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自序品第一▪P2

  ..续本文上一页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

  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十九岁时正式剃度出家,终成一代高僧。憨山大师一生建寺度僧无数,临终往生兜率内院弥勒净土。清朝的时候转世为净土宗的十一祖截流大师,清末民初时期又回转世为禅宗的一代长老虚云和尚,广建伽蓝,弘化世间。

  丹霞天然禅师本来是个儒生,饱读《诗》《书》《礼》《易》,那一年他去长安赶考,住在旅店里,碰上一位禅僧。禅僧问他:“你是干什么的?”

  丹霞说:“我去考官。”

  那禅僧便说:“考官哪如考佛?”

  丹霞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就问:“考官我知道得去长安,考佛要到哪儿去?”

  僧说:“你还不知道?江西的马祖大师出世了,那是考佛的胜场。”丹霞一听,便扔下了举业,跑到江西去找马祖。

  丹霞见到马祖后什么也没说,直用头巾扑打额头,马祖看着丹霞,过了一阵子才说:“南岳的石头才是你的师父,你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做就是三年,丹霞从无怨言。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丹霞却端了盆水在石头面前洗头,然后又跪在石头面前。众人还在纳闷,石头却高声大笑,叫人拿过剃刀,将丹霞的头剃了个溜光。从此,丹霞便正式做了和尚。

  六祖惠能,更是大不可思议,他作为一个砍柴的民工,听了别人诵《金刚经》,就要去求见五祖成佛。而这时候一个人听说有人想要出家修行,主动资助了十两银子,十两银子在当时是巨额财产,此人也同样是大善根!在后面还会讲到他,这个人转世投胎之后,成为六祖的徒弟。这个人十两银子投资了个原始股、优质股,开辟了中国佛教的全新气象。一代祖师因为这十两银子的助缘横空出世,悟道成佛。所以,这十两银子真是花到地方了。这位大功德主后来转世为六祖的弟子行昌,后改名志彻,也获得证悟解脱。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惠能将母亲安顿好了以后,辞别母亲。不到三十多天,就步行由广东经江西到达湖北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着槽厂去。

  五祖见了惠能就问:“你是什么地方的人?来这里想要求些什么?” 惠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礼拜大师,只求觉醒,不求别的。”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能作觉醒者(佛)呢?” 惠能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佛性根本没有南北的分别!獦獠身与和尚身虽然不同,但是本自具有的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五祖还想和惠能多谈些话,但看见徒众随侍在左右,于是命令惠能跟随大众去作务。惠能问:“惠能禀白和尚!弟子自心常常涌现智慧,不离自性,这就是福田。不知和尚还要教我作些什么事务?”五祖说:“你这獦獠根性太利,不必再多说,到槽厂作务去吧!”

  禅门求法,都会有一段机锋考试。或许有人认为五祖怎么这么尖刻?其实不是尖刻,是一种机锋,禅风机语,测试他的理解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应激能力。这是一种考风。惠能以“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八个字,非常震撼,极具霸气的闪亮登场。五祖欣喜万分,却故作冷脸反问:你个山沟里出来的乡巴佬有什么资格作佛?

  惠能说,人身体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诸佛和众生的佛性无二无别,我这个乡巴佬的身份与老师您的身份虽然不一样,但佛性有何差别?以此向五祖表示对法的领悟,对佛性的见地。五祖心里非常的欢喜:哇塞,终于遇到个好徒弟!但惠能是个新人,新人刚来到单位,对他太好,别人不满意,怕别人嫉妒,所以不想和他多说话。无论是道场寺院还是公司单位,也讲究论资排辈的,刚来个新人你对他好的不得了,会伤了老人的心的,五祖也是要照顾到所有人的感受。心中知道就行了,这就是高手与高手的较量,知道他是高手就行了,要着重培养。就安排他随着大家干活去吧。

  

  惠能继续表述自己对自性的理解:我自性恒常显现智慧,安于自性,一切行为都是广做佛事,不知道您老人家教我去做什么事情?这是继续在表述。

  

