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眼。如果我们穿着出家人的衣服,想的、做的却与俗人一样,那你干嘛还要穿出家人的衣服?穿俗家衣、做俗家事不是更爽么?无论你忙什么,追求什么,首先要考虑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在辅助自己修道?能否让自己修道有进步。如果对修道是掣肘的,再好也要马上放下。每天都要看住自己的心与念头,不要让念头落入世俗的纷争里,要把它牵过来放在道里,每天都要看自己的心是否沾染上世俗的信息、心灵是否清净,要像神秀说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果我们的心量与慈悲心一直没有增长,说明我们的修行根本没有进步。
偶尔你听到声音,看到周围有股光,感觉有股力量向你靠拢,这是功夫(境界)。何谓境界?现象就是境界。生理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界现象合起来谓之境界。既然是现象,就是虚幻不实的,有生有灭有来也有去的。天天追求这些境界有何用?该来时它就来了,该去时自然去了。只有时时刻刻看住自己的心,不住在俗事上,不被俗事牵走,这才是你真正要做的。
尽管我们出家了,但是并未脱离现实社会。其实出家人和众生更接近,融洽的更好,同时又不会被社会染污,不会被众生牵着走。我们是引导社会,引导众生的,不能让社会来诱导我们。作为出家人,如果你见一样东西爱一样东西,见一个人追求一个人,放不下,说明你已迷失方向。见到你的人应该仰慕你,跟你走,而不是你跟着他走,你要转动他,而不是被他转。有时我们之所以被俗人转,就是因为没有管好、没有牵制住自己的身口意,所以才被对方牵引过去。
能够做身口意主的是我们的心和头脑,头脑与心只不过是不同层次的力量而已。你驾驭不了头脑,就无法使用心灵的力量。我一上来就问何为感应,心灵的力量就是感应。为什么我们感应不到心灵的力量呢?因为我们每天感应的都是世俗的财色名利和世俗的贪嗔痴。都与它们感应了,你哪来的灵感去和道感应呢?灵感是不会与世俗的财色名利、贪嗔痴产生感应的,如果你使用的是灵感,灵感只和灵产生感应,或者说灵只与灵感感应。头脑自然就和世俗的财色名食睡,贪嗔痴慢疑感应。你手里拿着什么工具,就发挥什么工具的力量。你手里拿的是灵感,就和灵感应;你手里拿的是头脑,就和世俗的贪嗔痴感应。我们身上就两股力量——头脑的力量(人的力量)和灵性的力量(佛的力量)。在座的都是佛教徒,所以我们说佛的力量、佛性的力量。如果在座的都是基督徒或伊斯兰教徒,我们就说是上帝或真主的力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佛的力量,有佛性在也有人性在,所以我们身上始终是两种力量在较劲。
你想让哪一种力量发挥的更好呢?你学佛,想成佛,你就要让人性这股力量靠边站,用佛性的力量来取而代之。怎么取代呢?要想办法让头脑的力量减慢,让它靠边站。因为人性的力量是以头脑为主,所以古圣先贤才设计了许多方法和技巧给头脑玩儿,把它拴住。头脑不再胡蹦乱跳了,只作用在一个法上或一件事情上,比如说用打坐、诵经、数数给它玩,它就沉醉了,一旦头脑醉了,佛性的力量就生发起来了。所有的方法就一个目的——让头脑先醉下来。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参禅参到一心不乱,不都是头脑醉了吗?只有当头脑用到一心不乱时,这边的力量才能生发。当这边的力量发生了,你会发现,头脑的力量自然会跟随真正的主流力量——也即灵性的力量走。
如何让头脑醉呀?就是我平时教你们的莲花生静功之法。我在东华寺先后给常住公开传授过四次,对大众讲过四次用功的方法。你们谁来复述一下?(弟子们相继讲述了莲花生静功之法)
师:幸亏我在外面给三十个人传了我的法,另外断断续续散落在我的每一本书里。在我的微博里是原原本本、一字不漏地将老祖师传下来的法公布于世了。不过多数人可能看不懂,因此不会用功。有的人也许看得懂,但也未必会用功。谁能把我到兜率天之前写的那段传法偈子背下来?
众:你个痴汉,二十余年打成片还不能说了算,如今又上兜率天,你咋用功!目前无法意目前,闭目开眼往前看,有眼无珠人不识,一目了然观大千,剔眉瞠目黑变白,绵密不绝,能所脱空知己灭,原来家风依旧,学佛做人,做人学佛。
师:这里面的用功方法会不会呀,会多少?我先不问你用不用得上手,这个方法你会用吧?
