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四十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一一○四)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能受持七种受者。以是因缘得生天帝释处。谓天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及家诸尊长。和颜软语。不恶口。不两舌。常真实言。于悭吝世间。虽在居家而不悭惜。行解脱施。勤施。常乐行施。施会供养。等施一切。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供养于父母 及家之尊长
柔和恭逊辞 离粗言两舌
调伏悭吝心 常修真实语
彼三十三天 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 当来生此天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离车名摩诃利。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见天帝释不
佛答言。见
离车复问。世尊。见有鬼似帝释形以不
佛告离车。我知天帝释。亦知有鬼似天帝释。亦知彼帝释法。受持彼法缘故。得生帝释处。离车。帝释本为人时。供养父母。乃至行平等舍。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供养于父母 及家之尊长
柔和恭逊辞 离粗言两舌
调伏悭吝心 常修真实语
彼三十三天 见行七法者
咸各作是言 当来生此天
佛说此经已。时摩诃利离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一一○六)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名释提桓因
佛告比丘。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行于顿施。沙门.婆罗门.贫穷.困苦.求生行路乞。施以饮食.钱财.谷.帛.华香.严具.床卧.灯明。以堪能故。名释提桓因
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故。释提桓因复名富兰陀罗
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数行施衣被.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
比丘复白佛言。何因.何缘故。复名摩伽婆
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名摩伽婆故。释提桓因即以本名。名摩伽婆
比丘复白佛言。何因.何缘复名娑婆婆
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以婆诜私衣布施供养。以是因缘故。释提桓因名娑婆婆
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
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为憍尸族姓人。以是因缘故。彼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
比丘问佛言。世尊。何因.何缘彼释提桓因名舍脂钵低
佛告比丘。彼阿修罗女名曰舍脂。为天帝释第一天后。是故帝释名舍脂钵低
比丘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千眼
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聪明智慧。于一坐间。思千种义。观察称量。以是因缘。彼天帝释复名千眼
比丘白佛。何因.何缘彼释提桓因复名因提利
佛告比丘。彼天帝释于诸三十三天。为王为主。以是因缘故。彼天帝释名因提利
佛告比丘。然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受持七种受。以是因缘。得天帝释。何等为七。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供养父母。乃至等行惠施。是为七种受。以是因缘。为天帝释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如上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七)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鞞舍离国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一夜叉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三十三天见此鬼丑陋恶色。在帝释空座上坐。见已。咸各嗔恚。诸天如是极嗔恚已。彼鬼如是.如是随嗔恚渐渐端正
时。三十三天往诣天帝释。白帝释言。憍尸迦。当知有一异鬼。丑陋恶色。在天王空座上坐。我等诸天见彼鬼丑陋恶色。坐天王座。极生嗔恚。随彼诸天嗔恚。彼鬼随渐端正。释提桓因告诸三十三天。彼是嗔恚对治鬼
尔时。天帝释自往彼鬼所。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三称名字而言。仁者。我是释提桓因。随释提桓因如是恭敬下意。彼鬼如是.如是随渐丑陋。即复不现
时。释提桓因自坐已。而说偈言
人当莫嗔恚 见嗔莫嗔报
于恶莫生恶 当破坏憍慢
不嗔亦不害 名住贤圣众
恶罪起嗔恚 坚住如石山
盛嗔恚能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 非谓执绳者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叹说不嗔。汝等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赞叹不嗔。当如是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着衣持钵。入舍卫城乞食。乞食已。还精舍。举衣钵。洗足已。持尼师坛。着右肩上。至安陀林。布尼师坛。坐一树下。入昼正受
