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什么羞耻事!正因一般盛年人士,要怎样干就怎样干,根本不计什么后果。所幸这种人不多,不然,社会秩序还能维持吗?
如上所说放逸憍倨的人,对于声色犬马之娱,一切钱财宝物,无一不好贪着。如“于”世间的“一切财宝”,总是“心生贪恋”,只要能弄到手,用尽非法手段,不是暗偷,就是明抢,一天不得到手,一天不得罢休,甚至谋财害命,亦复在所不惜!如今各地社会,每天发生事故,不都由于贪着财宝而来?不但明抢暗偷,还有打劫银行,绑走肉票,亦常发生。有时为治安人员捕获,依于法律制裁,或坐监牢,或被鞭打,理应改过自新,可是刑期满后放出,故态复萌,仍干抢劫勾当!
所谓“一切歌”舞,或是荡魂音“乐”,同为年富力强的人爱好迷恋。正当的音乐,陶冶人的性情,增益人的意志,有时听听本无不可,但启人邪思的靡靡之音,是正当的人就不应听,然诸放逸憍倨者,刚刚相反,好的音乐无兴趣听,靡靡之音乐此不疲。试看一般歌舞台榭,所唱不三不四音乐,每次听众无不满座,假定举行高尚音乐,却是清淡冷落,听者寥寥无几。人如长期沉醉靡靡音中,意志就会消沉,人格就会堕落,没有兴趣做正当事。是以贪恋一切歌舞淫靡之音的人,必会造诸恶业!
接着下来,对于“一切女色”,自亦“心生贪恋”。贪财贪色,可说是人的本性,少有不男欢女爱的,不过男女间的追逐,大都以男性为主动,所以说“一切女色心生贪恋”。到了现代,男女公开来往,假使女性采取主动,亦可说为“一切男色心生贪恋”。欲为种种烦恼住处,如男女间心着爱欲,纵或得到很浅欲乐,但所受苦却是很重,甚至有为此丧身失命,如蛾飞向灯火,必为灯火所烧,试问有何乐趣?智论十三说:“邪淫为患,譬如蝮蛇,亦如大火,不急避之,祸患将及”。是以女色不可贪恋。
财宝、歌乐、女色,虽为人人所爱,并不易于得到。当得不到时,就会“意起烦恼”。烦恼虽多,在此是指贪惑,贪而不得,瞋等烦恼,跟着而来。心想:我所要得的财宝等,别人可以得到,我为什么不得?于是对得到的人,生起极大瞋恨,或生高度嫉妒,由于是诸烦恼生起,不是彼此间极力斗争,就是彼此间互相暗斗,终而成为冤家仇敌,誓不两立,于是无尽烦恼滚滚而来。
做人所以会得如此,原因在于“亲近非圣,媟狎恶友”。中国儒家说:“亲君子,远小人”,这是做人应有的精神,唯此方可做个顶天立地的人,或做个成佛作祖的人。世间被尊为贤圣君子的人,来往的友朋,皆极规矩的。贪财贪色作恶多端的人,所亲近的都不是贤圣君子,所交结的都是一些恶友,此等之人,只有引你走上堕落歧途,怎会使你成为贤善之人?“媟狎”两字:媟读屑,狎读狭。媟狎,可反读为狎媟,是戏弄或狎玩的意思,显示彼此亲近到极点,狎亵到毫无拘束,不堪入目,成何体统?
自知无知,不知这是错误行为,还可谅解,若有贤善的人,看你这样堕落,内心深为不忍,特来善为劝谕,说与恶友非圣来往,对你深为不利,应该立即远离,好好做个像样的人。如还有些羞耻,理当接受劝告,重新做人,你仍“不知悛改”(悛,读诠或圈),意是悔改的意思,亦即到此为止,革除过去恶习,才有光辉前途,想不到你依旧故我,不知痛切悔改,怎不对你失望?其实,这对别人没有什么不利,不过是毁灭自己而已。因而有人指点,应该立刻回头,走上自新之路。
与诸非圣恶友往来的人,有时为了口腹享受,“或复”运用身体,“杀害一切众生”,有了众生肉吃,于是与诸恶友,“或”运用口舌“饮酒”,到了饮得酩酊大醉,就会令心“昏迷”,失去应有理智,所以说“无智慧心”。一个失去理智的人,本有慧心不得开发,所行所为,自不合规,当就造成众罪。现实社会明白所见,有些嗜好饮酒的人,每饮必醉,醉后,不是随便骂人,就是胡乱打人,原本是个好人,到了兽性发作,成了一个野兽,像这种人,失去理智,不知错误,多么可怜?
这样一个衣冠禽兽,就会“恒与众生,造”作违“逆”众生的“破戒”行为。如破不杀戒,就会做出伤害众生的生命,破不盗戒,就会窃盗众生的钱财宝物;破不淫戒,就会破坏众生的夫妇关系;乃至破不邪见戒,就会做出拨无因果的罪恶之事。如是造业犯戒,能说自己不是恶贯满盈?能不令诸众生对你恐惧?是以饮酒杀生的人,没有不造业犯戒的。要知现你以为是一大享受,到了随业感果,其苦不可想像,吾人行为活动,怎不加以审慎?
