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故曰圆澄觉元妙。好比海水澄圆,能现千层浪。
本来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空而不空,有而非有,此之谓觉性圆明。然众生不如实知,竟执随缘假现之法为实有。以致离依他起,违圆成实,落入遍计执。故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元明照生所者,众生执依他假有之法为实有,成遍计执,执着于相分。以执着相分为实有故,所以「所立」。所执之相分既立,能执之见分便生。相见二分皆假
,令执为实有,于是真性便失矣。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国土,知觉乃众生。
既称虚空,虚空云何可得?众生起遍计执,以迷妄故,竟取「虚空相」以为虚空。既取「虚空相」,复以虚空相立世界相。
想澄成国土者,众生以妄想取其静止相,便成国土世间。以妄想取其知觉相,便是众生世间。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觉性澄圆,横遍竖穷,不立一法,不舍一法,故虚空相生于大觉中,如大海中一个水泡一样。
有漏者,有烦恼生死也。有烦恼生死之微尘国土,皆依妄想的虚空相所生。如果有漏微尘数国土世间众生世间幻灭,则虚空相本不可得,犹如风浪平息,海本澄圆一般。国土世间,众生世间,虚空相皆不可得,何况欲有色有无色有呢?三有者
,即有漏世间。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一切法一性,所谓无性,无性随缘,能为一切法作性。犹千波唯是一水,一水能为千波作相。故曰归元性无二。
性无二者,皆归圆通也。归入圆通一性之方便,却有多门,略如二十五种方便法门。
归入圣性,无不圆通,故曰圣性无不通。二十五法,有顺有逆,此皆方便。因为于圆通性中,同归一性,无顺逆之分别。
由于初心入三昧之方便不同,此约因言。迟速不同伦,此约得果言。
以下便于二十五圆通中,分别拣选。
【色想结成尘 精了不能彻 如阿不明彻 于是获圆通】
色是由妄想而结成尘相的,虽欲精了于色,仍是以妄想观妄想,所以虽欲精了
,却不能透彻。如何于不能明彻的色尘,而欲获圆通呢?如果初心由此而入,便不能速得圆通了。优婆尼沙陀,以色尘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 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 云何获圆通】
憍陈那以声尘获圆通。音声杂于语言而显。语言者,有名有句。名诠解法自性
,句诠解法差别义。各有定义,各有界说,不能一含一切。云何获圆通?定其优劣也。
【香以合中知 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 云何获圆通】
香严童子以香尘获圆通。香者,必待根尘和合方知,根尘离则无知,不是一切时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 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 云何获圆通】
药王药上以味尘了知无生(圆通)。然味性本非遍一切时,既非遍一切时,即是生灭法。接触味尘时则生,离味尘味则灭,故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 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 云何获圆通】
跋陀婆罗以触尘获圆通。「所触」者,即外在之触尘,触以所触明者,谓身根之觉触,以外在的尘相而有。与外在的尘相合则有,离则无,没有一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 凭尘必有所 能所非遍涉 云何获圆通】
迦叶以法尘获圆通。法是意根所对,非对现境,故曰法称为内尘。因为意识取五尘的影像为法,故凭借于外尘必有所,有所则必有能。能所相缘而有,相缘有者便无实体。能所既俱虚妄而无实体,无实体者云何涉入?故曰能所非遍涉。最后复拣选曰,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 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 云何获圆通】
阿那律眼根圆通。眼根明前不明后,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 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 云何获圆通】
周利盘特伽鼻根圆通。然鼻息出息则无入息,入息则无出息,出入息各相分离
,其间无有交接之气,不能互相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 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 云何获圆通】
憍梵提舌根圆通。无端者无因也,因味尘而生觉了,如果味尘亡失,便无觉了。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 各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 云何获圆通】
毕陵伽婆蹉身根圆通。身与所触同者,身根与触尘和合方有觉也。既然身与触尘和合方有觉,故非圆满觉观。既非圆满觉观各有涯畔,所以不能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 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脱 云何获圆通】
须菩提意根圆通。第六意识杂诸乱想,虚妄不实。因为第六意识,取五识虚妄影像故。以取虚妄影像故,所以落入有无见。如果放下诸见,则不见有,亦不见无
,故曰湛了终无见。如果不放下诸见,则虚妄想念不可脱离。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 诘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 云何获圆通】
