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长万物,意指住留此位,一切所修功德皆得成长,是大乘各经共认的圣位。依《华严经》、《仁王般若经》和《金光明经》等的说法,圣位菩萨有十地、等觉和妙觉等。而十地中又各有入、住、出三心:入而未安时为入心,安止其位为住心,近终欲入上位时为出心。
第一欢喜地。在贤位初了实相,证“人无我”后又通达“法无我”相而入此地。永超凡夫地,生如来家,所以心生欢喜,故名欢喜地。此地菩萨永伏性障,可用智慧断一念无明而证慧解脱,得罗汉果。但悲悯故,有意保留一分思惑不断,以便入生死海济世度众。初地菩萨主修布施波罗蜜,能毫不犹豫地施舍一切内外财,并以法施摄取众生。初地菩萨通达百法明门,能如实地现前观察和领受蕴、处、界法皆自心所显,虚妄不实,从而完成初地无生法忍的修证。《华严经》说,初地菩萨福德具足,多作阎浮提王(大国王),并常护持佛教正法。若出家修行,能得百种三昧(禅定),震动百世界,至百世界面见百佛,觉照百世界,教化百世界众生,示现百化身,一一身各有百菩萨以为眷属。
第二离垢地。此地菩萨十波罗蜜同行,但主修戒波罗蜜和千法明门,智慧增上,戒德清净,远离一切微细犯戒,所行所思自然合乎戒律。能够以清净戒德除灭众生悭贪破戒之垢。《华严经》说,二地菩萨,多作四大部洲的转轮圣王,力用自在,并为佛教大法主,广行善法,教化人民。若出家修行,勤行精进,可得千种三昧,见千佛,震动千世界,示现千化身,一一身各有千菩萨以为眷属。
第三发光地。主修忍波罗蜜及万法明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等。三地出心时得谛察法忍,堪受诸苦,圆满忍波罗蜜,成就诸禅定,得总持咒(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的念慧力),获五种神通,发无量胜智光明,故名发光地。三地菩萨由于智慧和禅定功夫皆已具备,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成俱解脱阿罗汉,但悲悯众生故,欲成无上正觉故而不取证。三地菩萨多作忉利天主。若勤行精进,能于一念间得百千三昧,见百千佛,震动百千世界,示现百千化身,一一身各有百千菩萨以为眷属。
第四焰慧地。此地菩萨智慧光明炽盛,能烧诸烦恼薪,故名焰慧地。主修精进波罗蜜和亿法明门。主要站在真如立场,从大乘无生法忍来禅观声闻四谛、三十七道品法,所以同样的观修内容,所得智慧却远胜声闻人。四地菩萨成就精进度,远离懈怠放逸,永断微细身见和边见(《仁王般若经》卷下)。四地菩萨多作夜摩天王,能以善巧智慧灭众生身见。若勤行精进,能于一念顷入亿数三昧,见亿数佛,震动亿数世界,示现亿数化身,于一一身各有亿数菩萨以为眷属。
第五难胜地。主修禅波罗蜜和唯识一切种智,以般若为导禅观十二因缘,禅定超胜,神通自在,能降服诸魔,故名难胜地。得菩萨“四无所畏”,即,能持无所畏:忆念教法不忘,于大众中说法时对所说道理自信而无所怖畏;知根无所畏:知众生根性,能非常自信地因材施教;答报无所畏:对一切问难能自信而如法地巧妙应答;决疑无所畏:抉择众生疑难时,能自信地如法答疑。五地菩萨多作兜率天王,能摧伏众生的邪知邪见。若勤行精进,能于一念顷得千亿三昧,见千亿佛,震动千亿世界,示现千亿化身,于一一各示现千亿菩萨以为眷属。
第六现前地,主修般若波罗蜜,依道种智进一步禅观缘生法。能随顺真如作无相行,大智现前,故名现前地。能安住三解脱门,所谓空门,观一切法皆无自性,由因缘和合而生,故于诸法得自在;无相门,通达诸法无相,离差别相而得自在;无愿门,于三界无愿求,不造生死之业,无果报之苦而得自在。因此,能自然取证灭尽定,成俱解脱大乘无学圣人。但大悲增胜,不入涅槃。六地菩萨多作化乐天王,所作自在,能令众生灭除我慢,能于一念顷能得百千亿三昧,见百千亿佛,以致示现百千亿菩萨以为眷属。
第七远行地,主修方便波罗蜜和一切种智,具足百万菩萨三昧,身口意三业清净,念念入灭尽定,又念念从灭尽定起,由愿力故而不取证。成就方便波罗蜜,能善巧地弘传佛法,济度众生,智慧境界远超声闻辟支佛。但七地菩萨成就寂静观,念念入灭尽定的缘故,容易沉空而取无余涅槃,此时十方诸佛便会设法劝勉菩萨继续精进前行,以进至第八地。七地菩萨多作他化自在天王,善于为众生解说大乘证智之法,令其证入。能于一念顷得百千亿那由他(亿)三昧,以致示现百千亿那由他菩萨以为眷属。
第八不动地,主修愿波罗蜜(求上上智和度众生的誓愿)及一切种智,成就如幻三昧。《华严经》说,菩萨以本愿力成就无功用智,一切所行,不假作意自然成功,就好像大海乘船,但随风去,不假人力。八地菩萨能以无功用智,入佛境界,离一切相、一切想、一切执着,心心寂灭犹如虚空。智慧、功德、愿力无有退转,坚固不动,故名不动地。能伏一切邪魔外道,分身无量国土修菩萨行,化无量众生,所作遂愿,任运自在。八地菩萨多作大梵天王,主持千世界。能于一念顷,得百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三昧,示现同样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
