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就盛宴》导论▪P21

  ..续本文上一页拥有之念。而此处所说的贪,是指夺取他人所爱事物的贪。二嗔,一般而言,嗔指的是对他人的愤怒、憎恶,但此处所说的嗔,主要指侵害他人利益与身心的念头。三邪见,此是指不信善恶业果不虚,不相信轮回转世,不相信苦集灭道,不相信三宝。这有什么坏处?许多罪恶都是由邪见引生。

  最可怕的,是一个人除自己外什么也不信。一旦什么都不信,此人便无药可救了,因为再无有任何一伦理道德能约束和规范他。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导致其走向邪恶和彻底的失败。尽管此人可能很聪明,通过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到暂时的利益,表面上风光无限,却是以出卖未来的光明为代价,这是丝毫不可以依赖的!正如有力量的人将杯子高掷于一千米的空中,因为位置很高,不会马上落下来,可一旦落下来将会摔得粉碎。升得越高,摔得越重。世人亦是如此,没有能力的人做不出大的坏事,报应来得也快。正如小偷小摸之人,屡屡犯案,又屡屡被抓,但旋即释放,因为毕竟不是大错。而那些大恶之人经过长期谋划,做出极大恶事,最后不只自己掉脑袋,还牵连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因此,人世间最可怕的无外乎邪见了!

  我最大的一个希望,便是你们能彻底地树立起正确的因果观。过去虽然我对因果深信不疑,但对其中一些细节问题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因为未能详尽地去查找每个细节上的依据。这几年我一直想把佛教的因果观,从现代人看事物的角度、从现代人能接受的角度,全面地研究一下。现在大纲已经完成了,希望有机会能为你们讲一讲。

  1-2-7-3-1-6罪之分类

  所有的罪业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性罪,另一类是遮罪。性罪,即本质便是侵害自己和他人的罪业。例如杀生或偷盗,能直接对对方、对自己造成侵害和损伤。遮罪,其本性不是罪,但能够引发其它的罪业。如饮酒,其本身无过,但却能导致许多罪。一个人喝得烂醉如泥,不该说的话也说了,不该做的事也做了,不该想的事情也想起来了。酒醒之后,后悔莫及。无论性罪还是遮罪,我们都要忏悔。

  1-2-7-3-1-7四力忏悔

  忏悔罪业,必须通过四力的方式。《入菩萨行论》中说:

  不善生诸苦,如何从彼脱,

  故吾当一心,日夜思除苦。

  我们身体、语言、内心动念的任何一个不善行为,都只会带来苦恼,绝不会带来任何快乐。既然我们极不愿遇到任何一个障碍和灾患,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脱离痛苦的根源?应当长时间地思考这个问题。

  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忏罪?又要忏哪些罪?最根本而言,忏一切业力和烦恼之罪。再往细里说,一切性罪和遮罪。更细一些,乃是我们所受居士戒、沙弥戒、比丘戒等别解脱律仪当中所违犯的一切性罪和遮罪,菩萨戒律仪当中所违犯的一切性罪和遮罪,以及密宗戒中一切性罪和遮罪,以上都要进行忏悔。

  要那么多的戒律有何用?人活得自由自在多好,为什么一定要用戒律来束缚自己,没有丝毫自由呢?

  曾经有人很好奇地问过我,“你什么时候出家的”?

  我说:“八岁就出家了”。

  “那你现在是干什么的”?

  我说:“我在政府里任职,是个副县长”。

  “你在北大读研究生, 还有那么好的工作, 为什么还要出家?出家多麻烦!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把自己弄得一点自由也没有”。

  我就开玩笑地对他说:“你有没有发现,喜欢美的人, 尤其是女众,每天早上起来之后,要化妆,挑衣服,这样那样,人有点自由多好啊,她那么麻烦干什么呢 ”

  他说:“为了美丽” !

  我说:“我也是为了美丽,我觉得我的美丽胜过她千倍、万倍。她们不是自己美,而是化的妆美,带的那些装饰美, 我是自己美。怎么美的

   我的心美,我的语言美, 我的行为美。之所以我的心美,我想的问题当中没有对他人的伤害, 没有令他人身心遭受不悦的起心动念,谁看到我他只会得到受益。我的语言美,听我法的人,哪怕他不信佛, 多多少少他一定会得到一些受益。他从我的讲法当中会得到很多在他家庭、生活、以及工作当中最缺乏的、最需要的东西。既然你真的想美的话,我觉得美不在于化什么妆,你化的妆再美,还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身上带着几百万的金银珠宝, 人家仰慕你不是仰慕你这个人怎么怎么可爱,而是你身上的东西太好了,我有了该多好啊! 马上就起了贼心了,还有嫉妒心。没有人嫉妒我,而且,我还用不着带着那么多的珠宝,穿一个很普通的衣服, 就几十块、几百块钱的衣服,走到哪里,人见了起码不讨厌。我说:“出家人太美了!”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 无论是出家的人,还是没有出家的人, 让他们也有点美,给他们传播一点美的种子,为了这个目的,我就要出家”。

  “啊!原来是这样啊”!