舍利弗眼识圆通。识见者,眼识也。根尘识三事和合而有眼识,故曰识见杂三合。诘本称非相者,究其根本其相实无。眼根不与色尘及识和合,则眼根无眼识。若眼根中已有眼识,则不待根尘识三事和合而生了。色尘不与眼根及识和合,亦无眼识。终不成眼识不待根尘识三事和合而自有。故知根、尘、识中,无有眼识。三者中各无眼识,终不应无眼识,和合成为有眼识。
眼识三事和合而假有,自体先不决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 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 云何获圆通】
普贤菩萨耳识圆通。心闻者,耳识也。心闻功德,能洞彻十方。唯须大因力,普贤菩萨修华严三昧,深入法界,一旦因圆,则果满成卢舍那佛,故曰生于大因力
。非是一切根机所可行者,以机浅不得而入,故曰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想本权机 秖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 云何获圆通】
孙陀罗难陀鼻识圆通。鼻想本权机,修鼻识本是权巧方便而已。例如孙陀罗难陀观鼻端白,只是佛权巧方便,令其摄心而住。但既住而后,便成心所,有能有所
,非是真心,真心者无所住也。如此修行,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 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 云何获圆通】
富楼那舌识圆通。舌识是弄音声文字,以示法性。闻法者借言悟理,以其根机有高下,故开悟有先后,先成者便得先悟,机下者便得后悟,机钝者虽闻不悟。似这般名、句,皆有漏法,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 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 云何获圆通】
优婆离身识圆通。持戒犯戒但约束其身,非身无所束。非身者,法身也。华严云,诸佛法身非是身。而法身遍一切,故持犯束身,根本不能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
【神通本宿因 何关法分别 念缘非离物 云何获圆通】
目犍连意识圆通。目犍连神通,乃宿因所成,何关意识于法上之分别?意识分别于法,念念攀缘于物,非离物而有。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 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 云何获圆通】
持地菩萨地大圆通。地以坚碍为性,不能通达,是生灭有为法,非是无生法性
,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 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 云何获圆通】
月光童子水大圆通。月光童子修水观时,完全以想念而成,非为真实。如如者
,法性也,一真法界也。诸法入于法性,如如不二,故无觉无观。这种想念非真实
,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 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 云何获圆通】
乌刍瑟摩火大圆通。厌有非真离,乌刍瑟摩厌淫欲离而修火观。然淫以因缘生
,缘生法无性,无性则非有,若欲离淫,反成虚妄,故曰厌有非真离。当知若了达淫欲无性,便是真如。淫欲本非实有而欲厌离,如此以妄修妄,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 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 云何获圆通】
璃光法王子风大圆通。然风性动息无常,无常则不遍,不遍则非法性,故相对则非无上觉矣。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 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 云何获圆通】
虚空藏菩萨空大圆通。空性昏钝非觉,既然非觉则非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弥勒菩萨识大圆通。了别为识性,故生灭无常,存心已是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无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念佛之行无常,有间断故。念性无(应为元字)生灭,以无常生灭为因,欲求佛果,而佛果常乐我净,无生无灭,故因果殊感,云何获圆通?当知今是文殊欲独选观音菩萨修行法门,有意抑其它法门,非是其它法门当真不如。
今只取念佛法门而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便是以佛性念佛,念佛还念佛性
。无量光寿横遍竖穷,念佛心亦复横遍竖穷。同是一真法界,因果何殊?若能至心念佛,至心听佛号,已冥契观音妙耳门,何殊之有?菩萨谦德,抑己扬人,故独让观音殿后耳。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欲扬观音,先赞音闻法门。音闻法门者,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诸佛施作佛事,方便不同,因一方之机宜而立教体。例如有佛以光立教,有佛以香立教等。此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故释迦世尊以音声立教。众生欲修佛道,应以闻中入也。闻而思,思而修,方入三摩地。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赞观世音菩萨妙耳法门。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于恒沙劫中,表竖穷三际。入微尘佛国,表横遍十方。此极言菩萨德被之广也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言菩萨自成而化他也。
说法理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