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P4

  ..续本文上一页、南无迦叶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当来弥勒尊佛。

  “南无”是印度话,有译为“南牟”、“南谋”等。南读那音,不是南北的南;无读模音,不是有无的无,此音绝对不可读错。中国译为归命、敬礼、归礼、救我、度我等。意显信佛行人,应至心归依佛,且要对佛信顺,亦即将整个生命,归投于佛怀抱中,相信大慈大悲的佛陀,能度我等获得身心解脱。

  “过去”两字一直通到“毗舍浮佛”。因这三尊佛,都是过去庄严劫最后三尊佛的圣号。

  “毗婆尸佛”,又作毗钵尸、鞞婆尸、维卫、中国译为胜观、净观、胜见、遍见、种种观、种种见。意显此佛智慧圆满,如十五夜晚月圆一样,或显此佛业尽惑亡,到达究竟程度,此佛出于过去庄严劫中,第九百九十八尊佛,其时人寿八万岁,或八万四千岁。教主释迦牟尼,就在这尊佛出世时,开始种诸相好,得佛为之授记。父名槃头,是刹利种,姓拘利若。母槃头婆提,子名方膺,槃头王的王城,叫做槃头波提。成道时,于波波罗树下成等正觉。初会说法有十六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二会说法有十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三会说法有八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佛有二大弟子,一名骞荼,二名提舍,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为佛侍者的,叫做无爱。传法偈说:“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

  “南无尸弃佛”:尸弃,又作式弃,或式弃那,中国译为顶髻、持髻、有髻,或译最上,意显此佛的顶髻最为无上,亦即通常说的无见顶相,无人可见佛的顶髻。此佛出于过去庄严劫中,第九百九十九尊佛,人寿七万岁时出现于世。尸弃佛的种姓,同于毗婆尸佛。修行圆满成道,在芬陀利树下。初会说法有十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二会说法有八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三会说法有七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佛有二大弟子,一名阿毗浮,二名三婆婆,诸弟子中最为第一;佛的侍者,名为忍行。传法偈说:“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

  “南无毗舍浮佛”:毗舍浮,又名毗舍符、毗舍毗、毗舍娑等,中国译为遍一切自在、一切自在、一切胜、胜尊等,显示此佛一切都极自在,不受任何系缚。此佛是过去庄严劫千佛中最后出现的一尊佛,人寿六万岁时出现于世,父名善灯,刹帝利种,姓拘利若,母名称戒。时王城,名无喻。修行圆满成道,在娑罗树下正觉。只有二会说法,初会说法有七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二会说法有六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上首弟子有二,一名扶游,二名郁多摩,于弟子中最为第一;佛的侍者,叫做寂灭。传法偈说:“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南无拘留孙佛”:拘留孙,又名拘楼孙等,中国译为须持、灭累、所应断已断、成就美妙等。此佛是过去七佛的第四,是贤劫千佛中第一尊佛。人寿四万岁时,于贤劫中出世,姓迦叶,父称祀得,婆罗门种,母名善枝,子名上胜。时王安和,其所治城,亦名安和。于尸利沙树下而成佛道,只是一会说法,有四万人得度出家而为比丘。主要两大弟子,一名毗楼,二名萨尼;为佛侍者,叫做善觉。传法偈说:“见实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物何殊别”?四分律比丘戒本,拘楼孙佛说:“譬如蜂采花,不坏色与香,但取其味去;比丘入聚然,不违戾他事,不观作不作,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的戒经。此佛因是贤劫中第一尊佛,有关此佛遗迹,大唐西域记第六室罗伐悉底国条中说:“城南行五十里至故城,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六万岁时,是迦罗迦村驮佛本生城。城南不远有窣堵波,成正觉已,是见父处。在城东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三十馀尺,上刻狮子像,傍记寂灭事,是无忧王所建”。依于此说,可知古人对佛遗迹重视,惜此遗迹今已不存。

  “南无拘那含牟尼佛”:拘那含牟尼,又称拘那含、迦那含牟尼等,中国译为金仙人、金色仙、金儒、金寂、金寂声,是过去七佛的第五尊佛,贤劫千佛中第二尊佛。关于此一语义,慧苑音义卷上说:“拘那牟尼,正云迦那牟尼。拘那此云金,牟尼是仙,佛是大仙而身真金色故,名此佛为金色仙”。此佛在贤劫中出世,是人寿三万岁时。父称大德,婆罗门种。母善胜,子导师。时王清净,都城亦名清净。修行圆满时,于乌暂婆罗树下成等正觉。一会说法,度三万人。以舒槃那多,郁多罗二人为上首;为佛侍者的,叫做安和。传法偈说:“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四分律比丘戒本说此如来,曾说:“心莫作放逸,圣法当勤学,如是无忧愁,必定入涅槃”的戒经。增一阿含第四十四说:“此佛灭度之后,法住仅有七日”。佛法住世,为时极短。是贤劫第七劫出现于世的第二尊佛,此佛遗迹,大唐西域记第六室罗伐悉底国条中有说:“迦罗迦林驮佛城东北行,约三十馀里至故大城。中有窣堵波,是贤劫中人寿四万岁时,为迦诺迦牟尼佛本生城。东北不远,有窣堵波,已成正觉,是度父处。次北窣堵波、有彼如来遗身舍利。前建石柱,高二十馀尺,上刻狮子像,傍记寂灭事,无忧王所建”。到西元一八九五年,蓝毗尼园西北十三哩地,于池西岸,发现玄奘所说阿育王建立的石柱,石柱铭文说:“天爱喜见王,过灌顶十四年,发现此塔,再度增建;过灌顶二十年,亲来供养,又建石柱”。依此知该地确是拘那含牟尼佛的古灵迹。石柱中折,上部一丈五尺弱,下部约有一丈。虽有说此地不是阿育王原来所建的旧址,但其地点究竟何在,可说已经不明,不过依此可知阿育王前,已有拘那含牟尼佛的舍利塔存在,因而有说这是印度佛教史上最极光明的一点。

