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弄得别人不和谐,叫两舌,就是离间语。
第六不恶口。说话粗鲁,带脏字,盛气凌人,但是你恶口一出,别人会恨你,“利刀割体伤易合,恶语伤人恨不休”,学佛着重讲柔软语,不要恶口。
第七绮语。何为绮语?无意义的话,花言巧语的话,在茶馆酒店,或者背后,乱吹牛,乱谈天,浪费时间,而且都不是有意义的话,叫绮语。
以上七种业,四种是口业,三种是身业。
后面就是贪欲、嗔恚、邪见。在意识方面要永离贪欲、嗔恚、邪见,贪欲就是对于财色名食睡的贪心,因贪心而起追求。嗔恚就是嗔恨心重,由嗔恚心引起打人、骂人。嗔恚也很不容易戒,但是嗔恚之毒很厉害,各种战争、灾害,什么引起的?嗔恚。
熄灭内心的嗔火
在《观音普门品》中讲,要熄灭火灾,不但是用人工熄灭,而且最重要的是熄灭内心的嗔火,外火由内火引起,没有内火就没有外火,所以佛教根本的治法就是熄灭内心的嗔恚之火,寒山大师有首诗:
嗔是心中火,
能烧功德林,
若行菩萨道,
忍辱护真心。
因为心中火,就把你的功德烧了,很可怕的。你念佛修行,哪怕你念得再多,功德做得再多,你嗔心不断,功德就消了。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希望大家注意这个问题,必须做到无嗔,所以善法里要求永离嗔恚。祖师有一首偈:
面上无嗔供养具,
口内无嗔吐妙香,
心内无嗔是真宝,
无嗔无染是真常。
你脸面上能够慈悲和蔼,就说明你内心没有嗔恨,这个人就可以堪受人天恭敬供养,所以“面上无嗔供养具”。
“口内无嗔吐妙香”,你说话平和慈悲,说的话就像莲花的香味一样,代表佛法,代表佛教的真理,犹如莲花之香。
“心内无嗔是真宝”,去掉心里的嗔恨,心灵之光就发挥出来,是智慧真宝,如何明心见性,就用这个功夫。
“无嗔无染是真常”,染就是染污、烦恼,既无嗔心,也无烦恼,就是如来境界!是真常!所以消灭嗔恨,在修行过程中,也是一个根本的、重要的法门,要远离贪欲、嗔恚、邪见。
何为邪见?不相信因果、诽谤因果、拨无因果,叫邪见,很可怕。
佛讲过:宁许我见如须弥山,不许邪见如芥子许。其实我见并不可怕,你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消灭了我见。但是起了邪见、断见很可怕,这种人难以教育。他诽谤三宝,不行善道,死了只有堕入三恶道,堕入地狱,所以佛就劝弟子,你们要注意啊,不要有邪见,宁许我见如须弥山,不许邪见如芥子许。
什么叫芥子?即芥菜花结的籽,形容很小。我们要相信因果,相信三世轮回,相信十法界,不要否定、诽谤,哪怕只有芥子那么大一点也不行。
(三)明十善业功德
1.明离杀生功德
能够修十善业,从不杀生到远离邪见,有些什么功德呢?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说明离杀生的功德有十种,这十种都是远离烦恼,所以叫十离恼法,正文比较浅,一般都能看懂,所以我不详细解,只是抽象地解释一下。
不杀生是菩萨行
不杀生是菩萨行。为什么?菩萨以大悲为根本,而悲心的生起就要忆念众生痛苦,众生在痛苦中,我们要救度众生,还能再去杀众生吗?不能迫害众生,这就体现了以悲心为主。假如嗔恨不息,习气存在,就难免要犯这个戒。所以大家注意不但不能杀人,一切水陆空众生,都不要杀,大的小的,小到蚂蚁,都不要杀害,不要踩踏,要养成好习惯。
麒麟是仁兽
过去中国有种动物叫麒麟,麒麟又叫仁兽。为何叫仁兽?麒麟走路不踏蚂蚁,避开蚂蚁而走,性情很仁爱,不残伤生物。当麒麟死了以后,孔子连《春秋》都不写了,叹息,为何叹息?仁爱要绝了,是一种不好的现象。麒麟是仁兽,孔子见麒麟死而绝笔写《春秋》。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心灵,不能说连兽都不如。有些兽类都有爱心,有母子之爱,虎毒不食子嘛,而且它们还能受大德禅师的感化,还有仁心未丧失,所谓“降龙伏虎”。所以学佛应以大悲为根本。
整个佛教的学问也可以叫“悲学”。民国时期有个居士叫欧阳渐,是支那内学院的,他准备写一部悲学,发扬悲的道理,未完成,叫王恩洋先生写,结果王恩洋先生也没写成。菩萨在生死中度众生,为何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呢?就是基于普度众生的悲心,把嗔恨心转为大悲心,你能够不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使众生看到你,不恐惧生欢喜心,实际上也就是报众生恩。
黄金是毒蛇
佛有一次同阿难在路上走,走到一处,佛就讲:“毒蛇,毒蛇!”
