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一▪P4

  ..续本文上一页,假现无性便归圆成实性,此系佛意所示。若计依缘假现之法相为实有,是为遍计执。遍计执无有实体,皆情见妄执,此佛意所诃。阿难六番计有固然是妄,第七番计无,依然是遍计执,所以被破。

  阿难计着心性不在内外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为心否?当知阿难前六番着于有,今番着于「无着」。依然是着,焉得为无着?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

  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著者不

  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

  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佛告阿难,若如汝所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所在者。你看!世间无论虚空水陆飞行,一切万物之象。汝所谓不着之心性,为在为无?如果汝之心性于一切无睹,则汝之心性同于龟毛兔角。实际上汝是着于无着,怎样说不着呢?因为「有」不著者便是有,不可名无也。

  当知无相则无,谓不取于相,其心则无。其心不无,必是取着于相。今汝所谓不著者,实是着于「无相」也。既然着于无相,当然相有则心亦有在。云何可谓无着呢?

  所以阿难应该知道,汝取于一切无著名觉知心者,无有是处。

  我们应该知道,非是心定有,亦非心定无,若有定心,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之正法,是无性随缘,则无不碍有。随缘无性,则有不碍无。有不碍无,是心之体。无不碍有,是心之用。体用不二,是谓一心。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

  不能折伏娑毗罗。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指。唯愿世尊

  。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

  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阿难于四王八子之中,年龄最小,故曰我是如来最小之弟。

  不知真际所指,不知真心所在也。

  奢摩他者定也,圆觉经云取静为主。

  大般涅槃经云,一阐提,断信、断善根者也。

  隳弥戾车,弥戾车译为乐垢秽恶邪见者。隳者毁也坏也,即坏其恶邪见也。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

  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佛欲说大法,先放光现瑞,普告十方。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诸修行人

  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

  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佛告阿难,一切众生由种种颠倒,起惑造业受苦,如恶叉聚。恶叉者,树名。其果生必三颗同蒂,用以譬喻惑业苦,三者同时具足。

  不知二种本,错乱修习。下文即有说明。

  【云何二种。阿难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

  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

  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

  无始者,无生也。众生生死及与菩提涅槃,元本无生,故曰无始。

  诸法缘生,缘生无性故无实体。众生迷为实有法体,故起心攀缘,以至于无生中妄执生死,因而落入生死。攀缘于何?攀缘色声香味触法。众生迷惑,不知色声香味触法缘生无性,以致成为生死根本。故曰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是。

  诸法缘生无性,无性则空,即此空性,即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众生若能了达空性,即名会入菩提涅槃。空性能随缘,随缘成万法。诸缘如幻无有自性,众生迷幻为实,故遗失法性。所以说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一切诸法唯是心造,万法唯识,此识名阿赖耶,能变万法。一切诸缘,唯是识变,识外更无余物。众生执外缘实有,以致遗失此识精元明。故曰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由诸众生,遗失此菩提涅槃元清净体。遗此本明者,即遗此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也。诸修行人,虽终日修行,而不能自觉,枉入六道轮回。

  二种根本,一真一妄。真本具妄本空,本来无得无失,其间只是觉迷不同而已。迷之者,无失而失。觉之者,虽得而实无所得也。故迷之者,枉入诸趣也。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实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

  指。语阿难言汝今见不。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

  臂屈指。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了妄证真,圆裹十方三世觉心不动,即奢摩他,证之可出生死。故曰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离诸攀缘,则知奢摩他矣。故佛举臂握拳,令阿难见,期令阿难不取于相,会入真心。佛问阿难,汝以甚么来见?阿难答言,佛光明拳对我心目,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

  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

  将为心。】

  佛告阿难,汝既言如来光明拳耀汝心目。今汝目可以见,汝以何为心,对我之拳呢?

  阿难答言,如来今征问我心所在。既然我以心推穷寻逐外在的尘相,当然此能推求者,即是我心。

  阿难仍以攀缘六尘之妄识为心,勿怪被佛所诃了。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

  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咄!呵斥声。阿难闻呵,矍然避座起立,合掌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佛言此是前尘虚妄相想。尘相缘生如幻而无实体,众生不如实知,取着幻相而生诸想。此前尘虚妄相想者,六尘缘影也。众生迷为真心,故曰惑汝真性。

  佛继续呵言,汝从无始来,将六尘缘影误为真心,犹认贼作子。以至失汝元常真心,故受轮回。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

  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

  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

  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

  疑惑。唯垂大悲开示未悟。】

  阿难闻呵,先述世情,继言何独供养如来用我此心,甚而言之,供养恒沙国土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心,行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退失道心,亦因此心。佛言此不是我心者,则我无心,同于木石。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求佛慈悲,开示未悟。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

  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入无生忍者,诸法缘生而现相,然缘生无性,无性则诸法无生。心安住于无生法,名入无生忍。

  如来摩阿难顶,示慰勉也。恐阿难畏难生退。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心生万法,非有而有。万法归一心,有而非有。非有而有,无生即生。有而非有,生即无生。犹一水起万波,万波归一水。一水起万波 ,无相即相。万波归一水,相即无相。是之谓无生法也。乃至一切因果世界微尘,皆因心成体。既然因心成体,是知一切因果事相,大至世界,小至微尘,皆悉无生也。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

  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若汝执分别觉

  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

  性。】

  阿难!诸世界一切所有,乃至草叶缕结等低微物,究其根本,皆有体性。诸法性相,有二种。一者无性为性,无性为性者,横遍竖穷,能为一切法作性。即所谓实相无相,无性为性者是。如水成一切波,则水为一切波作性,此是总。二者一切诸法,各各有其个别性相。如地性为坚,水性为湿,火性为暖,风性为动等。

  诸如草叶缕结等,是其个别体性。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即是诸法实相,一真法界性,能为万法作体性者。

  妙净明心,妙者,双离有无,而无所住也。缘生即是无性,不住于有。无性即是缘生,不住于无。虽不住于有,而能为一切法作体性。虽不住于无,而实相无相 ,法界无界。故言有正是言无,言无正是言有。如果离有而言无,此无便是断灭空

  。如果离无而言有,此有便是定性有。今不住有,不住无,亦复不住「不住」,故曰妙。

  净者,离一切,其体也。明者,照一切,其用也。全体起用,全用归体,体用不二,唯是一心,故曰妙净明心。心者,其名也。

  「清净」妙净明心,「清净」,是总赞之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毕竟空中建立万法。一切即一,万法皆归毕竟空,故曰清净。

  性一切心者,谓此清净妙净明心,能为一切万法作性也。此心既然为一切万法作性,何能无体呢?

  故知缘起万法虽无自性,而以此清净妙净明心为体。所以缘起万法。皆有体施设假也。

  既然一切所有,皆有体性。则汝执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亦必有体。此了知心,既然了知色香味触,当然与色香味触相对。既与色香味触相对,即应离一切诸尘事业,别全其体性。

  觉观者,分别心也。粗思名觉,细思名观。

  我们要知道,清净妙净明心能为一切法作性。今离一切法,别立体性者,即是妄心,众生遍计所执…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拾遗卷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