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在没有讲正式的论文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下讲法、闻法的方式。讲法有讲法的方式,闻法也有闻法的方式,以这些方式讲法、闻法才是如理如法的。
首先,讲法的方式。讲法的方式有佛传讲佛法的方式、阿罗汉传讲佛法的方式,还有班智达传讲佛法的方式。
第一,佛以三种神变来讲法。这也是超越的。
其一,以身神变来讲法。佛陀传讲佛法的时候从白豪间放光,照射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让没被摄受的众生得到摄受;再出广长舌相,周遍三千大千世界,让已经得到摄受的众生生起欢喜心、信心。这是以身神变来讲法。
其二,以语神变讲法。佛以六十种妙音广略畅演诸法,各趣众生皆能了达。如《普贤行愿品》里所讲“天龙夜叉鸠槃荼,乃至人与非人等,所有一切众生语,悉以诸音而说法”。佛传讲佛法的时候,不同语言,不同种姓的众生都能得到法益。这是以语神变讲法。
其三,以意神变传法。佛通过圆满的智慧,洞察一切众生的不同根基和意乐,然后适应不同所化众生而宣讲不同法门。这是以意神变传法。
佛的弘法利生事业是恒常不变的,是任运自成的。佛通过身口意的神变力给众生传法,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二者讲的是一个道理。佛通过自己身的神变力,让所有未得到摄受的众生都能得到摄受,让已经得到摄受的众生生起欢喜心,生起信心。佛通过自己语的神变力,让一切众生,不分人与非人,不分何种种类,都能听懂。我现在讲汉语,你们就能听懂;若是讲藏语,你们就听不懂了。若是给藏民讲,只能讲藏语,不能讲汉语;若是讲汉语,他们就听不懂了。但是佛传讲佛法的时候没有这些障碍,都能听懂,都能了知。佛通过自己的意神变力,给不同根基的众生宣讲不同的法门。众生无边,法门无边。
其实佛法也好,法门也好,是没有局限的。若是这样的话,那众生是不是都能解脱或成就了?不是。佛传法没有障碍,但众生若要得到如是的利益,若要感应如是的功德,还要靠自己的善根和福德。佛是无所不知的,佛是无处不在的,佛是无所不能的,但若是众生自己没有善根和福德,不一定能感受到,不一定能得到如是的功德力,这是众生自己的问题。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如果你这个江里没有水,就照不到月亮的影子,这不是月亮的问题,是你自己的问题。
是不是谁都能得到摄受?是不是谁都能生起信心?是不是谁都能得遇佛法?是不是谁都能成就佛果了?众生都有佛性,这个佛性是有,但是要得到佛的摄受也好,自己要得到成就也好,是要靠善根和福德的。若是你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虽然你有佛性,你也不能成佛;虽然佛的事业无量无边,无处不在,你也不一定能感受得到。所以我们经常讲“佛度有缘人”。对有缘众生来说,佛是万能的;但是对无缘众生来说,佛是无能的。若是众生自己不积累善根,不积累福德,佛也没有办法。
佛通过三种神变力传法,这是最究竟、最圆满的传法方式。只有佛才有这个能力,其他任何众生都没有这个能力;只有佛才有这个功德,其他任何众生都没有这个功德。
第二,阿罗汉的传法方式。阿罗汉传讲佛法的时候,以三种清净传讲佛法。
其一,法器清净。阿罗汉传法的时候,先通过自己的智慧、觉悟去衡量众生的相续,观察这个众生是否是法器,是否是这个根基。知道了众生的相续后,再给众生传相应之法。有的还没有成为法器,这样就不能讲;有的是小乘法的法器,他就讲小乘法;有的是大乘法的法器,他就讲大乘法。
若是众生没有成为这个法的法器,给他讲这些道理,只有害没有利,所以堪为法器是很重要的。有的根本就没有这个根基和意乐,有的对小乘法有信心,有的对大乘法有信心,有的对显宗有信心,有的对密宗有信心,这就说明众生有不同根基,不同意乐,这种应机说法是非常重要的。阿罗汉他首先观察众生是否是法器。成为法器了,他再传相应的法。这是法器清净。
其二,语言清净。阿罗汉的相续中已经没有烦恼的染垢,他的相续是清净的,心是清净的,因此他的身体和语言也是清净的。若是心不清净,身不会清净,语也不会清净。心不清净,行为就不会清净;心清净,行为才清净。身和语主要靠心。
他已经断烦恼了,他的心是清净的,所以他说法的语言也是清净的。一位普通人讲法和一位阿罗汉讲法,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普通人讲法,即使他讲的道理再好,讲得再流利,也没有用,因为语不清净。主要是他的心地不清净,所以没有力量。心清净,语言才清净;语言清净,才能真正深入人心,感化人心。阿罗汉传法是以清净的语传法的。
其三,法义清净。阿罗汉所传的法,是佛亲口所宣或自己亲自证悟的,不会夹杂其他。他所讲的要么是佛所说的,要么是自己亲自证悟的境界,所以法义清净。他讲法不会随便讲,不会有夹杂。
