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于须弥。
名称高胜,普闻十方。
深信坚固犹若金刚。
深信佛道,不可坏也。
法宝普照而雨甘露。
弘法利生也。
于众言音微妙第一。
菩萨言音超胜。
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
达缘起性空,一切法不可得,为深入缘起。一切邪见皆执有所得。或于有执有 所得,或于无执有所得,菩萨皆断如是邪见。故于有无二边,无复残余习气。
演法无畏犹师子吼。
金刚经云,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菩萨知法相如幻,法性不动,如是为人演说,如师子吼。
其所讲说,乃如雷震。
正法流润,犹如雨泽。雷声惊蛰,万物复苏。
无有量已过量。
菩萨建水月道场,度如幻众生,度尽无量无数无边众生,而无众生相,故无有量已过量。
集众法宝,如海导师。
譬如导师引导众生入海,能采集众宝。
了达诸法深妙之义。
知一切法,空即是有,有即是空。万法云兴一性常寂,一性常寂万法云兴。犹一水起千波,千波是一水。此是诸法深妙之义。
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
众生于六道中,以何因缘往来所趣,以善因缘往来善趣,以恶因缘往来恶趣,其心所行,菩萨皆知。
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
实相法甚深,无人智慧能与等者,而佛与等,故曰无等等慧。菩萨近佛而未得究竟,故曰近无等等慧。十力者,一、知觉处非处智力。即知如理不如理智力也。二、知三世业报智力。三、知诸禅解脱三昧智力。四、知诸根胜劣智力。五、知种种解智力。六、知种种界智力。七、知一切至处道智力。例如五戒十善可至人天,四谛十二因缘可至无漏,六度可至佛果等。八、知天眼无碍智力。九、知宿命无漏智力。十、永断习气智力。
无畏者,是佛之四无畏。一、一切智无所畏。佛是一切智者,一切天魔梵所不及。二、漏尽无所畏。佛是真无漏者,不同二乘偏空滞寂。三、说障道无所畏。佛说一切障道法无所畏也。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佛能说尽诸苦道之因缘。
十八不共法。一、身无失。二、口无失。三、念无失。四、无异想。五、无不定心。六、无不知已舍。七、欲无减。八、精进无减。九、念无减。十、慧无减。十一、解脱无减。十二、解脱知见无减。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
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是分别说佛无等等自在慧,唯佛独具。菩萨邻极,故曰近也。
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
此诸萨已证无生,为度众生,还入五道也。
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
佛为大医王,知众生病,知众生病因,知众生病对治,知众生病痊愈。知众生病者,知苦也。知众生病因者,断集也。知众生病对治者,修道也。知众生病痊愈者,证灭也。
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
功德圆满,庄严净土。
其见闻者无不蒙益。
游行十方,普益一切。
诸有所作,亦不唐捐。
诸有所作,无非益物也。
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
总称其德。
以下称名。
【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
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
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
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
。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
。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
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
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
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
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叹德后,列诸菩萨名以为上首,其数计三万二千。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
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干闼婆。阿修
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罗伽。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
婆夷俱来会坐。】
尸弃者,梵王名。一佛土有百亿四天下,各四天下,皆有释梵诸天,故曰从余四天下来。其数一万。
帝释天在须弥山顶,系地居天。其数万二千。
余列龙神,龙有地龙与虚空龙。
夜叉,译捷疾鬼。
干闼婆,系帝释天乐神。
阿修罗,译非天,无德,无端。
迦楼罗,即金翅鸟。
紧那罗,译人非人。
摩罗伽,即大蟒神,亦曰地龙。
受具足戒之男众,名比丘,女众名比丘尼。受五戒之男众名优婆塞,女众名优婆夷。为闻法故,俱来法会而坐。
【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
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佛与大众说法。须弥山于诸山中最高,故称山王。佛处众中,威严超绝,如须弥山王。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
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
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
弥山雪山。目真陀山摩诃目真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
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
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佛神
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长者子宝积,亦法身大士。
目真邻陀,龙王名,山以龙王得名。龙王居于金刚座侧池中,其池名目真邻陀龙池。
【于是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青莲花叶修而广,青白分明以状其目。心净已度诸禅定下,表其功德。
【既见大圣以神变 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 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 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 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轮于大千 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 三宝于是现世间】
既见大圣以神变一偈,赞佛神变于宝盖中现十方净土。
善能分别诸法相,赞佛以世谛说法。于第一义而不动,赞佛虽以世谛说法,然不违第一义,故曰于第一义而不动。
佛于诸法已得自在,如实知诸法性相,故号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佛说有是因缘有,说无是因缘无。法属因缘,则无自性。因缘有则有而不有,因缘无则无而不无。故说法不有亦不无,以知是因缘故,号称法王。
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亦不亡。一切法无自性,故法无有我,既无有我,故无造罪者,亦无受报者。然无性故能随缘,随善缘则有善业报,随恶缘便有恶业报,故曰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一偈,赞佛菩提树下成道。
三转*轮于大千一偈,赞佛初为五比丘转四谛*轮。自此以后,佛为法王出现 世间,四谛为法宝出现世间,五比丘为僧宝出现世间。故曰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 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 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 孰闻人宝不敬承】
以斯妙法济群生。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乘法,故称妙法。四谛法是总说,十二因缘六度是四谛之广论。声闻人闻四谛法,只会生灭四谛,不会大乘四谛。若入大乘四谛则入二谛,若入二谛则入一谛,若入一谛则入无谛。一谛者俗谛中道也,无谛者真谛中道也。故佛说四谛,即是密说实相,可惜声闻人不会耳。
一受不退常寂然,四谛*轮可令众生出三界了生死,故曰一受不退常寂然。
毁誉不动如须弥一偈,赞佛功德。
【今奉世尊此微盖 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 干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 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希有皆叹佛 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 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 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 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 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 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 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 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着世间如莲华 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罣碍 稽首如空无所依】
今奉世尊此微盖,至今我稽首三界尊,叹佛神变。十力哀现是化变者,谓哀愍众生故,现是变化也。
大圣法王众所归下,表敬慕于佛。
佛以一音演说法下,言佛以一佛乘演说法,声闻人谓是四谛法,得声闻果。缘觉人谓是十二因缘法,得辟支佛果。菩萨谓是六度法,得菩萨道。此皆佛神力不共法也。
佛以一音演说法,或有恐畏者,知苦也。或欢喜者,证灭也。或生厌离者,断集也。或断疑者,修道也。斯皆佛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下,赞叹…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