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P2

  ..续本文上一页离诸尘妄。

  音声尘相销亡,观听之识亦复归自性,离一切尘相虚妄。以如是无作妙力,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崄路贼不能劫。】

  灭音圆闻者,不取声尘,圆满自性也。以此无作妙力,遍生慈力,能令众生,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熏闻离尘,色不能劫。

  离尘不取于相,色尘所不能夺。以此无作妙力,能令多淫众生离淫。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

  纯音无尘者,纯一法性,不取尘相也。根境圆融者,根境唯是一心所造,各无自性,故根境圆融,无能对所对。以此无作妙力,能令忿恨众生离瞋。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

  阿颠迦永离痴暗。】

  销尘旋明者,销灭尘相,复归自性也。法界身心,犹如璃朗彻无碍者,以理融事则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也。以此无作妙力,能令昏钝性障,诸阿颠迦离痴。

  性障者,烦恼障所知障也。阿颠迦译为无善心。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

  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

  慧之男。】

  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

  融形者,销融四大五阴之幻形。复闻者,复其不动之闻性,换句话说,即无作妙力也。

  以无作妙力,故不动道场。无作起作,故涉入世间。菩萨涉入世间不坏世界相

  ,能显遍十方之法性,所谓不坏一切法,直显法性空也。

  例如一水千波,千波一水。不动道场者一水也,涉入世间者千波也;不坏世界者千波也,能遍十方者一水也。故能供养诸佛,各各佛边为法王子。

  以此无作妙力,能令无子众生,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

  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

  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六根者,有起有作。圆通者,无作妙力。事相随缘而不碍体性湛然,体性湛然而不碍事相宛然。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

  立大圆镜者,大圆镜智也。大圆镜智言其实,则不立一法;言其权,则不舍一法。佛四智之一,凡夫转第八识成大圆镜智,即圆满佛果。

  空如来藏,又名二空如来藏,二空如来藏者,即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即无相空与无性空。不空如来藏者,即如实心不空,如实法不空。总之如来藏,无性缘成,缘成无性,若微细观,则是毕竟空寂,故曰空如来藏。

  以如上功德,乃能承顺十方诸佛秘密法门。以如是无作妙力,能令无子众生,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

  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

  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遍周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

  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号名与彼众多

  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娑婆世界有百亿须弥山,每一须弥山各有一对日月,故此三千大千世界有百亿日月。

  世尊!我一号名,应为「世尊!我一名号。」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观世音菩萨,发妙耳门,得无作妙力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菩萨以无作妙力修证无上道故,得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

  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

  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

  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

  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

  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

  得大自在。】

  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

  妙者非空非有,非空而空,空而非空。非有而有,有而非有。有者事相,空者理体。一理常空而万象森罗,万象森罗而一理常空。如是理事双妙,理不碍事,事不碍理,事事无碍,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故称妙妙。

  闻心者,真性也,本觉也。

  心精遗闻。

  心精者真性也,遗闻者遣除闻尘也。证得真性,遣尽妄尘,故六识之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证此清净宝觉已,故能现众多妙容,说无边神。

  烁迦啰,译为坚固不坏。

  母陀罗,译为印。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

  一。其形其。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

  无畏者。】

  由我闻思脱出六尘者,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也。如声度垣,得圆通无碍也。

  能以无畏施众生,故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

  哀愍。】

  观世音菩萨以妙耳门,契证本觉,故曰本妙圆通,清净本根。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

  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

  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

  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

  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我得佛心,佛心者一真法界性。证于究竟,即证法界身也。

  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

  圆者不变也,照者随缘也,不变随缘,一月印千江。随缘不变,千江只一月。如是圆照三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故缘心自在。缘心自在者,觉心不动,能遍缘十方,起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虽起三十二应,十四无畏,四不思议

  ,而觉心不动,故曰缘心自在。

  因入流相者,离诸尘相,入法性流也。

  以上二十五圆通,包括六尘、六根、六识、七大,门门可入圆通。其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都摄六根者不乱也,净念相继者一心也。故念佛圆通,旨在一心不乱。其中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与众不同。耳根圆通,在于返闻闻自性,入流亡所

  ,故诸圆通中第一。

  兹将二十五圣所得圆通,分别介绍于下。

  憍陈那以声尘获圆通,优波尼沙陀以色尘获圆通,香严童子以香尘获圆通,药王药上以味尘获圆通,跋陀婆罗以触尘获圆通,迦叶以法尘获圆通。以上诸圣,以六尘获得圆通。

  阿那律陀以眼根获圆通,周利盘特伽以鼻根获圆通,憍梵提以舌根获圆通,毕陵伽婆蹉以身根获圆通,须菩提以意根获圆通。以上诸圣以五根获得圆通。

  舍利弗以眼识获圆通,普贤菩萨以耳识获圆通,孙陀罗难陀以鼻识获圆通,富楼那以舌识获圆通,优婆离以身识获圆通,目犍连以意识获圆通。以上诸圣以六识获得圆通。

  乌刍瑟摩以火大获圆通,持地菩萨以地大获圆通,月光童子以水大获圆通,璃光法王子以风大获圆通,虚空藏菩萨以空大获圆通,弥勒菩萨以识大获圆通,大势至菩萨,六根都摄净念相继,以念佛获圆通。以上诸圣以七大获得圆通。

  观世音菩萨,从妙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获得圆通。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力微尘如来。及法王子

  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

  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

  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实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

  。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

  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数奏。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

  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

  。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释迦牟尼佛五体放光,灌十方如来及诸菩萨顶。十方诸佛亦五体放光,灌世尊及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是表法本无二佛佛道同。

  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系表一真法界。以上皆表圆通无碍之功德。以下佛令文殊菩萨,宣示二十五圆通之优劣。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

  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土 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 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 皆从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 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 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 迟速不同伦】

  偈中先明觉性,后事拣选。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觉海者用喻觉性,海水同一咸味,用喻觉性一性,所谓无性。以无性故,所以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好比大海之水性,本来澄静圆满。

  无性为性,性本湛寂。然无性能随缘,随缘现诸法。所现诸法,悉无性所现,故有而非有,此所谓随缘不失性也。无性随缘,无而不无,不无而无。随缘无性,有而非有,非有而有。不无之无曰真空,非有之有曰妙…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