阿罗汉通过这三种方式来传法。“阿罗汉”在此处不是仅指小阿罗汉(小乘里讲的阿罗汉),也包括大乘里讲的阿罗汉,即登地以上的菩萨。尽管是因地菩萨,但他是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称为阿罗汉。为什么?登地了以后,他才真正地现量见到了无我的真理,才能断除烦恼。在此处,一地以上的菩萨也是阿罗汉。阿罗汉宣讲佛法的时候,以三种清净来传讲。
第三,班智达传讲佛法的方式。“班智达”是梵语,“班”是“五”的意思,“智达”是通达的意思,通达五明才可以成为班智达。以前在印度有两大最著名的寺院——戒香寺和那烂陀寺,当时的班智达都在这两大寺院里,两大寺院的班智达传讲佛法的方式各不相同。
戒香寺的班智达传讲佛法的时候,不区分经典和论典,主要是通过“两个决定”来传法,即决定法器和决定法义。那烂陀寺的班智达们传讲佛法的时候,区分经典和论典。若是讲经典,就以五种圆满来传讲;若是讲论典,就以五条规则来传讲。
经典是佛亲自讲的,那烂陀寺的班智达们以五种圆满来传讲经典。住处圆满,为清净刹土;说法上师圆满,为佛陀;法圆满,为大乘法;时间圆满,为本来常有的相续轮;眷属圆满,为男女本尊。他们传讲佛经时,就有这样的要求。这就是密宗里讲的“观五种圆满”。住处圆满,为清净刹土,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佛刹土、清净刹土。本师圆满,为佛陀。眷属圆满,都是清净的男女本尊的自性。所谓“眷属”,就是指上师的弟子或自己的同修,以及身边所有的众生。法圆满,为大乘法。时间圆满,为本来常有的相续轮。
那烂陀寺的班智达们宣讲论典的时候,以五条规则来宣讲,即由谁来造,为谁而造,属何范围,具何种必要,全论何义。比如昨天所讲的这五条规则,首先了解《入行论》由谁造?就要对作者寂天菩萨作一番介绍。《入行论》为谁而造?是为了想修学大乘佛法的善缘者而造,谁想学修大乘佛法,就为谁而造。该论典属何范围?它属于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有经藏、论藏、律藏,《入行论》属于经藏,主要抉择的是佛第二转*轮的内容。具何种必要?即造这样的论典有什么必要,能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就是发菩萨心、行菩萨道,最后能证得无上菩提。全论何义?整部论典从前言到结尾都在讲怎样发菩提心、怎样修菩萨行,最后怎样成就无上菩提,显宗里的基道果都包括在这里面。这叫五条规则,这些班智达们以这五条规则来传讲论典。
这三种传讲佛法的方式有时也是不冲突的。比如,佛能够而且也可以用这三种方式传讲佛法。佛以阿罗汉形象来度化众生的时候,就以三种清净来传讲佛法;佛以班智达形象度化众生的时候,则通过两种决定或五种圆满、五条规则这些方式来传讲佛法。
一般的阿罗汉,无论是大乘的阿罗汉还是小乘的阿罗汉,则以三种清净的方式传讲佛法,还可以以班智达们传讲佛法的方式传讲,但是不能以佛传讲佛法的方式传讲佛法。因为,无论是小乘的阿罗汉还是大乘的菩萨,在境界上和佛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他们的断证功德还没有圆满。
比如,小乘里讲的这些阿罗汉们有四不知因:时不知因、境不知因、细不知因、多不知因。
时不知因,即无法了知时间久远的事情。虽然他们有神通,也有智慧,但是对特别远久的事情,他们无法能够了知,无法能够观察到。比如舍利子无法观察到华杰施主相续中的善根。华杰施主年纪已经八十多岁了,他想出家,当时佛不在,舍利子等众弟子在,他们没有同意华杰施主出家的请求,因为他们通过智慧观察,在华杰施主的相续中没有这个善根,没有今生出家获得成就的因缘。后来,华杰施主遇到了佛陀。佛陀通过智慧观察到,华杰施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世在畜生道做猪,在一次无意当中绕塔时种下了善根,现在这个善根成熟了,他可以出家并且还能获得成就。佛观察到了,舍利子没有观察到,因为他的境界、智慧无法跟佛比。
境不知因,即外境的距离太大而不知。比如,神通广大的目键连不知道亡母转生之处。他的母亲转生到聚光佛刹,当时他用自己的神通没有观察到,他请问佛陀,佛陀通过神通观察到了。
细不知因,即一些细微的因果,除了佛之外,谁也无法能够了知。
多不知因,即佛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成就,而阿罗汉则不具有这些功德,他们无法能够了知佛具有的这些功德,也根本无法用神通观察佛的功德。
大乘的阿罗汉、菩萨也有很多这样的障碍,因为他们的断证功德没有圆满。八地以上的菩萨看似具有佛的功德,但是他们所具有的这种功德是相似的,不是真正的。所以,除了佛,谁也没有能力以三种神变来传讲佛法…
《《入菩萨行论》讲记(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