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十▪P4

  ..续本文上一页

  六根虚静,无复驰逸。

  行阴已尽,六根虽存,识不驰散,故曰六根虚静,无复驰逸。

  内外湛明,入无所入。

  长水作内内湛明,今仍依经文作解。既已识不驰散,则内根不着,外尘不染,故曰入无所入。

  深达十方十二类受命元由。受命元由者,即识阴也。观由执元,即执着识阴区宇也。虽识阴未破,然已不受业系,故曰诸类不召。

  既已深达识阴,则知十方众生,皆依识所生,乃已获其同。精色不沉,谓所观识阴已显也。十二类生,同以识阴受生,识为十二类受命元由,此元由至为幽秘。

  心经云五阴皆空,行人至此,虽已见识阴,然犹未究尽真空,故名为识阴区宇

  。

  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

  群召者,业系也。行阴既尽业不为系,已获其同者,已见识阴也。六根者,识心之分别用也。六用不行,分别不生,故曰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者,六用不行,则返流全一,合则分别而无分别,乃无分别智。开则无分别而分别,乃差别智。如是成就后,则明而不循根,寄根明得发也。故见闻觉知之用,通邻清净。

  行者到此地步,则世界身心内外明彻,如吠璃。此名识阴尽,此人能超命浊

  。以识阴为十二类生,受命元由,识阴既尽,故能超命浊。罔象虚无颠倒妄想者,识阴本空,颠倒执有,故为罔象虚无颠倒妄想。

  【阿难当知是善男子穷诸行空。于识还元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能入圆元。若于所归

  立真常因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因所因执。娑毗迦罗所归冥谛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生外道种。】

  善男子至此行阴已空,识阴已现,故曰于识还元。此时已灭生灭,以行阴空故

  。然灭生灭之「灭」未灭,以识阴犹存故。所以说于寂灭精妙未圆。

  能令己身根隔合开,亦与十方诸类通觉。觉知通能入圆元。

  识阴现故,己之根身六用归一性则合,一性起六用则开,故曰己身根隔合开。己身与十方众生,生灭根元,同一识性,故曰与十方诸类通觉。者玄远不二,与十方同一识性通不二,故能入圆元。

  若于所归,立真常因,生胜解者。……

  此是言行人生计着也。如果不达识阴空,而计着识阴是真常因。生胜解者,以识阴为真常因,生决定意也。

  是人堕因所因执,执一切万法之因,为识阴也,故曰堕因所因执。

  娑毗迦罗,外道师名。冥谛者,外道思惟识阴,不能了知,便计此识从冥漠处生,故称冥谛。彼以为一切世间,以此冥谛为本性。

  是人迷佛菩提,失正知见。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种。

  如是外道,执冥谛为能生一切法之决定因。不知无有定法方为无上菩提,故迷佛菩提,失正知见。当知有所得,皆是外道,无所得方为佛道。彼以有所得故,违圆通背涅槃,生外道种。

  【阿难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览为

  自体。尽虚空界十二类内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生胜解者。是人

  则堕能非能执。摩醯首罗现无边身。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

  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圆种。】

  若于所归,览为自体。

  前计己身及十方众生,生灭根元同一识阴。既然识阴遍一切,乃转计识阴即我自体,故曰若于所归览为自体。

  既然识阴为我自体,而十二类所有众生,皆以识为生元,故执所有众生,皆我身中一类流出。若如此思惟生胜解者,是人则堕能非能执。

  能非能执者,有二意,一者我为能生,所有众生皆非能生。二者五阴皆空,一切法无生,故知识阴非能生,今执为能生,故曰能非能执。

  摩醯首罗天,即大自在天,居色界顶。彼天以为一切众生皆我身所现(以识遍一切故),故彼自以为现无边身。是人执识为自体,故摩醯首罗成其伴侣。

  于是迷佛菩提,失正知见,名第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以为所有众生皆我身中流出故。乃违圆通背涅槃,生大慢天,以为我身遍圆种性。大慢天者,摩醯首罗天也。彼天自以为能生万物,为万物父,故名大慢天。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归有所归依

  。自疑身心从彼流出十方虚空咸其生起。即于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

  无生灭解。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安住沈迷生胜解者

  。是人则堕常非常执。计自在天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

  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倒圆种。】

  若于所归,有所归依。

  上段文是若于所归览为自体,是于识生我执。今于识生法执,以为所归依之识

  ,是有所归之法。于是疑自己身心,及十方虚空,一切诸法,皆从彼法生起。

  都起所宣流地者,即识阴也。即于识阴,作真常身。既然以识阴为真常,所以起无生无灭之决定解。

  在生灭中早计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灭。

  诸法不生者,性空也。诸法生灭者,缘起也。性空能随缘,随缘则无性。性空缘起,缘起性空,此中无有定法。此人不如实知,竟执着定有生灭,于生灭中复执着定有不生不灭常住之识阴。于毕竟空中,执着究竟有法,所以既惑不生,亦迷生灭。既惑不生者,不如实知性空也。亦迷生灭者,不如实知缘起也。于不如实知中

