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个人说得得意了,继续往下说道:
2.1.5 (他还接着说)而且由于产生疑的原因不断,所以疑会无穷无尽。
他说,你正理派说疑的第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不同的事物表现出了共同的特性”,你说这样就产生疑惑,但是呢,有共同性的事物是没有穷尽的,是不是说疑惑就没有穷尽呢?你正理派说疑的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矛盾”,那么,在哪一个事物上不会产生矛盾的见解呢?是不是疑惑就没有穷尽了呢?第二种疑是啥?翻一下书,我一下子也没有记住,就算了吧~~反正就是说,产生疑的原因一直会有,因为谁都不可能尽知一切,所以疑就是无穷无尽的。疑若是无穷无尽的话,你还怎么解脱?
外人是啪啪啪地说了这么半天,下边儿看正理派怎么回答。
2.1.6 (我们回答)就是由于(前面)所讲的多种事物有共同特性和看不到多种事物的区别,所以才有疑。这时不会有无疑,也不会有无限的疑。
咱们要是单看《正理经》这句经文,会觉得反驳不力,但富差耶那有说明,他对这段经文给发挥了一下,来,把你的书我看一下,我没有刘金亮先生的注释,我看一下你的。他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咱得把正理派和外人对疑的各自观点儿记好,正理派是说疑就是“由于事物表现出不止一种共同特性;或者由于矛盾;或者由于有时能认识,有时不能认识,(两种情况)无规律地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看不到区别性特征的认识。”而外人则是说,“当能够确切地认识到多个事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时不会产生疑;当确切地认识到一个事物的特性时,也不会产生疑;疑既不会在有矛盾冲突时产生,也不会在不敢肯定时出现;在有矛盾冲突时,双方都对自己的观点十分肯定,根本就不会有疑;在不敢肯定时也没有疑惑产生;而且由于产生疑的原因不断,所以疑会无穷无尽。”针对外人的说法,正理派进行了反驳。首先,因为外人说了,说当我们认识到多个事物有共同性时不会产生疑惑,正理派说,不对,咱两个说的不一回事儿,你说的是比如瓶有无常性、盆有无常性、声有无常性、闪电有无常性等,不少的事物都有无常性,人们只能觉察到无常性的普遍意义而不会疑惑,可我说的是――疑是从对共同性质的认识中产生而不是从共同性质本身产生的。也就是说,我说的是我们对瓶、盆、声、闪电的疑惑是从对无常性的认识中产生的,我觉得瓶的无常、盆的无常、声的无常闪电的无常还不是绝对严格的一模一样。你说的是无常本身,我说的是对无常的认识,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呀,我说的是东,可你说的是西,真是牛腿拉到羊腿上。
前边儿我好象给说过,辩论的时候可以胡弄对方,但若人家的思维很快,你没有胡弄住人家,被人家识破了,你就输了。这不行!你可以胡弄对方,但得不能让对方觉察出来你是在胡弄人家才行。现在人们学因明,没有一个现场感,完全觉得是在研究,这很可能是一个误区,我们得慢慢找这个现场感才行。你要是存心就是去研究它,把它当成一只小白鼠,你就会心平气和,但因明我们知道,这是在给外人做着生死之辩(搏)呀,所以,现场感很重要,要是记住是时时在给对手做生死之辩,就会理解《正理经》中设诡辩是为什么了,到后边儿就有,说为了真理,一切手段都可以用,真是无不用之其极,在藏传中还有暗杀的,郎达玛灭佛,郎达玛就被一个僧人给暗杀了。
在这儿,外人只是想胡弄正理派,但是在当下没有能够胡弄过去,被正理派给逮住了。
再看,刚才举的例子,说光线不好,看见一个高的东西,一下子辨认不清是柱子还是人,辨认不清就是疑惑,可外人说了,说我知道柱子是高的,人也是高的,我知道这一点儿,就说明了我对柱子、人的知识还是有的,我没有把前边儿那个高高的东西当成小鸡,外人说这不是疑,正理派说这不对,因为高不是柱子和人的区别性特征,它是非区别性特征,这一非区别性特征并不能帮助我们认清前边儿的东西到底是柱子还是人。我没有能力分辨就有疑。我并不因为知道非区别性特征而知道其区别性特征,这就是疑!没有疑必须是对区别性特征把握住才行。
接着来说。外人认为,对某甲这个事物不疑,对甲的不疑不能使我们产生对乙事物的疑。正理派对于外人的这个说法要进行反驳:我也不认为对甲的不疑就导致对乙产生疑呀~~你怎么把不是我的观点儿强加到我的头上来呢?这个话要是没有例子就不好明白,我就来举个例子,我说一句话,“刚晓有手”,于是就有人要发挥,说“刚晓没有脚”,其实不是的,我刚晓既有手又有脚,我是说了有手没说有脚,没说是没说,可不是没有,只是没说而已。就象写文章一样,给文章主题没关的话我就不说了而已。正理派在这儿就是说了,我对刚晓有手是不疑的,但这不疑并不能导致我对刚晓有脚产生怀疑!你说的“对甲的不疑不能使我们产生对乙事物的疑”只能对有“对甲的不疑可以导致产生对乙事物的疑”的人适用,我没有这观点儿,所以对我正理派来说是不适用的。现在因为对“刚晓有手”不疑而产生对“刚晓有脚”疑,根本就不是正理派的观点。
