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上▪P6

  ..续本文上一页

  氄者,鸟兽之细毛也。极好鸟善护其氄,不自惜身。用喻菩萨善护众生,不自惜身。

  【文殊师利。如师子兽王无所畏惧。唯除猛火。如是文殊师利。方便菩萨

  不畏一切。唯除声闻缘觉解脱。】

  文殊师利!如师子为兽中之王,无所畏惧。然唯畏惧于猛火。具有智方便的菩萨,不畏于一切,唯畏堕于二乘解脱。何以故?若菩萨堕于二乘解脱,便永断佛种也。

  【文殊师利。如伊罗宁龙象是畜生道。能现一切诸庄严事。由是帝释福德

  力故。如是文殊师利。菩萨乃能作于畜生现法庄严。随所应度而化度之

  。】

  伊罗宁龙象,未见翻译。有云为象王也。彼为畜生道,却能现一切诸庄严事。由帝释福力故。伊罗宁龙象是天帝释所乘之象王,所以由帝释福德力故,能现一切诸庄严事。

  菩萨亦如是,能使畜生现法庄严。言菩萨以方便力,能度一切众生,令得成就也。故曰随所应度而度化之。此犹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功德力也。

  【文殊师利。如火燧出火宝珠出火二俱能烧。如是文殊师利。若有菩萨始

  初发心乃至道场最后之心。二俱能烧一切众生一切结使。】

  火燧者,古出火具也。用以喻初发菩提心菩萨也。宝珠出火者,用喻坐道场菩萨也。所谓坐道场,系菩萨将成最正觉,坐于菩提道场也。故曰乃至道场最后之心。从初发心,至成无上菩提剎那顷,为最后之心。例如释尊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成就无上菩提,斯为最后心。言菩萨从初发心,至成等正觉,其智慧方便,均能烧一切众生一切结使也。

  【文殊师利。犹如诸树有种种色种种香种种果。皆因四大而得生长。如是

  文殊师利。菩萨以种种门集诸善根。一切皆摄在菩提心。迥向菩提以为

  增长。】

  犹如诸树,有种种色种种香种种果。是诸树各各成就不同也。如是种种成就,皆因四大而得生长。四大者,地水火风也。

  菩萨度众生亦复如是。虽然种种门,令诸众生集诸善根。例如以人天法门,令众生集人天善根。以声闻缘觉菩萨法门,令众生集声闻缘觉菩萨善根。但一切皆菩萨菩提心而得生长。故曰一切皆摄在菩提心。令众生回向菩提以为增长。

  【文殊师利。如转轮王轮宝若去四兵皆从。如是文殊师利。菩萨方便智波

  罗蜜。随所至处。所有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随从。】

  转轮圣王有轮宝,轮宝有四种。即金轮银轮铜轮铁轮。王以轮宝力故,可以飞天行空到处游行。轮宝行时,四种兵悉皆随从。

  菩萨以智方便故,随所至处,所有一切助菩提法,皆悉随从。助菩提法有三十七品,束之为七。即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此三十七品,小乘人修之,可证无漏。大乘人修之,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方便智波罗蜜,波罗蜜者,一切事究竟也。言是等菩萨,方便智究竟圆满也。

  【文殊师利。犹如迦陵频伽鸟王卵中鸟子。其臇未现便出迦陵频伽妙声。

  如是文殊师利。佛法卵中诸菩萨等。未坏我见未出三界。然能演出佛法

  妙音。谓空无想无作行音。】

  迦陵频伽鸟鸣声美妙。其鸟子尚在卵中,其臇未现,便能出迦陵频伽妙声。菩 萨亦复如是,尚在佛法卵中,犹未破无明出三界,然能演出佛法妙音。

  菩萨未坏我见未出三界,云何能演出佛法妙音呢?凡演说法,深合二谛者,即能演出佛法妙音也。如是菩萨,虽犹处三界生死之中,但以悟二谛理故,能演佛法妙音也。

  何为佛法妙音?谓空无想(应为无相)无作行音。空、无相、无作,为三解脱门,由之可入涅槃。故为佛法妙音。

  【文殊师利。如迦陵频伽。至孔雀群终不鸣呼。还至迦陵频伽鸟中乃复鸣

  呼。如是文殊师利。菩萨若至一切声闻缘觉众中。终不演说不可思议诸

  佛之法。至菩萨众尔乃演说。】

  此以迦陵频伽为喻,言菩萨入声闻缘觉众中,终不演说不思议佛法。因为声闻缘觉非是法器,不能听受故。何故声闻缘觉不能听受?以二乘人乐着涅槃故,不起化道故,不能续佛慧命故。所以对于诸佛甚深不可思议之法,不能听受。

