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六讲

  金刚精要引导文   

  初学悦耳.宝藏库(前行引导)

  龙萨娘波尊者 造论

  妙音龙多加参尊者 传授

  普巴扎西仁波切 汉译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传讲

  12月22日传讲内容

  【原文】

  庚五、上师瑜伽

  获得上师加持,深道上师瑜伽引导。密咒之根本为上师,诸修行者应祈祷并修持上师瑜伽,乃极为重要。

  此教授分五:辛一、善知识性相;辛二、如何依止;辛三、目的与功德;辛四、违师过患;辛五、可否忏悔之界限。

  辛一、善知识性相

  依止具传承清净之诸善知识,从彼得受口传甘露,圆满闻思修三智慧,并勤修深道“生”、“圆”次第,而获得自在三摩地,如是圆满具足内外一切功德。

  辛二、如何依止

  上师本无欲求世间之福。然而为己积累福德应供奉饮食与财物,并身作顶礼与经行;他人若诽谤应回遮,语作于他前宣扬上师功德,说话温雅并合师意;意作恭敬与信奉,并修持三摩地令师欢喜。

  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聚集外三宝。总集加持之根本(上师)、赐胜成就之来源(本尊)、一切事业之主尊(空行护法),为内三根本。(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上师为九宝至尊之本体,如是而生信解。

  辛三、目的与功德

  《三句续》曰:“具德金刚上师尊,谁若承事观顶轮,彼得诸佛之加持。”《最极瑜伽大庄严续》曰:“修持赞颂念上师,唯此即得佛果也。”如是所说。

  辛四、违师过患

  《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上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若由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辛五、可否忏悔之界限

  《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作忏净。若超己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如是所说,故不应观察上师过失,应净观上师功德而作依止。

  上师瑜伽观修方式为:自前虚空中,观焚尽邪见,标志为火聚;诛灭贪执,标志为人皮之垫上;十方四时诸佛总集之本体根本上师或龙萨娘波尊者瑜伽之相,威力超出有寂之边,标志为虎裙;圆满六度,标志为顶上*轮;身作六事庄严:骨冠、骨项链、骨耳坠、骨釧镯、骨璎珞与骨腰带,右手持鼓响彻虚空界,召聚三根本天众及诸刹土勇士与空行;左持充满甘露之天灵盖赐吾而住,大悲传授一切众生刹那即能成就之灌顶,其缘证得法性现前而解脱,获得根本上师之刹土,并按次第而念诵颂词祈祷。

  其后,受四灌顶为:观上师三门呈现诸佛三门之本体三字相,嗡()字放射如水晶晃耀之白光,融入自己顶门,清净身之业障,得宝瓶灌顶,获得化身果位;啊()字放射如珊瑚色红光,

  

  融入喉间,清净语之业障,得秘密灌顶,获得受用身果位。吽()字放射如天蓝色蓝光,融入己心间,清净意之业障,得智慧灌顶,获得法身果位。复次三处之字,各放自色光明,融入己之三门,清净三门罪障及习气,得句义灌顶,获得自性身果位,如是观想。

  最后,周围诸佛菩萨及本传祖师眷属化光融入根本上师,师开颜微笑,降临己顶门,自与上师无二之中稍作安住并作回向,此为市聚形传承皈依境;若观己顶上根本上师至金刚持之间,诸祖师层层排列于光明明点中,便为重楼形传承皈依境;观自顶根本上师对面围绕着上师至金刚持等诸祖师,此为陈列形传承皈依境。三种观修方式均可,并接受四灌顶。

  如是观想,暂时易得加持,并遣除修行障碍,究竟自之三门与上师身语意三金刚融合无别,而证得大觉果位。

  上师瑜伽引导终。

  【正文讲解】

  一、依止上师的重要性

  密咒之根本即为上师,但不光是密咒,其他的经、教、窍诀也都是同样依上师得到加持。

  在经、续部、窍诀中所宣,不依止上师,自己无法趋入解脱之道,无法证得究竟佛果。如依止世间的国王、大臣、亲友、或者自依等,都无法步入解脱之道。唯有依止上师才能步入解脱之道,证得究竟成佛,所以必须要依止上师。

  今生、来世、中阴的一切苦乐都取决于上师,尤其密宗的根本

  

  是上师,根本的根本是上师,应该依止一位具德、具法相的上师是非常重要的,并非碰见谁都是能依止的。

  唯有依止上师,经、续、窍诀才能讲解。而我们不依止上师的窍诀,无法证得究竟佛果,即使自己懂得很多,也无法解脱,获得究竟成佛。

  二、善知识性相

  辛一、善知识性相

  依止具传承清净之诸善知识,从彼得受口传甘露,圆满闻思修三智慧,并勤修深道“生”、“圆”次第,而获得自在三摩地,如是圆满具足内外一切功德。

  在依止上师、修上师之前,必须要先观察上师。

  必须要依止传承清净的善知识,得受经、续、窍诀的灌顶,圆满闻、思、修三种智慧,应该依止对传承密意有了知、觉受、证悟之相的善知识。

  具足内、外、密一切功德者称为善知识。在前行中也已宣说,外具别解脱戒,内具菩萨戒,密具密宗誓言,并且没有违犯誓言;相续中有大悲利他之心,对经、续、窍诀有如海般圆满闻思,以利他大悲心摄受弟子,能善巧引导弟子者,称为具法相善知识。

