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他们到底做了什么业,以致变成那样。如果你这样做,你将开始得到一些对“法”的洞察力。”
数周之后,她有了幻像,一个瘦弱的妇女抱了一个极小的孩子;这妇人除了破衣服,什么也没穿戴,而小孩正哭个不停。这位学生问幻像中的妇人,她到底做了什么以致变得如此凄惨;答案是她曾尝试着堕胎,结果她和孩子都死了。听到所述之事,这学生不禁为她们感到难过;然而不管她对她们扩展了多少慈悲之念,却似乎丝毫没有帮助,因为她们的业是那么地重啊!
这使得她很烦乱,于是便告诉阿姜放。他回答:“不管她们能不能接受到你的协助,那是她们的事,不是你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业,而目前,有些是无法帮忙的。你做你所能做的,但不需要回去看你所做事情的结果。尽你的责任,让它就那样;她们要求协助,你尽你所能给她们。她们出现给你看,好使你学习到更多有关业的后果。那样就够了;一旦终了,回归到呼吸上吧!”
她持续遵照阿姜放的教导去做,直到有一天她想到:“如果我继续施予、施予,无止无尽地施予,我还会为自己留下什么吗?”当她将她的疑虑告诉阿姜放时,他毫无表情地望了她片刻而后说:“哎呀!如果你愿意做心胸狭窄的人你可以做,是吧?”随后解释道:“慈悲并不是一件东西,像是金钱,你愈施予,你拥有的愈少;它较像是在你手中拥有的一根点燃了的蜡烛。这个人要求从你这儿点燃他的蜡烛,那个人要求点燃他的;你点燃的蜡烛愈多,对每个人来说亲它愈亮——包括你!”
时光流逝,有一天她有了个幻像,一位死了的男人要求她去告诉他的儿孙们要这样那样地做功德回向给他。当她离开打坐时,她要求允许去这通知这死者的孩子们,但阿姜放说:“为什么?你又不是邮差;即使是,他也没有钱付你的工资。你要拿怎么样的证据给他们去证明你所说的是真的?如果他们相信你,你会入迷而认为你是某一种特别的通灵之士,无论你去到哪儿,你都会洋洋得意,沾沾自喜;而如果他们不相信你,你知道他们将会说什么的,你知道吗?”
“师父!什么?”
“他们会说你疯了!”
5.有真的幻像和假的幻像。因此无论何时你看到,只要静静坐着注意它;别被拉了去跟随它。
6.你应看幻像如同看电视一般:只是注意看它,不被拉进电视机里面。
7.阿姜放的有些学生会有他们自己或他们朋友在前世的幻像,并对他们所见到的感到非常兴奋。当他们向阿姜放报告他们的幻像时,他会警告他们:“你们不要依然沉迷在过去里,你们是这样的吗?如果你们是,你们便是傻瓜。你们已经生生死死过无尽无数的世代了;如果你们将你们过去所有的尸骨堆叠起来,它们将高过须弥山。所有海洋的水,比你们流地的一切痛苦的泪水都还要少;大大和小小,你们都已经历。如果你们以真实的智慧来思考这些,你们将会对人道感到厌倦、失望而不再因出生而欢愉了;你们的心将直接地朝向涅槃。”
8.有天晚上,一位学校的老师正在家里打坐而开始回忆起她的前生,一直回溯到阿舍世王的时代。在幻境中她看到阿舍世王为了宫廷礼仪中一个无足经重的过犯残酷地责打她的父亲。次晨,她去告诉阿姜放有关她的幻像;很显然地,她仍因她见到的阿舍世王所做的事而狂怒。
阿姜放并没有确定或否定她幻像的真实性,却是针对她当前的愤怒说:“此刻,你正持续着超过两千年来的这个恨意,而它带给了你什么呢?在心中请求他的宽恕吧!这样就好了。”
9.还好大部份的人无法忆起他们的前世,否则事情将会比他们早已有的更加复杂许多。
10.一个妇人,在她还不是阿姜放的学生时,自个儿在家修习打坐;当时她有了一个句子的幻像——像巴利文什么的,但并不十分明显——出现在她的禅坐中。于是她将它照描下来,并一个寺接一个寺地去请教不同的比丘为她翻译说明。无人能为她解答,直到遇见一位比丘,告诉她那是阿罗汉里的语言,而且只有阿罗汉能了解它所说的。而后,他竟厚颜地去为她解说;事后还告诉她,她从幻像中所得的任何其他句子都可拿去给他,他一样会解说它们。
她并没有完全相信他所说的,并凑巧在她初逢阿姜放时对他提起。他的回答是:“什么?阿罗汉的语言?阿罗汉的心是超越习俗的,哪一种的语言能为那样的心所拥有呢?”