  五祖感慨:真是好徒弟!他心里很是欢喜,根性太好了!这就像武林高手见了天赋异禀的旷世奇才好苗子一样,高兴的不得了。你别再说了,到槽厂干活去吧。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惠能退出后,来到后院,有一位发心出家尚未剃度的行者叫惠能干劈柴、舂米等最苦最累的活,就这样工作了八个多月的时间。有一天,五祖到后院来,看到惠能就说:“我想你的见解可用,只是恐怕有人嫉妒难为你,所以不和你多说。你知道吗?”惠能回答说:“弟子也知道师父的心意,所以一直不敢走到法堂前来,以免引人生烦恼。”

  惠能知道师父在磨练自己,任劳任怨,毫无怨言。藏传佛教密勒日巴祖师在上师玛尔巴处也是受尽磨砺,终成道业。悟道前的苦行,是消业障,增福报,聚资粮,圆满加行所不可缺失的。惠能以卑微之身,又不识字,却成为一代祖师,靠的就是“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的道心和“为法忘躯,任劳任怨”的毅力。对此,我们应效法六祖的以凡夫身即身成就,而不能总是把六祖看做古佛再来,而不敢荷担。

  弟子问密勒日巴尊者是否是古佛再来,密勒日巴回答道:

  你们把我当做是菩萨的转世或佛的化身,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相当好的事。这显示你们具有清净观,对我具足虔敬心及信心,而且珍视一位上师的功德;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实际上可能是一件坏事,具有这种情怀甚至可能是一种错误的知见。这表示你们相信证悟不是由于殊胜法教的力量和加持及实修的功夫达到的,而是因为我久远之前就已经开悟了,是已经成道的佛或菩萨的化身。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心态。这表示法教本身没有力量,且实修没有效用,这是一种错误的知见。我绝对不是某一位佛或菩萨的转世,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且,在凡夫之中,我属于最低劣的。当我年轻时,我学了巫术,并用它来害人。由于呼降冰雹、毁灭敌人等恶行,我累积了大量的恶业及罪障,我是一位大罪人;但是,由于某种不可思议的大福报,我遇到了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我得受了正确的法教,并以殊胜的不共修持方法,精进不懈地体证法教。经由实修及佛法的力量,我夙昔的恶业,障碍及烦恼都完全被净化了。由于这种净化,我才能在一生之内就达到全然开悟的境界——金刚乘行者的圆融境界,而不须冀望来世再得成就。这确实完全是由于大手印口传教法及实修的力量,而不是因为我是某位佛或菩萨的转世。我们不一定要经过无数生才达到开悟的境界,藉由甚深三摩地,在一生之内即身成就金刚乘行者的圆融境界——换言之,全然开悟——是可能的。而我们现在就能得受证知此甚深三摩地的法教。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有一天,五祖召集所有的门下弟子:“我向你们说:世间的众生在生死苦海里沉沦,如何解脱生死,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件大事。你们整天只知道修福,不知道要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己的真心本性如果迷而不觉,只是修福,又如何能得度呢?你们各自回去观照自己的智慧,看取自己本心的般若自性,然后各作一首偈颂来给我看,如果能悟得佛法大意,我就传付衣法给你,作为第六代祖师。大家赶快去!不得延迟停滞!佛法一经思量就不中用!如果是觉悟自性的人,一言之下自能得见。这样的人,即使在挥刀作战的紧急关头,也能于言下立见自性。”

  

  轮刀上阵是一个比喻,像我们面对烦恼,我们静下心思考思考也能解决。但是往往烦恼突如其来,我们就措手不及,会本能地应对,或者嚎啕大哭,或者大骂,或者狼狈逃窜,就像练武的人,练的招数还不熟的时候,但是会两手,这时一旦和人打架时,一招也用不上,还是用手抓,咬耳朵,就像拳王泰森那一招,因为学的武术还是人家的还没成为他自己的。当智慧完全和生命融为一体的时候,见招拆招,就用得上了。修行人也是,你只要不把法意变成你自己的,光说不练,听来听去,还是人家的,遇到烦恼现前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佛法是运用学,不是谈玄说妙的口头禅,你要具体地应用。当你学了佛法,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应用的时候,就叫修行。五祖就说了,你真正把佛法用在生活中的时候,这时候就“轮刀上阵,亦得见之”,自然就能展现你的般若智慧。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

《坛经朝圣——《六祖法宝坛经》讲记 自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