  “南无迦叶佛”: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或名迦摄,中国译为饮光,意显佛的光明照耀,吞饮世间所有馀光。世界所有光明,在佛光照耀下,悉皆隐没不现。此佛是过去七佛的第六尊佛,亦即现在贤劫千佛的第三尊佛,出于释尊之前。当迦叶佛出世时,正是人寿二万岁时。姓迦叶,修行圆满,于尼拘律树下成等正觉。有弟子二万人,上首弟子是提舍及娑罗婆二人;佛的侍者,名为善友。父名梵德,婆罗门种;母名财主;子名集军。时王汲毗,所治城市,名波罗捺。四分律比丘戒本举迦叶佛所说“一切恶莫作,常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名诸佛教”的戒经。增一阿含第四十四说:“此佛灭度,正法住世,亦仅七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又作释迦文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说释迦或牟尼、文尼,中国译为能仁、能忍、能寂、能寂默、能儒、能满等,或梵汉兼举,说释迦寂静,又尊称释尊。此是现在佛教的教主,所以称为本师。释迦是种族名,其义是能,牟尼是尊称,为寂默义,又贤人义,意即释迦族的贤人。牟尼的立名,佛本行集经第二十观诸异道品第二十四说:“菩萨行路,谛观徐行,有人借问,默然不答,彼等人民,各相语言:此仙人者,必释种子,因此得名释迦牟尼”。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说:“太子入城,皆悉默然牟尼无语,应与太子名曰释迦牟尼。此是菩萨第二立名”。是即显示牟尼,单为默然意思。阿毗昙八犍度论第三十说:“文尼,是度沃焦。沃焦,是指无限生死。彼无学文尼,已度无限生死;学文尼,是学度生死方法,所以文尼名度沃焦”。这是将牟尼解为度生死的意思,此说恐是义译。

  大圣释迦牟尼诞生到人间来,距今约两千五百馀年。父是中印度迦毗罗卫城主净饭王,母是摩耶即邻国拘利城主女儿。摩耶怀孕后,产期将近时,随当时习俗,欲还拘利城,途次刚到岚毗尼园,偶然有了生产现象,遂于园中诞生麟儿,就是释尊。中含第八未曾有法经说:释尊过去在迦叶佛时,志愿佛道,行梵行而生兜率天上,寻下天托摩耶圣胎时,天地震动,有大光明普照世间。住母胎间,依倚右胁而舒其体,不为血精不净所污,到出胎时,天地亦大震动,光明普照世间。有四天子执极细衣,住夫人前赞叹童子,童子观察诸方而行七步。时有大池生,母从其水得用清净,从虚空注下冷暖雨水,灌浴童子,诸天奏各伎乐,散种种的香花。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等说:“童子诞生,行于七步,举手唱曰:“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既而太子回到父王宫中,命名悉达多,或作悉达,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财吉、吉财、成利、验事等。”众许摩诃地经第三说:“尔时,净饭王见此祥瑞种种殊胜,自言曰:我子降生具大吉祥,能圆满一切福德,能成就一切善事,应立号为一切义成”。

  佛母摩耶,于太子诞生后不久逝去,太子依母妹波阇波提养育成人。及长习文武诸艺,皆悉通晓。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第三等说:“太子学艺之师,是婆罗门毗阇密多罗(彩光甲),武技之师,是羼提提婆(同神)。年十七(或说十六岁、十九岁、二十岁),迎拘利城主善觉王女耶输陀罗为妃。到二十九岁时,窃自出宫,私脱衣冠,成为沙门,乃至最后,独自进至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金刚座上,敷吉祥草而坐,决意不成正觉,不起此座,经数日,遂廓然大悟,体得佛陀自觉之道。时年三十五岁(一说三十岁)”。其后教化四十五年,总得出家佛子千二百五十人。以世寿八十岁,于拘尸那伽罗双树间入于涅槃。

  “南无当来弥勒尊佛”:弥勒尊佛不是现在佛,是未来到这人间成佛,所以称为当来,现在应称弥勒菩萨。弥勒是梵语梅坦丽耶的意译,或作梅任梨,中国译为慈氏。当来下生南阎浮提,是次释尊成佛的菩萨。慈氏为释尊弟子,是个实在的人。贤愚因缘第十二波婆利品说:波罗奈国波罗摩达王,有辅相,生一男儿,三十二相众好备满,身色紫金,姿容挺特。其母在怀孕时,素性突变,对有苦厄的人特别怜愍,对黎民特别慈润,因而立名弥勒。其儿有舅名波婆梨,为波黎弗多国国…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