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经》的真实义▪P5

  ..续本文上一页心经》、修的《心经》。见、修、行、果,从每一个字,见、修、行、果,从每一个角度可以来讲《心经》。如果我现在讲,从果的角度来讲这个《心经》的话,我讲到行,色受想行。一个圣人他证悟到,他按照这个修,按照这个见,已经修到证悟,已经证到这个果了,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你知道吗?

  他要证到“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这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这个果有什么功德力?你知道吗?他可以坐在这里讲,讲一百年,然后让大家的感觉,只好像坐在这里,只坐了了一小时。厉害不厉害?

  佛说《法华经》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大劫过去了,但是大家觉得,只像吃了一顿饭的功夫。证得这个圣果的人,像有一些阿罗汉祂走到这条河面前,走到黄河面前,祂对着黄河,祂只要祂入这个定,这个黄河的水可以停下来,不流了。祂不仅可以让时间的流改变,让地球停止转动,让太阳可以定在那个位置不动,祂可以改变时间,可以改变河流,一个了生脱死的人甚至祂可以让河流倒着流上去。

  为什么圣贤不到人间来?圣贤到人间来干嘛?因为圣贤和凡夫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圣贤在圣贤的世界里,凡夫在凡人的世界里。但是凡人要不要圣贤来救啊?

  我是讲见修行果,但是今天主要讲见,不讲行、修、果。因为这个要讲很多的。《心经》那是有讲很多的,我只是点到为止,今天也是。色受想行识,最后这个识。就像这次我弘法,也有人来问,他学过两天藏传佛教,学过两天那个,他也来问了:“阿赖耶跟阿赖耶识,有什么区别?”我说:“我跟你讲,这有什么用呢?我再怎么讲,你还是第六意识分别的。”因为老实说,你没有见到第七意识的人,是没有资格讲第八意识的。第八阿赖耶识那只是书本上的字,就是嘴里讲的一个名词,跟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我怎么讲你怎么听,都是第六意识分别。

  包括我们念阿弥陀佛,请问我们念阿弥陀佛,要不要听经闻法?因为你念的阿弥陀佛,跟果地的阿弥陀佛不是一回事,我比个例子。我常讲这个故事的啊。有一个盲人,然后别人说:“今天的云好白哦!”他就听了:“云白,那白云是什么样子啊?”他一看,他是盲人,不知道白云什么样子。“哦,那白云像棉花一样白。”“那棉花怎么样的白?”他也不知道,但是看棉花地里跑去了,正好有只大白鹅过来,“哦,棉花就像一个大白鹅一样白。”“那大白鹅怎么白啊?”还是不知道,他虽然他也会嘴里讲大白鹅什么样。对不对?你说大白鹅,他也说大白鹅。但是你看的大白鹅和盲人讲的大白鹅是一回事吗?哦,没办法怎么办呢?他就把大白鹅抓起来塞到这个盲人的怀里,“哝,大白鹅就是这样的。”然后他抱着,那大白鹅“哇哇”叫,“哦,大白鹅是这样的。”请问他还知道那个白吗?

  就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问你念阿弥陀佛,跟印光大师念阿弥陀佛一样吗?你念,跟开悟的人念阿弥陀佛一样吗?初地菩萨念阿弥陀佛,跟二地菩萨都不一样。那阿弥陀佛到底什么意思?经典里怎么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了知。”就是佛跟佛两位智慧是一样的,才讲得清楚。佛跟初地菩萨讲,初地菩萨都听不清楚。那请问佛来跟我们讲,我们听得清楚吗?佛都讲不清楚,我算老几,我能把你讲清楚喽?那我们念阿弥陀佛请问要不要学?要不要听经闻法?要不要修?要修的。

  信,是你的主观,我相信,我很谦虚,我愿意信;愿,我主观上,我也愿意去,这么好的地方我愿意去;还要一个什么?信愿,还有行,要脚踏实地去做,去依教奉行。所以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请问千经万论要不要学?不学你怎么知道阿弥陀佛是什么啊?你说:“大海真大啊,我也想做大海。”请问你做大海,你拒绝雨滴掉到你的生命里吗?你拒绝雨滴掉进去吗?你说:“我要大海,我要雨滴干嘛?”“这溪水,这点水,我要成大海我要溪水干嘛?”纳百川而成大海,你要想成大海,你拒绝百川,你能成大海吗?

  你念一句阿弥陀佛,你拒绝去念佛的经典,你懂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吗?阿弥陀佛来接你,你都不知道。请问现在阿弥陀佛在不在?(众答:在)你看得到吗?(众答:看不到)你心眼打开了吗?(众答:没打开)你心眼没打开,你怎么看到阿弥陀佛啊?你跟谁去啊?你说:“跟你去。”跟我去?你拉着我的手就能去了吗?到时候阴阳两隔你怎么办?你说:“跟你心去啊。”我的心是什么?你知道吗?你不长期的跟着我,你不慢慢体验体验,然后感动,我的身口意感动你,然后你越来对师父越来越虔诚,越来越敞开。

  人心隔肚皮啊,对不对?一娘生九子,连娘十条心。你跟你妈这么久,你知道你妈想什么吗?所以这个修行就是要皈依,要虔诚,要随学,随学慢慢慢慢地体验,然后心与心才能连啊。我送你东西,你接受很简单的,但是心相互的敞开,心相互的交融是很难的一桩事啊!