11.大部份的人不喜欢真理,他们反而比较喜欢虚假。
12.有些时候,阿姜放的一些学生会在他们的幻像中得到某种的理解而致沉迷其中;但他并没有责备他们。有一天,女裁缝师问他,为什么不警告这些人他们的修行已经脱了轨,而他告诉她:“你必须看看他们有多成熟。如果他们真的成熟,你可以直接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的心仍然幼稚,你必须让他们玩上一会儿,就好像一个孩子得到一件新玩具般。如果你对他们太严厉,他们可能感到沮丧而致完全放弃。当他们开始成熟时,必然会开始为他们自己想到,什么是应当的而什么是不应当的。”
13.不管过去不管未来,只与现在同住——那就够了。纵使那是你该同住之处,你也不许抓取它;因此,为什么认为你应该抓取那甚至是你不许住留的东西呢?
14.你知道,即使是你自己的幻像你都不该相信,因此,为什么还去想念别人的呢?
15.如果你无法放下你的幻像,你将永远得不到解脱。
16.阿姜放的一位学生问他:“当你在幻像中看到一些什么,你如何能知道那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他回答:“即使那是真的,也只不过是以习俗的观点说是真的。你必须让你的心超越真和假两者。”
17.修行的目的是使心清净,所有其他这些事都只不过是游戏和娱乐罢了!
真正觉醒
1.无论你经验到什么,单纯地觉知它;你不必要在它之后抓取它。最初最原始的心并没有个性,它觉察每一件事物;但是只要事物一有接触,在内部或外部,它们立刻引起正念的中断,致使我们放掉了觉醒、忘记了觉醒自身,呈现出随后进来的所有事物的个性;而后,我们表现出与它们一致——变得快乐、悲伤,或无论什么。我们会这样,原因是因为我们依世俗的真理将它们抓得太紧。如果我们不想受到它们的影响,我们就必须要时时与最初的觉醒同住;这需要许多的正念。
2.有位阿姜放的学生,正感受到被这世界虐待,于是前去见他以寻求慰藉。他告诉她:“有什么在感受到受虐待呢?在所发生的这事件下,你“是”被影响、支配的一个,就是这样。观想什么正在发生,而你将见到这颗心是分离的某样东西。事情进来了,而后又过去了;因此,为什么要被它们影响呢?保持你的心就只是觉醒——这些事物前来,很快地它们将会离去;因此,为什么要跟随它们呢?”
3.什么!真正地,是你的?当你死的时候,你将带不走任何的这些事物,因此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希求任何的东西呢?根本没有什么你必须希求的。使你的心平静吧!使它成一。你并不需要关心你自己或那些他人的成就;单纯地觉知,那就够了。
4.无论何时,任何事物发生到你身上,让它就仅止于“觉知”吧;别让它一直进入到心里。
5.一切你所需做的,只是坚实且有力地保持你单纯觉醒的知觉;而将没有什么能粉碎、击溃你。
6.一切时中与觉醒自身同住——除开睡眠时间。当你醒来之时,面对觉醒而住,不多久,智慧便会出现。
7.有位和阿姜放修习禅坐的妇女开始觉得她被分成了两个人:一个在做动作,一个在看。她感觉有时她打坐,有时她不打坐——直到她感觉完全不喜欢打坐;因为她觉得坐和不坐并没有两样。她清教他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你不想,你不必要坐;只要时时保持“监视者”的知觉。合起眼睛坐着,仅仅是外在一般的习俗;只要保特注意看。当心和身这样子地分开时,身无法屋迫到心;如果身体压迫到心,心将必然是会在身体影响之下的。”
8.正确的觉醒,必然是与呼吸成对的。
9.觉知,意思是只要一有杂染烦恼生起,便去看好杂染烦恼而不在它的劳力下行动。
10.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只有现在。没有男人,也没有女人,完全没有任何的符号。什么也没有,甚至自我也没;有什么自我,只不过是在世俗习惯上的知觉罢了。
11.一旦觉醒坚牢了,你必须去超越它。
12.一九七八年,阿姜放的一位学生必得迁移到香港去,因此他在那儿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禅修中心。在一封信上,他要求阿姜放写出一篇修行重点的简短概述,而这就是他所收到的答复:“专注在所有的六元素上:地、水、火、风、空、识。当你熟悉了它们每一个,将它们融合为一;并且专注它们,直到它们变得稳定而坚强。你的精力将会聚集一起,直到身和心都感觉充满。当身体的元素均衡且和谐时,它们将成长圆满,而心将会自己放下它们,并且变成一;这些元素会是一,心会是一。因此,现在你将你的注意力转向心;专注心直到你变得完全觉知它。然后,连同你得到的任何经验、知识放下那觉醒,而将没有什么留下;甚至远你现在正在觉知的事情也都放下。那就是直观的智慧将生起的时候,而禅修便终止了。”
观 想
1.任何发生在你身上的事都有它的原因。一旦你善巧地观想它直到你知道它的原因,你将能够超越它。
2.我们的杂染烦恼早已弄得我们够痛苦了,现在该是我们反过来使“它们”痛苦的时候了。
3.有两种人:喜欢想和不喜欢想的人。当不喜欢想的人开始禅修时,你必须强制他们去观想事情;如果不那样,他们将在定中只是卡得像株树椿般而完全没有进展。至于那些爱想的人,他们的确需要用力气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但一旦…
《熄灭之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