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资粮▪P16

  ..续本文上一页什么。那隐士答道:「陛下,我教的是忍辱,然而您以为我的忍辱只是皮肤那么的浅吗?」听后国王感到更加愤怒,而命人把那隐士的鼻子与耳朵都切掉。然后他再问那隐士是教理是什么。那隐士答道:「陛下,我教的是忍辱,然而您以为忍辱是在我的鼻子与耳朵里吗?」过后,国王再命人把那隐士的双手双脚都斩掉,但那隐士却问国王说他是否以为他的忍辱是在手脚里。无法证明那隐士不能依自己所教的实行之后,他愤恨地在那隐士的胸口踢了一脚,然后离去。在国王离开之后,当时是将军的未来舍利弗请求那隐士原谅愚蠢的国王。忍辱隐士就说:「我对国王甚至一念的瞋恨都没有。事实上,我还祝他幸福长寿。」如此,即使他受到该国王的辱骂,也遭受那国王命人对他鞭打、割鼻、切耳、斩四肢直至死亡的折磨,他却一点也不生气,而且在忍辱时还能充满慈爱。

  我们的菩萨不单只是身为人时能够修习这种高程度的忍辱,即使是身为动物时也能够如此修习。在《大迦比本生经》(Mahakapi Jataka)中记载,在那一世生为猴子的菩萨为了救出一个掉在深坑里的婆罗门而费尽了全身的力气,过后疲乏与毫无戒心地躺在那人身上睡着了。那个心肠恶毒的婆罗门醒来后,竟然想把救他一命的猴子作为食物充饥。而毫无感恩心地以石头击打那猴子的头。然而,菩萨不但毫无一丝瞋恨地默默忍受头上的伤痛,而且继续帮那人脱离野兽的威胁。通过在树上跳跃,它以滴血的方式为那人指出一条走出森林之路。这是菩萨应该如何修习忍辱的方法。如果你要成为菩萨,你应该效仿这些例子。

  七、真实波罗蜜

  关于真实波罗蜜,它是以大悲心及方法善巧智为基础,而只说实话且言而有信;亦可分析为离心所、思心所等。它的特相是诚实不欺的言语;作用是指明事实;现起是圣洁、美妙;近因是诚实。

  对于真实波罗蜜,应该如此省察:「没有真实就不可能拥有戒行等美德,因为不真实就根本不会依愿实行。当不守真实时,一切的恶行也跟着而来。不时时刻刻皆说真实话的人在今生亦不会受到他人信任,在每个未来世,他的话亦无人肯接受。只有具备了真实,我们才能培育戒行等美德。只有以真实作为基础,我们才能净化与成就圣洁的美德,譬如波罗蜜、舍离与善行。因此,在对各种现象保持真实之下,我们才能实行波罗蜜、舍离与善行的作用,而成就菩萨行。」

  在此我应当引用须陀须摩的故事,以显示我们的菩萨如何修习真实波罗蜜。以前有个名为食人鬼的人住在森林里。他原本是波罗奈国的国王(后来因为被诸大臣发现他吃人肉,所以被逼下台)。他发了个愿,若他受到相思树的刺割伤的脚在七天之内不药而愈,他就会以一百零一位国王的血来拜祭一棵榕树。(因为他要求那棵榕树的树神医好他的脚伤。)过后他的脚伤果然好了(但那是它自己好的,并非树神医好的),而他也成功捉到了一百位国王(及把他们都吊在树上)。随着树神的要求,他必须捉俱卢国的须陀须摩王为第一百零一位国王(因为树神知道只有须陀须摩王才能制服他。)。他成功在鹿胜园里捉到须陀须摩王,再把那王背回森林里去。须陀须摩王就向他说:「我必须回家一下子,因为在我去鹿胜园的途中,我遇到一位名为难陀的婆罗门,他要教我值得四百个钱币的四首偈。我已经答应他从园里回去时向他学那四首偈,所以叫他在我家里等我。请你放我回去学它们以完成我的诺言。过后我会再回来找你。」

  食人鬼则说:「你说得好像已经脱离了死神的手掌心。我不相信你。」

  须陀须摩王就说:「我的朋友,(食人鬼与须陀须摩两人还是王子的时候本是同学。)食人鬼,在这世间里,有道德地过活后死去好过长寿却充满罪恶,因为它是人们所厌恶与指责的。不真实的话语不能保护人们在死后不投生恶道。朋友,甚至有人说『狂风把岩岳吹到天空去了』,或『太阳和月亮掉在地上了』,或『所有的河水都向上逆流了』,你都可以相信。但若有人说『须陀须摩讲骗话』,那是不可信的。朋友,若有人说『天空已经裂开了』,或『海洋已经干枯了』,或『须弥山已经被磨到不遗下丝毫痕迹了』,你都可以相信。但若有人说『须陀须摩讲骗话』那是不可相信的。」然而食人鬼依旧不相信他。

  由于食人鬼还是不相信,须陀须摩心想:「食人鬼还是不肯相信我。我将发誓让他相信我。」所以他就说:「朋友,请你放我下来,我要发誓来说服你。」

  当食人鬼把他放下来时,他说:「朋友,我拿着剑与矛发誓:我要离开你一阵子,以实现我对难陀婆罗门所许下的诺言,去城里向他学四首偈。过后我会坚守我的承诺回来见你。若我不是说实话,愿我不会投生在受到剑矛等武器保护的皇族里。」