接着往下说。外人认为,对共同性的确切认识根本不会产生疑,因为疑和产生这个疑的原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外人这话咱们在前边儿已经说过了,比如说我见瓶具无常性,盆具无常性,闪电具无常性等等,我见有很多东西都具无常性,所以我就对无常的普适性有更坚定的信心,这根本不会产生疑。外人是说,疑――无常性是不是对呢?这和产生疑的原因――瓶具无常性,盆具无常性,闪电具无常性等等,这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为什么没有必然的联系呢?因为有人会产生疑而有的人不会产生疑!就是说,有的人会说,我看到这么多的事物都有无常性,我会对无常性有更确定的理解,而有的人则会说,我现在发现了不少事物都有无常性,但我能不能保证有一天发现一个不具无常性的事物呢?或者这么说,我看见瓶、盆、闪电等等的事物都有无常性,但我不能因此就说虚空也有无常性呀~~
咱们正理派是怎么说的呢?正理派说的原因与结果的必然联系是指――有此因必有此果,无此因必无此果,若这个关系是具备的,我们就可以说有因果关系。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许多事物的共同特征――无常性――与疑的产生,它们之间确实是有这种因果关系的。就是说,正理派说,正因为我发现瓶有无常性,盆有无常性、闪电也有无常性,有很多东西都有无常性,所以我就想问问虚空是不是也有无常性,声是不是也有无常性,因为知道了瓶、盆、闪电的无常性,才引发了我问虚空、声是否有无常性,这就引起了疑。
这是富差耶那的说法,但是乌地阿塔克拉等认为富差耶那的说法不恰当,乌地阿塔克拉说,外人之所以会说“对共同性的确切认识根本不会产生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分清楚,事物之间有区别性特征和非区别性特征,我们不能只看到瓶、盆、闪电都有无常性,我们还要看到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的性质,就是说,看事物要看全面才行。
在恒河主查的《乔达摩的〈正理经〉》中还说,富差耶那的说法把无生无灭的永久性原因给排除了,就是说,你只是说了“因为知道了瓶、盆、闪电的无常性,才引发了我问虚空、声是否有无常性”,但比如吠陀之声、灵魂、极微等,这个可不能不理。
不管怎么说吧,咱还是按富差耶那的说法来说,富差耶那说了,因为事物的共同特征确实可以产生出疑来,它们之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因为柱子和人都是高的,所以使得我分不清前边儿那到底是柱子还是人。这是有因果关系的。外人还说过,对于一个事物,双方的观点儿是矛盾的,比如说《两小儿辨日》,甲说早上太阳离人近,乙说中午太阳离人近,这两种观点儿是矛盾的,外人说这不叫疑,因为甲坚信太阳早上离人近,一点儿怀疑也没有,乙呢,他坚信中午太阳离人近,也没有一点儿怀疑,因为甲与乙都对自己的观点儿没有任何怀疑,所以不叫疑。正理派说这根本不行,为什么呢?因为孔子只是知道甲说太阳早上离人近乙说太阳中午离人近,到底是早上太阳离人近还是中午太阳离人近,孔子没有办法判定,他只知道甲与乙的观点相互矛盾而没有办法判定就是疑。对于矛盾的双方当事人甲和乙自己来说,他们对自己的观点儿确信不疑,他们觉得理由十分的充足,但他们都没有能力说服对方,这就使得第三者陷入疑。我们知道,古印度人都特别讲究解脱,认为解脱的境界是绝对的真实,你们双方当事人没有能力使得第三者解脱,反而使得第三者陷入了疑惑的境地,这就不行,有违宗教之悲情。
对于这个情况,一直没有解决,其实这是因明中一直就存在着的一个问题,现在咱们看的这个《正理经》中,只说到了这个情况,到了陈那系新因明中给这个取了个名字,大家记得叫什么吗?叫相违决定!你们怎么这么笨!陈那论师在这儿只是给取了个名字而已。这就是咱们现在人的分类法、取名法,这是现在专家们常用的方法,认为给分一下类、给取一个名字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这都是投机取巧。再往后到法称论师那儿,说不准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没有说出现这个情况之后怎么办。对于一个问题,你要解决,而不是不让出现,你不让出现也不行,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出现了。我们要面对问题,而不是回避问题。我记得有一个事儿,记得不是十分的清楚了,说是玄奘法师在印度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印度各派争论得很是激烈,可是谁也说不服谁,玄奘法师就说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实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国文化中,就有这种弄法,但印度没有,他们认死理儿,非辩出个结果来不可,咱中国人会说,“怕就怕认真二字”,中国人怕这个。
现在《正理经》是在谈疑,就不说别的了,我们只说,疑是存在的。
…
《《正理经》简读之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