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人升进——佛教发展观▪P16

  ..续本文上一页

  菩萨行者如果能够以智慧兼行六度,则圆融的六度之行即成菩萨万行。菩萨在生命升进的全过程中,其全部的实践活动就是六度。六度圆满成就,则究竟成佛。

  层层而升进-生命进化之路

  博闻而强志

  宇宙大无边无际,时间久无始终。在难以想象的广袤空间和无以计度的时间流中,有无数的生命在生死变换。佛法以生命层次和境界高低将其概括为十法界,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及声闻、缘觉、菩萨、佛,前六者不明生命实相,是实足的凡夫,生死轮转无有终期,称为六凡;后四者,依其智慧深浅而证生命实相的不同层面,称为四圣。佛是智慧的圆满者,了了证知生命实相的全部,代表生命的至高境界。

  一、芸芸众生相

  众生是指“受众多生死”,又指“众缘和合而生”。众生又称有情、含识,是具有情感和意志的生命体,与无情的草木土石相对。

  众生的类别与生存状况依佛经解释可谓多矣。如果按其欲望轻重,可分为欲界、色界(色指有质碍的物质)、无色界。欲界众生不仅有有形粗重的身体,而且欲望深重,包括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以及六欲天人;色界众生欲望淡薄,但仍有物质身体;无色界众生已经没有食、色、睡等欲望,没有形碍的物质身体,纯粹是精神的存在。

  按出生的方式,有“四生”之说:一卵生,由卵孵化而生,如鸡、鸭等及鸟类;二胎生,由母胎孕育而生,如人及哺乳动物;三湿生,凭借湿气而生,如蛾、蚊、苍蝇等昆虫;四化生,不假物质条件忽然变化而有,如一切天人及地狱众生。

  按其业报所生去处、生存环境和所受苦乐的不同,又可分为五道或六道,五道即是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加上阿修罗即为六道。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畜生、饿鬼和地狱为三恶道。

  三界六道可以细分为“二十五有”:二十五种生存形态。欲界十四种:四大部洲(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人、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

  色界七种: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以及初禅天中的大梵天,四禅天中的净居天、无想天。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

  众生生存的环境有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一说。依佛经言,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一日月环绕中段,外围有四大部洲、八山、八海环绕。须弥山中段以下分四层,下三层是乾闼婆、夜叉、罗刹等鬼神居住,归四天王统领。四天王分居于须弥山中段四方。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以下众生都依地而居,以上依空而住(天宫在虚空中),依次是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

  六欲天之上是初禅天,与六欲天及其下的众生构成一“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之上是二禅天,共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之上是三禅天,共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之上是四禅天,共同组成一个“大千世界”。由于一个“大千世界”中三层结构中均以千为计量单位,故称“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上还有“世界种”,为梯形,分二十层,每一层皆有无量微尘数大千世界。无量微尘数世界种组成一“世界海”,是宇宙的基本独立单位,称为“一佛土”或“一佛刹”。譬如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化和居住的世界。在无垠的宇宙中有这样无量无边的佛国刹土。

  在佛经中,根据因果法则、果报好坏而对众生进行归类的就是六道。六道众生是佛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概念。以下对六道众生的心行、苦乐觉受和生存环境作一简要介绍:

  1、地狱道之苦。地狱,是指此道众生的生存环境有如人间监狱,没有自由,并且常受各种酷刑,是六道中最苦的一道,纯苦无乐。受生地狱的恶因是造作极其严重的“十恶”中的一种。依照生前所造恶业的性质和轻重,所入地狱的刑罚、痛苦有种种差别。一般最常说的是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与孤独地狱,加起来共十八地狱。其中八热地狱一一又附有十六小地狱。地狱的名称一般是依照所受刑具和痛苦的状况而定。地狱中以无间地狱最为可怕。据《地藏菩萨本愿经》介绍,所谓“无间”:

  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 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 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锉砟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 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

  大意是说,受苦过程没有间断,忽生忽死苦痛连绵,直至罪业报尽;不间断地遭受各种刑罚;无间狱中可以容纳一人直至无数众生,无论是一人还是多人,受刑者都见自己遍满狱中受苦;受罪者不分贫富贵贱、不分性别种族,也不分来自何道,只要造作了相同的恶业,一律平等受苦。

  2、鬼道之苦。鬼或饿鬼(梵语preta),音译薜荔多。佛教中所提的鬼道是极为复杂的一类。其相貌奇异,苦乐受用差别也非常大。称饿鬼者,是因为此类众生中的大多数常处于饥渴状态,多数时间都在为寻找食物而奔忙。这类众生的特点是希望能获得他人施与饮食和用具,但又常常不能如愿。他们心理阴暗,生性多畏。

