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P5

  ..续本文上一页师,聪明高博,智达殊才,领五百弟子从其受学,弥勒亦师事于彼,学各种经书,没经过好久,皆悉通达。其舅波婆梨,为显弥勒优秀,特为他设大会,供养诸婆罗门。后闻佛在王舍城灵鹫山,派遣弥勒等十六人,到佛那里问自己具几相,佛一一如实答,对佛深生敬仰,更闻佛陀说法,十五人即得阿罗汉果。智论二十九说:“又如弥勒菩萨白衣时,师名婆跋犁,有三相:一、眉间白毛相;二、舌覆面相;三、阴藏相”。弥勒上生经说:“弥勒生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林波婆利大婆罗门家”。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经,亦说弥勒是加波梨婆罗门”,如上经论所说:可知弥勒是中印度波罗奈国人,初师事波婆梨婆罗门,后为佛的弟子。弥勒下生成佛经说:当弥勒将下生成佛时,尽兜率天寿四千岁后,即当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其时人寿八万四千岁或八万岁。国土清净丰乐,说弥勒当来下生成佛经过。其时,阎浮提地,平整如镜,土地丰熟,人民炽盛,街巷成行,伏藏发现,多诸珍宝,气候和适,四时顺节,身无百八病患,人心均平同一,语言统一。时有儴佉转轮圣王出现,君临翅头城,以正法治化。王有大臣修梵摩,妻名梵摩越。时弥勒于兜率天,观父母不老不少,从右胁生,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出家学道,于龙华树下成佛,在摩竭国界鸡足山上,从摩诃迦叶受释尊嘱僧伽黎着身。嗣为众生说法:初会度九十六亿人,二会度九十四亿人,三会度九十二亿人,皆得阿罗汉果,寿八万四千岁入灭。弥勒成佛信仰,印度向极盛行,且多寺庙供弥勒像;佛法传来中国,以晋道安为始,求生兜率内院者众。南岳思禅师立誓愿文,慧思造金字般若经,皆愿弥勒下生时,与弥勒同出于世,玄奘更是鼓吹上生兜率,为玄奘弟子亦多效法求生兜率净土。接着造弥勒像风气大盛,如窥基造弥勒像,每日对像诵菩萨戒。河南清化镇石佛堂,安奉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六七八)所造弥勒像,龙门智运洞,存有弥勒倚像五百尊。铭说:“大唐永隆元年(公元六八○)岁次庚辰九月三十日,处贞敬造弥勒像五百尊”。佛祖统记  第四十说:“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海通,于四川嘉州嘉定河岸岩壁,镌刻弥勒圣像高三百六十尺,号凌云寺”。太原石壁山永宁寺铁像,有开元二十六年(公元七三八)铸造铭”。宋高僧传第二十七法兴传,说兴于元和年间,在五台山建立三层九十五尺高弥勒大阁,中间供奉弥勒大像。诸如此类,在中国佛教史上,可说很多。弥勒菩萨的信仰,不但在中国唐宋间,受到广大佛徒信奉;从中国传到三韩的佛教,古来亦很盛行弥勒信仰。三国遗事第二说:百济武王于全罗南道龙华山,造弥勒三会殿,号弥勒寺。同书第三又说:新罗景德王,于唐广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创大伽蓝,号白月山南寺,全堂安置弥勒塑像,额书现身成道弥勒之殿。其他,在全罗各地以及佛教传入日本,信奉弥勒的同样很多,可知弥勒受到广大佛徒的尊敬。

  甲一 叙说求证

  乙一 叙说忏由

  一切诸佛愍念众生,为说水忏道场忏法。

  本忏忏主因三昧水,洗除过去所结冤业,乃深感到“一切诸佛”慈悲愿力,广大无边,随时随刻,都在“愍念”生死海中的苦恼“众生”,所以现我特别“为说水忏道场忏法”,以期此忏亦能有利苦恼众生。

  小乘声闻法中,只承认唯有本师释迦牟尼佛;大乘法中,除以教主为所信奉的佛,还承认有无量那么多佛。因世界不唯此娑婆世界,像这样的世界,在无尽虚空中,确有很多。每一世界有一佛为化主,如娑婆世界以释迦佛为化主,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为化主,世界有无量那么多,化度众生的佛当亦有无量,所以特以“一切诸佛”说明。

  佛在印度,具足叫做佛陀,中国译为觉者,显示是位具有觉悟宇宙人生真理的圣人,亦可说是位明白事理的人,所以佛是由人而成,不是至高无上的神。宇宙人生真理,自古以来,不知多少圣哲在寻求,但从没有一人得到真理的消息,真正得到真理消息的,唯有大圣佛陀,所以佛体悟后,始终在过着真理生活。如是觉证真理,向来说为自觉;但在真理中过着自由生活的佛陀,并不只顾自己享受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仍在从一村到一村,从一国到一国,宣传真理的觉音,告诉世人怎样得到真理,希望每一个人,甚至每个众生,都能过着真理生活,是即所谓觉他;到了自觉觉他的工夫完成,应为觉行圆满。如是三觉圆,万德具,名之为佛。

