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动颂释章》

「经疏部」经文1738卷36页码:P0709
唐 澄观述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

  一卷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稽首归命普法界  离垢清净解脱轮

  充遍法界十佛身  海会教主诸圣众

  我住缚地悕大法  唯愿加哀令增智

  今开略颂益自他  愿生大解渡痴海

  此经八十卷  四万五千偈

  七处九会说  三十九品章

  人中有三处  道场普独园

  天上有四处  忉夜兜他化

  初会菩提场  二会普光殿

  三会忉利天  四会夜摩天

  五会兜率天  六会他化天

  七八重普光  九会给孤独

  初会十世界  二会十佛国

  三会十住位  四会十行位

  五会十回向  六会十地行

  七会等妙位  八会二千行

  九会法界境  是九会法门

  初二三各六  四四五三品

  六一七十一  八九各一品

  初会世如普  世华舍那品

  二会如四光  菩萨净首品

  三会升须十  梵初明法品

  四会升夜十  十无尽藏品

  五会升兜十  六会十地品

  七会定通忍  阿寿住处品

  佛如如普贤  如来出现品

  八会离世间  九会法界品

  无愿业住涅  法心三性如

  安出信随永  无安无决普

  初治修生具  正不童王灌

  欢饶无无无  善无尊善真

  信戒惭愧多  施慧念持辩

  救不等至无  随等如无入

  极离发焰极  现远不善法

  普妙次清知  智了众法无

  他天宿知成  住善出一一

  音顺无如如  如如如如如

  同因秘微十  诸一诸随托

  此论二分已说颂分释分如何颂曰

  此经八十卷  四万五千偈

  七处九会说  三十九品章

  释曰。此谓简持义。为简余经名为此经。又为简旧经。彼晋朝经卷有六十。今为简彼名此经等。此经前后翻译补阙四本不同。今此第三证圣元年。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此云喜学。于东都佛授记寺再译旧文兼补诸阙计益九千颂。通旧总翻四万五千颂合成汉本卷八十轴。义净等六大德同译复礼法师缀文。更有余释如策林说。四万五千偈者晋朝译经三万六千偈。更益九千颂故若通论经本合有六本。一恒本二大本三上本四中本五下本六略本。初恒本者案藏法师疏第一卷云。此通树形等异类世界各毛端处念念常说无有休息。此非可结集不可限其品颂多少亦非下位所能受持。广如不思议品说。二大本者如下海云比丘所受持普眼经。以须弥山聚笔四大海水墨书一品修多罗不可穷尽。如是等品复过尘数。此是诸大菩萨陀罗尼力之所受持。亦非贝叶所能书记。三上本者此是结集文中之上本也。故西域相传龙树菩萨往龙宫见大不思议解脱经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颂四天下微尘数品。四中本者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上二本并秘在龙宫非阎浮提人力所受持故此不传。五下本者有十万颂三十八品。龙树持此本出现传天竺。西域记说在于阗国南遮俱槃国山中具有此本。六略本者即此土所传六十卷本。是彼十万颂中前分三万六千颂要略所出也。今此四万五千偈亦然六本中略本摄也。广如彼说

  问曰。偈者长行颂合为简长行

  答曰。初从如是我闻终至此怀疑念数之为偈

  问曰。数几字以为一偈耶

  答。三十二字以为一偈。但梵本字其数减少汉地译字其数增多。是故梵本四万一千九百八十颂余十字。唐本四万五千颂

  问曰。以何知然耶

  答曰。案俨法师杂孔目云。依大慈恩寺华严梵本检有五百四十一纸叶。五十七字以为一行。二十行为一纸叶。一纸叶背面二千二百八十字。十纸计当二万二千八百字。三十二字以为一颂。一百纸当二十二万八千字。三十二万为万颂。五百四十一纸计当一百二十三万三千四百八十字。依三十二字为颂计当四万一千九百八十颂余十字。案云由此明知梵本文字其数减少唐翻译时字数增多。是故依梵本经计颂数时四万一千九百八十颂余有十字。依唐译经计颂数时合四万五千颂。相传云金刚般若梵本有一纸许。唐翻译时多纸多字此亦如是。今云梵本经者非支法领得三万六千偈梵本。唯依实叉难陀得四万五千偈梵本经也

  问曰。长行是十二分教中契经教。何故今云长行颂合名四万五千偈耶

  答曰。案藏法师疏第二卷云。又颂有四种。一数字颂谓依梵本三十二字以为一颂。不问长行及偈。二伽他颂此云讽颂或云直颂。谓不颂长行也。三祇夜颂此云应颂。谓应重颂长行法也。四嗢陀南颂此云集施。谓以少言含摄多义云集。用以施人令易受持故云集施。此上三种颂或七言或五四三言。皆以四句为一颂。今长行合云颂者依四颂中数字颂说。处会别名如下具说。三十九品章者晋朝经有三十四品。更益五品故名三十九。谓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十定品。晋朝经合前四云卢舍那佛品。更无十定品故名三十四品耳。二经品名各相替案经可见。已说偈品处相如何。颂曰

