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九▪P5

  ..续本文上一页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

  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

  持覆护成无上道。】

  佛嘱阿难,于末法时期弘法护生。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

  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

  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

  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死生首

  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以下明想阴区宇。

  色阴受阴既尽,则离身执受。虽未漏尽然心离形制,故如鸟出笼。若继续精进修行,便能成就自凡夫位,上历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六十圣位者,圆瑛大师谓系五十五位菩萨,前加三渐次及干慧地,后加妙觉,成六十位。

  意生身,初地以上菩萨为度众生,如意受生之身,此身不为业系,自在受生。以非业系故,具有三义,一、遍到,二、速疾,三、无碍。有三种意生身,一、三昧意生身,位在初地至五地,以禅波罗蜜增上故。二、觉法自性意生身,六地至八地,慧行成就,如实知诸法性相故。三、种类俱生无行作意生身,九地以上无功用行,任意转起故。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熟寐呓语也。是人虽无所知,然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名想阴区宇。

  如果动念皆尽,虚浮不实之想销除,于觉明心体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不迷,则名想阴尽。

  一伦生死者,注疏家解多不同。今以臆度,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应整体作解。生死之首尾始终,名为一伦也。若能于生死首尾始终圆照不迷,名想阴尽也。是人则能超烦恼浊。

  观其所由,皆因融通妄想以为其本。心经云五阴皆空,想阴既空,焉有融通与不融通?若有融通之想,便是取着于想相。故曰融通妄想。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

  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

  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斯须或作

  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

  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行贪欲。口中好言灾

  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

  故耗散。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

  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受阴虚妙,不遭邪虑。

  虚妙者,空寂也,受阴空寂不遭受邪虑。邪虑者,即上文所说受阴中十种邪思也。

  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

  圆通定中,逐渐增进发明。于中心爱着圆明定境,不知此时之圆明定境,只是一种方便。善巧者,方便也。竟锐意思求于圆明定境了。

  当知爱之一念,即润生无明。故感天魔,飞其精气,附着他人之身,口说经法

  。然其所说之法,悉为邪法,能乱佛正法。

  被魔附之人,竟不自觉,妄谓已得无上涅槃。来至贪求圆明善巧之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斯须者,极短时间也。其形于短时间内,或作比丘状,或作帝释状,或作妇女

  、比丘尼状,令彼贪着善巧人见。或者寝暗室中,身有光明,令彼人见。此种种现形,皆因魔附之故。

  是贪着善巧人,愚痴迷惑,竟惑为菩萨现前。信受其教化,动摇其正念之心,破佛律仪,潜行淫欲毁其净行。于此可知,末法时期,众生多不辨正邪,但察凡诱人行淫毁破戒律者,皆魔也。

  被魔附之人,口中好言灾祥变异诸事,诱惑行人。或言某处佛出世,或言劫火

  ,或言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祈求消灾免难,致令家财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习定之人。一旦习定人,定力全破,则彼魔心既满足

  ,于是离开所附人之体。魔力既去,被附人之威势全无。于是弟子(贪求善巧之人

  )与师(被魔飞精所附之人)俱陷王难。被世间刑法所害也。

  汝当先觉,汝应先以智慧觉察,不为所惑,知魔为生死,不入轮回。如果迷惑不知,受其迷惑,便堕无间狱。

  【阿难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游荡飞其精

  思贪求经历。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亦不觉知魔

  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游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自形无变。其听

  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全体化成紫金光聚。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

  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淫逸其心破佛律仪行贪欲。口中好言诸佛应

  世。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其人见

  故心生倾渴。邪见密兴种智销灭。此名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

  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

  狱。】

  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

  以寻师访友为名,纵其寻幽访胜之心。贪求经历者,借广经验阅历,资其言说

  。此人三业掉散也。

  天魔得便,飞精附人。至求游喜掉人前,敷座说法。被魔所附说法之人,自形无诸变化,而听法求游之人,忽见自身坐宝莲花,全身化作紫金光聚。与会一同听法众人,各各自见如是,得未曾有。

  求游人愚痴,惑为菩萨。于是破佛律仪,潜行淫欲。好言诸佛应世,妄言某人即系某佛化身。贪游之人,心生渴仰,邪见暗生,种智消灭。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恼乱求游之人。一旦求游人定力退失,魔去势消,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魔地中。心爱绵澄其精思

  贪求契合。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着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

  。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

  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喜得未

  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行贪欲。口中好言佛

  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

  。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

  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心爱绵,澄其精思,贪求契合。

  心爱者,贪爱也。绵字作绵邈杳远讲。音忽,形容词,为青黑色讲,引申含义,是玄远的意思。不过此地作契合讲。其心贪爱绵邈神奇之事,时时以求契合。

  以其贪爱心生,天魔得便,附人说法。令听法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或得宿命通、他心通。或见地狱,或见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自诵经。令闻法者,各各欢喜,得未曾有。是人惑为菩萨,破佛律仪,潜行淫欲。

  好言佛大佛小,先佛后佛,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言诸菩萨,亦复如是。

  习定人舍其正念,易入邪悟。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

  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辩析。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其人先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

  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

  。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其人信受忘失先心。身命归

  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行贪欲。口中好

  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般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受阴既尽,想阴微细,行人竟将微细的想阴以为根本,于是心爱着于想。想者

  ,取相所有。此人乃于物化事相上,穷览不舍,求其事相性之终始。精一其心,贪求分析于事相。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以致错用其心。

  天魔飞精附人,来至求事相根本者处,敷座说法。令未闻法者,自然心伏。闻法者皆信涅槃菩提法身,即现前我之肉身。既然法身即是肉身故,所以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闻法人等,都谓现在所居之处,即是佛国,无别净土及佛正报之金色相。

  其人者,即心爱根本,穷览物化之人。其人信受邪师之语,亡失先心。身命皈依邪师,以为邪师希有难得,惑为菩萨。破佛律仪,潜行淫欲。……

  此是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习定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

  贪求冥感。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元不觉知魔着

  。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

  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

  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胶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

  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

  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

  遗失本心。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

  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

  悬者,玄远也。即冥冥中,有所感应。周流精研者,周遍精研,以求感应。

  尔时天魔附人说法。以魔力故,能令听众,暂见被魔附说法之人,如百千岁,表示彼人已…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