  食人鬼听后心想:「这须陀须摩王已经发了普通国王不敢发的誓。不管他是否会回来,反正我自己也是个国王。若他没有回来,我就割破自己的手臂取血来拜祭榕树神。」这么想后,食人鬼就让须陀须摩菩萨离去。而须陀须摩王果真依言实行,在向难陀婆罗门学完那四首偈之后即回去见食人鬼。这即是菩萨应该如何毫不顾虑自己的性命地坚守诺言的例子。

  八、决意波罗蜜

  关于决意波罗蜜,它是以大悲心及方法善巧智为基础、对行善利益他人毫不动摇的决心,或是如此下决心时生起的心。它的特相是决意修习菩提资粮;作用是对治与菩提资粮对立之法;现起是坚贞不移地修习菩萨行;近因是菩提资粮。

  应如此省察决意波罗蜜:「若无不动摇的决意修习布施波罗蜜等善行,在遇到敌对的烦恼时,我们就不能再坚定与平稳地行善。若不能坚定与平稳,我们就不能善巧与勇猛地行善。缺少了善巧与勇猛,就不能成就正等觉的先决条件,即布施波罗蜜等等。」

  在此,我应当简要地向你们说德米亚王子的故事,以显示我们的菩萨如何修习决意波罗蜜。

  有一次菩萨生为迦尸国国王的儿子,名为德米亚。当王子一个月大时,他的父王抱着他审判四个小偷,每个小偷都受到处罚。当王子看到时感到很惊骇与悲伤,心想:「我应怎么做才能脱离这皇宫?」

  隔天,当他独自躺在白色华盖之下时,他回忆自己的过去世。他忆起在前一世里他是三十三天里的一位男神。当他再回忆更远的过去世时,他忆起在第二前世里,他在地狱里受了八万年的苦。当他省思自己为何会堕入地狱时,他忆起在第三前世里,他就是在那个地方当了二十年的国王,也跟他的父亲一样审判犯人。忆及这一点时,他害怕以后自己会成为国王。当时保护那华盖的女神在过去其中一世是他的母亲,她抱起菩萨说:「孩子,别害怕。若你想要脱离这皇宫,你只须决意装成哑巴、耳聋及全身瘫痪。那么你的愿望就会实现。」当时王子就决意照着办。

  在接下来的十六年里,王子受到了各种考验,但他还是对自己的决意坚定不移。最后他的父王下令说:「我的儿子是真的哑巴、耳聋及全身瘫痪。把他带去坟场活埋了。」当时,有一个马车夫在国王的命令之下把德米亚王子载到坟场,想要把他活埋。在那马车夫挖地的时候,德米亚知道自己已经获得自由,因此才开始活动身体与说话。

  如是,虽然他在漫长的十六年里受到各种艰难的考验,但他还是有如不受动摇的岩岳一般地坚定。他那坚定不移的决意是非常高难度的决意。只有人们能够有如德米亚王子一般尽全力、不动摇地去实行任务决意时,他们才是在成就菩萨所修的决意波罗蜜。

  九、慈波罗蜜

  慈波罗蜜是以大悲心及方法善巧智为基础、为众生之福利与快乐所做的奉献,或是无瞋心所。它的特相是希望众生富有与快乐;作用是为众生的福利而努力,或消除瞋恨;现起是友善;近因是视众生可接受的一面。

  应当如下地省察慈波罗蜜:

  「即使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的人,也不能够毫不关怀他人地即获得今世的成就,或在来世投生到善趣;而想要引导一切众生证悟涅槃的人又怎能毫无慈爱之下达到其目的?如果你想要最终能引导一切众生至证悟出世间的涅槃,你现在就须即刻开始祝愿他们获得世间的成就。」

  「我不能只凭祝愿而为他人带来幸福快乐。且让我致力于完成它。」

  「我现在以促进他们的幸福快乐支助他们,未来他们必定会成为与我分享法的同伴。」

  「没有了这些众生,我就不能获取菩提资粮。由于他们是成就与圆满佛的一切美德之因,这些众生对我来说是殊胜的福田,是造善业最为理想之处,是应当恭敬的对象。」

  如是他应激起极强想要促进一切众生的福利的倾向。为何应当对一切众生培育慈爱?因为它是悲的根基。当他能以无量之心乐于奉献其它众生幸福与快乐时,他那欲拔除他们的痛苦之心就会变得既强且深。而且悲是一切导向佛果之法之首,它是它们的立足处、基础、根、头与主。

  修慈爱的人应该小心避免错误地培育了伪装为慈爱的欲爱。注释里警告说:「伪装为慈爱的欲爱是很会欺骗人的。」《清净道论》里的「说梵住品」也说:「去除了瞋恨即是成就了慈爱,然而欲爱的生起即表示慈爱已被毁了。」

  它的意思是:若有人能对他所生气的人散播慈爱,而令到怒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慈爱,因此瞋恨的消失导致慈爱生起。若在他培育慈爱时生起了欲爱,那么,他的慈爱即是消失了。他已经受到外表与慈爱相似的欲爱所欺骗。

  至于要达到波罗蜜的程度,所散播出去的慈爱必须足以令到对方亦以慈爱来响应。慈爱不单只是属于十波罗蜜之一,同时它也是四十种止禅之一,能够令到禅修者证得禅那与神通。因此菩萨与古代大德皆以非常深且强的定力来修慈,直到证得禅那与神通。为了阐明在修习此波罗蜜时的成就,我应当简要地向你们说《善人本生经》。

  当梵予王统治波罗奈国时,他公正地治理国家,尽了国王的十项任务。他行布施、持五戒与布萨戒。当时有一位犯了罪的大臣被国王驱逐出境。那大臣就去邻近的憍萨罗国,为那里的国王服务。他煽动憍萨罗王派兵攻打与占领波罗…

《菩提资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转正*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