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转正*轮▪P23

  ..续本文上一页火的毒龙,优楼频螺迦叶因此很钦佩佛陀的神通,就提议要每天供养佛陀饮食。佛陀住在附近的一个树林里三个月,并且多次显现神通,等待优楼频螺迦叶心态转化、堪能听受佛法。最后佛陀决定直接说穿优楼频螺迦叶还不是阿罗汉,而且他所遵循的修行方法不能使他证得阿罗汉果,藉此来警醒优楼频螺迦叶。那时优楼频螺迦叶才认输,而且请求出家。佛陀要他将这个决定告诉他的弟子们,让他们选择自己未来的方向。他的弟子们早已倾向于佛陀,所以都一起剃发出家,将螺发及作火供的器具都丢弃到河里。那提迦叶与伽耶迦叶见到从上游漂来的供火具与螺发,都赶来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解情况之后,他们也都跟随佛陀出家。佛陀在象头山(Gayasisa)为他们开示《燃烧经》(Aditta Sutta)──见《六处相应》(Salayatana Samyutta)──他们全部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与优楼频螺迦叶及其众弟子离开象头山,来到王舍城。优楼频螺迦叶当着频毗娑罗王及集会的人民大众面前,公开地宣称自己归依了佛陀。

  他之所以被称为优楼频螺迦叶,一方面是为了与其它姓迦叶的人作区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优楼频螺出家的缘故。他原本有一千名随从弟子,他们跟随佛陀出家之后,还是一直追随在优楼频螺迦叶身边。每一名弟子又剃度了许多人,因此他们这一团比丘人数众多。

  阿难尊者的戒师──毘罗咤狮子(Belatthasisa)──就是优楼频螺迦叶的弟子。当优楼频螺迦叶归依佛陀时,他也随着归依佛陀。

  后来佛陀在比丘大众中宣布优楼频螺迦叶是随从者人数第一的大弟子。这就是为何佛陀说:「就是业使得众生有高下之分。」

  接着请聆听第九个回答:

  回答九

  「在此,学生,有男人或女人不布施食物、饮水、衣服、马车、花环、香、油膏、床、住处、灯明给沙门或婆罗门。由于履行与从事如此的行为,身坏命终之后他投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然而,如果在身坏命终之后他没有投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再投生为人,那么无论出生于何处,他都会贫穷。学生,这就是导致贫穷之道,即不布施食物、饮水、衣服、马车、花环、香、油膏、床、住处、灯明给沙门或婆罗门。」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由于嫉妒或吝啬,虽然自己有许多物品可以布施,但是却丝毫不愿布施。由于吝啬的缘故,可以导致人投生于四恶道之一或成为贫穷的人。

  我想讲述须婆的父亲都提婆罗门(Brahmin Toddeya)的故事:他是大沙罗婆罗门(Mahasala Brahmin),意即在伊车能伽罗(Icchanankala)与玛那沙卡达(Manasakata)集会的婆罗门众当中,被列名为卓越婆罗门者。他的永久住所是在都提村(Tudigama),因此被称为都提(Todeyya)。他是憍萨罗国(Kosala)波斯匿王(King Pasenadi)的国师。虽然他极端富有,但是却非常吝啬。因此尽管佛陀与僧团就住在舍卫城,他却丝毫不曾布施给他们。他经常教诫儿子须婆不要将任何物品给予任何人,而要不断地累积财富,就像蜜蜂将蜜汁一点一滴都累积起来一样,也像白蚁一点一滴地累积泥土,造成白蚁丘一样。由于他的吝啬,死后他投生为自己家中的狗;须婆非常宠爱那只狗。

  当佛陀来到须婆的家里时,那只狗就对着佛陀吠叫。佛陀责备那只狗,称呼那只狗为都提。须婆听了非常生气,但是佛陀要那只狗将牠前世作人时埋藏的宝藏挖出来,藉此证明那只狗确实是须婆的父亲来投生的。那只狗死后投生于地狱。

  也请记住罗沙迦提舍的故事:由于他的嫉妒与吝啬,虽然他受完地狱的苦,投生为人,但是无论出生于何处,他都很贫穷。由此可见众生被自己内心的烦恼所染污。

  接着请聆听第十个回答:

  回答十

  「然而,学生,在此有男人或女人布施食物、饮水、衣服、马车、花环、香、油膏、床、住处、灯明给沙门或婆罗门。由于履行与从事如此的行为,身坏命终之后他投生于乐趣,乃至天界。然而,如果在身坏命终之后他没有投生于天界,而是再投生为人,那么无论出生于何处,他都会富有。学生,这就是导致富有之道,即布施食物、饮水、衣服、马车、花环、香、油膏、床、住处、灯明给沙门或婆罗门。」

  关于这一点,西瓦利尊者(Sivali Thera)是很好的例子:在胜莲花佛的时代,他发愿要像胜莲花佛的弟子善见(Sudassana)比丘那样,成为受供第一的大弟子。为了达成这个心愿,他布施佛陀及十万位比丘僧七天的饮食。这个善业的果报非常大。为什么呢?

