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界性者等同虚空,故曰法界性净。所谓法界无界,无界法界。何以故?因缘幻现诸法,见有诸法界别,故曰法界。然因缘幻现之法界,其性本空,故曰法界无界。如此法界无界,是法界性净也。
以法界性净,等虚空故,所以无覆盖缠,无结垢行,能恼心者。
盖缠结垢,是总说一切烦恼也。无有烦恼能恼其心者也。如果分别解释,盖是五盖,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睡眠盖、疑盖。此五法盖覆真心,故名五盖。
缠是十缠,十缠者,无惭、无愧、睡、悔、悭、嫉、掉、眠、忿、覆。此十法令烦恼入心,缚着行人,故名曰缠。
结谓九结,九结者,爱结、瞋结、痴结、慢结、疑结、见结、取结、悭结、嫉结。如是烦恼暗惑,结缚行人,故名曰结。
垢者,即贪瞋痴也。此法染心,故名之曰垢。
总之此皆烦恼异名,悉由妄惑而起。以妄惑起故,所以不能恼自性清净心也。
若依此门,一切诸法无能覆盖,解一切法体性清净,终无有法能覆心者。
此门者,即直观自性清净心法门也。若依直观自性清净心法门而修,则一切法,无有能覆盖其心性者。何以故?因为一切法空,无有一切法,故无能覆心者。
若能如是解一切法,则一切法体性清净。良以一切法本空,悉由一心所现。今此心净,故一切法体性清净。
【大德须菩提。文殊师利神通变化说法如是。我见其为诸神通事。菩萨不
达况复声闻。】
最后舍利弗向须菩提言,大德须菩提!汝令我说文殊师利神通之事,我曾见其神通变化说法如是。请想菩萨尚且不能通达,何况我们声闻呢?
【尔时大德阿难。复语舍利弗。我亦曾见文殊师利神通变化。大德舍利弗
。昔于一时。世尊在此舍卫国祇陀林中给孤穷精舍与大比丘僧八百人俱
。诸菩萨众万二千人。是时兴大非时云雨。经七日夜而不休止。诸大德
声闻。若得禅定及解脱者。若入禅定七日不食。余凡夫人及诸学人。五
日绝食饥困羸瘦。不能往觐见佛世尊礼敬供养。我时念言。是诸比丘甚
为大苦。当往白佛。我时便往佛世尊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诸比丘
僧绝食五日极为羸瘦。不能从床而自起止。世尊告我。阿难。汝今可以
是事往语文殊师利。彼当充足比丘僧食。我承佛往诣彼文殊师利所住
室中。到已具说如是之事。时文殊师利。为释梵护世而演说法。即答我
言。阿难。汝往敷座。若时已至便击楗槌。我从文殊师利闻是语已。即
便敷座住在一处。看文殊师利何时出房。】
经文明白易解,兹择要解释。
于是阿难尊者,亦叙述所见之事。
是时兴大非时云雨。雨霪过久曰非时,其雨势甚大,故曰大非时云雨。
若得禅定及解脱者,入于禅定可七日不食。七日之中以禅悦为食也。
文殊师利语阿难言,阿难汝往敷座,若时已至,便击楗槌。敷座者,准备僧众就食也。若时已至,是至僧进食时也。击楗槌是集众进食也。槌字应读「地」字之音。
【是文殊师利甫为释梵护世天王广演说法。名曰分别一切身三昧。不出于
房。我作是念。文殊师利将不令诸比丘失食时。】
时文殊师利,正开始为释梵护世天王说法。释是欲界天王,梵是色界天王,护世是四大天王等。
时正演说分别一切身三昧,分别一切身三昧者,即化一身为一切种类身三昧也。
我不见文殊师利出房,于是作是念,文殊师利不会令比丘失食时罢!