阿难以为佛看到毒蛇,也走上前去看,看后也说:“毒蛇,毒蛇!”
结果佛和阿难走过以后,旁边有个老百姓,是种庄稼的,他听佛和阿难说有毒蛇,上前一看,结果是一袋黄金,他当时说:“佛和阿难连黄金都不要,我要!”
他就把黄金带回家去了,他想:发财了正好买东西,就叫儿子把黄金拿去卖。结果买黄金的老板有些警觉,他知道这家人很贫寒,为何有黄金呢?就暗中报告官府,官府知道后就不得了,当时印度有规定,凡是土地上的财富都属国王所有,偷了是犯罪,而且要杀头,所以就把父子俩捉住,经过审问,判处死刑,此时父子俩想到佛说的“毒蛇”,才知道钱财果然是毒蛇。临到行刑时,还在念叨“毒蛇毒蛇”,行刑官听到后很诧异,为何叫“毒蛇”?国王听到也很诧异,就把他们叫来问一下,结果这个农民就如实招供,说遇到佛和阿难,在路上叫“毒蛇”,我们才捡到黄金,现在我们才知道黄金果然是毒蛇,很悔恨。
国王就说:“算了,既然你们已经知道悔恨,知道佛说的话的意义,就释放你们吧。”就免除了他们的刑。
所以佛在经中就指出,贪财,财就是毒蛇,是可怕的,你看世间上很多为了钱伤身害命,为了钱尔虞我诈,互相残杀,很多人为了钱犯罪,钱如毒蛇。
钱财四分法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能够有钱作正用,再多都没有关系。佛经里关于钱财有四分法:第一份用来供养父母;第二份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第三份用来做好事、做慈善事业,普施救济贫苦人;第四份增加周转资金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这是佛教对财产、钱财的一种正确分配法,这样,钱再多都没有关系,钱财也就不是毒蛇了。若你贪心很重,追求物质,只想自己享受,不管他人死活,钱财就变成害你的毒蛇。
修五门禅
修禅定,有两种:一是安般禅,就是修数息,另外一种修五门禅。五门禅就是指:贪修不净观,嗔修慈悲观,痴修因缘观,傲慢修界差别观,散乱心重修念佛观或数息观。所以修禅就是针对不同习气来修。
嗔恨重修慈悲观。多观三恶道的痛苦,观人间的痛苦,就拔苦予乐,慈悲心就生起来了。“常于众生起大慈心”,没有嗔恨就可以起大慈心。慈就是想到众生的痛苦,给予安乐,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永离一切嗔恚习气,身常无病。能够不嗔恚、不杀,病苦就可以解除,而且恢复健康,寿命长远,本来只能活到二三十岁,如果能够不杀生,寿命就可以延续下去。
我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病多,身体弱,算命先生说我只能活到三十岁左右,但是我现在已经活到八十几岁,什么原因?不可思议,所以“寿命长远,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非人是什么?是善神,也包括天龙八部,像你这种“不杀生”的人,善神、天龙八部暗中保护,同时晚上也睡得安稳,没有恶梦干扰,过去的怨结,冤家仇敌,就解除了,众怨自解,也没有堕三恶道的恐怖。
不杀生的好处
能够不杀,就可以持戒,不会堕三恶道,命终之后,一定生天,念佛念得好,就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十种好处。
更能以大愿心将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行佛果,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你能够回向成佛,将来成佛时就可以得到佛随心自在寿命。佛叫无量寿,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此处指的化身佛,化身佛一是应化身,二是变化身。应化身就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变化身就是各种化身,千百亿化身,随类教化,就可以随心自在,得到这种寿命。
憨山大师戒杀放生歌
佛教提倡戒杀放生,一方面自己戒杀,一方面放生。希望大家对放生活动踊跃参加,这是好事。关于放生功德,明代憨山大师有首诗,我念给大家听:
人既爱其寿,物亦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命,
放生寿命长,放生家门幸,
放生子孙昌,放生少疾病,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人既爱其寿,物亦爱其命”,就是说人爱惜生命,希望寿命活得长,动物不管大小,都爱活命,不能够残杀众生的生命,要悲悯众生,要放生。
“放生合天心”,天地之心是什么?是仁心。天地主和,和才能生万物,春夏秋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生长万物,万物生长人才有吃的,这就是天心,也叫仁心,违反天心就有灾难。所以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命”,佛命就是佛陀的教诫,佛陀教诫要以慈悲为本,要爱众生,要救度众生,救度苦厄。故放生也等于是对佛的法供养。
“放生寿命长”,疾病减少,寿命就长。
“放生家门幸”,放生的家庭就是幸福的家庭。
“放生子孙昌”,子孙后代都沾你的福气,很昌达。
“放生少疾病”,放生就少疾病,或不得怪病。病有风寒感冒病,有业障病,有魔怪病,一般常见为风寒感冒病,若是业障病、魔怪病,纵然有药也医治不好。什么原因?要治冤业魔怪病,一是忏悔,二是戒杀放生。
“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一个是放生,一个是杀生,这两种因果,很清楚,犹如镜子一照,明明白…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