,因陀罗为雷雨之神,系诸神中最高位者,甚受崇拜。因善于攻城陷阵,驱驰战车,挥舞金刚杵退治恶魔,遂被称为城堡破坏者,后渐发展成为战神,为英雄或战士之守护神。于梨俱吠陀中,与因陀罗有关之颂诗占全书之四分之一。然在佛教经典中,则以因陀罗为忉利天之天主,为护法善神之一。[长阿含经卷二十一、大楼炭经卷五、起世经卷八、菩萨本缘经卷二、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三、大智度论卷五十四、卷五十六、法华经玄赞卷二本、慧苑音义卷上、大般涅槃经疏卷二十八、大日经义释卷四、慧琳音义卷二十七](参阅“帝释天
”3776)
(二)为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又作因达罗、印捺噜、印陀噜。全称药叉大将因陀罗。又称执力药叉大将、因达罗涅哩底方帝使大将。关于其形像,据净琉璃净土摽载,其身呈黄色,驾羟,左手执白拂,右手执铃。然修药师仪轨布坛法则以其为红色,持棒。此外,陀罗尼集经卷三,列举出十六神王之名,其中,第九印陀噜神王,或系指药叉大将因陀罗。[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参阅“药师十二神将”6692)
(三)元代画僧。一名壬梵因。自古以来,以其传记无存,无法确知生平事迹,且我国无“因”姓者,自古即被视作天竺僧;然于其所绘之“寒山拾得图”上,留有款记“宣授汴梁上方祐国大光教禅寺住持 佛慧净辨圆通法宝大师 壬梵因”,其中,汴梁系指元代在开封置治之汴梁路,由此推测,师应为元代僧,住持于大光教禅寺,授有大师号。其绘画蕴藏禅机,颇富气魄,深受楚石梵琦之激赏。在日本,多处保有其所绘之图,如东京根津美术馆所藏之布袋图与静嘉堂之智常禅师图寺。此二图与寒山拾得图、丹霞烧佛图,于昭和二十八年(1953),被指定为日本国宝。[楚石梵琦禅师语录卷十四]
(天名)Indra,本为雷雨之神。佛教当时之最高神,与梵天并称。译为天主者,由释提桓因Sakradevendra也。又作因坻,因提,因提梨,因达罗等。译曰天主帝。即帝释天。玄应音义三曰:“因坻,直尸切,或言因提梨,或言因陀罗。正翻名天主,以帝代之,故经中亦称天主,或称天帝释,并位之与名也。”[囗@又](神名)药师十二神将之一。又作因达罗,印陀噜。药师七佛本愿经念诵仪轨供养法曰:“药叉大将因陀罗,其身红色执宝棍,主领七亿药叉众,誓愿守护如来教。”
释迦提婆因陀罗的简称,华译天帝。 - 陈义孝编
此云帝。正翻天主,以帝代之。谥法曰:德象天地称帝,仁义所生称王。汉制,天子称皇帝,其嫡嗣称皇太子,诸侯王之嫡嗣称世子。白虎通曰:皇者天之总,美大之称也。煌煌,人莫违也。不烦一夫,不扰一士,故为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此号三皇。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此名五帝。桓子曰:三皇以道治,五帝为德化;三王由仁义,五霸用权智。王肃云:王者虽号称帝,而不得称天帝,而曰天子,乃天之子。子之与父,尊卑相去远矣!金光明经云:以天护故,复称天子。庄子云: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逸士传曰:帝尧之时,有老人击壤于路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 - 宋·普润法云
为音译,指「帝释天」。 - 庄春江居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