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P3

  ..续本文上一页认识,要从哪里下手呢?这非常简单,应从因上下手。佛法里有句话叫做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那么心可以造业,心可以造福,心可以把握自己的身体、心和行为,只要把心摆平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心在哪里呢?心在我们的自性当中,从自性中来产生心的显现,只要把心和性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能够把握住了,那么我们今后的健康也就能把握住了。所以,谈到健康问题、心性问题,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

  我今年六十岁了,你们相不相信,我从来没到医院住过一次院,也从来没有去打过一次吊针,但我有时候还是要感冒,要说一点感冒都没有,那就是在吹牛了。因为现在有种病毒性感冒,他从空气里面传播,当你呼吸时就将病毒吸进身体里面,但是只要自己调整一下,多喝点开水,要么调理一下也就好了。我没有进医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没有贪欲,没有妄想,但有理想,如果连理想都没有,那我坐在这里干什么呢?我的理想是,把我身心健康的方法告诉大家,让大家都得到健康,这就是我的理想。只是自己一个人健康,大家都是病恹恹的,有什么好处?要大家都健康好才行。从佛法讲,要众生都得到安乐自在,这才是真正的悲心。有所求而不执著于求,有所想而不妄想,有所贪而不著贪。你要说哪个人没得贪心,那是假话,问题是看你贪什么。在佛教里所说的贪嗔痴烦恼,只要我们没有贪心,那就没有嗔心;没有嗔心,那就没有烦恼,贪嗔痴都没有了,哪里还有什么病呢?如我们贪吃,你吃多了,就要害病。饥饱劳逸要周。所谓饥饱劳逸,就是你吃东西要适度,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不能好吃的食物多吃,不好吃的食物,就少吃或不吃。所以,这种人就最爱得病。现在也有好多人为了减肥,早上不吃早饭,晚上不吃晚饭,那就不合适,也不合理,你该吃的时候,你还是要合理的考虑这个问题。

  所以谈到健康问题,首先要从哪里下手呢?要从我们的自性中下手、从心性上下手,这件事情讲起来是既复杂又简单,复杂到什么程度呢?要说我们这个心,按照佛教来讲,有五十心所,一百心所,哪个都没把它捉住,过去的心,已经过去了,现在的心,又在变化,以后的心又还没有产生,哪一颗心是你的?没有哪一颗心属于自己。佛教的《大般若经》说:“心本无生因境有”,有境而现身、而现心,身心都现了,所以我们的这颗心,是跟着境来的。如你看到这个茶杯,你的心里面就现的这个茶杯,这就是心境,心和境相应了。又如你看到一本书,你的心就产生了这个书的境,这样心境就现了。所以,心本无生因境有,心是幻生幻灭的东西,不是说我们胸腔里面长的那颗心脏,心脏它只是个器官。佛教《大般若经》中,它所讲的主要是把自己的心收回来,般若是指智慧的意思。

  佛教讲健康,释迦牟尼佛讲经49年,他给大家讲了这么多经,在八万四千法门中,他突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叫我们摄制自己的妄心,也叫修心。如我们人体,他本身就是一个精神和物质的综合体,如果把精神去掉,只剩个物质,你们说他还能起什么作用?那就是一具僵尸,关键还是我们的心在起作用,就是思想可以控制我们的身体。那么我们的身体不健康,关键是要抓住对自己心的培养、对心的调整、对心性的控制,要掌握这种方法。如果没有这种方法,我们的身心是永远不得太平。佛教认为要得到身心永远太平,首先要克服自己的贪嗔痴烦恼。所谓贪讲起来就不好听了,所谓贪,如看到钱想多贪、好吃的东西想贪。这个不叫贪,而叫取,又叫取所。比如人们要生活、要吃饭,那就应该达到正常的生活要求。如他本来就只能吃二两的量,你要贪个吃五两,那就把自己胀病了,所以是这个贪心在起作用。所谓贪心的表现是,见到好吃的东西就多贪吃,不管自己的身体受不受得了,吃了再说,也就造成了身体不健康的后果。由于有贪心的存在,能达到自己目的就高兴,达不到目的就嗔恚。所以八苦里面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五蕴炽盛苦、怨嗔恚苦等等,它都是从人们的贪心中产生出来的,若人们把贪心除了,喜而不贪,自性清净。我们在座的人都是搞企业的,哪个不贪?我们不要把它说成是贪,这太难听了,就说成是取,如义取,智取,理取,为众生而取,为自己而取,这叫取所。但是对取所,你不要去执著,你把它改个说法就对了。如果需要而取,取之而用,用之而体,体之而献,献之于什么?献之于社会,就把所取的目的体现出来了。我刚才所说的,在座的同学们、朋友们,你们都是有点成就的人,有了成就又该如何呢?如今年你收入了五个亿,明年又收入十个亿,你又该如何呢?关键是你的心态要放好,若你心态不能平静,那是很痛苦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你外劳其形,内伤其心,无时无刻不在烦恼当中徘徊。我们要找人的不健康因素,就要找到它的起因。关于人们病的产生,依照佛教的理论讲,人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当我们的身口意清净的时候,我们的“四大”就在调和的状态;我们的身口意不清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不在调和的状态。调和的状态就是身体健康的状态,不调和状态就是身体不健康的状态。

