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白。
2.明离偷盗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一者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偷盗就是别人的财物不予而取,一般从因果来讲,犯了偷盗的因,将来贫穷下贱,后果很不好,能够不偷盗的话,就有十种功德。
资财盈积,就是钱财只有增加,不会减少。“王贼水火及非爱子”,王就是恶王,贼就是盗贼,水就是水灾,火就是火灾,非爱子就是忤逆不孝的儿女。大概有钱财的人往往与这五种打交道,特别是没有德的人,遇到恶王,要没收你的钱财;遇到强盗,要偷你、抢你的钱财。现在的强盗更凶,过去的强盗留下买路钱就算了,现在的强盗还要把你杀掉。
现在有种案子很怪:人在前面走,后面一铁棒把人打昏死,甚至把命送掉,这种案子现在到处都是。抢财杀人,人心很险恶,水灾、火灾,还有忤逆儿女,如果不修德,你的钱财都靠不住,要散灭;能够修德,本身不偷盗,钱财就有保证,真正就有福报,而且得到多人爱念。
为何爱念你呢?因为以钱财施人,做好事,别人都爱念你。别人也不欺负你,各方面都赞美你。你本身也有一种安全感,不怕受别人损害,同时善名流布,名誉很好,在群众中没有恐惧,所以处众无畏。同时财名、色力都安乐,人头脑清醒,说话也具足辩才,不会糊里糊涂的。能够常怀施意,心存善良,处处想到别人的痛苦,解决别人的痛苦,临终时可以升到天上,或者升到极乐世界。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如果能够将此大心回向无上正等正觉,那么这种人,将来成佛以后,得证清净大菩提智。何为清净大菩提智?在二障中,不但远离烦恼障,还远离所知障,不为一切染法所污。清净是离去染污之法,天台宗讲是断尘沙惑。
3.明离邪行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妻莫能侵。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这里说若不邪淫,就可得到四点称赞:(1)诸根调顺,就是六根得到调伏,得到安顺,得到清净;(2)永离喧闹,永远离开喧哗、不安静的环境;(3)世所称叹,世间都称赞你这种人,得到众人的拥护、称赞;(4)妻莫能侵,你的家庭、妻儿,不会被外人欺负、干扰、侵犯。你能以此远离邪行的功德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佛时,就可以得到丈夫隐密藏相。
马阴藏相,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这一点大家要注意,能够不邪行,就能够得到生死解脱,六根也能得到调伏,身、口、意三业能够保持清净。
贪欲、淫乱是生死根本,在佛经里有详细叙述。人是经过四有来轮转的。哪四有?死有、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就是前世临终之一刹那;死后没投胎以前这个阶段称为中有;投胎就是生有;生有以后呢就有本有,即本来面目,系生有以后渐渐长大,由出离母胎而婴孩、童子、少年、壮年、老年,以至寿命将尽,接近死有之全部生命过程。在中有身,缘法成熟时,看到父母交会,生起淫乱心,就凭这一念,就投生,所以爱欲是生死根本。出家人永断邪行,永断爱欲,要离欲寂静。受持八关斋戒,是在家二众于六斋日受持一日一夜的出家戒律,在这六天里不但过午不食、吃素,而且夫妇不同房,断绝爱欲,也就是断绝生死根本。
4.明离妄语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即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一、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八种功德
这里谈到能够说真实语,不说谎话,离开妄语,就有八种功德,这八种功德是天所赞法,不只人天恭敬、称扬赞叹,还得到人天拥护。
第一种,口常清净,优钵华香。优钵华即是青莲花,青莲花香,香气清净无染,芬芳四射,口内无嗔吐妙香,就像青莲花一样花香四溢,很清净没有污染,使人闻到沁入心脾,得到很好的感受,就等于佛在说法一样。
第二种,为诸世间之所信服。就是世间上的一切人,对于你这个说真实话的人,都很信仰、崇拜,信字很关键。
中国古代讲“仁义礼智信”,孔子讲:“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其中的“恒”,同样也是信的意思。何为巫?古代崇拜神灵的宗教职业者,就等于印度的婆罗门,信仰宗教要崇拜神灵,重在虔诚,不然得不到感应。所以巫就代表古代的宗教徒,为国家之所尊重的宗教徒,假如不守信的话,连巫师都当不上。
医就是医生,医生不讲信,乱投药,乱处方,绝对医不好病人,而且得不到信任。孔子讲还有一句话:人无信不立。人如果没有信义的话,要想事业有所建立,也不可能,这种人是孤立的,不受众人拥护。