众:会用。
师:当初五祖手下有一千多个徒弟,结果衣钵却被外人,一个南蛮子给拿跑了。将来东华寺也是这样,越是亲近的人越是学不到东西。并非跟随明师多少年就学到多少东西,恰恰相反,真正得利受益的,让明师靠得住、有指望的都是圈外的人,圈内的人是得不到的。就相当于父母越喜欢的子女,最后养老送终尽孝的,恰恰是父母亲最不喜欢的那个子女。
众:师父,你说这话让我们心里很难受。
师:(笑)本来就是这样。你们可以看看世间上是不是这样的。父母亲越是不喜欢的子女,最后撑起家族的,就是小时候父母最不喜欢的那个,最后让父母受益的也是这个父母最没把他当回事儿的子女。在公司也是这样,老板越是器重的人,最后反而没能起多大作用,恰恰是老板没有放在心上的人,最后力挽狂澜,掌管公司。翻开祖师传记你们也会看到,真正能够接他衣钵,传承法脉,弘扬他的思想的都不是他的弟子,而是他的法子(法子也属于弟子的一种)。弟子不管什么素质,只要来了,为了不断他的慧命,给他种个因,师父就给他剃度了。而法子,没有一定的成就和影响力做基础,他是不敢开口向明师——有影响力的和尚提出接法,并弘扬他的法脉的。就像虚云老和尚剃了一千多个弟子,而继承他的衣钵的却没有一个。能弘扬他的思想,继承他的衣钵的恰恰都是他的法子。
我今天就是再讲一遍静功,你们还是记不住。我在公开场合讲过四次,刚才有几个人记的还算比较多,有几个要害都没记住。你对这个东西不渴望,给你讲,你没感觉。就像偷技艺的,他对这个东西渴望,当你在表演、训练时,他瞟一眼就记住了。如果他对你的东西不渴望,你在他面前练十遍也没用。所以我一贯主张不要保守,他不喜好这个东西,你教他,他也不会学。他好这个东西,你不教他,他也学得会。他不从你手里得到,他会从别人手里得到。他是这块料子,你不给他,他将来也会拥有,不如早一点给他。是人才,你是压不住的。不是人才,你怎么提拔培养都没用。
其实我们寺院的小和尚,论智商都比我高,但就是不去做。个个都有理想,就是不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不为自己的理想去死,去活,去忍气吞声,去流血、流泪、流汗。那你的理想就成了妄想。有了理想就应该为这个理想而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理想。咬定青色山不放松,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这一个目标,就咬着这一件事不放,就凭你们的智商,三十年磨一剑,绝对能够成为权威。我出家二十六年就干这一件事,现在基本上都上手了,无论是坐着,躺着,还是蹲在卫生间里,任何环境、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姿势都可以随时进入状态。二十六年来就渴望这一件事,就做这一件事情。如果你们像我一样就做这一件事,会比我容易的多,因为你们的智商都比我高。你们只是投入的时间太少,爱好太多,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你看我二十六年来,其他的什么都没学,什么都没做,什么爱好都没有。当然我也有很多想法,但是想一想马上就扔掉了,绝不会留在心里。20岁的时候我就立定了志向,就有了目标,所以无论碰到什么机会、机缘、好事我看都不看,就怕受到影响,让我分心。经不起诱惑的,拿在手里看一看,发现这个不是我的初衷,马上就把它扔掉了。为什么很多人做不成事呢?因为初衷立定之后一路走来,沿途风光太多,于是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抓一个。有个成语怎么说的啊?
众:“朝三暮四”。
师:不是朝三暮四。
众:“见异思迁”。
师:大声一点,叫什么呢?
众:“见异思迁”!
师:对!见异思迁。爱好太多了就忘掉了初衷。出家了,只允许你有一个爱好——就是悟道、成佛、了生死!与这个无关的都不允许你爱好,都不允许你去做。只要和这个有关的,怎么做、怎么爱都行。人的精力有限,不能分心,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这一件事没干成之前,不许你去干第二件事。一个方法你学不通,无论你有多少方法都学不通。前面这个方法你之所以没学通,就是因为你没有驾驭住自己的身口意,确切讲就是自己的头脑。你能驾驭自己的头脑和妄念,任何一个法给你,五分钟就上手了。你能开一个牌子的汽车,所有牌子的车你都会开。你会在净土门中用功,禅宗你也会用功,天台宗、密法你都会用功。
所有的宗与法都是人划分的,都是人为的鬼把戏。无论创立多少宗派,立多少山头,设立多少法门,“道”只有一个。耶稣基督称其为上帝,穆罕默德称其为真主,印度教称其为大梵,释达多称其为本来面目。明天你再创了个教,可以起名OK。当今世界都在玩“正能量”,便称之为“正能量”。再过三、五十年还会有人给它起千百个名字。不管它有多少个名字,都要在你驾驭了身口意之后才能拥有它。否则你不配拥有它,因为你无法与之对接。
只要你得到了这个力量,成神也好,成佛也好,成上帝也好,成什么都可以。否则不管你是教徒还是凡夫,都无法了脱生死。尽管你信她,但你没有与她沟通并与其融为一体,就像手机没开机,没有接到信号一样,不管你多么虔诚,照样轮回。只有和她沟通了,融为一体了,你吃喝嫖赌也是和它融为一体的。当然,得到这个力量的人是绝对不会再吃喝嫖赌的,因为他已经得到了最高的力量,根本不需要这些低级的东西了。一个拥有根本的人,怎么还会回来走过程呢?他今天之所以能得到这个东西,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放下了世俗的这些低…
《头脑与灵感的区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