  其实,一个人若将戒律当作束缚,也说明这个人没有做人原则。若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用戒律或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这个人就是卑鄙之人, 肮脏之人,也是不可信赖之人,他的前途将是一片黑暗。而若有人严格管理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此人则值得信赖,人人敬重,前途也一片光明。我们受持戒律,其目的并非为束缚自己,而是用以完善自己的行为,从错误之言行,转化为最完美、令他人受益之言行;从侵害他人、侵害自己的一切错误言行中摆脱出来,转化为令他人受益,由此为一切人带来快乐,而不是痛苦。

  戒律绝非负担,而是庄严。一个人戴着价值百万的钻石行走于外,是很危险的,会令人起嫉妒心与盗心。然而,若是携带完美的言谈举止和起心动念,无论行至何处,也只会受人尊重爱戴,这是自己能拥有且唯一不会遭到偷窃的!倘若想真正完美自我,便以慈悲和智慧为庄严,以戒律为庄严,将一切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行为,以及起心动念当中的贪欲、嗔恨、愚昧、自私、我慢等肮脏的垃圾,悉皆通过四力忏悔扔进垃圾桶,那才是最好的。

  忏悔要具备的四种力量:

  第一是能破力,也叫破坏力、追悔力。就是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一切罪障,生起强烈不满和强烈追悔之心。

  第二是对治力。有六种对治方法,一是念诵般若经;二是修习空性;三是念诵百字明,通过陀罗尼的方式来消除;四是形象力,对佛生起强烈的信心,通过塑佛像、画唐卡、贴金等方式来忏罪;五是供养力,通过营造佛塔,供养僧团、上师三宝来忏罪;六是称念佛号,或通过《俱舍论》所说之闻思法义之门,而改变内心的方式来对治,这种方式比较见效。

  第三是遮止力。一旦生起极为强烈的追悔之心,便想以后绝不再犯,非常坚定地一次又一次地立誓,一次又一次地发露,以防护十不善业。

  第四是所依力。以眼前观想的资粮田中一切三宝为所依,继而思维:为什么要忏悔罪业?为了利益众生而证得佛陀果位,为了这个目标,我要在一切三宝面前进行忏悔。

  由此四力,我们可以消除一切罪障,每天应想尽一切办法来忏罪。

  1-2-7-3-2 三十五佛忏悔文

  忏罪最好用《三十五佛忏悔文》或者《总忏悔文》。《三十五佛忏悔文》的名号及对应的消除业障,在《成就盛宴》广轨中写得很明确,此处不多作解释。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是指十方一切刹土中的如来。前面的三十五佛只不过是点明的部分,还有十方一切世界中无数的如来,皆是我们进行忏悔和祈求加持的对象。常住在世。此是以法、报、化三身住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如来。是诸世尊,当慈念我。祈请一切诸佛世尊以大慈大悲的心来垂念我,悲悯摄受我,不舍弃我。

  以三十五佛等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为对境,在他们面前忏悔,这是所依力。接下来便是能破力:将自己过去无数世以来,所做的一切罪障,尤其是这一生,尤其是这一年,尤其是这一月,尤其是这十几天内,尤其是昨天至今天,尤其是今天,所做罪障,一一发露,进行忏悔。

  能破力主要是将一个个罪行发露陈列出来。若是想不起来怎么办?有个办法:决定从今天起每天做忏悔,今天所忏之罪,明天不会忘记,后天又不会忘记明天与今天所造罪。这样下去,今天以后所做的罪都会记得很清楚明白。我听说许多汉人喜欢写日记,大家可以将每天所犯的错误用日记记下来,再再地看,再再地在佛前忏悔,这样便不会想不起来了。对于过去的罪业,由于我们很长时间没有反省,没有挖掘,因而显得不明显。如果非常强有力地去挖掘、悔过和反思,则一件件地会逐渐想起来,越来越多,最后很可能挑出来所有的毛病。第五世达赖喇嘛于《文殊口授》中有这样的教授:先不要怕,首先将所有毛病挑出来,然后以理论一一破之。若不知人群中何人是盗贼,则永远也无法抓捕他。同样,我们应将观善知识过患的错误念头一个个挑出来,然后以上师是佛乃金刚持所许,上师是一切佛事业之作者,自所见相无法决定等道理,将观上师过患的错误观念一一否定、破除。这种理路便源于忏悔。

  我们于忏悔时,不能简单、笼统地想:自己过去肯定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这些恶业我今全部忏悔!因未能将过去所作的恶业一一念想起来,忏悔的力量不大,对治的效果也不强。必须将自己的身口意的所有过患逐一挑出来,包括今天的、昨天的、前天的、大前天的、这个月的、上个月的、上上个月的、今年年初以来的、去年的、前年的,细细地思维。如若没那么多时间,便能找多少就找多少,下一次在此基础上继续找。要发自内心地挑出过患,然后念其后果,极其强烈地忏悔并进行对治,才是行之有效的。

  宗喀巴大师一再强调,他对性空正见的见解与之前各教派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宗大师认为,若未能抓住我们所执持的“我”,便无法破我执,包括人我执与法我执。诚如人不识杀父仇人,便会滥杀无辜一般。宗大师破我执及法执二执的思想与五世达赖《文殊口述》中这一思想,…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