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社会尽职,为人们服务,力所能及地与人方便、助人为乐,也是报恩。
3、感恩心是培福的桥梁。
明白了为何感恩、如何报恩,你在做善事的时候,才能把动机摆正,真的是在用一颗善心、慈悲心、真诚心在做善事,才能真正地培福积德,成就圆满的人生。否则你拿再多的钱出来做表面工夫,也积不起什么福德,甚至还可能造业种祸。(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前几年上海的一个亿万富翁,在被捕前也曾高调捐款几千万扶持科技事业,但是他的动机是啥?是不是真的本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的心?)
三、事业如何永固——慈悲喜舍、勇猛精进、八种功德
1、慈善为根本 2、悲愍为愿行
3、随喜为赞叹 4、舍己为众生
5、勇敢担责任 6、猛突创新迹
7、精勤敬业心 8、进取永长存
欲求事业长期稳健地发展,欲求富过三代而不败,就需树立包括慈善理念在内的价值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因此获得更好的外在因缘即发展环境。具体说来,就是应当具足慈、悲、喜、舍、勇、猛、精、进这八种功德利益。
1、慈,慈善为根本,仁慈和善良是人的基本品德。如果连基本的人格尚不具足,又如何成为成功的商人?!慈善是做人的根本,慈善使我们身心健康、事业长久、社会和谐。
2、悲,悲愍为愿行,有慈悲心肠,有同情心,悲怜他人,超越只关心自我的狭隘意识。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国家以及全人类,充分扩展企业和人生的价值。慈悲,才能受到每个人的尊重,才能感化人心,降伏人心,让大家心悦诚服。
3、喜,随喜为赞叹,要有宽广的胸襟,别人比你有钱,别人做的事业更大,要随喜赞叹,真诚地为他高兴和祝福。嫉妒不能使你成功,只会使你心情病态;你有多大的胸怀,才能做多大的事业。在如何看待别人所取得的成就这一点上,的确要有“你好我好大家好”这番胸怀,大家好了,整个社会和国家才能兴旺发达;光你一个人好,大家穷,社会乱,国家弱,你又能好得了多久呢?
4、舍,舍己为众生,不要只想着个人的得失,要肯舍己为众生。你肯为别人付出更多,别人也不会负你,最后才能双赢多赢大家赢。我有个弟子是做房地产的企业家,她的钱早赚够了,几辈子都不用愁了,前一阵家里发生了变故,也曾想过把企业关了不干了,后来一看这么多员工怎么办?这些员工都曾和她共同创业共经患难,失业后哪里去?咬咬牙她又挺过了,结果她收获的更多,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5、勇,勇敢担责任,企业家要勇敢承担企业责任、社会责任,提供就业、依法纳税,还要带领他人一起致富,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给社会做一个好榜样。
6、猛,猛突创新迹,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勇猛创新,不断延伸事业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新的业绩,这样事业才有生命力。
7、精,精勤敬业心,“业精于勤荒于嬉”,很多人在当初创业的时候辛勤钻研,肯下苦功,可是一旦功成名就,便停滞不前了。殊不知一旦停止努力,你原本熟悉的业务知识将很快荒废,而且你的懒散,还会带给员工和下一代负面的影响;反之,如果你自己是一个勤奋的人,你的员工不敢懈怠,你的下一代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富过三代”就有希望。
8、进,进取永长存,永远要有一颗进取心。不论哪一种事业,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前进,科技在进步,别人在奋力竞争,你再有钱,若不进取保持领先,将很快被别人赶上超过你,甚至遭到淘汰。
四、身心清净之道
随着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物质生活条件在变,社会组织形态在变,然而做人的道理及原则不变,对人格圆满的追求不变。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提升、追求品德完善和身心健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高级价值取向。那么如何才能使身心清净、健康、安宁?