  佛经描绘,有一类饿鬼口如针孔小,咽如马尾毛细,可肚子却很大。百年中也难得食物和水,长时遭受饥饿和干渴的痛苦。为寻找食物四处游荡,却永远得不到满足。如果侥幸找到食物也难以下咽,即使咽进一点,也没有办法满足巨大的肚子,而且食物一吃进肚里,就会变成铁汁烧灼内脏,痛苦不堪。

  鬼道众生何以如此?原因很多,主要是悭贪吝啬。《正法念处经·饿鬼品》说:“一切饿鬼,皆为悭贪嫉妒因缘,生于彼处。”

  3、畜生道之苦。即动物界,但佛教讲的范围更大一些。又称傍生、横生,意指与人直立行走不同的爬行横飞。《正法念处经》卷18 讲,畜生种数多达三十四亿。畜生的形状相貌、生存方式和寿命长短差别极大。依照他们住处的不同大致分为海居和陆栖,又有空行、陆行、水行,昼行、夜行、昼夜行之别。

  动物的突出特点是愚痴。它们意识不发达,无自觉之明。终其一生,都是为了填饱肚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昏睡游戏,过着一种顺生顺死的消极生活。

  无论野生动物还是家畜,都没有多少自由。野生动物遵循“弱肉强食、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相互追逐与吞食,还得提防人类的捕杀,在恐怖的生态平衡中寻找生机。家养动物尽管饱暖无忧,但或为人所驱役,辛劳如牛马,或为人所豢养,被宰如猪羊。即使“幸福”的宠物,也常面临失宠被遗弃的危险。

  由于傍生类别众多,所堕具体因缘千差万别,但总的业因是愚痴贪欲,造作中等程度的“十恶业”。其中又以愚痴和杀生为主要业因。以由杀生而堕此道感得相互追食,没有安全感;由人中不思进取,愚痴无智感得此道顺生顺死消极生活。《辩意长者子经》列举五事因缘:“一者犯戒私窃偷盗;二者负债,抵而不偿;

  三者杀生以身偿之;四者不喜听受经法;五者常以因缘艰难,斋戒施会以俗为缘。”

  以上三道被称为恶道,因作恶业所堕落故,因受不可爱苦报的缘故。

  4、修罗道之苦乐。阿修罗(梵语asura),意译“非天”、“不端正”等。此类众生其实并非一道。《正法念处经》卷18 说分属二道:1、鬼道所摄,即魔身大力鬼,有神通力;2、畜生道摄,住大海底须弥山侧。另据《首楞严经》卷9介绍有四种阿修罗,分别摄于天、人、鬼、畜。虽然分属四道,但此类众生有修罗性,所以被归于一道。所谓修罗性就是此类众生德行和享用如天人,但心性骄慢,无谦下意,所以称“非天”。又由于骄慢嫉妒而感得相貌丑陋,所以称“不端正”。然此仅指男性,阿修罗女却极为美貌。

  修罗生性疑伪、骄慢好斗。据佛经记载,修罗王常常为争夺权利而领众与梵王、帝释、四天王激战,也常为争夺美食美女而与诸天开战。

  感生阿修罗道的业因较为复杂,主因是于人中布施行十善,但布施时心不清净,盛气凌人,善恶夹杂。尽管德用如天,常受快乐,但由于嫉妒骄慢,常与诸天战斗,故死伤恐怖,苦亦常随。而且因此种下恶因,死后堕落恶道。

  佛经记载,阿修罗是常于佛前听闻佛法的“天龙八部”之一。但生性多疑和骄慢的缘故,于佛无恭敬心,于法无净信心,成为修学的一大障碍。所以阿修罗虽属善道,但被列于天道和人道之下。

  5、天道之苦乐。天,为梵语提婆(deva)和素罗(sura)的意译,原义指光明、清净和自在。又作天界、天道,指其类众生所居住的世界。天道是六道中业报最殊胜的一道。

  天道按其欲望轻重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天。天道众生欲望愈轻,享用愈妙,神通愈胜。以欲界第二天忉利天为例,此天众生身高一由旬(古印度计量单位,相当于30 或40 里),衣重6 铢(约合2.4 钱),天衣无缝,自然而有。平均寿命1 千岁(天上一日相当人间百年,合为人寿3650 万岁)。相貌端严美丽,世人常以“美如天仙”来形容。食物修陀,具足百味,甘美怡人。更令人神往的是,此天众生不需辛劳,一切享用自然而有,且无疾病之苦、衰老之忧。据《瑜伽师地论》卷4 说,天人们“常闻种种歌舞音乐、鼓噪之声、调戏言笑谈谑等声,常见种种可意之色,常嗅种种微妙之香,恒尝种种美好之味,恒触种种天诸婇女最胜之触。恒为是乐牵引其意,以度其时。” 几乎天天歌舞…

《人人升进——佛教发展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