  ,安住于沉迷,生决定之胜解,是人则堕常非常。执着定有之识阴,能生万法为常

  ,执着定有之一切法,被识所生为无常。

  计自在天能生一切法为常,而事该天以成伴侣。

  迷佛菩提,失正知见,是名第三立因依心,计识阴为能生之因也。成妄计果者

  ,不知五阴皆空,竟执其为有也。以致违圆通背涅槃,生颠倒想,以为识阴为圆种也。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所知知遍圆故。

  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草木为人人死还成十方草树。

  无择遍知生胜解者。是人则堕知无知执。婆咤霰尼执一切觉成其伴侣。

  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违远圆通。背涅槃城

  生倒知种。】

  若于所知,知遍圆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称有情,与人无异。

  若于所知之「所知」,即是识阴。识能了别一切,故其知遍圆。既然识阴其知普遍圆满,故十方草木亦与人无异,同一知觉,所以十方草木,皆称有情。

  佛亦说山河化为无上觉,然其旨与此大异。佛说无上觉者,如实知性空即缘起

  ,缘起即性空。缘起即性空,故缘起不可得,不可得方成性空。性空即缘起,故性空不可得,不可得方成缘起。此人执定有有情无情可得,其误一也。

  性空是无分别性,缘起是差别相。性空不可得,故无分别即差别。缘起不可得

  ,故差别即无分别。佛无上觉于一知无量,即知无分别即差别也。佛于无量知一,即知差别即无分别也。

  无分别即差别,差别即无分别者,法尔如是。例如五阴成人,人即五阴。人是无分别,五阴即差别。故不得废其差别,而偏执无分别。若废其差别,当亦无「无分别」矣。例如人无分别,手脚自然差别,手以取物,脚以行走。若废手脚之差别用,岂得手以行走,脚以取物哉?此人废差别用,而执无分别,违无上觉,其误二也。

  由于其错误执着,故谓草木为人,人死还为草木。于法无有选择,执识遍知,生决定解。

  是人则堕知无知执。草木无知,执为知也。

  婆咤与霰尼,皆外道师,执一切觉者。是名第四计识阴圆知,不如实知识阴本空,因缘而知。成虚谬果者,成其虚谬见也。终至违圆通背涅槃,生倒知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融。根互用中

  已得随顺。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成就

  。各各崇事以此群尘。发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诸迦叶

  波并婆罗门。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

  见。是名第五计着崇事。迷心从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违远圆通。背涅

  盘城生颠化种。】

  若于圆融,根互用中,已得随顺。

  诸根之用,因缘无性,圆融无碍。圆融无碍者,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也。此人于诸根圆融互用中,尚未彻证。仅知诸根之用,一识所作,故曰已得随顺。

  便于圆化一切发生,求火光明……。

  一切诸法之变化,谓之圆化。一切诸法之变化,皆由地水火风四大发生。以求其发生根源故,于是求火光明,乐水清净,爱风周流,观尘(地)成就。各各崇事群尘者,崇事四大也。

  发作本因,立常住解。

  以四大为一切诸法发生之本因,四大既为本因,故立四大为常住之决定解。是人则堕生无生执,四大皆空,一切法无生,此人却执四大为一切发生之本因,故堕生无生执。

  诸迦叶波,并婆罗门……。

  诸迦叶波者,三迦叶也。三迦叶波未归佛前,皆事火外道。故诸迦叶波并婆罗门者,皆外道也。皆以事火崇水,求出生死者。

  是名第五计着崇事四大,迷真心而从事物,非因而执为因,求妄而冀得果。违圆通背涅槃,生颠化种。

  【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

  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相天中

  诸舜若多成其伴侣。迷佛菩提亡失知见。是名第六圆虚无心。成空亡果

  违远圆通。背涅槃城生断灭种。】

  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

  圆明者,识阴也。计明中虚,计识阴空也。非,即毁也,灭也。非灭群化者,色受想行已灭也。以永灭依,此人计识阴断空,而色受想行四阴以识为依。故曰为所归依,以此而生决定胜解。

  此人不如实知性空即缘起,故堕归无归执。若性空不是缘起,则此空便是断灭空。断灭空者,无所归依,此人竟执为…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