  所以知人知面,下一句叫什么?不知心。交朋友还要日久才能见人心,日久你真的见到他心吗?你还是见不到,因为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所以我们要修行,要戒定慧三无漏学,自己的资粮慢慢增长,对这句阿弥陀佛越来越丰富,万德洪名。你开始真的了解到,了解到一个德、两个德、三个德、四个德了。

  你能了解到一个德,请问你能不能往生?就能往生。就怕你一个德都不知道。所以佛经典里讲到,你一念乃至十念都可以往生。反过来说,十念乃至一念都可以往生。就怕你念一辈子阿弥陀佛,你一念都没念到过,你口里念着,跟心不相应,你的心跟阿弥陀佛不相应。有的很多人念着阿弥陀佛,心还是散乱的,祖师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念破喉咙也枉然。”你心虽然不散乱了,你心跟阿弥陀佛的心真的相应的吗?所以修行是一个很认真的事情,为什么我要讲,讲破喉咙还在讲。

  现在社会上,香客也真的不少,每个庙烧香的人都很多。一不小心后背都烧两个洞出来。抢拜垫也抢不到,有的烧抢头香还抢打起来。我说你是烧香的吗?烧香还打起来骂起来的。你是来拜佛的吗?这现象多不多?请问这些烧香的,是学佛的吗?烧香的、跟信佛的是两个概念;信佛,你说我信我信;但是跟修行又是两个概念。我说你修了没有?我修了。修跟你,你这个方向对不对?方向对,对是很了不起的。有的人修是修了,方向修错了。

  所以依止善知识重要不重要?特别重要啊。连做世间的事情都要有老师啊,更何况修行呢。这是人生最伟大的一个课题。如果能照见五蕴皆空,如果能照见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你就会发现,你能照见的那个本光、那个心光、这个智慧光、那个佛性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的。

  这个当中虽然有眼睛,但是你已经超越眼睛的障碍。虽然有眼睛,却无眼耳鼻舌身意;虽然有外在的一切,却无色声香味触法;虽然有这个眼耳鼻舌身意的那个识,但是什么?转识成智。因为你根本智慧开了之后,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无眼界,这一句话你知道有多伟大吗?佛经无眼界这句话,你如果安住会修,当下你就会开天眼。

  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现在有没有眼界?你的肉眼有没有眼界?你就看着大礼堂,看着每一个人,用肉眼的境界。请问你要智慧眼开了,请问这个大礼堂还能够障碍你吗?那个就叫做无眼界,智慧眼是没有眼界的。请问智慧眼现在我们坐在这里,假如说我们在座的有人证得了这个智慧眼,无眼界的智慧眼。现在你家里发生什么事,你能不能看到?谁讲话你能不能听到?就能。

  无眼界不仅仅说,你可以超越这个大礼堂的界限,可以看到你家,你想到哪就可以看到哪,甚至你可以看到极乐世界。不仅可以看到,眼睛,你的这个智慧眼还可以听到,谁在讲什么?谁心里想什么?你都可以知道。所以这个叫什么?六根可以互用。这个时候的眼就跟耳朵一样,就像观音菩萨那个手,手中还有一个眼,手既能帮助你,手还能够看到。千眼照见,千手护持,千手观音真的就一千个手吗?是指无量无边个手,无量无边个眼睛。请问我们现场,现场观音菩萨的手有没有在现场?(众答:有)观音菩萨的眼睛有没有在现场

  有。

  那如果我们如果按照这个经典去思维、去修,今天我给你们讲了,你们能抓到要点能够去修,你们也会开那个智慧眼,无眼界。就是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照见的智慧光,那个佛性光,那个佛光,它是无眼界的,也是无意识界的。

  我们现在第六意识分别念想的话,你是有意识界的,但是你的佛光的智慧,你的智慧开了之后,转识成智之后,就无意识界了。这个时候不仅你自己想什么会知道,别人想什么你也会知道。你说这下好了,这下我先生藏了多少私房钱我就知道了。所以你没有神通。你说这个好我也去学,我当茅山道士去,你有自私自利的心,你有“我”,你就没有智慧,就不神了。

  你有自私自利,不但不神,你还有鬼。请问鬼有没有鬼通?现在社会上很多人,所谓的有神通,其实是什么通?是鬼通。老实说现在能修出神通的人很少,很多人自私自利,我追求神通,我追求我的能力,我要让别人羡慕我。这样跟佛不相应,跟鬼到相应了。所以学佛的第一步就是破我执,没有我啊,人无我、法无我。要去修的。

  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个叫四法印。我们第一关就要修这个,你要去观。你想想这地球转动,这四季变化,这有没有“我”?请问你死了,地球转不转?殡仪馆那人躺在那,这社会有没有乱?知道这个道理了,你就会有出离心了。你会想:哎呦有什么了不起哦,我做该做的事。那些烦恼的事,该放下就放下。因为什么?因为你死了,别人照样活啊,你说我公司呢,我养了一千个员工啊。你死了,那员工就没饭吃啦?别那么想,你就那么伟大,我跟你说。我死了,佛法照样在外面很兴盛,对不对?只不过呢,我活着我尽点…

《《心经》的真实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梦醒时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