  佛在正觉后,所以还不息奔波的到处度生,因佛深切的体认到,佛不是哪个人所成的,而是人人皆得成佛。但因人们无始来受着无明的蒙蔽,以为成佛唯有圣人才能做到,身为苦恼的凡夫,受着烦恼的包围,怎敢奢望亦得成佛?可是经佛教化,自知亦能成佛,就向佛陀学习,以佛为所归依对象,不再向生死道上乱窜,反而走上坦然无怖的菩提大道,或走上光明的解脱大道,最后如佛一样的成佛,最低亦得成阿罗汉。为救护我们而来世间的佛陀,对我们有着多么大的利益!我们不但应诚意的信奉佛陀,并应专心一致的依佛所说而行。果能如此,人与人间不会有何争执,国与国间不会发生战争,生活在无有恐惧怖畏的现实世间,安心修道,未来身心解脱,自然没有问题。

  佛号依德而立,佛德无量无边,名号亦然,不过通常总是归纳为十号,或称十种通号,显示这为诸佛共有。兹顺十号次序,略为解说如下:

  如来,印度叫做多陀阿伽多,亦可译为如去、如解、如说等。意即如诸法相而解,法相本来是怎样的,就照它的本质了解,不会有所错误;亦表如诸法相而说,怎样了解诸法相的,就如所了解的说出,不会解说不相应;从安稳道中来,更不去后有中,是为如去。

  应供,印度叫做阿罗诃,亦可译为杀贼、无生、应真、无着果,应供人。如佛已除尽一切烦恼,得一切智了解诸法真相,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应受人天供养,所以称为应供人;烦恼断尽,不会再受生死,所以称为不生或无生;到了这个程度,当可称为应真,对所得果自亦无着。

  正遍知,印度叫做三藐三佛陀,亦译为正遍觉、正遍觉知、正遍知一切法、等正觉、正等觉、正等正觉等。意谓佛陀智慧,能正遍知一切法,即知苦如苦相,知集如集相,知灭如灭相,知道如道相。如是万有一切诸法的本来状态怎样,在佛无不了知。

  明行足,印度叫做鞞侈遮众那三般那,亦可译为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圆满。明代表智慧,行代表福德,足是圆满的意思,合起来,显示福德智慧,已经究竟圆满。如以经说: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行业,皆悉圆满具足,无有任何欠缺。

  善逝,印度叫做修伽陀,亦译好去、好说、善解、善说、无患,但以善逝为主。显示运用种种深三摩提,去于无量大智慧中,表示定慧已得相等,既不是有定无慧,亦不是有慧无定。这样说明善逝,即为无有患累而去。

  世间解,印度叫做路伽惫,亦可译知世间。对众生及非众生的二种世间,无不透澈了知:如知世间及世间因,知世间灭及知出世道,或对生命的流转世间及生命的解脱世间,佛陀运用所得的一切智觉,无不透辟了知,再也不会为世间的一切之所迷惑,所以名世间解。

  无上士,印度叫做阿耨多罗,亦可译为无上、无上丈夫。意显自知涅槃之法,根本不从他闻,而于一切诸法之中,涅槃最为无上,大觉佛陀在诸众生中,最上最为第一,没有哪个能在佛上、名无上士,或名无上丈夫。

  调御丈夫,印度叫做富楼沙昙藐波罗提,亦可译为调御、调御士、化丈夫调御师。佛具大慈大悲,度化众生之时,时以软善语,或以苦切语,或以杂语等,种种方便,调御丈夫,入于佛道。举丈夫说,以其为主,并不是不摄二根,无根、女人等。

  天人师,印度叫做舍多提婆,亦有译为天人教师。意显无上佛陀,运用其智慧,示导诸众生,什么可作,什么不可作,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如是善导众生,令其随教而行,终不舍于道法,从而获得解脱,佛的度生,不是不度馀道众生,以度天人为多,所以称天人师。

  佛,印度叫做佛陀,中国译为觉者、知者、觉人、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三觉,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了了觉知。馀如前说,此不再赘。

  世尊,印度叫做婆伽婆、薄伽梵,亦译众佑、有大功德、破净地。即具众德,为世出世间恭敬尊重,名为世尊。

  上依大智度论第二解说,馀论更有诸解。如是佛的通号,虽具有十一种,诸论开合不同,所以唯称十号,在十号经,合世间解与无上士为一号;瑜伽论第三十八等,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菩萨本业璎珞经、智论第二等,将之开为二号,略去世尊,将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别为二号,佛与世尊合为一号。大般涅槃经疏第十八说:“成论与阿含,皆无上士与调御丈夫,合为一号,至世尊方满十数;今经与释论,开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二号,至佛则十名已足。总结具足上德十号,为世所尊”。

  大乘义章卷第二十末说:“十中,前五是自利德,后五是利他德。就自利中分为两对;初二一对,前(如来)明道圆,后(应供)彰灭极;后三一对,前二(正遍知、明行足)因圆,后一(善逝)果极……后五化德,于中,前四德能化物,后一种(世尊)为世钦敬。就前四中,初一(世间解)明其化他之智,解了世间,第二(无上士调御丈夫)明其化他之能,能调物心,第三(天人师)明其化他之德,师德具足,第四(佛)明其化他之行,觉行穷满”。以是,可见它的配意。

  具有无量功德的佛陀,依德而立十号,诸佛一样,因而“愍念众生”的慈悲心,佛佛也是一样。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没有一佛不具大慈大悲的,因而没有一佛,不运用慈心以给众生乐,不运用悲心以拔众生苦。众生罪业深重,怎能拔苦与乐?唯有示导众生如法忏悔,真能忏悔以使罪业冰销,自然就能离苦得乐,因而“为说水忏道场忏法”。悟玄忏主,说此忏法,不是想说就说,亦是由于慈悲心…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