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中(2)▪P17

  ..续本文上一页买方或第三方面,说卖方赚了三二十万,这不是两舌是什么?这不是破坏他人名誉是什么?又如有人,在这个大德面前,说那个大德是怎样破坏你,到那个大德面前,说这个大德根本没有把你看在眼里,像这样的播弄,播弄者以为很得意,殊不知双方早就知道他的技俩,根本没有把播弄者的话当作话听,徒然显得自己为人的卑鄙。

  过去帝王时代,君臣关系融洽,对国家很有利,有见君臣如此,就用“谗言”离“间君臣”关系,“使”得“君臣”间互相“猜忌”。如在君王前说某忠臣,不是真的忠心于你,而是想夺你的王位,复在忠臣前说帝王想利用你,并非真的对你信任,如此这般,使君臣间,你猜忌我,我防范你,不是君王解决忠臣,就是忠臣离王而去,这在历史上不是常见的事吗?由于君臣猜忌,彼此疏远,政治不上轨道,以致国家败亡,其过失多么重?又如国家人民,本是极善良的,忠君爱国无微不至,可是播弄是非者流,看到国家安定,人民爱护帝王,于是又鼓如簧之舌,以不诚实的“诬”言,“毁”坏“良善”的人民,说人民将要起来推翻帝王,帝王因此防范人民,人民因此惶惶不安,这不是两舌的过失是什么?

  再就一般家庭说,至亲莫若父子,父慈子孝,为理想家庭的楷模,有人为了离间他们父子,鼓其两舌挑拨,在其父前说子怎样不孝,在其子前说父怎样对你不加慈爱,于是使得“父子”不和,甚至使得脱离父子关系。家庭中最恩爱的莫过夫妻,夫唱妇随,为家庭和乐之本,喜欢挑拨离间的人,看到他们夫妇恩爱,于是在他们间散布不和,对妻说夫在外有了外遇,或说其夫在外金屋藏娇,对夫则说其妻怎样不贞,经常与某某有不正当的行为,于是使得“夫妻”疑神疑鬼,不时为此吵闹,以为确是真的,终于一拍两散,活“生”生的“离”别,世间很多家庭悲剧,能说不是两舌所造成的?还有内“亲”外“戚”,经常往来,关系极为亲切,有人从中谗言,使亲者日渐“疏”阔,戚者日渐旷“远”,终不再见像过去那样往来频繁,不是两舌造成彼此疏远是什么?

  再如“师资”之间,为师者爱护弟子,无论有什么事,总使弟子得益,或增进弟子的智慧,或长养弟子的善根,或促进弟子的德行,师对弟子不能不说有着深恩,为弟子者感于师恩而报恩,可说是当然的,因而师资之间,亲切犹如父子。有人见不得他们这样亲切,于是有人从中扇起彼此异语,说师没有真正把他的学问传给弟子,说弟子没有真正报答师长的深恩,师资之间的“恩”惠,由此达于“丧”亡,彼此间好像从没有师资关系,两舌罪恶岂可谓小?世间多少师生,被两舌所破坏?

  生存在这人间,父子、夫妇、师资,固然关系重要,朋友之情亦不可缺,有说友谊过于骨肉,如得善友益友,对己确极有利,与朋友交,最重要的是道义,彼此需肝胆相照,信守诚实。有人不愿看到别人友谊增进,就在友人之间搆斗两头,说你对某人这样友好,可是某人根本没有把你当作朋友看待,如再跟他友好下去,那你决定会吃大亏。在两方面都这样说,朋友间就发生猜疑,态度没有过去自然,终使“朋友”的“道”义,因此而“绝”,友好反成仇敌,在这世间不也常见有这事情发生吗?

  “至于交扇二国,渝盟失欢”,更是一切战乱之源。国与国间本是和平相处,或是结盟对抗共同敌人,但第三国看到两国盟谊日进,恐对自己国家不利,于是派出善于说词的外交大员,在甲国说乙国的坏话,在乙国说甲国的坏话,以两舌风交扇二国,使得两国最高当局,内心动起瞋火,说真岂有此理,我看你为盟友,你竟想要谋我,如此变前盟约,彼此相互失欢,既不能敦睦邦交,就在战场上斗个胜负,于是“结怨连兵”,烽烟四起,“伤杀百姓”,动辄无数,这不是因两舌而发动的战争吗?战火一起,积骸高如山岳,流血成为河川,断手削足的惨状,孤儿寡妇的号哭,其声不绝于耳,多么令人痛楚!

  “如是”像上所说“两舌所起罪业”,确有“无量无边”那么多,将来感受两舌的苦果,自是不忍卒言。两舌正报颂说:“两舌斗乱人,地狱被分裂,狱卒擘其口,焰刀割其舌,苦痛既如此,加之以饥渴,恶业不自由,还饮身中血”。然则应当怎办?唯有从“今日”起,至诚恳切的,“向十方佛”、十方“尊法”、十方“圣众、求哀”三宝慈悲加被,让我“皆悉忏悔”,使我两舌所造成的种种罪恶,皆得忏悔清净,以后誓不再造。

  辛五 愿成口四善业

  愿承是忏悔口四恶业,所生功德,生生世世,具八音声,得四辩才,常说和合,利益之语,其声清雅,一切乐闻,善解众生方俗言语,若有所说,应时应根,令彼听者,即得解悟,超凡入圣,开发慧眼。忏悔发愿已,归命礼三宝。

