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碍事,事不碍理曰妙音。观世音者,寻声救苦也。说法音声清净无着无染曰梵音,说法音声应机而不失时曰海潮音。救世间生死之苦,令得出世间不生不灭常住之乐,故曰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以譬喻赞妙耳门圆满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拣别余根,眼鼻舌身意诸根,不及耳根圆满,故独选耳根圆通。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复赞耳根,拣别余根。耳根圆通,其余诸根所不及。是则通真实,唯此耳根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音声者尘也,声尘有动有静,动则有闻,静则无闻。虽然无声时不闻,却非无有闻性。
此闻性,声无时既然不灭,所以声有时亦非是生。生灭二相俱离,便是闻性之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纵令梦中,此闻性不失,并不因为梦中不思惟,闻性便无。
当知此闻性,出乎于觉观、思惟之外。身心不能及者,身是变碍相,心是思惟相,皆不能及也。觉观出思惟,应为出觉观思惟。译者巧为其文,故如此写耳。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谓世尊以说法度众生。
众生迷本闻性,竟随逐声尘而生死流转。以随逐尘相故,阿难纵多闻强记,犹不免落于邪思。阿难既随尘相流转,故不能不随其邪思而沦落。若能不随尘相流转
,返闻闻自性,便无虚妄矣。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此如幻三昧不可思议,能破一切烦恼,不被一切烦恼所破,故称金刚王。
如此三昧,能生出三世诸佛,故曰佛母真三昧。
汝阿难虽闻微尘佛秘密法门,但欲漏未除,虽多闻反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
汝只知闻持诸「佛」之「佛」法,何不自「闻」其「闻」性?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闻与闻性不同,闻性一性,无有分别。「闻」者,随声尘而有名字。如果返闻闻自性,则与声尘脱离。闻因声尘有名字,既与声尘脱离,能脱欲谁名?
由于六根一性故,所以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见闻觉知皆如幻翳,所见之三界亦如空花。若能复其闻性,六根之翳病除尽,六尘之空花亦复消灭,则觉性便清净圆显了。
性净若极,便能发光起用,故通达一切。一旦寂而照,照而寂。寂而照,贯三际而赅十方。照而寂,赅十方而贯三际,如是则含尽虚空,虚空含尽世界众生。到了那时,却来返观世间,便知其皆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摩登伽在梦,谁能留汝形?
世间一切皆如幻化无实体性,摩登伽女亦是幻化,犹梦中人而无实体,谁能遮留汝呢?都是因汝执幻为实,不达法性,所以遭彼迷幻。
如世巧幻师以下,以譬喻说明。
要以一机抽。
一机者,喻妄识也。世间诸男女,及诸根动作,要以妄识所起。如果不生妄识
,如实知诸法缘生无性,则息机归寂然矣。所以诸幻缘成无性,六根亦复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精明者,是所依也。六根幻成无性,皆依一心而有。以妄识故,分成六种和合。六和合者,根尘识分一心为六种和合也。
既然六种和合唯一心所成,故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如是则尘垢应念销,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如果于尘相尚有余执未尽,便尚在诸学位,未得究竟也。如果尘相销尽,觉性圆明,便成如来。
旋汝倒闻机,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圆通实如是。
欲获圆通,应旋转汝随尘生灭之颠倒闻机。颠倒闻机者,循尘之妄识也。反闻闻自性者,不闻声尘,而闻自己之闻性。闻性圆明,便成无上道。欲获圆通,亦复如是,反闻闻自性为最妙也。
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以此法门而得成就。非唯观世音反闻闻自性而得成就,我文殊师利亦从此中证也。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文殊菩萨,独赞观世音。
自余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其余诸法门,皆是佛威神力所设之方便,即是随缘令彼等舍尘劳。
非是长修习,浅深同说法。
不如观音妙耳门,浅深之机皆可得受用,因为此土众生,耳根最利故。其余诸法门,须长久修习,非如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也。
顶礼如来藏下,赞叹世尊,并请世尊加被未来世众生入此妙耳门。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
因事远游未得归还。明了其家所归道路。普会大众天龙八部有学二乘。
及诸一切新发心菩萨。其数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远尘离垢获法眼净
。性比丘尼闻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心。】
观佛菩提及大涅槃。
佛菩提者,无上菩提也。大涅槃者,佛究竟涅槃也。此云观者,是理上见,非事上见。
有学二乘,及诸一切初发心菩萨。
二乘有学,未得无学者。及初发菩提心菩萨。
皆得本心。
皆悟不动圆觉心也,性比丘尼成阿罗汉者,摩登伽女,悟入无生也。
无量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无量众生,皆发无上菩提心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为无上菩提。横遍曰无等等,竖穷曰无上。佛智德圆断德满,曰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难整衣服。望大众中合掌顶礼。心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
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常闻
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
世。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
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世。于菩提心得
无退屈。】
阿难整衣服,望大众中。应为于大众中。
阿难请愿,欲益末世众生。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称赞阿难。善哉善哉。如汝所问。安立道场救护众生
末劫沉溺。汝今谛听当为汝说。阿难大众唯然奉教。】
阿难启请,佛允为说。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
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佛示戒定慧三无漏学,欲得成就,须修三决定义。即不淫不杀不盗。若无此三决定义,纵修无漏,佛道不成。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
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
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
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
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
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淫修禅定者。如
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秖名热沙。何以故此非饭本石沙成故。汝以
淫身求佛妙果。纵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轮转三途必不能出。如来
涅槃何路修证。必使淫机身心俱断断性亦无。于佛菩提斯可希冀。如我
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淫为障道法,使三无漏学不得成就。具足戒中,淫戒最重,故今先说。
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故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
修习定慧,纵得智慧,禅定现前,如不断淫,不入佛道,必入魔道,为魔王、魔民、魔女。彼魔等,各各自谓得无上道。
堕爱见坑者,想受未灭,见思惑不除。想为见根,受为爱本。观此经文,末法知识,凡未断淫者,定非善知识。若随顺其法,落爱见坑,失菩提路。爱见坑者,三界生死轮回也。
佛告阿难,汝教世人修习禅定,先须断淫。此是如来及先世佛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是故阿难下,再度叮咛。如我今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阿难又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杀。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
劳。杀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杀必落神道。上品
之人为大力鬼。中品即为飞行夜叉诸鬼帅等。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