第九善慧地,主修力波罗蜜(选择教法、辨别众生根性的抉择力)及一切种智。智慧超胜,成就“四无碍智”,即,法无碍,能于一法中总持一切法,包括声闻独觉法、菩萨法、如来地法;义无碍,对一切佛法的意义能如实证解而无疑义;词无碍,对一切法义能以种种语言表达而无障碍,并令听众理解;辩无碍,能不违正理随顺众生所愿而巧说无碍。神通广大,知众生诸差别相,能于一剎那间至无量世界,以四无碍智巧说一切法,使闻者欢喜,随教奉行。九地菩萨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善能统理世界,教化人民。能于一念顷得百万阿僧祇国土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同样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
第十法云地,成就智波罗蜜,即一切种智。法身圆满有如虚空,大智云雨遍覆一切。十地菩萨智慧如海,具有前所未有的百万三昧,入佛境界,具足如来十力,堪受如来秘密之藏、诸佛大法云雨。十方诸佛为其灌顶,授职法王子之位,执教佛法,所以位列佛数。十地菩萨得不可思议诸解脱门,于无量世界游戏神通,布大法云,洒甘露雨,永无穷尽,普益一切众生而无障碍。十地菩萨多作色究竟天王,为三千大千世界主,能于一念顷得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剎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同样微尘数的菩萨以为眷属。
第十一等觉位,意指功德和智慧与佛相等,但未圆满,还有极微细的俱生烦恼障(习气),所以还须以百劫时间与众生广结善缘,广行内外施,以圆满佛地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需的福德,最后以金刚三昧断尽一切极微细“烦恼障”——贪、瞋、痴等的习气障碍,和极微细“所知障”——对宇宙生命实相无知的障碍,破最后一分无明,刹那证入妙觉位(佛位),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从而完成生命进化的全部进程。
一般来说,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十信位凡夫菩萨处在确立信心的预备阶段,菩提心没有真正发起,尚不计算在内。第一阿僧祇劫,从初住位到十回向位,菩萨的六度势力微弱,未能降伏诸烦恼;第二阿僧祇劫,从初地到七地,六度势力渐增,伏诸烦恼令永不现前,渐近佛地;第三阿僧祇劫,从八地到十地,六度势力增盛,毕竟伏断一切烦恼,永不现行,将成佛道。再用百劫时间修佛相好,圆成菩提。但是,这种时间规划并非一成不变,修道时日的长短全随学者根性的好坏而变化。三大阿僧祇劫是对懈怠者说的,对精进而有智慧者言,他能转大劫为中劫,乃至转小劫为年月日时。超劫精进,就可以大大提前成佛的时日。
正所谓“三祇历十地,随机有差异”。
以上就是大乘经论为我们描绘的无比殊胜的生命进化的宏伟蓝图。
圆满大解脱
三祇历十地,一朝证菩提。一个人从初发菩提心到最后达到生命的无上圆满境界——佛,就走完了生命进化的全过程。据佛经讲,佛的境界和智慧不是凡夫、小乘甚至等觉菩萨所能了解的,只有佛与佛之间才能真实了解、沟通无碍。
佛是梵语佛陀(Buddha)的简称,意思是“觉者”,指圆满觉悟宇宙人生一切真相,并能引导众生也达到圆满正觉的圣人,所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在三乘中,声闻唯自觉,不能觉他;菩萨虽能自觉、觉他,但不圆满,虽能利他,但在行为上还有欠缺,唯有佛三觉具足。因而一切人天所不能胜、一切外道邪魔所不能动,一切声闻、缘觉乃至菩萨无能超出。佛有十大名号,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十二种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具有大慈大悲、四无所畏、十力、十八不共法等力量与功德。因此,在一切世间的一切众生中,最高的生命荣誉属于圆满的佛陀。
一、佛身圆满
大乘佛法认为,无上圆满的佛陀具足三身:法身、报身和应化身。法身(梵语dharma-kaya)又称法性身、自性身、真身,就是常住、真实、普遍平等的真如法体。一切众生皆有法身,其体性一如圆满的佛陀,但众生的法身又不同于佛陀,众生法身被烦恼垢衣缠缚,妄想尘劳所污,光耀不现,功德不彰,所以被称为如来藏。佛的法身以万有实性为本,无形无相有如虚空,不生不灭究竟清净,具足无量功德,显现无量光明,能现一切形相,利益一切众生。《金刚经》说: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与真如之理相契无二的法身才是佛的真身,见此真身才是真正见佛。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名毗卢遮那(梵语Vairocana),即光明遍照之身,所以又称大日如来。所谓“法身最寂灭,平等无分别,如彼摩尼珠,妙用利群生。”
从法身出生庄严报身。报身就是受福报之身,是佛历劫修行所积累的福慧所感召的果报身,所以又称受用身。报身…
《人人升进——佛教发展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