第三种,发言成证,人天敬爱。能够说出的话就可以作证明,一言九鼎,说出的话,就决定下来,像鼎一样,稳重、适当,人天都敬爱。
第四种,常以爱语,安慰众生。这种离开妄语的人,他讲的话就是爱语。爱语就是对于人们心情不舒展时、有苦恼时,进行安慰。爱语是四摄之一,要摄受众生,说谎话、粗恶话就得不到别人欢喜。
第五种,得胜意乐,三业清净。这个不说妄语的人,内心真实,三业清净,意业、身业、口业清净,因此他的内心意乐是纯正殊胜的,有诸内必形诸外,表面就可以看得出内心。
第六种,言无误失,心常欢喜。就是说话不会有过失,不会过分,没有错误,说了以后心里欢喜。
第七种,发言尊重,人天奉行。说出的话受到尊重,这种话、这种语言说出来后,人天听到都能够奉行。
第八种,智慧殊胜,无能制伏。这种人智慧很高,很殊胜,提出的理论,能够战胜别人,没有谁能摧伏他。
龙树菩萨有个弟子,叫提婆,非常善于辩论。龙树讲般若,讲空,提婆也根据他师父的意旨到处宣扬般若、空,而且提出很多论点,特别在外道中,他宣扬三宝功德,建立这样一个论点:一切圣者中,佛陀第一;一切论典中,佛法第一;一切梵行者中,僧伽第一。他提出这三个第一,谁能破,他就服输,结果印度的所有外道,从事实,从比较,从教义,从各方面,没有办法战胜他。
玄奘法师在印度曲女城立《真唯识量》,在万人之中,不管是婆罗门、印度哲学派还是小乘都没有办法驳倒他,受到普遍的赞扬。小乘人称赞他为解脱天,大乘人称赞他为大乘天。这就是离妄语、说真实话的功德,不光学问高,意义深,立论也很有根据,从而建立了威信,别人驳不倒。
回向菩提得如来真实语
“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能以此菩提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将来成佛时,就得到如来说的真实语言。《金刚经》讲:“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形容如来的语言,如来说的话是真实的。
何为真语?就是真的,在理论上讲合乎真理,合乎胜义,合乎真如境界。
“实语者”是根据事实来讲,不打折扣,不增不减,是怎么样就怎么样,以事实为证。实语者,就是与事实相符没有增减。
“如语者”就是一种真理,时间、空间没有变化,哪怕时间再长,如常不变。譬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尽管空间有变化,时间有变化,但说这话的道理没有变化。
“不诳语者”,不说假话,说真实话,是就是,非就非,红的就是红的,白的就是白的,不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不能把红的说成是黄的。
“不异语者”,何为不异?即不说矛盾语,把这个说成张,又说成李,说成东,又说成西,就是矛盾,不矛盾就是不异语。这是佛教的语言,我们作为佛教徒,奉行五戒十善,遵守不妄语戒,要向佛陀学习,说真实语,如来的五种语言,我们都要学习。
5.明离两舌功德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两舌就是离间语,用语言对人进行破坏、挑拨,使人与人不和,家庭不和,社会不和,造成国与国争,人与人争,都是两舌的过失,能够离开两舌,不说离间话,在五个方面不会受到别人的破坏,叫不可坏法。
第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你这种人不破坏别人,别人就不会破坏你,你不伤害别人,别人也就不会伤害你。世间上都是这样,你如何对人,人就如何对你:你爱别人,别人就爱你;能够说和合语、安慰语,就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群众拥护,不会有人破坏或者伤害你的身体;即使背后有人破坏迫害,也会有人来帮你,帮你证明,帮你说话。
第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坏。就是说家庭的眷属,或者集体的同事、好友,不会受到破坏、分散,也不会受别人迫害。则家庭和集体就得到巩固,古语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很重要,地利也很重要,但三者之中,人和最重要,人与人之间和,稳如泰山,坚如磐石,谁能破坏!故得不坏眷属。
第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就是由于信仰三宝,努力修善,履行善道,则信仰坚定,别人无法破坏。不管别人怎么说,但由于你能够顺于本人所修善业,坚固信仰,所以这种信仰别人无法破坏。
第四,得不坏法行,所修…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讲于上海玉佛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