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P3

  ..续本文上一页生烦恼所覆障,令众生不见。欲令众生成佛,只须除其烦恼,别无他法。

  故如来出现于世,广为说法,皆是为令众生除灭尘劳,净一切智而已。

  是知如来出现于世,无法可说,无法可与。只是欲令众生除灭尘劳,净一切智而已。是故于无言说法,而以言语说。虽以言语说,而实无所说。此所谓只为怜愍众生故,建水月道场,兴如幻佛事。

  何为尘劳?众生虚妄攀缘六尘,以攀缘六尘故,生一切过患,落入六道生死疲劳,故名尘劳。

  净一切智,此非二乘一切智,乃佛一切智。佛具总相智,曰一切智。佛具别相智,曰一切种智。一切智亦名实智,一切种智亦名权智。如是分别,只是随顺世谛 说,于第一义谛,无如是分别。

  【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

  作佛事。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萎变花 其花未开敷 天眼者观见 如来身无染

  除去萎花已 见无碍导师 为断烦恼故 最胜出世间

  佛观众生类 悉有如来藏 无量烦恼覆 犹如秽花缠

  我为诸众生 除灭烦恼故 普为说正法 令速成佛道

  我已佛眼见 一切众生身 佛藏安隐住 说法令开现】

  善男子!若有菩萨信乐此法,专心修学,便得解脱,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 佛事。

  若有菩萨信乐何法?信乐除灭尘劳烦恼净一切智也。若菩萨专心修学此法,便得解脱。是知实无解脱可得,若能除去烦恼系缚,便名解脱也。

  成等正觉,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成等正觉者自利也,施作佛事者利他也。凡弘法利生,皆为佛事。

  尔时世尊即说偈颂。此为重颂,以简要文字,再将以上长行中意义,重述一遍。一者重提大要,令大众注意,二者令迟到之人,亦得听闻胜法。

  第一颂重述神变,明如来藏虽入烦恼而不染。

  第二颂中,除去萎花已,见无碍导师。是说除去烦恼,令佛性圆现,便名见佛 。众生多求见身外佛,不知自身实相,即天真佛也。故维摩经云,观身自相,观佛亦然。云何见天真佛?除去烦恼,令佛性圆显,即见天真佛。

  第二颂下半颂,即说明佛出现于世,不为别事,只为令众生断诸烦恼。一切众生烦恼断尽,即便成佛,如世尊无异。这便是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者,即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世尊以何法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令众生断烦恼而已。故曰为断烦恼故,最胜出世间。最胜即是称叹于佛。

  佛观众生类一颂,文显易明。

  我为诸众生,除灭烦恼故,普为说正法,令速成佛道。

  是知佛说法四十九年,不为别事,只为令众生除灭烦恼。众生若能除灭烦恼, 便可速成佛道。换句话说,无上菩提无他,无烦恼而已。无烦恼则破尽无明,无明断尽即是菩提。

  我已佛眼见,应为我以佛眼见。一切众生身,佛藏安隐住,佛藏即如来藏也。一切众生烦恼身中,皆有如来藏也。

  说法令开现。佛为众生说法,不过欲令众生本具之如来藏开现耳。

  【复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岩树中。无数群蜂围绕守护。时有一人巧智方

  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随意食用惠及远近。】

  第二岩蜜喻。淳蜜喻如来藏,岩树喻众生烦恼身,群蜂喻八万四千烦恼,巧智 方便人喻佛,随意食用惠及远近,喻自利利他。

  【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

  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

  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有如来藏,如彼淳蜜在于岩树,为诸烦恼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护。

  此是举喻以明法。众生本具如来藏,为烦恼所覆,不能得见。

  吾人欲显佛性,必须灭诸烦恼,除其覆障。除灭其障,名为修道。显现佛性,假名得道。其实得而无得,无得为得。何以故?以佛性本具故。故除妄谓之修,见 性谓之证。其实于第一义中,无修亦无证。因为妄本空,有何可修?真本具,有何可证?不过随顺世俗谛,说修说证罢了。

  我们二六时中,六识出于六根门头,于六尘中莫生贪染,便是显现佛性。

  凡夫处世,无杀盗淫,便是显己佛性。口无四过,便是显己佛性。意不起贪瞋痴,便是显己佛性。待人接物,不计较人我是非,忍得让得,便是显己佛性。

  相反地如果心起一念之贪,便是埋葬自己的佛性。乃至计较人我是非,便是埋葬自己的佛性。如果明白这种道理,便知云何修道了。道岂远乎,尽在二六时中根尘之内。

  所以佛说,我以佛眼如实观之,以善方便随应说法。灭除烦恼,开佛知见,普为世间,施作佛事。

  善方便者,善巧方便也。法无有相,佛以相显示众生。法无言语,佛以言语说与众生听闻,令其信解。无三乘人,佛说三乘人。无三乘法,佛说三乘法。无佛无众生,佛度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是等等,皆佛之大善巧方便也。

