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当中,大海一日不枯,这一滴水便不竭。同样,我们所修之善可能很小,但只要将其回向到为利众生而证得佛陀果位的大菩提资粮当中,则直至成佛为止,善根都绵延无尽。
《掌中解脱》中,帕邦喀大师讲过一个典故:有两个人要去很远的一个地方,其中一人带着一大口袋的糌粑,另一人只带了一碗豌豆和青稞混合的劣质糌粑。但此人很狡猾,他对同伴说:“我们的行李太多了,不如将我的糌粑与你的放一起”。拿大袋糌粑的人同意了,于是此人就把劣质糌粑混入对方的大口袋里。走了几天,拿大口袋糌粑的人说:“你的糌粑肯定吃完了吧!”那人将糌粑里的豌豆壳给对方看,说:“没有吃完,还有!”结果拿大口袋糌粑的人无奈地和他共享到糌粑食尽为止。同样,虽说我们修的善根可能很小,但把它回向到为利一切有情而证得佛陀果位这样大的资粮当中,就像那个拿劣质糌粑的人一样,直至我们证得佛陀果位也永远都享不尽这个功德。
回向能令未来获得佛陀自性法身、智慧法身、报身和化身四身的功德,也可以消除和遮除不相信前世和来世、不相信因果报应的邪见,这也是对治邪见的一种方法。有邪见的佛教徒其实有很多,有一类人也烧香拜佛,但不读佛经也不听法,只希望佛能替自己实现什么,这岂不是将佛当作奴才般驱役了?有人还自认为有知识、有学问,不相信前生和来世。在我看来,这是愚昧中的愚昧!如果根本就不信佛的话,那无话可说,但问题是你又信佛,又不信前生、来世和因果报应,那不就自相矛盾吗?这类人算不算佛教徒还未可知。不信佛的人不相信轮回倒还罢了,毕竟未曾接触过这方面的道理。但一边烧香拜佛,一边诽谤佛陀所说法,我总觉得是件非常麻烦的事。
导致邪见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未曾观察善有善果、恶有恶报的微细道理,一旦遇到对佛教极度反感和自以为是的人,对自己宣讲歪理邪说,会导致对佛教产生很多疑惑。另外,一些书也会导致如此。在某个问题上自己未曾想过,或未能想透彻,也有可能导致。有些人虽说承认前生和来世,但执持的是小乘的见别,总之,有许多颠倒的思想和外道的思想。此外,我们许多前世的邪见习气存在于潜意识当中,也有可能引发邪见。
七支供集中起来,要归结到二点:一个是消业障;一个是造福报。其中,消业障就是忏悔,其它的顶礼、供养、随喜功德、请转*轮、永住世间、回向等六支都是造福报。如若从消业障、造福报和增长功德三方面来讲,消业障是忏悔;造福报是刚才所说的六支;而随喜功德,又是增长善根。若再加上“无漏”的回向,它能令一切善根变为无漏圆满。
虽说小乘佛教也有七支供,但是,《普贤行愿品》里的七支供为大乘所独有。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
一、动机圆满:要有非常坚定的三皈依和发菩提心。
二、行为圆满:七支供必须要具备六波罗蜜。诚如之前所说,顶礼和供养具备六波罗蜜一样,其它五支均具备六波罗蜜。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以具有六正事的方式来作七支供,这非常重要。六正就是:
(一)所依正:七支供的对象是一切诸佛菩萨资粮田。
(二)供物正:磕头的姿势以及供养物等这七支供的每一个具体内容均非常正确如法。
(三)目的正:为利众生而证得佛陀果位。
(四)方便正:做七支供的每一个观修方法都要如法。
(五)回向正:将所有善根回向到菩提果位的资粮田当中。
(六)清净正:不掺有杂染,如贪欲心、嗔恨心、愚痴心等。
七支供是证得佛陀果位的最主要因素,十方如来也是依靠七支供的修持方式,最终得到佛陀果位的。《宝积经》里有一个《弥勒愿文》,其中弟子问佛陀:弥勒菩萨没有修任何苦行,如何证得佛陀果位?佛陀说:弥勒白天三次,晚上三次,跪在佛面前,双手合掌,念“顶礼一切诸如来……”,直到最后证得安住十地为止。整个《弥勒愿文》就是一个七支供。所以,弥勒菩萨证得佛陀果位正是通过七支供的修习。我们要想脱离苦海,证得佛陀果位,亦应修持七支供。
1-2-7-8 三大事祈请
帕邦喀大师在《胜乘幻化车》中说,“皈依上师三宝,惟愿汝等加持我之相续……”这个偈颂可以不念,但我们按照直授引导的规矩还是念了好。念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猛力,而且发自肺腑强烈地祈祷才对!祈祷的内容有三个,都是与自己的心有关,此处“加持我之相续”即是加持自心。
第一个祈祷的内容是:皈依上师三宝,惟愿汝等加持我之相续。我与一切如母有情,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着二种我相,所有一切颠倒心,惟愿加持消灭。
其中,包含了整个菩提道次第从依止善知识,到最后的破我执、法执为止的所有的违缘障碍或颠倒心:不如法依止善知识;不念起暇满人身、大义难得;不思维死无常,三根本九因相法;不思维三恶道苦;不思维皈依三宝;及不生起对一切安乐根源,因果业报这种深信的定解心;还有不观六道苦,三苦、六苦、八苦等;不念想苦集灭道、十二因缘;然后不修平等舍、知母、念恩、报恩、大慈大悲、增上心;及不念我爱执的过患,不念一切利益众生的功德,不勤修以大慈大悲来进行取舍,乃至于不以利一切有情众生而求得无上正等正觉佛陀果位的菩提心;或者不修布施的吝啬;不修持戒的捨戒之心、背戒之心、犯戒之心;然后,不修忍辱心的嗔恨;不修精进的懈怠;不修禅定的散乱;不修智慧的邪慧——执着于人我执、法我执二种执相,这一切的颠倒心,愿皆消灭。
