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P4

  ..续本文上一页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

  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

  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

  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

  萨而说此法。】

  复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此是第五珍宝藏喻。珍宝藏犹如来藏,众生不见也。法华经有贫子衣底珠喻,与此相同。

  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

  此喻如来藏不能自明,须待善知识因缘方能显现。如果如来藏能自明,则众生将自然成佛,不如道理。

  所以众生虽具佛性,不得名佛。何以故?以无修治功德故。须待修行功德圆满 ,福慧两足,方得成佛。

  大智度论云,如人热渴思饮,虽见井底有水清澈,但不借绳罐方便,不能取出受用。

  如来藏亦复如是,若无如来说法,虽具聪明,不能得知。以不知故,不知修行。不修行故,不能亲证受用。

  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力者十力也。佛具十种智力。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知永断习气智力。

  由佛具十种智力,明了决定,于大众中师子吼无所畏,故具四种无所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此为如来之十力四无所畏。

  一切众生愚惑,如是大法宝藏在其身内,却不闻不知。反而耽着于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

  五欲者,约心染境,则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贪触名五欲。约境起心,则色起眼欲,声起耳欲,香起鼻欲,味起舌欲,触起身欲,谓之五欲。另外财、色、名、食、睡,能起人欲,亦名五欲。

  众生不见佛性,耽惑五欲,以致轮转生死。

  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

  如来出兴于世,不为别事,只为开现众生身内如来法藏。

  四无碍辩,亦名四无碍智。一、义无碍,二、法无碍,三、辞无碍,四、乐说无碍。四无碍辩,系度化众生之智,故曰为大施主。大施主者,佛也。佛为一切众生,行大法施,故名大施主。

  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诸法。

  为令显如来藏故,为众生说法。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如贫人家 内有珍宝藏 主既不知见 宝又不能言

  穷年抱愚冥 无有示语者 有宝而不知 故常致贫苦

  佛眼观众生 虽流转五道 大宝在身内 常在不变易

  如是观察已 而为众生说 令得智宝藏 大富兼广利

  若信我所说 一切有宝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无上道】

  有宝而不知,故常致贫苦。

  所谓贫苦者,无有法财,流落六道,孤露无依,谓之贫苦。其所以致贫穷者,皆因不识自家宝藏也。

  如是观察已,而为众生说,令得智宝藏,大富兼广利。谓佛如实知如实见,为众生如实说,令彼开佛知见。大富兼广利者,自利利人也。

  最后一偈谓,若信我所说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并且精勤方便修行,可以速成佛道。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种之于地成大树王。如是善男子。

  我以佛眼观诸众生。如来宝藏在无明壳。犹如果种在于核内。】

  复次善男子!譬如庵罗果内实不坏。

  此是第六庵罗果喻。庵罗即庵摩罗果,翻译白柰。其实我国无有此果,究竟庵罗果类似何等,不得而知。

  内实者,果内种子也。以果譬喻烦恼,以内实譬喻如来藏性。如来藏在无明壳内,犹果种在核内。

  【善男子。彼如来藏清凉无热。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

  此是赞叹辞。如来藏清凉无染,无有热恼。虽在烦恼,不随烦恼。虽处生死,不随生死。常住不变,清凉无热恼。

  大智慧聚者,无上菩提也。妙寂泥洹者,究竟涅槃也。说明如来藏,无烦恼障,体即涅槃。无所知障,体即菩提。如是智慧德相,众生本具也。

  名为如来应供等正觉。

  谓如来藏,即佛三身三德也。故佛现神变时,萎花中有诸化佛,结加趺坐放无量光明。

  【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尔时世

  尊以偈颂曰

  譬如庵罗果 内实不毁坏 种之于大地 必成大树王

  如来无漏眼 观一切众生 身内如来藏 如花果中实

  无明覆佛藏 汝等应信知 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

  是故我说法 开彼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 如果成树王】

  善男子!如来如是观众生已,为菩萨摩诃萨净佛智故,显现此义。

  如来观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烦恼障住不能得见。于是为菩萨摩诃萨说如来藏义,欲令菩萨除灭烦恼,净佛智慧也。

