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P3

  ..续本文上一页于佛。

  悉知众生来去相,知众生以何因缘轮转六道。知众生以修何法善得解脱。

  赞佛不着世间,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虽出现世间却不染世间,常在定中入于空寂行。最后表达敬意,稽首如空无所依也。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

  。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宝积言,此五百长者子,皆已发无上菩提心,然犹未闻清净佛土行相,请佛为说。佛允为说,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

  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

  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

  益诸众生故。】

  经云菩萨净佛国土者,自不为粗业,复令众生不为粗业也。众生心秽则佛土秽 ,众生心净则佛土净,故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

  所以者何下,分别解说。菩萨随所化众生多少,而取佛土广狭。随所调伏众生 ,而取佛土。众生行施,则菩萨佛土七宝具足。众生持戒,则菩萨佛土平正如掌。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观察众生之愿望,求生何种佛土,而成就佛道,菩萨便取何种佛土。例如众生愿求离苦得乐,阿弥陀佛便建立极乐世界。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菩萨根者,六度万行也。众生于施戒忍进 定慧中,以何法起菩萨根,菩萨便取何种佛土。例如众生以布施起菩萨根,菩萨便取七宝庄严佛土。众生以持戒起菩萨根,菩萨便取清净庄严佛土。

  何以故?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众生故。换句话说,诸佛以众生为本也。

  【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

  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譬如于空地上造屋始成,若于虚空中,凭空不能造屋。言众生为成佛之根基。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

  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菩萨

  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此三心──直心深心菩提心,是总说清净心。直心者,是诚直无谄曲心,故不谄众生来生其国。

  深心者,上求佛道,修功积德,直至成佛无有退转也。故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

  菩提心者,兼善化他也。菩萨自致佛道,起大悲心不舍众生,期与一切众生,同证菩提,是发大乘心。以大乘心摄彼众生,故大乘众生来生其国。

  其上直心为始,深心则深广,究极佛道渊底,菩提心则兼善化他普度一切。

  【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

  。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

  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

  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

  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以上讲过三心为总,以下散为六度万行。

  菩萨成佛时,修布施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戒有多种,总说十善为一切戒根本,故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对治瞋恚,无瞋是三十二相因行,故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清净心是功德本,修清净心为真精进,故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即摄心不乱,故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得般若智慧,于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中,正定聚摄,故正定众生来生其国。

  【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

  四无量心者,即慈悲喜舍四种,皆度众生之行。慈缘无乐众生,悲缘有苦众生 ,喜缘得乐众生,舍缘究竟解脱众生。

  【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

  四摄者,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法,摄众生心向道,名摄法。

  【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

  方便者,善巧方便也。菩萨虽然行空,不违度生之缘。随缘度化众生,而不失性空之理。如是则随缘不变,不变而能随缘矣。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

  国。】

  三十七道品者,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

  【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回向心者,回向于无上菩提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回向无上菩提,方能具足一切功德。

  【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

  八难者,三恶道为三,北郁单越第四,长寿天第五,盲聋喑哑第六,世智辩聪第七,佛前佛后第八。三恶者,即鬼畜生地狱。

  【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

  菩萨持戒,自守戒行,不讥彼阙。若讥他人犯戒,亦是犯戒。

  

  【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

  十善具足,福报甚大,命不中夭是不杀报。以下说十善中其余诸报。

  【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

  正见众生来生其国。】

  大富是不盗报,梵行是不淫报,所言诚谛是不妄语报,常以软语是不恶口报,眷属不离善和诤讼是不两舌报,言必饶益是不绮语报,不嫉不恚正见,是意业清净也。合而言之,修行十善三业清净众生来生其国。

  【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

  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

  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

  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

  。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以上说净国土诸行,今说行之次第。直心是诚信之心,系万行之根本,故随其直心则能发行。

  直心者诚信于无上佛道,既发行后,能渐于佛道中,至于深广,故得深心。

  既深入佛道,当能除恶向善自净其意,故随其深心则意调伏。

  既能除恶向善自净其意,当能信受佛语依教奉行,故意调伏则如说行。

  随如说行则回向者,回向无上佛道也。

  无上佛道,在乎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随其回向,则有度生之方便。

  无有方便,则不能成就功德,功德者度化无量无边众生也。故随其方便,则能成就众生。

  菩萨为诸众生,取佛净土。故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

  佛土净者,由于菩萨自心净与众生心净所致。自他心净,自然说法净。

  说法清净,自然智慧清净。故随说法净,则智慧净。

  智慧为用,其心为体,故智慧净则心净。

  一心生万法,故随其心净,一切功德净。

  最后结论,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而直心者,为净心之本也。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

  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

  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

  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

  佛恐在会小机,执着事相,于佛说心净则佛土净,心生疑惑。于是以神力令舍利弗生疑惑,俾借机以却众疑。

  舍利弗怀疑,既然心净则菩萨取净佛土,今此娑婆不净如此,难道由于佛心不净,方现此不净国土吗?

  佛知其意,便问言,日月岂不净吗?而盲者不见其净。舍利弗回答说,是盲者之过,非是日月不净。佛言舍利弗!是众生罪故,不见如来清净国土,非如来之过也。

  当知十法界唯心所现,本是一真法界,众生心量不同,所现法界亦各各不同。例如虚空本无分别,然众生欲至东方者,则见东方虚空。欲至南西北方者,则见南西北方虚空。

  故本是一真法界,菩萨见一真法界是菩萨法界,缘觉见是缘觉法界,声闻见是声闻法界,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见是天人阿修罗鬼畜生地狱法界。故本是一真法界,以众生罪故不见耳。

  【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

  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

  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蕀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

  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

  佛告舍利弗,我此佛土严净,汝为罪所障,不见而已。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汝莫作此念,我见此土清净,如自在天宫。梵王是菩萨,故见娑婆国土如自在天宫。其实梵王所见,仍是应其根机所应见者,而非佛之实报土。佛之真实报土,何止同于自在天宫哉?

  舍利弗所见,丘陵坑坎荆棘沙砾,亦是应心所现。故梵王言,仁者心不平等,不依佛慧,乃见此土不净耳。

  【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

  土清净。】

  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心平等故,深心清净故,依佛智慧故,则见此土清净

  。佛之智慧,如实知一切法缘起无性,不生我见,故见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

  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

  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

  。今佛国土严净悉现。】

  佛以神变现佛净土者…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