  至菩萨众,尔乃演说。菩萨者发无上菩提心之有情,是佛真子,故能信受奉行 。是以菩萨为其演说,诸佛甚深妙法。

  【文殊师利。如旋岚大风。阎浮界内树木诸山无能当者。如是文殊师利。

  菩萨演说不可思议诸佛法时。学及无学声闻缘觉。除佛护持不能信解。

  若信解者是佛护持。】

  旋岚又作毗岚,是大猛风。此风所吹之处,悉皆散坏。故曰阎浮提界内,树木诸山无能当者。阎浮提亦曰瞻部洲,此皆音译之异也。

  菩萨智慧勇猛,犹如旋岚大风。故演说不思议佛法时,学及无学声闻缘觉,不能信解。

  声闻乘阿罗汉果,及缘觉乘辟支佛果,自以为学行穷满,无须更进,故称为二乘无学。阿罗汉果及辟支佛果以前诸人,皆谓学人。

  如是二乘有学人及无学人,蒙佛护持,方能信解。故学无学人若能信解者,当知皆是佛所护持也。

  【文殊师利。犹如日宫所出光明。净秽等照无有增减无能呵者。如是文殊

  师利。方便菩萨放智光明。虽与一切凡夫共俱不为所坏。与声闻缘觉俱

  不为所染。无有能呵菩萨方便智慧光者。】

  犹如日月所出之光,净秽等照。日月之光,不分净秽,平等而照也。于净者不增,于秽者不减,故曰无有增减。无能呵者,意即不受净秽之所破坏也。

  具方便智菩萨之光,亦是不分高下,平等而照。虽与一切凡夫共俱,以方便力照凡夫,但不被凡夫所坏。不为凡夫所坏者,言菩萨入生死不住生死也。与声闻缘觉俱,不为所染。菩萨虽度声闻缘觉,但不被其所染也。不被其所染者,不住涅槃也。

  无有能呵菩萨方便智慧光者。无有能破坏菩萨方便智慧光者也。以如是故,菩萨方能入一切度一切也。

  【文殊师利。如波利质多拘毗陀罗树。若叶落时三十三天欢喜踊跃。作如

  是言。是树不久当生华果。如是文殊师利。若有菩萨能一切舍。是时诸

  佛皆大欢喜。而是。菩萨不久当与一切众生生法华法果。】

  波利质多拘毗陀罗树,是忉利天上树,(忉利译曰三十三)。其树译曰香遍树,此树枝叶花实,一切皆香。若叶落时,三十三天欢喜踊跃等文易解不赘。

  若菩萨能一切舍,喻如波利质多树落叶也。菩萨一切舍者,舍正位不取自度,为度众生也。故诸佛皆大欢喜,因为此菩萨,不久当与众生,生法华法果也。生法华法果者,弘化度生也。

  【文殊师利。如调弱树随风动转不畏摧折。如是文殊师利。菩萨善能随顺

  众生。则不畏堕一切声闻缘觉地中。】

  调弱树者,柔韧不畏摧折也。故能随风转动,不被摧折。菩萨善能随顺众生,能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故不畏堕二乘地中。

  【文殊师利。犹如水流顺下而去。如是文殊师利。无慢菩萨亦复如是。流

  趣顺向于一切智。】

  以水流于下,譬喻菩萨无我慢也。无我慢故能恒顺众生。恒顺众生者,是不染于缘,不变向于一切智也。

  【文殊师利。犹如大海始初安时其处最卑。然后众流悉皆归之。如是文殊

  师利。菩萨除灭憍慢贡高。然后佛法悉流归之。】

  此依然言菩萨无我慢也。譬如大海处卑,而万流归之。为何说「大海始初安时 」呢?大海始初安时,澄静无波,此时为最下也。若大海不宁静时,可以破岸腾山,不得谓为处卑也。故曰始初安时,其处最卑。

  若菩萨除灭憍慢贡高,始能与佛法相应。故曰然后佛法悉流归之。可见我慢贡高者,不入佛法也。

  【文殊师利。如金刚珠能破一切诸余众宝。而此宝珠无能坏者。如是文殊

  师利。方便菩萨调伏。一切声闻缘觉而不堕中。】

  金刚珠能破一切余宝,而诸余众宝,无能坏金刚珠者。用喻菩萨方便胜智,能调伏一切声闻缘觉,令声闻缘觉,回小向大,发菩提心。却能不堕声闻缘觉之中。不堕声闻缘觉之中者,不堕正位也。

  【文殊师利。如曼陀罗华无风之时香气普遍满一由旬。如是文殊师利。方

  便菩萨无圣慧根。慈香普遍一切众生。】

  曼陀罗华,译曰适意华。无风之时,华香遍一由旬。一由旬者,四十里也。

  具方便智菩萨,无圣慧根。非是菩萨无圣慧也,是言菩萨以方便力故,留惑润 生,依然入生死度众生也。不同二乘,断诸结使,入正位取涅槃。故曰菩萨不入正位,无圣慧根也。菩萨不取圣慧,不入正位,始能方便济度,慈香普熏也。

  【文殊师利。如曼陀罗华有嗅香者一切病愈无诸苦患。如是文殊师利。大

  慈大悲诸菩萨等若有随喜。一切结病悉皆除灭无有逼恼。】

  以曼陀罗华嗅之能愈一切病,譬喻菩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若人能顺教化起随喜心,便能除灭一切结病。

  随喜者,随顺欢喜也。闻菩萨教诲,能随顺不逆,心生法喜也。

  【文殊师利。如佛出世优昙华则便出现。如是文殊师利。有菩萨出世。

  诸佛法华皆悉出现。】

  文显易明,不赘述。

  【文殊师利。如阿那婆达多大龙王雨遍阎浮提。如是文殊师利。菩萨如是

  。以大法雨等心普润一切众生。】

  阿那婆达多龙王,住阿那婆达多池,处在瞻部洲中心。此龙王降雨,能遍阎浮 提。譬喻菩萨降法雨,以平等心,普润一切众生。

  【文殊师利。如彼阿那婆达多池。流出四河满于大海。如是文殊师利。诸

  菩萨等。以四摄法流注充满一切智海。】

  阿那婆达多池流出四河,一殑伽河,自池东面出,注入东南海。二信度河,自池南面出,注入西南海。三缚刍河,自池西面出,注入西北海。四徙多河,自池北面出,注入东北海。

  菩萨以四摄法,流注充满一切智海。四摄法者,能摄众生心归向佛道也。四种摄法,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

  流注充满一切智海,一切智者,即一切种智也。一切种智又名萨婆若,故即是流注充满萨婆若海也。

  【文殊师利。…

《大方广宝箧经蠡测 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