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正*轮▪P12

  ..续本文上一页消失,而是指使覆盖四圣谛的无明消失而已,因为无明完全消失只在证得阿罗汉道时才能办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憍陈如尊者能够如此快速地证果呢?我们必须考虑他过去生所积累的波罗蜜。从胜莲华佛(Buddha Padumuttara)的时代开始算起,他已经修积波罗蜜十万大劫之久。对于具备如此深厚波罗蜜的人,当他们证悟圣果时,也得到了四无碍解智(patisambhida-bana)。得到无碍解智的五项因素前面已经谈过,尤其是必须曾经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这一项。由于过去的这些波罗蜜,当他们听闻有关四圣谛的法时,尤其是有关苦谛法与集谛法的开示时,他们能快速地了悟苦谛法与集谛法为无常、苦、无我。

  在《增支部》(Avguttara Nikaya)的《闻随行经》(Sotanugata Sutta)中,佛陀讲述解行并重的比丘有四种可能发生的结果。这样的比丘背诵佛陀的教导,并且实际地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然而,他在还未证悟涅槃之前就死亡了。他的临死速行心(maranasanna javana:一生当中最后一个速行心)取行法的无常、苦或无我本质为目标而生起。死后他投生于天界。他的天界结生心、有分心与死亡心也都取同样那个本质为目标。例如,若前世的临死速行心取行法的无常本质为目标,投生天界后的这三种心也同样都取行法的无常本质为目标。取苦本质与无我本质为目标时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三种心当中,有分心(生命相续流)是最重要的。由于他在作天神这一生中所有的有分心都以行法的本质为目标,因此行法的本质经常存留在他的心中,他能很容易地了知。正因为如此,只要一思惟行法的本质,他能够快速地证悟涅槃。这是第一种结果。

  第二、三种结果是:即使他在天界时未能主动地修行止禅与观禅,但是当他听闻有神通而到天界说法的比丘说法时,或者听闻说法天神说法时,他能够快速地忆起行法。当他观照行法为无常、苦或无我时,就能快速地证悟涅槃。

  第四种结果是:若他没有机会听法,但是前世一同修行而且比他先投生天界的朋友会提醒他(这只是一个例子;比他晚生天者也可能提醒他)。那时如果他观照行法为无常、苦或无我,就能快速地证悟涅槃。

  憍陈如尊者的情况属于第二种(他虽非天神,但情况类似)。由于他曾在过去佛(尤其是胜莲华佛)的教化期中修行止观达到行舍智阶段,所以当他听闻《转*轮经》(有关四圣谛的法)时能够快速地证悟涅槃。

  经中继续说:

  当世尊如此转*轮之时,地神发出叫唤:「世尊在波罗奈仙人坠处的鹿野苑转无上*轮,这法转不是任何沙门、婆罗门、天神、魔、梵天或世间的任何人所能阻止的。」

  当四天王天的众天神听到地神的叫唤时,他们也发出叫唤:「世尊在波罗奈仙人坠处的鹿野苑转无上*轮,这法转不是任何沙门、婆罗门、天神、魔、梵天或世间的任何人所能阻止的。」

  当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的众天神听到四天王天诸天神的叫唤时,他们也发出叫唤:「世尊在波罗奈仙人坠处的鹿野苑转无上*轮,这法转不是任何沙门、婆罗门、天神、魔、梵天或世间的任何人所能阻止的。」

  就在那个剎那,那个当下,那个瞬间,叫唤之声传遍了整个梵天。一万个世界系一再地摇动、震动、颤动,并且有广大无边、超越诸天威神的殊胜光明现起。

  于是,世尊说出这句有感而发的话:「憍陈如确实已经明白了,憍陈如确实已经明白了。」这就是憍陈如得到其名号「明白的憍陈如」(Abbasi-Kondabba)之由来。

  其余的四位比丘(跋提迦、卫跋、摩诃那摩、阿说示)属于第四种人。虽然他们有机缘听闻《转*轮经》,但是那时他们并未证得任何圣道果。佛陀必须一再地教导他们如何观照五蕴及缘起,然后教导他们如何观照这些行法无常、苦、无我的本质。佛陀每天都教导他们,他们才每天有一位证悟须陀洹果。

  憍陈如在听闻《转*轮经》而证得须陀洹果之后,即刻请求出家。佛陀以如此的话表达同意:「善来,比丘,法已善说,善修梵行以灭尽一切苦。」这是憍陈如尊者受比丘戒的情况。随后跋提迦、卫跋、摩诃那摩及阿说示也逐日地证悟须陀洹果,并且以同样的方式得到比丘戒。

  你想脱离痛苦吗?如果想离苦,请聆听《谛相应.重阁经》(Kutagara Sutta, Sacca Samyutta):

  「诸比丘,若有人如此说:『不必如实地彻见苦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苦集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苦灭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导致苦灭的道圣谛,我就能究竟离苦。』──这是不可能的。