  人中有三处  道场普独园

  天上有四处  忉夜兜他化

  释曰。有四洲中南名人中。摩竭提国有三胜处故名三处。何等为三。谓菩提树下道场处。普光明法堂处。祇树给孤独园处。于欲界内有六天。中四名天上。须弥顶上四殊胜处故名四处。今云顶上者取顶上方故名顶上。何等为四。谓须弥顶上忉利天处。自顶上方夜摩天处。兜率陀天处。他化自在天处。此中初一地居后三空居。人间方处咨知有端。天上方处非通难知。故今随难说六天相。何等为六。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摩天。四兜率陀天。五乐变化天。六他化自在天。初四天王天者苏迷卢内第四层级四大天王及诸眷属共所居止。各住一面名四天王。寿量衣等如余论说。忉利天者此云三十三天。妙高山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名三十三天。彼天身长一由旬衣长二由旬广一由旬重六铢。寿一千岁。夜摩天者此云时天。以时华开合辨昼夜分故名时天。又随时受乐故名时分。此天身长二由旬衣长四由旬重三铢寿二千岁。兜率陀天者此云喜足。佛地论云后身菩萨于彼教化多修喜足行故云喜足。长阿含经云身长四由旬衣长八由旬广四由旬衣重一铢半食甘露寿四千岁。乐变化天者乐自变化作诸乐具以自娱乐故名乐变化。此天身长八由旬衣长十六由旬广八由旬衣重一铢食甘露寿八千岁。他化自在天者令他化作诸乐具显己自在故名他化自在。此天身衣寿命过前一倍。如是诸天广如瑜伽佛地三法度经长阿含经婆沙俱舍等说

  问曰。何故从人间升天上超四王天。从兜率向他化超化乐天耶

  答曰。古来多释今且述正。所以超四王天者。十信是外凡菩萨。十住是不退贤人。显贤愚玄隔故超次升天。所以超化乐天者。回向是世间行。十地是出世行。又回向是有漏。十地是无漏。显世出世漏无漏玄别故超次向上。已说处相会相如何。颂曰

  初会菩提场  二会普光殿

  三会忉利天  四会夜摩天

  五会兜率天  六会他化天

  七八重普光  九会给孤独

  释曰。舍那法会充遍尘刹难测涯限。且寄分相迹释说经会略有四门。一定其说处门。二融摄无碍门。三显处差别门。四表示法胜门

  定其说处门者

  问曰。说此经处为是净土为是染土。若是净土何故经云摩竭提国等。若是染土何故经云此莲华藏世界海等

  答曰。说此经处染净二土镕融相摄有其四门。一本从末门唯娑婆说。二末从本门唯华藏说。三本末双显门如经云华藏界中娑婆界等。四本末双绝门以就果海不可说故。此上四门合为一土镕融无碍随说皆得

  融摄无碍门者亦有三重。一此觉树下摄人中天上七处九会。是故皆云不离此也。二此觉树下摄十方无余刹土。皆悉不离此树王下。三此觉树下摄毛端微尘数等重重之刹。犹如帝网无有穷尽。以皆是此莲华藏界之所摄故

  显处差别门者佛说经处总有三种。一唯界内十六大国化身说处。此通小乘教及三乘教。二唯界外诸妙净土受用土中报佛说处。此通三乘及一乘说。三染净圆融帝网无尽华藏界中十佛说处依正浑融具三世间。此唯别教一乘说处。今此所辨正唯后一兼通前二。以彼本末不相离故

  表示法胜门者。托此胜处表示法胜。如地论云此法胜故在胜处说等。从粗至细总有三重。一此树下得菩提故不起此说。明表所说如所得故非逐异机有改动故鹿园说等。二托圆融莲华藏界。表示所说圆满殊胜性开敷故。三托此重重帝网之处。表示所说亦重重无尽。如不思议解脱等。今此九会即通此三。粗细融容俱无碍故。赴机说法会别有九。何等为九。第一会在摩竭提国(此云不害国)菩提场树王之下为表佛果无尽德。是故托得果之处用以表示。第二会在摩竭提国普光法堂。西域相传此堂去菩提树东南二三里许在尼连禅河曲内诸龙为佛所作。如来于中放相轮光遍照十方无边世界。是故名此为普光堂。此中表说信行普周荫初机故。第三会在须弥山顶帝释宫中妙胜殿。须弥者正云苏迷卢此云妙高。四宝所成故名为妙。挺出众山故亦名高。表此所说十住不退穷至山顶。超过凡小寄此胜殿。第四会在夜摩天宫宝庄严殿。夜摩名时如前已说。为表十行随时进修胜德绞饰故托兹殿。第五会在兜率陀天宫一切宝庄严殿。兜率此云喜足。为表回向世间位满成喜足行。摄德多门寄一切宝殿。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宫摩尼宝藏殿。为表十地所证真如非自所作。又表因圆穷欲界顶。证智摩尼出阿含光故寄斯殿。第七会重普光法堂表此所说六位之法依前信等圆摄周尽。是故重会于此处也。第八会重普光法堂表此所说二千行法亦依前信等圆摄周尽。是故重会于此处也。第九会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重阁讲堂。为表所显法界法门当体希奇功用济物。用依体起似阁重成仍托斯处也

  问曰。晋朝经唯有八会何故唐经有九会耶

  答曰。觉贤三藏不得十定品梵本。终不知说十明品等十品处。由此十品入于第六他化自在天会。是故唯八会耳。喜学三藏得十定品即分明知十地品是他化天会。十定等十一品是普光重会。故开为九会耳。十定品首云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普光明殿入刹那际诸佛三昧。以一切智自神通力现如来身清净无碍。如此广叹佛菩萨德及列名号。谓普眼菩萨摩诃萨等

  问曰。卢舍那佛说华严处遍法界者如忉利天说…

《新译华严经七处九动颂释章新译华严经七处九动颂释章》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新华严经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