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大慧、大定、大悲为体,由微细物质构成,具足无量美妙色相,毕备端严,身量广大,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和八十种随形好,一般二乘、凡夫由于福慧不具,或烦恼垢重而不能见,唯有初地以上菩萨才能见到;报身具有无尽功德,恒为十方诸地菩萨宣说妙法,尽未来际而无穷尽。
释迦牟尼佛的圆满报身称卢舍那佛,常住清净庄严的“实报土”——华藏世界,此世界有无量微尘数三千大千世界,一一世界又相互影现,重重无尽,于一一世界中皆有释迦牟尼佛现身说法,利乐有情。报身又分二种:自受用身和他受用身,“自受用身”有无量清净乐相,但非众生能见,是佛自己的体用;佛出世间是为了广度众生,所以要示现“他受用身”。佛的“他受用身”居于色究竟天上,常为十地菩萨说法。所谓“报身色端严,念念现一切,三世尽十方,佛事众生事。”
佛的应化身,又称“变化身”,分两类,一是“应身”,指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而示现于人间的人格身。如生于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有生老病死,及成道、传法后入涅槃的种种生灭现象,是人天众生和二乘人都能眼见的。二是化身,又称随类化身,没有特定形象,随众生不同而化现相应的形象。“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既可现为六道众生相,如梵天、帝释、畜生等形态现身说法,又可化为菩萨、声闻、缘觉相,甚至可以现为山河大地、草木井泉等利益众生。身无定相,法无定法,随缘而现,缘散则灭。所谓“佛得不动身,悲愿化三有,示净或示秽,咸令入涅槃。”
佛的三身有如明月,法身是唯一常住不变的真佛,如月之体;报身智慧由法身所生,能照明一切,如月之光;应化身随缘影现,生灭变化,如月映千江,只要众生有求,就能随类应现。三身一体,一体三身,非一非异,互不舍离。
二、智慧圆满
佛又被称为三藐三佛陀,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即智慧,佛已经究极证悟法界实相,有能力令众生也同样证悟,并且觉悟的实践圆满成就,智慧清净,无能胜出者。佛法论智慧,从不同方面有不同分类,有二智、三智和四智等多种说法。
二智是指契证法界实相、真如之理的如理智、根本智或无分别智,和了别世间因果规律、相状、性质、关系和众生因果差别的如量智、后得智或差别智。三智是指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指证知诸法体性空相的智慧,略同于“如理智”,是声闻、缘觉、菩萨和佛所共有的智慧;道种智,是了知诸法差别、佛教种种修道方法和度化众生种种方法技巧的智慧。非声闻、缘觉所有,是菩萨和佛的智慧;一切种智,又作一切智智,圆满证知宇宙万有体性、尽知一切现象及一切修道法门、济度众生种种方法技巧的智慧。这种智慧只有佛圆满成就,所以又被称为“佛智”,菩萨修学一切种智但没有圆满。
四智的分类是大乘法相宗根据众生的四层心识说而建立的智慧,就是通常所说的“转识成智”: 1、妙观察智,转变染污的第六意识为无漏智慧,能如实观察诸法、分别是非邪正、善于说法度众生的奇妙智慧;2、平等性智,转变有漏的第七末那识为无漏智慧。获得这种智慧者,能远离我执和法执,视染净诸法和一切众生体性平等,从而发起大慈大悲,并安住于无住涅槃;3、大圆镜智,为第八阿赖耶识所转。“大圆镜智者,如依圆镜,众像影现。如是依止如来智镜,诸处(即六处)、境(即六境)、识(即前六识)众像影现。”(《佛地经》)心如大圆镜,一切宇宙万象、庄严净土等于此智心中无不显现,但又如镜映像,清净无垢而不执着;4、成所作智,转变眼等前五识为无漏智慧,能够周遍十方世界,随缘示现种种无量不可思议神通,随依自己的愿望自在济世度人。八识的“转识成智”有“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一说。证法界实相时,第六第七识转识成智,成妙观察智和平等性智,但属于下品转识成智,需要经过不断修行,地地增胜,直至成佛时才圆满;成佛时,第八识惑业种子断尽,证大圆镜智,清净的前五识也同时转为成所作智。至此才四智圆明,所有行为都能随愿自在。
三、解脱圆满
佛的解脱也是究极圆满的,非阿罗汉和辟支佛能比,非菩萨能比。二乘圣人虽然能以“无常空”和“缘起性空”的智慧斩断我执和法执(他们断执的深细程度远不及佛和菩萨),能够出离三界,解脱分段生死,但智慧有限,不能了知涅槃本际,不能证悟法界实相,所以尽管烦恼不再现行,生死不再轮回,但是烦恼习气种子没有断除。因此,这种解脱是不究竟、不圆满的。阿罗汉和辟支佛入无余涅槃时,将色身和前七识也同时灭尽,从此不再出生未来色身,永远从三界中消失,不再与众生发生关系,不再利益众生,所以被称为是“灰身灭智”的“自了汉”。
