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五▪P2

  ..续本文上一页,六结归一巾,一巾元是六结,六结元是一巾。若将六结解除

  ,故一巾亦不立。因为六结元是一巾,六结不存,一巾何有?尚不立一巾之名,六结云何成立?

  此处一巾六结,元是一法,莫作二会。事实上离巾则无结,离结亦无巾。读者莫作,巾外有结,结外有巾会。故曰尚不名一,六云何成?

  【佛言六解一亡亦复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

  发尘。】

  佛言六解一亡的道理,亦复如是。一性随缘起六根,六根无体归一性。一性即是无性,无性乃能随缘,随缘乃有六根。一切法本来是无性随缘假现诸相,诸相随缘假现还归无性。于无自性中,无一法可得。而凡夫众生,执随缘假现之尘相为实有,于是转依他起为遍计执,以六根取六尘,不知根尘唯是一心所现。故曰由汝心性无始狂乱,知见妄发,发见不息,劳见发尘。劳见发尘者,妄见而有尘相也。 

  【如劳目睛。则有狂花于湛精明。无因乱起一切世间。山河大地生死涅槃

  。皆即狂劳颠倒花相。】

  此说明劳见发尘。

  【阿难言此劳同结云何解除。如来以手将所结巾。偏掣其左问阿难言。如

  是解不。不也世尊。旋复以手偏牵右边。又问阿难如是解不。不也世尊

  。佛告阿难吾今以手。左右各牵竟不能解。汝设方便云何成解。阿难白

  佛言世尊。当于结心解即分散。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

  。】 

  于结心解结者,用譬心不妄执也。心应如实知依他起无性,则于依他起上离遍计执,会归圆成实,斯为解结也。

  【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

  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

  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

  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佛言,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和合粗相者,和合假相也。佛说佛法从因缘生者,明因缘无性,无性缘成也。世间和合粗相者,遍计所执性也。

  佛知一性起万法,万法归一性,犹如一水起万波,万波同一水。以万波同一水故,所以于一波,即知一切波。故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

  松直棘曲等,言一切法也。皆了元由者,了知其一切法同一性也。

  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一根,若于一根不取假相,则真性圆显。一根性显,则根根性圆,不真何待?故于一根除其尘相,则余根诸妄销亡,不真何待?

  【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不也世尊。

  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

  云何同除。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

  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此云解结须由一门而入,次第解除。

  此根初解,先得人空。

  于一根解结,便入空性,此时便得人无我智。破见思惑,知五阴中无我。其余诸根,亦随解结。虽得人无我智,犹执有五阴其法,法我未破。

  空性圆明,成法解脱。

  继续修习,一旦空性圆明,分破无明。如实知五阴皆空,于是得法无我智。成法解脱者,得法我空也。

  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得法我空已,人法俱空不生。俱空不生者,无生也。是名菩萨从如幻三昧,得无生忍。得无生忍菩萨,在七八九地。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

  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

  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

  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

  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

  冥授。】

  圆通者,无碍也。如华严法界三观,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事事无碍观,均属圆通无碍。

  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

  因此际会道成者,谓若因今日与佛值遇际会,而得成就无上道。若成无上道,便知一性湛然不动,虽觉而不增,虽迷而不减,今日所得密言始觉也,还同本悟者本觉也。始觉合于本觉,不增不减,故与未闻无有差别。

  惟愿大悲,惠我秘严者,求佛开示也。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

  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

  三摩地。】

  漏尽大阿罗汉,回小向大之阿罗汉也。佛问圆通,二十五圣回答。 

  【骄陈那五比丘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于鸡园。观见

  如来最初成道。于佛音声悟明四谛。佛问比丘我初称解。如来印我名阿

  若多妙音密圆。我于音声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音声为上。】

  憍陈如首先回答。佛于鹿苑,三转十二*轮,初示转,再劝转,最后证转。初示转时,憍陈如最初得道,余四比丘犹未开解。再劝转时,余四比丘证果,但犹未漏尽。最后证转时,五比丘漏尽。故憍陈如曰,佛问比丘,我初称解。

  妙音密圆者,悟音声缘生无性,无性缘成也。憍陈如曰,佛问圆通,我以音声为上。

  【优婆尼沙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观不净

  相生大厌离。悟诸色性以从不净。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空色二无。成无

  学道。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阿罗汉。佛

  问圆通如我所证色因为上。】

  我亦观佛,最初成道。表优波尼沙陀,遇佛早也。

  白骨微尘,归于虚空,缘生无性也。空色无二,无性缘成也,色即空,空即色也。

  尘色既尽,妙色密圆。

  尘色者,世间粗相也,假相也。尘相既尽者,不执假相为实有也。不执假相为实有,则远离遍计执。远离遍计执,则会入依他起无自性。如实知依他无性,则入圆成实。圆成实者,圆满成就一切法相,故曰妙色密圆。

  佛问圆通,我以色因为上。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

  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沈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

  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着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

  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

  香严为上。】

  香严童子,以香尘入道。

  宴晦清斋,宴安独处晦迹于静室也。

  香气寂然,无形无相,暗袭及远也。

  由是意销者,第六意识不取于相也。

  尘气倏灭,妙香密圆。

  脱离遍计执,会入圆成实性。

  佛问圆通,香严为上。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

  如是悉知苦醋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热有毒无毒悉

  能遍知。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分别味因从

  是开悟。蒙佛如来印我昆季。药王药上二菩萨名。今于会中为法王子。

  因味觉明位登菩萨。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味因为上。】 

  药王药上二菩萨,以味尘得道。

  并诸和合,俱生变异。

  诸药草和合,所生之变化也。

  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心。

  味者缘生无性,故不得谓空,不得谓有,不得谓即身心而有,不得谓离身心而有。

  佛问圆通,味因为上。

  【跋陀婆罗并其同伴。十六开示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于

  威音王佛。闻法出家于浴僧时。随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

  。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宿习无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彼佛名我跋

  陀婆罗。妙触宣明成佛子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触因为上。】

  开士者,菩萨之别名。十六开士,见于思益经,十六开士者,跋陀婆罗,宝积

  ,星德,帝天,水天,善力,大意,殊胜意,增益,善发意,不虚见,不休息,不少意,导师,日藏,持地等。

  跋陀婆罗以触尘悟道。忽悟水因,既不洗尘,亦不洗体。因为水者缘生无性,以无性故,所以既不洗尘,亦不洗体,以尘无性体亦无性也。

  中间安然,得无所有。

  既然根尘无性,中间何有于识?故中间安然,得无所有。得无所有者,十八界清净也。十八界清净,即入法界。

  宿习不忘,乃至今时,从佛出家,今得无学。

  跋陀婆罗先于威音王佛时出家,以曾出家之善根因缘,今世乃得从佛出家。再者跋陀婆罗过去世与释迦牟尼佛有缘,时释迦牟尼佛为常不轻菩萨,跋陀婆罗轻贱之,因下地狱受苦无量。以此宿习无忘,今时从佛出家,得证无学。

  佛问圆通,触因为上。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

  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然

  灯续明。以紫金光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圆满紫金光聚。

  此紫金光比丘尼者。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

  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

  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问圆通如我所证法因为上。】

  摩诃迦叶与紫金光比丘尼,在家为夫妇。

  我观世间六尘变坏,唯以空寂修于灭尽。

  第六意识取前五尘影像为法尘,而世间六尘是变坏法,故曰唯空寂修灭尽定。空寂者,法性无性也。灭尽定者,灭受想定也。灭受想定者,灭第六意识心心所也

  。既灭心心所,故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顷。

  妙法开明,销灭诸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