过去诸罪,现在众恶,今日至诚,悉皆忏悔,未作之罪,不敢更作。
这是忏悔三世罪业:人的生命不是现在才有,是从无始所流下来的,成为所谓生命之流。因而此一生命在“过去”,不论是在哪个阶段,都曾造过“诸罪”恶的,到了“现在”这一生命,由于烦恼驱使,同样造诸“众恶”,所积成的罪业之多,恒河中所有的沙,亦不能比喻其多。幸所造的罪业,没有它的体积,假定有体积的话,诚如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说:“尽虚空界不能容纳”。
为什么会造成那么多的罪业?原因就是生命内在,经常有烦恼在鼓动,不是要你去做这样不如法的事,就是要你去做那样不合理的行为,因而或自动的造诸罪业,或为外境引诱造诸罪业,或明知是不对的仍然去做,或无意间造成弥天重罪,在这种种情形之下,自然就会造成无量无边的罪恶。以如是因感如是果说,当然要受种种难以形容的痛苦。佛陀不忍众生由恶业受苦果,特大开方便的为说忏悔方法,让众生依之如法忏悔,未来大苦是可免受的。不过在众生方面,首先承认过去现在确有很多行为错误,自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唯有从“今日”起,“至诚”恳切的,依佛指示“悉皆忏悔”,唯愿已作之罪,得以全部消灭,“未”曾“作”过的“罪”恶,不论在怎样情形下,就是牺牲自己生命,再也“不敢更作”。做人真心诚意的改过自新,消除过现所有的罪恶,不但不会去感苦果,生命前途还很光辉。过去已作之恶,假定不去忏悔,尚未造作之恶,现在不断去作,如是罪恶越积越多,要想斩断罪恶绳索,挽救生命所受痛苦,不特万难,且根本不可能。所以所造之罪,不论是怎样多,果能披肝沥胆的,将自己罪恶坦白出来,在三宝前求哀忏悔,就会获得生命自由!
过现所造诸恶,固应如法忏悔,更重要的是“未作之罪,不敢更作”。假定一方面忏悔,一方面又造新罪,那就不论你是怎样忏悔,苦果还是要你受的。如能懔于罪业可畏,对从未造过的罪业,无论如何不敢再作,是就真正成为佛化新人,一直向光明大道迈进,佛不会辜负你!
乙三 求证佛圣
是故今日至心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诸大菩萨,辟支、罗汉,梵王、帝释,天龙八部,一切圣众,愿垂证鉴。
此明求证佛圣,就是诚心忏悔,不是自忏就算,而要诸佛圣众,证明确已忏悔。
以“是”之“故”,从“今日”起,我以“至”诚恳切之“心,归依十方尽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佛是十法界中最高佛界,不但断尽一切烦恼,且已完成一切功德,是菩萨以下九法界众生所当归依。“尽虚空界一切诸佛”,显示空间,不唯一佛二佛,是有无量诸佛,现我至诚忏悔,非请一佛二佛证明,是请无量诸佛证鉴,证明我是确实忏悔,不是虚假欺骗人的。同时归依十方尽虚空界“诸大菩萨”,同样为我证明。菩萨是活泼泼的发大心者,不是一般说的东岳城隍之类,是将来为佛的候补者。当行菩萨道时,向上要求如佛一样的得到正觉,向下在生死中化导迷惑的有情,希望在生死中的每个有情,亦能如佛那样的得到正觉,所以菩萨译为觉有情,意在于此。做菩萨的首要条件是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不够资格称为菩萨。不过,从菩萨地位到最高佛位,不是短时间所能做到,必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在这期间,成佛因缘如未成熟,还得继续修菩萨行,即使经过无量阿僧祇劫,亦不退失菩提心,才有成佛的一日。
“辟支、罗汉”,是请二乘圣者证鉴。辟支,又叫辟支迦、辟支迦罗、具支迦、辟支佛,或作毕勒支底迦,中国译为缘觉、独觉、因缘觉。或说是二乘之一,或说是三乘之一。缘觉出于佛世,依佛所说十二因缘,顺逆观察十二因缘法,断烦恼,证生空,获得生死解脱。独觉大都出于无佛时代,即使出于有佛时代,现身不受教,无师而独悟,经说能自调伏不能调他的一种圣者。辟支佛的佛,是觉的意思,有说旧译独觉,正得其意,译为缘觉,是译人错误,其实译为缘觉,没有什么不可,不能说是错误。为什么说独觉出无佛世?增一阿含经说:印度有仙人山(即伊师迦山),常有神通菩萨,得道罗汉。以及仙人所居,还有辟支佛亦在山中游戏,我今当说辟支佛名号:“诸佛未出世,此处贤圣居,自悟辟支佛,恒居此山中,此名仙人山,辟支佛所居,仙人及罗汉,终无空缺时”。依经所说,可知伊师迦即仙人山,为辟支佛的住处。辟支佛为什么不为人说法?因这种根性者,见到人多愦闹地方,而诸过失而离功德,怖畏喧杂,厌患众集,深心爱乐寂静之处,对说法利益有情事,心不爱乐,怎么还对众生说法?此类行者,修百大劫菩提资粮,才成独觉圣者。
声闻是中国话,印度叫舍罗婆迦,是闻佛说四谛音声,从而修学四谛法门;又译弟子,是闻佛的声教而证悟的出家弟子,出于有佛时代。或说二乘之一,或说三乘之一。此根性的人,要从佛听闻四谛言教,方得解脱;或说听闻佛的言音入于圣道,名为声闻。古德说声闻名义,泛解有三:一、就得道的因缘解释,谓佛所说言教音声,餐食此声而得解脱。十地经论第四说:“从他闻声通达,故名声闻”。二、就所观的法门解释,如论续说:“我等众生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曰声闻”。三、就有关化他记说解释,如法华经第二信解品说:“以佛道声闻于一切,故曰声闻”。前二解,就声闻本身说,后一解,就菩萨…
《慈悲三昧水忏讲记卷上(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