尔时。只桓中有两比丘诤起。一人骂詈。一人默然。其骂詈者。即便改悔忏谢于彼。而彼比丘不受其忏。以不受忏故。时。精舍中众多比丘共相劝谏。高声闹乱
尔时。世尊以净天耳过于人耳。闻只桓中高声闹乱。闻已。从禅觉。还精舍。于大众前敷座而坐。告诸比丘。我今晨朝乞食。还至安陀林。坐禅人昼正受。闻精舍中高声大声。纷纭闹乱。竟为是谁
比丘白佛。此精舍中有二比丘诤起。一比丘骂。一者默然。时。骂比丘寻向悔谢。而彼不受。缘不受故。多人劝谏。故致大声。高声闹乱
佛告比丘。云何。比丘。愚痴之人。人向悔谢。不受其忏。若人忏而不受者。是愚痴人。长夜当得不饶益苦。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有三十三天共诤。说偈教诫言
于他无害心 嗔亦不缠结
怀恨不经久 于嗔以不住
虽复嗔恚盛 不发于粗言
不求彼开节 扬人之虚短
常当自防护 以义内省察
不怒亦不害 常与贤圣俱
若与恶人俱 刚强犹山石
盛恚能自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为善御 非谓执绳者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亦复赞叹行忍者。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当行忍辱。赞叹忍者。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九)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莫得各各共相杀害。但当论议。理屈者伏。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设共论议。谁当证知理之通塞。天帝释言。诸天众中自有智慧明记识者。阿修罗众亦复自有明记识者。毗摩质多罗阿修罗言。可尔。释提桓因言。汝等可先立论。然后我当随后立论。则不为难
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即说偈立论言
我若行忍者 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 怖畏故行忍
释提桓因说偈答言
正使愚痴者 言恐怖故忍
及其不言者 于理何所伤
但自观其义 亦观于他义
彼我悉获安 斯忍为最上
毗摩质多罗阿修罗复说偈言
若不制愚痴 愚痴则伤人
犹如凶恶牛 舍走逐触人
执杖而强制 怖畏则调伏
是故坚持杖 折伏彼愚夫
帝释复说偈言
我常观察彼 制彼愚夫者
愚者嗔恚盛 智以静默伏
不嗔亦不害 常与贤圣俱
恶罪起嗔恚 坚住如石山
盛嗔恚能持 如制逸马车
我说善御士 非谓执绳者
尔时。天众中有天智慧者。阿修罗众中有阿修罗智慧者。于此偈思惟称量观察。作是念。毗摩质多罗阿修罗所说偈。终竟长夜起于斗讼战诤。当知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教人长夜斗讼战诤。释提桓因所说偈。长夜终竟息于斗讼战诤。当知天帝释长夜教人息于斗讼战诤。当知帝释善论得胜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以善论议伏阿修罗。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立于善论。赞叹善论。汝等比丘亦应如是。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当善论。赞叹善论。应当学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天帝释。天.阿修罗对阵欲战。释提桓因语三十三天众言。今日诸天与阿修罗军战。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者。当生擒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系缚。将还天宫。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告阿修罗众。今日诸天.阿修罗共战。若阿修罗胜。诸天不如者。当生擒释提桓因。以五系缚。将还阿修罗宫。当其战时。诸天得胜。阿修罗不如
时。彼诸天捉得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以五系缚。将还天宫。缚在帝释断法殿前门下。帝释从此门入出之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缚在门侧嗔恚骂詈
时。帝释御者见阿修罗王。身被五缚。在于门侧。帝释出入之时辄嗔恚骂詈。见已即便说偈。白帝释言
释今为畏彼 为力不足耶
能忍阿修罗 面前而骂辱
释即答言
不以畏故忍 亦非力不足
何有黠慧人 而与愚夫对
御者复白言
若但行忍者 于事则有阙
愚痴者当言 畏怖故行忍
是故当苦治 以智制愚痴
帝释答言
我常观察彼 制彼愚夫者
见愚者嗔盛 智以静默伏
非力而为力 是彼愚痴力
愚痴违远法 于道则无有
若使有大力 能忍于劣者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有忍
于他极骂辱 大力者能忍
是则为上忍 无力何所忍
于己及他人 善护大恐怖
知彼嗔恚盛 还自守静默
于二义俱备 自利亦利他
谓言愚夫者 以不见法故
愚夫谓胜忍 重增其恶口
未知忍彼骂 于彼常得胜
于胜己行忍 是名恐怖忍
于等者行忍 是名忍诤忍
于劣者行忍 是则为上忍
佛告诸比丘。释提桓因于三十三天为自在王。常行忍辱。赞叹于忍。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行忍。赞叹于忍。应当学
佛说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一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世时。释提桓因欲入园观。时。敕其御者。令严驾千马之车诣于园观。御者奉敕。即严驾千马之车。往白帝释。唯。俱尸迦。严驾已竟。唯王知时。天帝释即下常胜殿。东向合掌礼佛。尔时。御者见。即心惊毛竖。马鞭落地
时。天帝释见御者心惊…
《杂阿含经四十》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