  人们所有的疾病,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五大类:一个是生理上的疾病,生理上的疾病,一般都是因水、火、风、热、杂病,五者乃客病组成的。客病中还有四类,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客病?不懂啊?你们在座的有学医的没有?有学医就懂得什么叫客病,客病有四类:一者非分强作,二者忘误堕落,三者刀杖瓦石,四者鬼魅所著,也就说鬼找到你了。所谓非分强作,就是不该你做的,你过分的去做,你更要去强做,这叫非分强作。二就是忘误堕落,所谓忘,就是经常忘记了一些正常生活方式当中的秩序,进入了误区,堕落了,身不由己,不能自拔这种状态,叫忘误堕落。三就是自然的行为,如什么车祸、灾害、事故等。在经书上面所说的就是刀杖瓦石,当时社会上没有汽车,没有车祸,也就没有机械性的事故,还有什么天灾、人祸、自然现象、什么偶然事故等,这些都叫做刀杖瓦石之类的。因为过去在写书的时候,经典上没有这些内容,而现在有了这些事情,我就把它加进去,像车祸这些内容等。四是鬼魅所著,即是鬼找到的病,为什么叫鬼找到的病呢?在你处于不正常的灵魂时,或遇到其它不正常的灵魂,那就是你碰到鬼了。正常的灵魂就叫神,不正常的灵魂就叫鬼,因为你的心处于邪气的状态,在邪气和邪气碰到一起,它就形成了生病的原因。如果你心是正的,邪气跟它没得关系,所以邪气就找不到你,所谓鬼魅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这并不是像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那种到处飞的鬼、青面獠牙的鬼,实际那是一种现象。还有一种是心灵鬼,所谓心灵鬼,就是心里面不正常的那些邪念所产生的幻想,那也叫鬼,中医上一般把这种鬼称为邪气。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万物能生血,血能生精,精能养气,气能养神,神游于眼,守意如城。”你城守不住,神聚不住,邪入心而则乱其神,你神一乱了,你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你的神一乱了,你的四大就不调,地水火风就是散的,当然就会生病。道家所说:“气聚而成形,气散而太虚。”你精神不集中,你就把握不住自己身体的好坏。实际太虚就是指空,所以有什么样的邪气就容易浸入你的机体,邪气浸入到身体里面,你就把握不住自己。因此,身体就出现病了。

  四大不调,即地水火风不调,我们是能够克服的。所谓地水火风,就是说人的身体由这几个部分组成。在禅宗里有这么讲的:“你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你不要去想吃饭以外的事情。”有的人在吃饭的时候,他边吃饭边想问题,这就最容易得病。你们要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你们很多人是企业家,站坐都在想问题,你在该想问题的时候就想问题,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该睡觉的时候就睡觉,你该干啥就干啥,你把该做的和不该做的事情要分清楚,就减少了你得病的一个因素,你们有多少人能做得到吗?吃饭的时候又去想工作,睡觉的时候也想工作,走路还是想工作,干什么你都在想工作。只要你眼睛睁开都在想工作,你怎么不害病呐。所以我们要把握好时间,还要安排好先后秩序,自己控制好自己的行为,这样我们的身心才能健康。如果控制不好自己,你的身体就会四大不调,即地水火风不调、不均匀。按照中医的理论,就是阴阳不合、气脉不调,你就容易得病。我们把事情分为两个方面,干事情的时候,将强和弱,快和慢,高和低,你把它分清楚了,那就叫分清阴阳。做事情还要分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你把它分清楚了,那就叫阴阳调和,也叫阴阳和合。如我们的四大不调,有人在生活上、饮食不周,生活方式不当,生活习惯不良等,如果我们把握好了这些,又建起了第二个健康长寿的基础。如果是身体上的疾病,我们还是就要上医院去吃药,只有吃药才能解决问题。要是心病就要用心来医,我们有很多病都是由于心病而延之于身病,我们只要把心病控制好了,自己的身体也可以调理好,心可以调整身体的一切。心病怎么来医呢?如恐怖、忧愁、愚痴等一切心理上的障碍烦恼,这是心病的原因,也是心病的起因。

  佛教的大圣佛陀曾经说过:“众生有八万四千种疾病,佛教就有八万四千种方法。”这八万四千法门,就是治理八万四千众生心病的心药,若众生内心没有八万四千烦恼无明之病,我佛所用的八万四千法门之法药,那就没有必要了。就是因为众生有病,佛陀才造的这些药。也就说众生有八万四千个烦恼,佛教就用八万四千种方法来对治。所以每一个方法,都是针对每一种烦恼来对治的。总而言之,我们要想过一种随顺真理的生活,只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过度,二是不越轨。所谓不过度,你要按照自己所需要的去做,如你只能吃二两饭,你就不要去吃五两,就经常保…

《怎样做一个健康的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