菩萨(包括等觉菩萨)尚有微细的“烦恼障”习气和“所知障”尘沙惑未尽,解脱也不是究极圆满,唯有佛的解脱才是彻底的和终极圆满的,是真正无上的解脱。佛断了烦恼的现行,也断尽习气种子,解脱了三界内的分段生死,佛也断尽了“所知障”犹如尘沙般无量惑业,永拔无明根,解脱了三界外的变异生死(指心识中念念迁流,不断变换的现象),成为无任何障碍的清净自由的觉者。其解脱境界远超阿罗汉、辟支佛和菩萨。佛所证的大般涅槃,又称无住涅槃,所谓无住,就是不滞碍、不执着于涅槃。佛虽常处涅槃境界,享受涅槃的常、恒、安、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味”,却不耽溺于涅槃乐,不像阿罗汉和辟支佛灭尽色身和前七识,而是以大慈大悲为体,将有漏有为的色身修成无漏有为的解脱身,不断从无住真心中起用圆明“四智”,度化和利益一切众生。虽处生死大海救度众生,却不住生死,不入轮回,自在无碍,永处涅槃。既没有众生滞碍生死的现象,也没有二乘圣人空守涅槃的行为,而是将生死与涅槃打成一片,生死即涅槃。
大乘佛经经常提到的佛果功德,还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有五眼、三明和六通等。
十力,是唯佛圆满独有的十种智慧力量:1、知处非处智力,处,指因果道理,如实了知善恶业等应得的果报;2、知业报智力,如实了知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业因果报关系;3、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对各种禅定能自在出入,遍知其深浅层次和功效;4、知众生上下根智力,如实了知众生根器的高下优劣;5、知众生种种欲智力,遍知众生的种种意欲倾向和智力层次;6、种种界智力,如实遍知众生的世界和性类差异;7、遍趣行智力,如实了知六道有漏行和涅槃无漏行所得的果报;8、知宿命无漏智力,如实遍知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生死流转的命运历程;9、知天眼无碍智力,清净天眼如实知见众生的未来命运趋向;10、漏尽智力,于一切烦恼习气永断无余,并如实遍知众生断除烦恼与否。
四无所畏,唯佛所有的对于智慧和解脱的四种能力和绝对自信:1、一切智无所畏,对世间、出世间诸法皆已觉知,有无所怖畏的自信,敢于自称是“一切智”者;2、漏尽无所畏,断尽一切烦恼,于一切境界无所怖畏;3、说障道无所畏,自信地宣说一切烦恼惑业都是解脱与成佛的障碍;4、说尽苦道无所畏,具足自信地宣说断除烦恼、出离苦海的理论方法。
十八不共法,指佛不通于声闻、缘觉而独有的十八种特殊功德能力: 1、身无失,身业清净没有过失;2、语无失,语业清净没有过失;3、念无失,意业清净没有过失;4、无异想,对一切众生心无分别,平等普度;5、无不定心,行住坐卧常处甚深禅定;6、无不知已舍心,了知一法又能舍(不执着)一切法;7、欲无减,度众之愿不减退;8、精进无减,度众精进,无有休息;9、念无减,忆持佛法,心不退失;10 慧无减,智慧圆满,没有缺减;11、解脱无减,解脱圆满,具有为、无为二种解脱;12、解脱知见无减,知见一切修行解脱的方法与理论,没有障碍;13、一切身业随智慧行,示现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以智慧演说一切法,调伏教化众生;14、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以微妙清净言词随智而转,利益一切众生;15、一切意业随智慧行,以清净意业随智慧转,说种种法,灭除众生的无明迷惑;16、智慧知过去世无碍,以智慧照知过去一切法,遍知而无障碍;17、智慧知未来世无碍,以智慧照知未来世所有一切,遍知而无障碍;18、智慧知现在世无碍,以智慧照知现在世所有一切,遍知而无障碍。
佛还具有五眼、三明和六通等智慧神通。五眼,就是五种了知诸法的能力。
一肉眼,能见色,二天眼,能见远近内外和微细事物,三慧眼,能见诸法空理,四法眼,能见人法二无我及众生根性,五佛眼,唯佛所有,含上述四眼功能,且超出之,为全知一切的智慧眼。
三明和六通,阿罗汉、辟支佛和菩萨也有,但佛的三明六通远胜上述圣者。
如佛经言,俱解脱阿罗汉的宿命明能见八万四千劫众生的因果往事,而佛则能见无数劫;阿罗汉的天眼能见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内的事,佛的天眼则能见无穷无尽的世界海。佛的智慧神通、自证境界,就是接近佛果的十地和等觉菩萨也无法测度。《大庄严论》记载:
佛住世时,有一老人欲依佛出家。当时佛不在住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运用宿命智观察,老人八万长劫以来未种丝毫善根,条件不合,劝他回家。老人不肯,转求他人,其他尊者皆摇头。老人自悲障重,于是放声大哭。正逢佛回来,佛问其原因,老人就将舍利弗的话告诉佛,佛要舍利弗度其出家。舍利弗说,佛以前吩咐我们,没有善根的人不许出家,老人八万劫来毫无善根,佛为什么又准许他出家呢?佛说,你们只知八万劫内的事,八万劫以前就不知道了。八万劫以前,一位樵夫上山砍柴,遇到猛虎就爬上一树,猛虎撼树不止,情急之际大喊“南无佛”,因此免于虎口,并种下善根,与佛…
《人人升进——佛教发展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