  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为十万岁,大多数人受持五戒而且持戒清净。他了解戒行良好者的愿望可以由于其清净的戒行而圆满达成。他修行止禅与观禅,达到行舍智的阶段,这是将来证得阿罗汉果时也具足四无碍解智的必然修行方法。因此他的布施伴随着戒、定、慧的功德。再者,接受布施者是世间最上的福田──佛陀与僧团;布施物是以正当的方法得来的;他在布施前、布施时与布施后都具有净信心;由于他在之前修行观禅时已经了知缘起,所以他对业能产生大果报深具信心。

  由于这些因素,他的布施功德很大,能促使他的愿望圆满达成。而事实上,胜莲花佛就授记他将在乔达摩佛的教化期中成为受供第一的大弟子。

  在毗婆尸佛的时代,他出生于曼都瓦帝城附近。那时人民与国王在比赛谁对佛陀与僧团的布施比较多。当他们需要蜂蜜、凝乳与糖时,他提供了足以供养六万位比丘的份量。

  在利见佛(Atthadassi Buddha)的时代,他作国王,名叫瓦努那(Varuna)。佛陀般涅槃之后,他对菩提树作大布施,后来在菩提树下过世,投生于化乐天(Nimmanarati)。他在人间作国王三十四次,名字都叫作苏巴武(Subahu)。根据《譬喻经》(Apadana)的说明,在他的最后一生里,他的父亲是利加威马哈力(Liccavi Mahali),他的母亲是拘利族(Koliya)的公主苏巴瓦沙(Suppavasa)。因此他出生于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

  他住在母亲苏巴瓦沙的胎中七年又七个月;最后她的母亲要生他的时候努力了七天,仍然生不出来。苏巴瓦沙想到自己可能活不久了,就对丈夫说:「我想在死亡之前作布施。」于是交代丈夫送一份供养品去给佛陀。佛陀接受了供养,并且宣说祝福的谢词。由于这个布施的缘故,她立刻顺利地生出西瓦利。当她的丈夫回来时,她交代丈夫再供养佛陀与僧团七天。

  西瓦利自从出生以来就有很高的天分。在他出生的那一天,舍利弗尊者就与他交谈,并且在征得他母亲的同意之后剃度了他。当他的第一绺头发被剃除时,他证得了须陀洹果;第二绺头发被剃除时,他证得斯陀含果。剃度后他就离开家庭,住在一间幽静的小屋禅修。他思惟自己长久住胎之苦,于是精进地修行观禅,提升观智而证得阿罗汉果连同四无碍解智。这是因为他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累积深厚的波罗蜜,修行止禅与观禅达到行舍智阶段,尤其是履行「往返义务」。所谓「往返义务」就是在前去托钵与返回时都专注于修行止禅与观禅。

  然而,是什么原因造成他延迟出生呢?

  过去某一生中,我们的菩萨是波罗奈的国王。那时憍萨罗的国王攻打他,将他杀死,而且将他的王后占为己有。波罗奈的王子从下水沟逃走,后来招集大批的军队反攻。他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时,就建议儿子围堵憍萨罗城。她的儿子照着做了。到了第七天,憍萨罗国王被捕捉,头被砍下来送到波罗奈王子那里。

  过去世那个波罗奈王子在我们佛陀的时代就是西瓦利。他围堵城池的业造成他在母胎中住七年又七个月,而出生时经历七天才完成。他过去那一世的母亲就是我们佛陀时代的拘利族公主苏巴瓦沙。

  佛陀讲述这个故事以解释为何苏巴瓦沙怀胎的时间那么久。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佛陀说:「是故,诸比丘,应当经常如此地反省自己的心:『长久以来,这个心就一直受到贪、瞋、痴所污染。』诸比丘,众生透过心的烦恼而染污;众生透过心的清净而净化。」

  后来佛陀在比丘大众当中宣布西瓦利是受供第一的大弟子。据说当佛陀前去探视舍利弗尊者最小的弟弟卡底瓦拉尼亚.离婆多尊者(Khadiravaniya- Revata)的时候,就是带着西瓦利尊者同行,因为那条道路难行而且粮食稀少。

  又有另一次,西瓦利尊者与五百位比丘一起前往喜马拉雅山,以试验自己的福报。结果天神为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在干吐马塔那(Gandhamadana)地方,有一位名叫那伽达多(Nagadatta)的天神在七天里都供养他们乳饭。这些是他过去世布施之业的果报。

  接着请聆听第十一个回答:

  回答十一

  「在此,学生,有男人或女人傲慢与过慢,不礼敬应受礼敬者,不起立致敬应受起立致敬者,不让座位给应受座位者,不让路给应受让路者,不恭敬应受恭敬者,不尊重应受尊重者,不奉事应受奉事者,不供养应受供养者,由于履行与从事如此的行为,身坏命终之后他投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然而,如果在身坏命终之后他没有投生于苦界、恶趣、堕处、地狱,而是再投生为人,那么无论出生于何处,他都会出身低贱。学生,这就是导致出身低贱之道,即傲慢与过慢,不礼敬应受礼敬者,不起立致敬应受起立致敬者,不让座位给应受座位者,不让路给应受让路者,不恭敬应受恭敬者,不尊重应受尊重者,不奉事应受奉事者,不供养应受供养者。」

  关于这一点,请先聆听善觉(Suppabuddha)的故事:

  他是释迦族的王子,他的父母是安阇那(Abjana)与耶所塔那(Yasodhara),他有一个兄弟名为坦达巴尼(Dandapani),两个姊妹分别是我们佛陀的母亲…

《转正*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