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刃一样。而西方国家的释迦牟尼佛像都是鹰钩鼻子、蓝眼睛。你说哪一种才是释迦牟尼佛真正的样子呢?如果佛是以一种形象度众生,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所以说佛是千百亿化身,对方需要什么样的身份、形象、方式,他就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份、形象,以对方需要的身份、形象和方式去度他。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众生醒悟,让众生学佛,让众生了脱生死。但是他一定会看因缘,因缘未到,他示现化身也没有用。当佛菩萨化身来到我们面前时,一定是我们的菩提心萌发的时候,只有这时候示现在我们面前才有用,提前和推后都没有用。
作为一个法师,当众生向我们请教时,我们要及时地回答。如果他不信佛法,不需要佛法,我们也不需要做他的工作说服他。他的菩提心没有萌发,你越做他的工作,他越反感,他内在的菩提种子越往下沉。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前途一帆风顺,都渴望出门遇贵人。实际上我们的前途、我们的贵人都是自己一手打造的。如果三界内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者,这个主宰者就是我们自己。今天的果是昨天的因,今天的因又是明天的果。你今天的五官、今天的命运,和你昨天的起心动念、前世的起心动念有密切的关系;你未来的结果和你现在的起心动念也密切相关。
我们每生起一个念头,都会在宇宙中留下一个烙印。这个烙印会落在哪个众生身上,被谁接收到呢?当我们生起念头时,有时是有针对性的,有时没有针对性,只是内心自然地生起一个念头,比如:我想发财。我们并没有把这个念头锁定在某个人身上,或者锁定在某个区域内。当这个念头生起以后,就会在虚空中自由地飘荡。如果我们是想与某个人合作发财,或者想做某件事发财,这个念头就是有目标、有针对性的。
第一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好多事情刚开始都是善缘,但做着做着就变成了恶缘,通常就是因为彼此的起心动念没有针对性。第二种有针对性的起心动念。比如你与某个人合作,你们之间是善缘,那么从始至终都是善缘;如果是恶缘,则从始至终都是恶缘。因为无量劫以前你们彼此的起心动念是有针对性的,这一世重逢时,看似无缘,实则有缘在先。所以,所有的结果都是我们自己一手打造的。
既然结果是自己一手打造的,我们学佛人就有一个不可更改的理念:每一个起心动念都必须是善念,不能起恶念。当你意识到自己刚才起了恶念,马上就要忏悔。如果不忏悔,这个恶念就会在虚空中飘荡,一旦被谁碰上,这个人就会被影响。我们每个人既是发射器,也是接收器。每一个念头投射到宇宙中,都会被不同的众生接收到。我们起的每一个念头都会影响到整个地球、整个宇宙。所以我们的和谐不是取决于别人,而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保持内心和谐,那么整个地球、整个宇宙都会很和谐。
人有两套系统,一套是身体,一套灵性。灵性这套系统是不需要睡眠的,从古至今无论过多少年,它都是苏醒的,宇宙有坏,它不会坏。而身体这套系统百年就要轮换一次,它健康与否,庄严与否,听话与否,取决于心灵这套系统。两套系统彼此关联又互相影响。当我们的耳朵听到不如意的话,眼睛看到不如意的事,如果我们没有智慧,心量不够,就无法接受,无法容忍,就会生烦恼,生嗔恨心。这时候受伤害的不仅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心灵也会深受其害。
数千年来,世间人都把我们出家人视为天人师,当作人中模范。既然如此,天人师与人中模范一定有衡量的标准,天人师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德。德不够,何以称为天人师?有一种人很有能力,做成了很多事,却遭到了同行的嫉妒、毁谤和陷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把精力都放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没有放在修德上。所以对于一个天人师,修德方为上,不是修禅定、修智慧、修能力。其实当你把德修好了,自然会有能力、智慧。即便没有能力、智慧,也会有护法、外援,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会向你靠拢,变成你的能力和智慧。所以你也不需要专门去修能力,修智慧。有德就拥有一切。无德,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会失去;即便你通过自己的智慧、能力、手段、计谋把想要的拿到手,你也没办法永久地拥有,没办法独享。世间事就是这么微妙:你不想要的东西,大家都给你;你想要的东西,大家都不给你。
我十八岁出家,读佛学院四年,闭关七年,建设东华寺十三年,在东华寺讲开示过千堂,从来没有出去和人家争夺市场,争夺利益。徒弟把我这么多年讲的开示集录成书,在内部传阅,自然流通到了社会上,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诋毁。所以这几年我深深地认识到,今天我坐在这个位置上,真的是德不配位!数十年来,我都是努力在学识上修炼,在能力上修炼,在为人处事上修炼,根本原因还是我自己的德性修炼不到家,德不配今天的位置,德不服众。所以坐在这个位置上,无论是同行的诋毁,还是外界的毁谤,包括一些信徒的不认可,都是在所难免。
