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上▪P4

  ..续本文上一页犹如水性是一,然而春热时名为热水,冬寒时名为冷水。非是水性有异也,乃境遇不同,故名冷热也。

  智与无智亦复如是,非是法性有二,而是不正思惟,烦恼所热,则名无智。如果正思惟,则名为智。是知正思惟可成八正,不正思惟则翻成八邪。

  然其此中,无有士夫,名智无智也。士夫者,即「人」也。其中无有人名智者,名无智者也。此即说明,一切法唯因果无人也。正思惟则成智,不正思惟则成无智。所谓唯因果无人者,唯心所造也。一心迷则成无智,一心觉则成智明。觉迷虽殊,然心原是一。

  【须菩提言。文殊师利。此义难觉。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行二行故

  。须菩提言。是义难见。文殊师利言。无慧眼故。须菩提言。此义难入

  。文殊师利言。不得底故。须菩提言。此义难知。文殊师利言。增上慢

  故。须菩提言。此义难觉。文殊师利言。舍离觉故。须菩提言。此义难

  脱。文殊师利言。乐樔窟故。须菩提言。此义难思。文殊师利言。是中

  无相行故。须菩提言。此义难觉难观。文殊师利言。是中无言说故。须

  菩提言。此义叵得。文殊师利言。是中乃至无少义故。须菩提言。此义

  乃是智者所解。文殊师利言。解自心如故。】

  须菩提闻说是法以后,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此义难觉悟也。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因为你行二行故。舍生死取涅槃,故名行二行。

  须菩提言,是义难知难见呀!文殊师利言,因为你没有真空慧眼故。真空慧眼,能见中道义。声闻偏空慧眼,只能见偏真。

  须菩提言,此义难入。这种甚深道理,我不能悟入也。文殊师利言,不得底故。言汝声闻人入法不究竟,不如大象过河,直至其底也。声闻人于法,只得半字,不得满字。

  须菩提言,此义难知。我不能了解也。文殊师利言,因为你怀增上慢故。增上 慢者,于毕竟空中,以我见心,见有生死有涅槃也。

  须菩提言,此义难觉。文殊师利言,因为你舍离觉故。甚么原因呢?所谓觉者,顺乎中道,不取有不取无。但是你不顺中道,于生死涅槃取着有无,故实是舍离乎觉也。

  须菩提言,此义难脱。文殊师利言,乐樔窟故。所谓脱是解脱。须菩提的意思是说,我难以此义获得解脱也。文殊菩萨回答说,只为你乐着于有余涅槃的樔窟呀!

  须菩提言,此义难思。文殊师利言,是中无相无行故。若无相无行,云何能思想呢?

  须菩提言,此义难觉难观。文殊师利言,是中无言说故。觉观者,皆分别心也。粗心分别曰觉,细心分别曰观。文殊师利言,是中无言说相故,所以不能觉观。

  须菩提言,此义叵得。文殊师利言,是中乃至无少义故。叵得者,不可得也。须菩提言,此义不可得。文殊师利言,是中本无有「义」可得呀!何以故?是义者,毕竟空。二乘智劣,竟于毕竟空中,欲有所得也。

  须菩提言,此义乃是智者所解。文殊师利言,解自心如故。解自心如者,「如」是不二不异义。此心若如,即不见一切法。经云不见一切法,即见般若波罗蜜。所以不见一切法者,是不取于相也。以不取于相故,所以此心不随境转。故称此心如如不动。若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便是智者,能为人演说般若波罗蜜。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名解自心如者。

  【文殊师利。如来所说谓利非利。何故世尊说如是句。文殊师利言。大德

  须菩提。所言利者名不可得。于是事中欲有所得。是利名非利。大德须

  菩提。又复利者名为寂静。是中若起身心之行。是利名非利。是故如来

  说利非利。】

  须菩提问文殊师利菩萨说,文殊师利!如来所说,谓利非利。何故世尊说如是句?文殊师利言,所言利者,名不可得。于是事中欲有所得,是利名非利。

  何以说利名不可得呢?因为不可得心,与无上菩提相应。二乘心有所得,故永不与无上菩提相应。故经云有所得者,名声闻缘觉。若以凡夫言,若心有所得,必生贪瞋痴。以贪瞋痴故,必造诸恶业。造诸恶业,必堕恶道,失于大利。

  于是事中,欲有所得者,是于不可得中欲有所得也。以有所得心,小则堕诸恶道,大则不证无上菩提。是则无所得之利,反名为非利了。

  文殊再称须菩提曰,又复利者名为寂静。寂静者,即无上菩提也。故大集经云:「夫菩提者,清净寂静光明无诤。」以寂静故,不起身口意三业,不为后世生死作因缘。故佛说是利。若于寂静中,起身口意三业,则是利名为非利了。故曰是中若起身心之行,是利名非利。是故如来说利非利。

  【须菩提言。如佛所说一切法非法。此何谓也。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

  。如佛所说能知我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况复非法。若法应舍则不名法

  不名非法。】

  须菩提问文殊菩萨言,如佛说一切法非法,这是甚么意思呢?