  尤其是密宗的上师或者金刚阿阇梨,自己得到过圆满的灌顶,对灌顶的誓言没有违犯,谨慎守持誓言,对基、道、果一切都圆满了知、通达,自相续已经证悟,如是称为密宗的金刚阿阇梨,应该去依止。

  如是的上师虽是具德、具法相,但要通过种种方便,如打卦、占卜、梦相等,观察自己与此具德上师是否有宿缘。

  若自相续对这位善知识有与其他上师不同的感觉,具不共之清净心与信心,此时就不需要其他打卦、占卜等方便,即知这位上师是自己的具宿缘上师。

  三、如何依止上师

  辛二、如何依止

  上师本无欲求世间之福。然而为己积累福德应供奉饮食与财物,并身作顶礼与经行;他人若诽谤应回遮,语作于他前宣扬上师功德,说话温雅并合师意;意作恭敬与信奉,并修持三摩地令师欢喜。

  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聚集外三宝。总集加持之根本(上师)、赐胜成就之来源(本尊)、一切事业之主尊(空行护法),为内三根本。(具备)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上师为九宝至尊之本体,如是而生信解。

  观察上师后,就应该依止上师。当依止具德上师后,应把自己的身、语、意都供养给上师。

  (一) 身、语、意供养上师

  上师不贪执世间的任何物品,而将自己的身、语、意及饮食、珍爱的财物等供养给上师,是自己积累福德。

  1、身供养

  当把身供养给上师后,身就不是自己的,是上师的,身的所作所为不应随意而行,应依止上师教言而奉行,自己想做什么,到什么地方去,都是不允许的。

  身供养上师后,要顶礼、敬信上师。上师需要做的一切事,都要去做,应该依教奉行,而不是随自己意做。

  2、语供养

  应该断除妄语、离间语、绮语、恶口。

  念经、宣讲上师所赐予的一切法、宣讲上师的功德。在上师的住处应说话温雅并合师意。

  谒见上师时,不能说诽谤、不文雅、不合上师意的话,否则会造下很大的罪业,应当下忏悔。

  若他人诽谤上师、对上师造成损害或指责种种不适,自身应回遮这类事情发生。

  3、意供养

  以恭敬和信心供养上师,随时取舍善恶,不随妄念迷乱漂泊,奉行善法,将自己修行生起的功德供养给上师,令师欢喜。

  (二) 上师为三宝总集

  1、外三宝

  上师身为僧、语为法、意为佛,聚集外三宝。

  2、内三根本

  总集加持之根本(上师)、赐胜成就之来源(本尊)、一切事业之主尊(空行护法),为内三根本。

  3、密三身

  密意不动之法身、无遮显相之报身、事业无勤之化身,为密三身。

  上师为九宝至尊之本体,(外佛法僧,内上师本尊空行,密法报化)三身总集如是而生信解。

  修上师,佛、法、僧的功德加持能得到;修上师,上师、本尊、空行的加持也能得到;修上师,法身、报身、化身的加持都能得到。

  四、依止上师后的目的与功德

  辛三、目的与功德

  《三句续》曰:“具德金刚上师尊,谁若承事观顶轮,彼得诸佛之加持。”《最极瑜伽大庄严续》曰:“修持赞颂念上师,唯此即得佛果也。”如是所说。

  五、违师过患

  辛四、违师过患

  《观世音金刚橛续》曰:“依止上师得成就,若于彼师起诽谤,其受地狱剧痛苦。若由此境暂脱离,百千俱胝劫之中,亦难见闻佛法也。”

  如果违背上师教言、诽谤上师、让上师不悦意,就要承受地狱的痛苦,在宣讲轮回过患的时候说过无间地狱。依此行为,果报就是堕入无间地狱。如果暂时从无间地狱脱离痛苦,在百千俱胝劫之中也难闻得佛法。

  六、可否忏悔之界限

  《三昧耶庄严续》曰:“倘若其人谤上师,至作七次及十次,以大惭愧作忏净。若超己岁作忏悔,金刚萨埵不摄受。”

  尽量减少违背上师教言、让上师不悦意的行为,若有的话,则要到上师处以大忏悔之心,做七次、十次大忏悔,如果没有做到七次及十次大忏悔心忏悔,造业次数超过自己的岁数后,就无法忏悔,

  

  金刚萨埵也不予摄受;

  故不应观察上师过失,应净观上师功德而作依止。

  以上已经宣讲完毕善知识法相、如何依止、依止后的目的功德、违背上师的过患、违背上师让上师的意不悦,如何去忏悔。

  七、上师瑜伽观修方式

  此中所宣为龙萨传承…

《金刚精要引导文——初学悦耳·宝藏库之前行引导 第二十六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