在对大家的教育和引导上,在德性修为方面,比如在戒律的修为方面,我的确讲得很少。一个人注重戒律的修为,一定也注重德性的修为。但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注重修禅定、培养见地,强调为人处事,要求大家一心追道。按理讲,一个一心修道的人应该是有德的,一个在道中的人怎么会犯规失德呢?你的心都在向往道,都在求道,都在道里面,哪里有机会犯规呢?但事实上大家并没有入道,这么多年来只是在苦苦地思道、觅道,并没有入道。只有一个真正入道的人才有德。一个没有入道的人,他的德性一定是不过关的。德是道的基础,也是道的用。你得了道,在用道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一定是德。德体现在哪里呢?就是刚才讲的胸襟广大,能忍辱负重,能牺牲自己,奉献自己,能抛开自我来考虑问题,来做事。道是体,德是用。其实,真正的德就是智慧和能力。
最近一段时间,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德性太重要了!智慧、神通、禅定、知识、能力,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德性。如果不在德性上下功夫,而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可以说就是舍本逐末。其他东西你抓得越多,你越狂妄,越浮躁。只有抓住了德,在你的身上才会体现出宁静、柔和、宽广,否则体现出来的都是斗志昂扬,极端自我。
按理说一个人关起门来默默无闻地做自己的事情,不应该遭来外界的非议。可是为什么很多闭门造车的人最终还是失败了呢?我们会说这个人不善于搞外交关系,只会待在自己家里,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干活。何为外交?搞外交用的不是手段手腕,也不仅是靠学识、能力、智慧,这不叫外交,真正的外交靠的是德性,是慈悲,是奉献,是无私。如果你的外交不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是很危险的。在某个范围内,可能能力、学识、智慧很管用。可是到了一定高度,靠的就不再是知识、能力、技巧了。这时候如果你没有超然的德性,别说你坐不住这个位置,就是坐在这个位置上,无数个众生用心灵发射过来的冷箭也把你射死了!
你们看咒语的“咒”字,上面两个“口”,下面一个“几”,几是无数次的意思,两个口,一个是心的口,一个是口齿的口,内外两个口不停地念叨就是咒。当大家都向你投递善念,你的能量体就增大了;如果大家都带着恶念,带着抱怨向你投射,你的能量体就越来越小。如何让众生都带着善念向你投射,而不是带着恶念向你投射呢?除非你的德性修为到位了,这时候听到你的众生不会毁谤你,见到你的众生也不会藐视你,大家都会赞叹你,仰慕你。
想修行到一定高度,需要的是德性,而不是知识、能力。如果修行以一百层为圆满,禅定、知识、能力只能帮你达到五十层。要想达到五十层以上,必须加强自身的德性修为。德性修为不够,不仅上不去,可能到了五十层以后还会出问题。为什么会出问题呢?就是古今中外数千年来大家都讲的一句话,也就是今天晚上我讲的主题——德不配位。
今天在座的大家是想在世间法上成就,还是想在出世间法上成就呢?无论是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你的知识、能力、智慧有用;超越了这个时间空间,你的知识、能力、智慧就没有用了,只有德才有用,只有道才有用。要想进入道里面,首先德要过关。德不过关,你所谓的入了道、得了道,肯定不是究竟的道、圆满的道,尽管这时候你会有力量,会有果位。佛教说罗汉分四个级别,菩萨分十个级别,佛分三个级别。
一般人从来不会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只有当不好的果出现时,才会后悔,才会反省,才会忏悔。果来的时候能反省,能忏悔,也还算是个明智的人。可是更多的人是果来的时候,都是抱怨、愤怒、抵触。我们东华寺目前就有这种现象。小和尚个个先天的智商都很高,学历、学识也不错,可是心量都很小,心胸都很狭隘,承受力一点都没有!可是我们的身份却是天人师,是佛的侍者、佛的工具、佛的代言人,最终都想成佛!在座的同仁,请问问自己:以你目前的心量,配成佛吗?以你目前的德性,配成佛吗?以你目前的承受力,配成佛吗?我知道我不配,连目前“上师”这个头衔,“东华寺方丈”这个头衔,我都不配!因为我的德性、我的承受力、我的心胸都不够,所以今天坐在这个位置上,才会招来那么多毁谤,那么多无事生非的事情。
但是我从来没有抱怨过,一丝嗔恨的念头都没有动过。这么多年来我都在忏悔自己的福报不够,自己的德性不够。从2000出关到今年十三年,总有那么一两个人在信众之间诋毁我,在网络上诋毁我,在领导面前诋毁我。刚开始说我是邪教,我告诉这位仁兄说:“我是个和尚,穿着和尚的僧装,穿着袈裟,我就代表了佛教,你说我是邪教,那就意味着佛教是邪教了?你是不是用词不当啊?应该说我是“邪僧”才对啊。我是佛教徒,你也是佛教徒,…
《德不配位》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