【文殊师利化作己身。为诸释梵护世。说是分别一切身三昧。文殊师利亦
即入此分别一切身三昧已。从房而出。入舍卫大城次第乞食。我时不见
。】
时文殊师利,即以分别一切身三昧,一面化作己身,为释梵护世说法。一面分身入舍卫大城乞食,时我阿难不见而已。
昔日比丘行数十里入舍卫大城乞食,辛苦备至。晴天之时,路有毒蛇毒虫,时伤比丘。雨天之时,路途泥泞,举步困难,故佛虽听比丘朝食,而比丘多是日中一食。虽日中一食,犹嫌辛苦也。思今日比丘安食伽蓝,实觉惭愧也。
【魔王波旬作是念言。文殊师利师子吼已。入舍卫大城而行乞食。我今当
蔽舍卫城中。诸婆罗门长者居士。无入出者不令施食尔时文殊师利童子
。随所至处门户悉闭无往来者。文殊师利实时观知。是魔波旬隐蔽诸人
。我今当作诚实言誓。尔时即作是志诚言。我之所集一毛孔中所有福慧
。设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诸魔之所无有。我此语实魔蔽当去。令魔
自身作居士像。于四衢道诸巷陌中。唱如是言。当施文殊当施文殊。若
施是者获大果报。若施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给诸乐具百
千亿岁。不如施此文殊师利一爪端许所生福胜。】
魔波旬作是念,文殊师利师子吼已,复入城乞食。彼不知文殊菩萨,分身入城乞食也。
于是魔设法障蔽城中,令婆罗门长者居士,皆无出入施食者。
文殊师利,实时观知是魔所障蔽。于是作如是念,我所集一毛孔之福慧,假设恒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诸魔所不能及也。诸魔之所无有者,即集诸佛世界满中之 魔,所不能及也。
文殊师利菩萨,作是诚实言以后,于是以心转法,故曰我此语实,魔蔽当去。并令魔自见身作居士像,沿四衢道诸巷陌中,唱言当施文殊,当施文殊,若施文殊者,获大果报。若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一切众生,布施彼等诸乐具,乃至布施百千亿岁,不如布施文殊师利一爪端许所生之福胜。一爪端者,即一指端也。
【文殊师利。须臾之间立此誓已。尔时诸天遍开城中一切门户。令诸人众
皆趣文殊师利童子。时魔波旬作居士像。于诸四衢街巷陌中。唱如是言
。当施文殊当施文殊。若施是者获大果报。若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
生诸乐供具。经百千岁。不如施此文殊师利一爪端许所生福胜。时文殊
师利。以神通力令所持受诸种种美妙饮食及饼果等。不相和杂如别器
盛。八百比丘万二千菩萨。所食之食在一中。不见此若减若满。尔
时文殊师利童子。于舍卫大城乞食已足。出舍卫城以置地语魔波旬。
汝为净人可持此在前而去。】
文殊师利须臾之间,立此诚实誓已,尔时诸天人,便开城中一切门户。并令诸人众等,皆趣向文殊师利。
时魔波旬即作居士像,于四衢街唱如是言,当施文殊当施文殊……。
时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令所持钵,尽容受种种饮食,及饼果等。并令种种美食不相混杂,犹如分别器中所盛一样。并且八百比丘、万二千菩萨所食之食,在一钵中,不见此钵若满若减。若减者,不见此钵若小也。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于舍卫大城乞食已足。出城以钵置地,语魔波旬,汝为净人,可持此钵在前而去。
净人者有二种,一者为僧众作使者,称为净人。犹如我国以前所称之「家人」,犹现在所称的「佣人」。二者为僧众守护塔庙园林者,称为守园人。如是二种,通称为伽蓝民。
【时魔波旬。不能举生惭耻心。语文殊师利。我今不能举此地。文殊
师利语波旬言。汝今成就大威神力。云何不能举地小。时魔波旬。尽
其神力不能举如毛分许。怪未曾有。语文殊师利。我之神力举伊沙陀
山。置之手掌掷虚空中。今不能举如此小一毛分许。文殊师利。语波
旬言。若大众生大人大力彼所持。非汝波旬所能擎举。】
时魔波旬不能举钵,生惭耻心。语文殊师利言,我今不能举钵。文殊菩萨言,汝成就大威神力,怎么不能举此地上小钵?
于是魔波旬便用尽神力举钵。但是不能举动小钵如毛分许。于是奇怪地说,我之神力,举伊沙陀山,能置诸手掌掷虚空中,为何不能举此小钵如一毛分许呢?伊沙陀山,译为自在持。
文殊师利语魔波旬,若大众生,大人,大力,彼所持钵,非汝波旬所能擎举。
大众生又曰大有情。如经云,菩萨摩诃萨,于大有情中,定为上首。此处大众生,即指大菩萨言。大人者,亦指大菩萨言。大菩萨有大力,彼所持钵,非汝波旬所能擎举也。
【是时文殊师利童子。即以一指持举地着波旬手。语波旬言。汝为净人
持前行。时魔波旬。尽力持在前而去。尔时自在天子与万二千天子
。侍从围绕。来向文殊师利童子。顶礼其足。右绕已毕。语波旬言。汝
非使人。何故持在他前行。魔言天子。我今不堪与有力者诤。天子语
言。波旬汝亦成就大威神力。】
是时文殊师利童子,以一指举钵着波旬手。语波旬言,汝为净人,持钵前行。汝为替僧众营事的净人,应该持钵在前而行。于是波旬尽力持钵前行。
尔时自在天子,与万二千天子,侍从围绕来向文殊师利童子。自在天者,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也。第六天别有宫殿,即魔王所居也。
顶礼其足,右绕已毕,顶礼文殊菩萨也。语波旬言,波旬!汝非听使之人,意即汝非净人也。何故持钵在前而行?
魔言天子!我不堪与文殊师利,有力之大人而诤论也。所以彼命我持钵,我只有听命持钵也。
天子言,波旬!你不是亦成就大威神力吗?
【尔时波旬。为文殊师利力所持故答言天子。】
尔时波旬为文殊师利力所持故答言。以下所言,非魔所说,乃为文殊力所持而 言也。
【愚痴之力是为魔力。慧明之力是菩萨力。憍慢之力是为魔力。大智慧力
是菩萨力。诸邪见力是为魔力。空无相无作力是菩萨力。诸颠倒力是为
魔力。正真谛力是菩萨力。我我所力是为魔力。大慈悲力是菩萨力。贪
瞋痴力是为魔力。三解脱力是菩萨力。生死之力是为魔力。无生无灭无
有诸行无生忍力是菩萨力。】
愚痴之力是为魔力,慧明之力是菩萨力。愚痴之力,愚痴众生执一切法有也。以执有故,乃生瞋恚嫉妒之心,此是魔力也。慧明之力,洞达一切法空。于空中建立一切法,故度一切众生。同时知所建立诸法悉是假相,故度…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