  如金刚经中佛说一切法,皆是非法,是名一切法。因为说法者,无法可说,是以假名说法也。以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故金刚经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所以经中佛言,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既如筏喻,故知说法者,即非说法,是名说法也。

  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亦引用金刚经云,大德须菩提,你若问佛说一切法非法的道理,先要明白佛所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若能明白如筏喻的道理,便明白何以说一切法非法了。因为佛于经中说「法尚应舍,况复非法?」既然法与非法,皆如筏喻一样,应当舍离,则不名法,亦不名非法了。

  我们必须要了解,既然说一切法非法。当然非法即是一切法了。因为一切法非法,所以法即应舍。非法即一切法,所以非法亦应舍。以法非法悉无所得故。

  【须菩提言。文殊师利。如来佛法可非法耶。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

  如来佛法无有决定。若无决定则不应说是法非法。是故佛说一切法非法

  。】

  须菩提问文殊菩萨言,文殊师利!如来的佛法,亦可说是非法吗?

  文殊师利菩萨言,大德须菩提,如来佛法无有决定。如来佛法者,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也。然而「若有定法,即不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说如来的佛法,无有决定。以如来佛法无有决定故,所以不应说是法,或是非法。

  如果说是法,便是决定得于法。如果说是非法,便是决定得于非法。既然「法」不可得,「非法」亦不可得,故佛说一切法非法。

  【须菩提言。希有文殊师利。新行菩萨闻如是说而不惊怖。文殊师利言。

  汝意云何。师子王子闻师子吼有惊怖不。如雁王子行虚空中畏堕空不。

  须菩提言。不也文殊师利。文殊师利言。如是须菩提。若有如来种性菩

  萨。去至如中从如出生。闻一切法一切音声一切所说而不惊畏。】

  须菩提言,希有文殊师利,新行菩萨闻如是说而不惊怖。此系须菩提赞叹文殊师利菩萨,希有难值。以如是方便善巧演说法要,明了易悟。能令新行菩萨,闻如是说而不惊怖。不惊怖者,闻而能契法入心也。文殊师利菩萨,却叹新行菩萨种性纯净,善根深厚。文殊菩萨言,须菩提汝意云何?师子王所生之子,闻师子吼,有惊怖不?

  师子是百兽之王,故曰师子王。师子若吼,百兽不堪。然师子王之子,闻之不惊不怖。以有师子种性故,所以不惊不怖。

  复举例言,如雁王子行虚空中,畏堕空不?雁王子有雁王种性,故不畏堕空。 故须菩提言,不也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言,如是须菩提以下,解说新行菩萨闻如是说而不惊怖的原因。

  如者是诸法不二,诸法不二,真实不虚,故曰真如。来者不二诸法,以诸法现有,故曰来。虽然诸法现有,然一切皆如。初入此法,曰入不二法门。究极此法者,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如者,二不二也。来者,不二二也。如者诸法实相也,来者实相诸法也。如者无量即空也,来者空即无量也。如者无来无去,来而无来,去而无去。来者无来而来,无去而去也。如者空寂湛然,来者起灭宛然。如是之义,故曰如来。

  如来种性,种者,能生之义。性者,有不改之义。如来种性者,不改于圆现佛性,毕竟成佛也。绝不堕二乘种性也。若有具如来种性的菩萨,去至真如法性之中,从真如法性中出生。洞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闻我所说一切法,一切音声,一切所说而不惊怖。

  【大德须菩提。凡有畏者于何而畏。须菩提言。若以我见为实有者是则有

  畏。文殊师利言。菩萨解知了我见故。于一切法一切音声一切所说不生

  惊畏。】

  文殊师利言,大德须菩提!凡有畏者,于何而畏?凡有畏惧惊怖者,于何而产生畏惧惊怖呢?

  须菩提言,若以我见为实有者,是则有畏。一切畏惧惊怖,皆由我见而生。若无我见,便无畏惧惊怖了。

  文殊菩萨言,菩萨解知了我见故,于一切法一切音声一切所说,不生惊畏。 菩萨云何解知了达我见呢?菩萨了达一切法无性无我,故不生我见。知一切我见,皆虚妄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性无我,皆如空华,所以于一切法一切音声一切所说,不生惊畏。若人于空,于如幻而生惊畏者,是大痴人也。知一切法空,知一切法如幻,知一切法无性无我而不惊畏者,是人为入佛知见也。

  【须菩提言。文殊师利。若其菩萨知解我见。何不得果。文殊师利言。无

  有菩萨得证果者。菩萨之人唯观察知。为趣佛智不取果证。菩萨常于一

  切众生修行大悲。虽知我见不堕证果。】

  须菩提言,若菩萨知解我见,洞达一切法无性无我,洞达一切法空寂如幻。如是则了达无上菩提矣。云何如是菩萨,不取证佛果呢?

  文殊师利言,无有菩萨得证果者。既然诸法无性无我,云何于无性无我中得果呢?既然诸法空寂如幻,云何于空寂如幻中得果呢?佛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法得无上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所以得果者,正是无所得也。若有所得,不名得果。所以文殊师利菩萨言…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