第二个祈祷是,恭敬善知识等一切不颠倒心,惟愿加持顺易生起。愿加持我,从依止善知识到最后止观双运为止的整个菩提道次第的一切内容,令我生起任意觉受。
第三个祈祷是,惟愿加持息灭一切内外障缘。愿加持我,令我修行的过程中,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违缘悉皆消除。
宗喀巴大师说过,通过七支供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以忏悔消除业障,再将上师、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佛与金刚持以及一切如来视为一体而猛力祈请,祈求加持,同时实修,则再艰难之关隘亦能顺易度过,乃至数十年不能生起之证悟,亦或能很快生起。
我在这件事上深有体会。有时离开师父太久了,恶习邪念渐渐丛生,待三年、五年、十年后再见到师父时,已经不堪一击。然而你只要见到上师,在他面前承事、亲近,哪怕就几天的时间,你也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就算上师只字不提,这些恶习也会渐渐减少,甚至消失。人毕竟是人,离开善知识久了,离开佛法时间长了,与恶知识、恶友相处久了,毛病和漏洞渐渐越来越多。但只要如法依止善知识,见到师父、祈祷师父或忆念师父,就算只匆匆一面,变化也是翻天覆地的。曾经再怎么努力也生不起的心,或许师父只简单一语,就生了起来。旁人费尽唇舌也无法说服自己的,此时就因那一句便直接改变整个观念。一旦改变了整个观念后,再回头想一想从前为什么无法生起的理由,也会觉得很愚蠢。因此,在这里非常猛力地祈请,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1-2-8 第六加行法
第六加行法为祈请道次第传承上师,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当年宗喀巴大师现见文殊菩萨时,问文殊菩萨:“若我想最快速度生起觉受的话,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文殊菩萨回答:若想速疾证得任意觉受,
一、视上师本尊无二无别,非常虔诚地祈祷。
二、消除业障、积累福报。
三、实修内容不间断进行。
消除业障和造集福报,可以令自己的心容易生起任何殊胜的觉受;视一切传承上师与自己的根本上师无二无别而强烈祈请,相续中很难生起的觉受,亦能以最快速度生起;实修内容即是正行,在正行部分会讲。
释迦牟尼佛在《三昧耶王续》中这样说:
观修相好庄严佛, 万劫所修其功德,
不及念师万分一。修行本尊千万利,
不及祈请上师一。修行圆满为劫数,
不及依止善士利。
噶举大成就者格桑大师说,祈祷上师的功德,是自己的心与上师的意融为一体;祈祷上师的功德就是能够得到一切不共的觉受,能够不间断地生起觉受;祈祷上师的功德,是令一切邪见和观他人过患悉皆消除,令功德能够生起;祈祷上师的功德,是消除一切业障无余,令福德、智慧资粮能够圆满;祈祷上师的功德,能令即身证得佛陀果位。所以,这里要对从释迦牟尼佛到自己的根本上师为止的一代代传承上师进行非常强烈的祈请!
道次第传承上师祈祷文中,宗喀巴大师以上的所有传承上师的祈祷文,是宗喀巴大师亲撰。当年宗喀巴大师以此祈祷文作祈请,现见了从释迦牟尼佛到他的根本上师——虚空幢大师为止的所有传承上师,尤其是阿底峡尊者、仲敦巴大师、博多瓦大师、霞惹瓦大师于一个月内不间断现身,最后,仲敦巴、博多瓦、霞惹瓦融入阿底峡尊者体内,阿底峡尊者将手放在宗喀巴大师的头上说:“你应该弘法利生,我作你的助伴,而且加持你的相续”。尊者面带笑容,然后融入宗喀巴大师体内。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阿底峡尊者是九百八十多年前的人,而宗喀巴大师是五百多年前的人。宗喀巴大师撰写的这个祈祷文也相当奇妙:在每一个偈颂里,虽然每位传承上师均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并非随便根据语言的方便而编写,而是既写出了传承上师的名字,又将传承上师的功德基本体现出来,这是极难做到的!
吉祥大宝根本上师尊, 安住于我顶上莲月座,
由大恩德之门哀摄受, 伏请赐予身语意悉地。
通过这个祈请,面前资粮田中的根本上师化现出一尊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化身,来到自己头顶,与自己一个方向,面向资粮田。正如观世音菩萨头上的阿弥陀佛一样,自己的头顶上庄严着自己的根本上师,活生生的样子。
这两句话念两遍。念第一遍时观想:一切吉祥的来源,像如意宝一样的根本上师尊,安住于我顶上的莲花和月轮所成的宝座之上吧!…
《《成就盛宴》导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