  如上至诚求哀忏悔后,现愿以此成口四善业。

  过去我造口四恶业,不知那是不对,现在知道错了,已作如上忏悔,忏悔不但忏除过失,同时亦生种种功德,现我“愿承是忏悔口四恶业所生功德,生生世世”的,皆能“具”有如佛所有的“八”种“音声”,同时也能“得”如佛所得的“四”种无碍“辩才”。八音声,又名八清净音,或称八种梵音声,即佛音声有八种德。梵摩渝经说:“大说法声有八种德:最好声,易了声,濡软声,和调声,尊慧声,不误声,深妙声,不女声”。婆沙论第百七十七说:“佛于喉藏中有妙大种,能发悦意和雅之声,如羯罗频伽鸟,及发深远雷震之声如帝释鼓。如是音声具八功德:一、深远;二、和雅;三、分明;四、悦耳;五、入心;六、发喜,七、易了;八、无厌”。佛的音声妙好广大,使诸闻者皆得入道,名最好声;佛的音声言辞辨了,能使闻者成无尽果,名易了声;佛的音声柔软可爱,使诸闻者舍刚强心,名濡软声;佛的音声调和中适,使诸闻者心和会理,名和调声;佛的音声尊严谛了,使诸闻者解慧开明,名尊慧声;佛的音声明晰无谬,使诸闻者能获正见,名不误声;佛的音声深远微妙,使诸闻者悟甚深理,梵行高远,名深妙声;佛的声音高大雄朗,使诸闻者能生敬畏,名不女声。四辩才,就是四无碍辩。辩是应答如流的意思,才是巧应物机的意思。四无碍辩,前讲过,不再说。以如实语对前妄语,从此不再宣说妄语。

  愿我生生“常说和合利益之语”,是对两舌而言。两舌是破坏人家和合的,自是有害于人,现在发现他人有了意见,立刻尽我所能说得到的和合语,促进双方和解如初,不因意见有所破裂,所说自是利益彼此。

  愿生生世世说话音“声,清”晰和“雅”,不论什么人听到,都很乐意的爱听,所以说“一切乐闻”。同时,“善”能了“解众生方俗言语”,说出各种不同的方言,彼此没有语言的隔阂,能善沟通彼此的思想。古德说:“四方风俗,华夷土音,乃至九天禽语,九地兽言,皆善解之,亦能道彼杂言以博济焉”。对各种方俗语言,果能多多的善解,就弘法说,确实方便得多,因为语言不通,不说不善佛法,就是精通三藏,亦没办法弘化。

  愿生生世世,“若有”什么“所”要“说”的,皆能“应时应根”,就是适应时代,不与时代相背,适应各类根性,不与机宜相违,“令彼听”你说法的人,立“即得”到“解悟”,从而“超凡入圣,开发慧眼”。如是“忏悔发愿已”后,再诚挚的“归命礼三宝”。

  辛六 诸根

  壬一 忏六根罪业

  前已忏悔身三、口四业竟,今当次第忏悔六根所作罪障。某等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或眼为色惑,爱染玄黄,红绿朱紫,珍玩宝饰;或取男女长短黑白之相,姿态妖艳,起非法想。或耳贪好声,宫商絃管,伎乐歌唱;或取男女音声语言啼笑之相,起非法想。或鼻藉名香,沉、檀、龙麝、郁金、苏合,起非法想。或舌贪好味,鲜美甘肥,众生血肉;资养四大,更增苦本,起非法想。或身乐华绮,锦绣缯縠,一切细滑,七珍丽服,起非法想。或意多乱想,触向乖法。由此六根所造罪业无量无边,今日至诚向十方佛、尊法、圣众,皆悉忏悔。

  “前”面“已”经“忏悔身”体上所有“三”业,“口”头上所有“四业”,现“今当”再“次第”的“忏悔六根所作”的“罪障”。原来身口意三业所造的种种罪,实是源于六根而来,没有六根,三业就不会造罪。如眼等前五根,是促成造罪的缘由,而第六意根,则是造罪的内因,如是因缘和合,造成各种罪恶,由六根构成罪业,不得不予以忏悔。当知“某等”从“无始以来”,一直“至于今日”,由六根所造成的罪业很多,现在次第说明如下:

  一、眼根对色尘:色尘,有外在的无情色,有相对的有情境,而人“或眼为色”所“惑”:如“爱染玄、黄、红、绿、朱、紫”,是惑于各种不同的颜色。玄色,是形容黑色而无光泽的颜色,黄色,是形容五谷成熟时的颜色,如说谷子为金黄色;红色,是形容一种浅赤的颜色;绿色,是青黄混合的一种颜色;朱色,是指的赤色;紫色,是指青红混合的一种颜色。诸如此类的显色,众生各有所好,从人所穿所用的什么颜色,就知他或她所爱好是什么颜色。“珍玩宝饰”,是贵重的色境,亦为人们之所爱染。珍玩,是指珍贵的玩物,宝饰,是指宝贵的庄饰,同样是为人人之所爱着,如有人爱用钻石,有人爱用绿玉,有人爱用黄金,以此等制成庄饰品,作为自己之所把玩,或向他人作为炫耀。“或取男女长短黑白之相,姿态妖艳,起非法想”,是对男女色的形容,如男女身相的长短,肤色的黑白,形貌的严丑,丹唇皓齿,明眸善睐,种种可爱的姿态,各式各样的妖艳,如是贪爱男女形色有情正报,而起一种不正常的非法妄想。如频婆王的贪爱色欲,不顾国家的重要,甘愿独身入敌国,居于淫女阿梵波罗房中,终于受到极大的灾难。古今多少英雄好汉,莫不于此欲海中,为恩爱奴,作色情魔,造种种罪,不特现生会遭遇灾祸,来生还要堕三恶趣受极大苦,此即眼根造成罪恶的过患。

  二、耳根对声:声尘,同样有无情声及相对的有情境,而…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中(2)》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