  以下佛说重颂,义同长行,勿须具释。

  无明覆佛藏。言如来藏被无明烦恼所覆,不得显现。

  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无能坏。此三句是说,汝等应该相信,如来藏中,具足三昧智慧。三昧者定也,智者慧也。菩萨修学有二道,即定道与慧道。菩萨修定道,可得究竟涅槃。菩萨修慧道,可得无上菩提。故曰汝等应信知,三昧智具足。

  一切无能坏。谓如来藏具足菩提涅槃如来智慧德相,虽入六道生死,一切无能沮坏也。

  是故我说法,开彼如来藏。言所以我为汝等说法,只为开汝等之如来藏,令汝等佛性圆现。云何开如来藏?佛令众生除烦恼,即是开众生之如来藏。

  疾成无上道,如果成树王。如来藏若能开显,便可疾成佛道。犹如庵罗果,种 植于地,可成大树也。 

  【复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诣他国经由险路惧遭劫夺。裹以弊

  物令无识者。此人于道忽便命终。于是金像弃捐旷野。行人践蹈咸谓不

  净。得天眼者见弊物中有真金像。即为出之一切礼敬。】

  这是第七真金像喻。譬如有人持真金佛像,到他国去。经由险路,多盗贼处。恐遇盗贼,遭受劫夺。于是将真金像,藏在弊秽物中,以资掩饰,以免遭受劫夺。

  其人于路中,忽然命终。真金像便随弊物,弃置于旷野。行路人以弊物视之,践踏不顾,皆谓是不净之物。

  具有天眼之人,见弊物之中,藏有真金佛像。即为取出,令一切人礼敬。以上是譬喻说,以下是法说。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

  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

  化导一切世间。】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

  如来藏被烦恼缠,生死暗瞑,犹如长夜。故曰长夜流转,生死无量。但如来藏俨然清净,所谓随烦恼而不染,随生死而不坏。如我无异者,如佛无异也。

  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

  再度宣示,佛说法之本怀。佛为众生说法,旨在令众生断除烦恼。烦恼除尽, 如来藏智便得清净圆现,是之谓成佛也。愿成佛,度众生。成佛以后,转复化导一切世间。菩萨如此,曰续佛慧命。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譬人持金像 行诣于他国 裹以弊秽物 弃之在旷野

  天眼者见之 即以告众人 去秽现真像 一切大欢喜

  我天眼亦然 观彼众生类 恶业烦恼缠 生死备众苦

  又见彼众生 无明尘垢中 如来性不动 无能毁坏者

  佛既见如是 为诸菩萨说 烦恼众恶业 覆弊最胜身

  当勤净除断 显出如来智 天人龙鬼神 一切所归仰】

  尔时世尊以偈重颂长行。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

  烦恼即惑也,众恶业即业也。覆弊最胜身者,即烦恼身覆弊法身。令法身随众生落入六道受诸苦恼。

  烦恼即十二因缘之无明、爱、取三支。众恶业即十二因缘之行、有二支。烦恼身覆弊最胜身者,即识、名色、六入、触、受,以及受诸苦恼之生、死。

  覆弊最胜身,应为覆「蔽」最胜身。

  【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

  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

  此是第八贫女贵子喻。贫女喻烦恼众生,而怀贵子喻如来藏。

  圣王者,转轮圣王,福报殊胜。王四天下,系金轮王。转轮圣王有四种,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

  金轮王王四部洲,即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拘卢洲。四天下者,即四部洲也。

  银轮王王三部洲,铜轮王王二部洲,铁轮王仅王南瞻部一洲。今颂云王四天下,乃金轮王也。

  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贱子想。譬彼众生,轮回六道经历时节,常作六道生身下劣之想。却不知法身轮转六道,一切众生本是佛也。

  众生无明蔽心,不识自家本来面目。流转生死,受苦无量。如果一旦识得自己佛性,修行对治令其圆显。方知生心原来是佛心。故禅宗大德,皆令众生直下承当也。

  【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

  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

  此是以法合譬。如来藏随众生轮转生死,犹贵子随女人受贫贱丑陋。

  如彼女人,而不觉知。谓人人皆具佛性,本来是佛,但不自觉知。竟随烦恼业因缘,妄落六道受苦。若能自见佛性,不生烦恼不造业,便得解脱。

  【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进

  灭众过恶。则受菩萨及世尊号。化导济度无量众生。】

  是故如来普为说法,欲令众生相信本来是佛,欲令众生灭除一切过恶。过尽则德圆,则受菩萨世尊之号。众生若…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