  诸比丘,就像有人如此说:『不需要建筑楼房的下层,我就能建筑上层。』这是不可能的。同样地,若有人如此说:『不必如实地彻见苦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苦集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苦灭圣谛,不必如实地彻见导致苦灭的道圣谛,我就能究竟离苦。』──这是不可能的。

  然而,诸比丘,若有人如此说:『如实地彻见苦圣谛,如实地彻见苦集圣谛,如实地彻见苦灭圣谛,如实地彻见导致苦灭的道圣谛之后,我就能究竟离苦。』──这是可能的。

  诸比丘,就像有人如此说:『建筑了楼房的下层之后,我就要建筑上层。』这是可能的。同样地,若有人如此说:『如实地彻见苦圣谛,如实地彻见苦集圣谛,如实地彻见苦灭圣谛,如实地彻见导致苦灭的道圣谛之后,我就能究竟离苦。』──这是可能的。

  因此,诸比丘,应当精勤于了知:『这是苦』;应当精勤于了知:『这是苦的原因』;应当精勤于了知:『这是苦的息灭』;应当精勤于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

  若想解脱生死轮回,最重要的是要了知四圣谛。佛陀在《相应部.边际村经》(Kotigama Sutta, Samyutta Nikaya)中很清楚地显示这一点:

  一时世尊住在跋耆族的边际村。那时世尊如此对诸比丘说:『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四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是那四项(圣谛)呢?

  诸比丘,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苦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苦集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苦灭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正是由于不了知、不彻见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因此你我一直在此长久的轮回中流转、徘徊。

  诸比丘,那苦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集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苦灭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那导致苦灭的道圣谛已经被了知与彻见;对于存在的爱欲已经被切断,通向存在的渠道已经被毁灭,已经不会再有来生。」

  这是世尊所开示的话。如此开示之后,善逝大师又如此说:

  由于不如实

  彻见四圣谛

  我等长久地

  流转种种生

  今圣谛已见

  有渠已切断

  断除苦之根

  更不复再生

  

   无我相经

  (Anattalakkhana Sutta)

  本经是佛陀成道后在人间开示的第二部经,开示的时间是在佛陀成道后第一次雨季安居的第五天,亦即在佛陀开示《转*轮经》之后第五天。

  大家应当了解:那时五比丘都已经成为须陀洹,能够以须陀洹道智透彻地了知四圣谛,尤其是苦谛法──五取蕴。

  何谓五取蕴?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及识取蕴。色取蕴包括会成为执取之目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内在与外在、粗与细、低劣与优胜、远与近的这十一种色法。同样的道理,会成为执取目标的十一种受称为受取蕴,会成为执取目标的十一种想称为想取蕴,会成为执取目标的十一种行称为行取蕴,会成为执取目标的十一种识称为识取蕴。这十一种五取蕴是苦谛法。五比丘能以观智与道智透彻地了知它们。

  再者,他们也透彻地了知集谛法,即必须观照缘起,了知因果关系。苦谛法与集谛法称为行法(savkhara-dhamma)。他们能轻易地观照行法为无常、苦、无我。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在听完《无我相经》之后能证悟阿罗汉果。

  他们具备快速证悟的近因与远因这两项因素:他们已经在那一生中修行观禅,证得须陀洹果,这是近因。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他们已曾观照苦谛法与集谛法为无常、苦、无我,达到行舍智的阶段,这是远因。在这两种因素的支持下,他们能够快速地证悟阿罗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这些是他们的证悟的因素与情况。

  且让我们看经文:

  (此经)讲于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

  那时,世尊告诉五比丘说:

  「诸比丘,色不是我。诸比丘,如果色是我,那么色就不会遭遇疾病,而且人们可以控制色,说道:『让色成为这样,不要让色成为那样。』然而,诸比丘,因为色不是我,所以色会遭遇疾病,人们不能控制色,说道:『让色成为这样,不要让色成为那样。』」

  色法的这种无我本质是「不自在」(avasavattanaka),意即色法不会依个人或自我的意愿而生起;它们由于因缘和合而生起,由于因缘坏灭而坏灭。接着佛陀教导其余的四蕴如下:

  「受不是我。诸比丘,如果受是我,那么受就不会遭遇疾病,而且人们可以控制受,说道:『让受成为这样,不要让受成为那样。』

  想不是我……

  行不是我……

  识不是我。诸比丘,如果识是我,那么识就不会遭遇疾病,而且人们可以控制识,说道:『让识成为这样,不要让识成为那样。』然而,诸比丘,因为识不是我,所以识会遭遇疾病,人们不能控制识,说道:『让识成为这样,不要让识成为那样。』」

  因此五蕴都是不自在的,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这是它们的无常本质。

  然后佛陀以问答的方式来开示,这称为「记说」(veyyakarana)。

  「你们认为如何,诸比丘,色是常的或无常的呢?」

  「无常的…

《转正*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