  随应说法。随顺众生之根、性、欲,适时应机说法,令其开解。

  灭除烦恼,开佛知见。

  云何佛知?佛知者无知,无知故无不知。佛见者无见,无见故无不见。如海印清净,万象森罗。大圆镜中,纤毫明鉴。

  凡夫则不然,处处生于知见。有所知则有所不知,有所见则有所不见。于是分别心生,烦恼乃起。

  普为世间施作佛事者,普化十方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岩树蜜 无量蜂围绕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众生如来藏 犹如岩树蜜 结使尘劳缠 如群蜂守护

  我为诸众生 方便说正法 灭除烦恼蜂 开发如来藏

  具足无碍辩 演说甘露法 普令成正觉 大悲济群生】

  尔时佛以偈重颂之。重颂之意,与长行文同,不另作解释。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贫愚轻贱谓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

  用。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

  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此是第三粳粮喻。不黏之米曰粳米。者糠也,亦作。粳粮喻如来藏,皮喻烦恼。

  复次善男子!譬如粳粮未离皮,贫愚轻贱,以为可弃,除荡既精,常为御用。

  先举喻说明。譬如食米未精,未去糠。贫人愚痴,轻贱视之,以为是可弃之物。一旦除去糠,常为王者所用也。

  譬如如来藏在众生烦恼身中,随六道轮。众生皆曰弃绝烦恼而得菩提,弃绝五阴身而得法身,弃绝六道而得净土。却不知烦恼无性即名菩提,五阴皆空即名法身,六道无相即名常寂光土。

  一切分别,皆是无明。无明不破,则见染见净。无明若破,方知染净俱不可得。即此不可得,便是菩提涅槃法身净土。故第一义中,无一法可得。菩萨修道,唯有净除无明糠而已。

  愚痴之人,以有所得心,取着于佛法。诚水中捞月,日下捉影也。

  故佛言,我以佛眼观诸众生,烦恼糠覆蔽如来无量知见。故以方便如应说法,令除烦恼净一切智。于诸世间,为最正觉。

  佛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故曰如来无量知见。如来知见,被无明烦恼覆蔽,故不得显现。所以佛令菩萨除烦恼破无明,过尽德圆,自然成就无上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一切粳粮 皮未除荡 贫者犹贱之 谓为可弃物

  外虽似无用 内实不毁坏 除去皮已 乃为王者膳

  我见众生类 烦恼隐佛藏 为说除灭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来性 众生亦复然 开化令清净 速成无上道】

  前二颂重明譬喻。后二颂明如来如法度众生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

  知。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如是

  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

  。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此是第四真金喻。真金喻如来藏,不净处喻无量烦恼。

  复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堕不净处,隐没不现。经历年载,真金不坏,而莫能知。

  如来藏隐没于众生烦恼中,虽经无量劫,而如来藏性不坏不杂。何以故?如来藏性,即是毕竟空性,毕竟空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法界性,法界性故, 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不生不灭性,不生不灭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平等性,平等性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如如性,如如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清净性,清净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无相性,无相故,不坏不杂。如来藏性,即是常住性,常住故,不坏不杂。

  所以譬如真金堕不净处,虽经年载,而真金不坏。虽然如来藏历久常新,但愚痴凡夫,被烦恼覆故,不能得见。

  有天眼者,语众人言,此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随意受用。

  此喻佛如应说法也。佛以佛眼观见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于是如应为说妙法。教令开解,自见佛性。犹如语众人言,不净中有真金宝,汝等出之,可随意受用。

  如是善男子!不净处者,无量烦恼是。真金宝者,如来藏是。有天眼者,谓如来是。

  此是喻法双明。仍是教示众生,修学佛道,唯在除其烦恼,非是执取名相。除烦恼则具实德,执取名相皆世智辩聪也。

  是故如来广为说法,令诸众生除灭烦恼,悉成正觉,施作佛事。

  如来说法,只在令众生除灭烦恼。烦恼除尽,便可成正觉,度众生也。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如金在不净 隐没莫能见 天眼者乃见 即以告众人

  汝等若出之 洗涤令清净 随意而受用 亲属悉蒙庆

  善逝眼如是 观诸众生类 烦恼淤泥中 如来性不坏

  随应而说法 令办一切事 佛性烦恼覆 速除令清净】

  佛以偈颂,重明其意。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

  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