1、心性的修养与道德轨范。
人们常说“修身养性”,欲得健康身体,必须修养心性。什么是修养心性?就是通过刻苦的道德修养,除却心灵的尘垢,抛却名利、贪欲、执着、妄想等私心杂念,而达到阔淡、无私的崇高精神境界。要达到纯洁无私、宽容慈爱、忍辱不惊等心性修养功夫(即道德心理调控能力),就离不开对“积德修善”、“济贫拔苦”、“先人后己”、“舍己为人”、“不得悭贪狭隘”等道德轨范的切身实践。因为光喊一句无私、阔淡的口号是不起作用的,以乱心制乱心根本达不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2、强身法宝。
强身的法宝是护心调身。如何护心强身?首先要做到饥,饱,劳,逸适当,守护五条人格律仪:第一,不杀生(譬如杀人、伤害、毁容等),尊重他人的生命,不侵犯他人,你的生命就能自由和长寿;第二,不偷盗(譬如贪污、侵占、抢劫等),不侵犯他人、集体、社会和国家的财产,你的财产就能自由和安全;第三,不邪淫(譬如破坏家庭、重婚、强奸等),不侵犯他人的身体和名节,你的身体和名节就能保持自由不受伤害;第四,不妄语(譬如:说谎、骂人、欺诈、恐吓等),你的名誉和信用就不会受损害;第五,不饮酒(吸毒等),吸毒会让你恍惚,智能和身体健康都受损害,违法乱纪。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五条,你的人格道德就健全,身心自然健康安宁;你一家都做到这五条,一家的人格道德都健全;你的企业、整个社会都能做到这五条,这个国家必定成为安乐和谐的国家。
3、谈《了凡四训》。
是约四百年前,明朝的袁了凡教导儿子的四篇家训。袁了凡曾经遇到一个算命很准的人,算他未来的事情一一应验。于是袁了凡就有了一种“顺天应命”的人生态度,认为一切都是注定的,不需要刻意追求。有一年,他拜访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说:“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修养内心,增进品德,就可以改变命运。”并引经典作为证明。袁了凡告诉禅师,按算命的说,他自己考不上进士,而且没有儿子。云谷禅师问,“你自己想想,你能考到进士吗?应该有儿子吗?”袁了凡想了很久,说“不应该”,并承认他自己性格上有很多缺点,性格急燥,心胸不开阔,不能容人。有时还仗着聪明来压别人,任性,说话不注意。以及太喜欢干净、脾气不好、冷漠、说话多、喜欢喝酒、喜欢彻夜常玩,不保养身体等。他认为这都说明自己德行不够,所以不应该有福气。云谷禅师先肯定了袁了凡的说法,随后说,“你今天既然已经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可以改正。……务必要积德,务必要宽容,务必要有爱心,务必要爱惜身体。从前的种种,就像昨天的你已经死了。以后的一切,就像你是今天刚出生的(和过去一刀两断),这就是你精神生命的再生。……”袁了凡相信云谷禅师的话,诚恳接受了他的教导。在佛前做了忏悔,并且表露心愿,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以报答天地祖宗。云谷禅师给他一个“功过格”,让他每天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做了善事就记录上去,加一个数;做了坏事就减一个数。他说:“提高自己的修养,促使命运的转变。什么叫“修养”?就是有什么缺点,都要想办法消除。能做到这一点,就达到了“先天的境界”,这是真实的学问啊。”从那天起,袁了凡每天都提醒着自己,感觉生活和过去不同了。过去是放任自己,而现在是时时警觉。就是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不敢做不好的事情,害怕得罪天地。遇到别人恨他、诋毁他的时候,也能有肚量宽容了。他做了一本空表格,起名叫“治心编”。每天做的事情,大大小小都有记录,看自己做的善事有多少。后来,他的性格大大改善,而命运也越来越好。通过改正错误、不掺杂念地行善积德、修身养性,袁了凡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命运。他还在书中列举了一些随缘济世、行善积德的途径: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佛法、敬重师长、爱惜物命等等。不知各位从中是否也受到启发?
五、具足四大成就
怎样才是成功的事业?怎样才算圆满实现有价值的人生?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代表大智,普贤菩萨代表大行,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悲,地藏王菩萨代表大愿。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愿大行都成就了,就是觉悟了并且圆满实现了有价值的人生。
1、文殊菩萨的智慧成就。 世间智慧既偏颇又有限,而文殊菩萨所成就的智慧,乃究竟圆满,愿修一切观,愿断一切惑,愿证一切谛,一切智慧,无过其上。文殊菩萨所成就的无上智慧,亦即众生本来具足的智慧,可惜众生迷而不觉,妄想执著,贪恋尘劳,为境所转,作诸恶业,流转六道,沉溺生死苦海,无法自拔。倘若众生能除妄想、去执著,返迷为悟、转愚成智,则能开发本具的无上智慧。勤求智慧的方法,不外是从闻思修:闻,是见闻或听闻,无论眼所见,或耳所闻,自然可以开发智慧,令人觉悟;思,是思考,将所见所闻的佛法,用理智分析,深入研究,从深思熟虑中获得智慧;修,是实修实践,将研究心得,付之实践,如法修行,从修行中证得智慧。
2、普贤菩萨的大行成就。
行,是作为、行为。一般人无不用实际行动,从事其志趣的行业,谋求应得的利润,解决日常生活所需。以组织个人家庭,以尽人生的责任,以遂一生的愿望。人的志愿有大小之分,行为有善恶之别,所以有人造福社会,兼善天下;有人唯求自利,独善其身;有人光明磊落,俯仰无愧;有人卑鄙无耻,自甘下流;有人乐与天下,忧与天下;有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种种不同的行为,有的令人敬佩赞美,有的令人痛心疾首。而普贤菩萨所成就的是十种广大行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种行愿是一切行愿中最广大,功德最不可思议的行愿,因名十大愿王。若各位能于此愿王,恭敬尊重,如法修行,必获殊胜利益。
3、观世音菩…
《觉海商场路——事业成就之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