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P6

  ..续本文上一页彼问疾。

  

  【佛告大迦叶。汝行诣维摩诘问疾。迦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

  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贫里而行乞。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大迦叶

  。有慈悲心而不能普。舍豪富从贫乞。迦叶。住平等法应次行乞食。为

  不食故应行乞食。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为不受故应受彼食。以空聚

  想入于聚落。所见色与盲等。所闻声与响等。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

  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迦叶。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以邪相入正法。以一食施一切。供养

  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非入定意非起

  定意。非住世间非住涅槃。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

  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迦叶。若如是食为不空食人之施也。时我世尊。

  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

  智慧乃能如是。其谁闻此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

  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命大迦叶问疾,大迦叶自言不堪任诣彼问疾。大迦叶于佛弟子中,头陀第一 ,先佛而出家。昔曾从山中出,形体垢秽,衣着粗弊,诸比丘见之,多起轻慢意。佛为除比丘众之轻慢心,故意赞言,善来迦叶!同时分半座与迦叶坐。迦叶辞曰,佛为大师,我为弟子,岂敢共坐?佛言,我禅定解脱三昧大慈大悲教化众生,汝亦如是,有何差别?当时诸比丘闻之,于大迦叶皆起敬心。

  迦叶常学佛慈悲济世,因念贫苦之人,皆因前世少行布施所致。为令贫人种福故,于是乞食时,舍富乞贫。

  有慈悲心而不普,舍豪富从贫乞。

  大慈大悲心,平等普施一切。今大迦叶舍富乞贫,心有所偏,故曰有慈悲心而不普。

  住平等法,应次行乞。

  平等法者,无分别法也,实相也,法性也,涅槃也。无分别故平等,实相无相故平等,法性无性故平等,涅槃不生不灭故平等。住平等法者,应次第行乞,不应舍富乞贫。

  为不食故,应行乞食。

  法身不生不灭,不须饮食资生,为证法身,应行乞食也。

  为坏和合相故,应取揣食。

  和合相者,五阴身心也,坏五阴身,即得法身。揣食者,捏饭成团而食。系四食中之一种,四食者揣食触食意思食识食。为坏五阴身求证法身,应取揣食也。

  为不受故,应受彼食。

  业报身须受后有,故五阴又称五受阴。法身则不受后有,为法身故,应受彼食也。

  以空聚想,入于聚落。

  聚落者村落也。空聚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命相也。以不取相心不择贫富心入于聚落。

  所见色与盲等。

  「盲」譬不见,非谓无目人也。见贫富之色相,不生分别,犹如不见。故曰所见色,等同于盲也。

  所闻声与响等。

  响者因缘幻有非实,如击鼓有响,而响无所从来,鼓歇响息,虽息而响无所去 ,来去幻化非实。闻声亦复如是,不可生分别心,等同于响也。

  所嗅香与风等,所食味不分别,受诸触如智证,知诸法如幻相,无自性无他性

  。

  香味触法等尘,一皆幻化非实,无自性无他性如虚空,所以六根虽分别六尘,但莫作分别想也。故不应舍富而乞贫。

  本自不然,今则无灭。

  此是以火为譬喻,然是然烧,本不然烧,今何有灭?譬喻一切法本无生,今何有灭?故不应妄生分别心,分别贫富也。

  若能不舍八邪,入八解脱。

  既然一切法本来无生,故无分别。起分别者,乃众生心自生分别。若众生心不生分别,则八邪无性,即是八解脱。

  以邪相入正法。

  理同于上。一切法无自性无他性,故一切法无非佛法也。

  以一食施一切,供养诸佛及众贤圣,然后可食。

  既然法无自性无他性无有分别,是则一即一切。故以一食施一切,以一食供养一切诸佛,一切贤圣。有如此智慧心量,方可受食。汝迦叶岂可舍富乞贫呢?

  如是食者,非有烦恼,非离烦恼。

  如是食者,是大乘菩萨,非二乘人可比。有烦恼者,生死也,离烦恼者,取涅 盘也。此是呵责声闻人,畏于生死,乐于涅槃。

  非入定意,非出定意。

  声闻人解脱于六道,取灭尽定。大乘菩萨知六道虚妄无实,当体即是大禅定。故虽常六道,而常法身,无出定入定相。

  非住世间,非住涅槃。

  世间无性,涅槃亦无性,菩萨以无住心契无性法,故不住世间不住涅槃。

  其有施者,无大福无小福,不为益不为损,是为正入佛道,不依声闻。

  一切法无自性不可得,云何有大福小福、益损之分别?当知一切法无自性不可得,即无上佛道。非如汝声闻人,分别贫富、大福小福、益损也。

  维摩诘言,迦叶!若如是食,方不空食人之施也。

  迦叶白佛言,我闻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起深敬心。暗暗赞叹维摩诘之辩才智慧。所谓发菩提心,是发大乘心也。我从此以后,再不劝人修小乘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佛告须菩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

  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盛满饭。谓

  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行

  乞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不坏于身而随一相。不

  灭痴爱起于明脱。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不见四谛非不见谛

  。非得果非不得果。非凡夫非离凡夫法。非圣人非不圣人。虽成就一切

  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

  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

  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

  堕。乃可取食。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

  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其施汝者不名福

  田。供养汝者堕三恶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

  等无有异。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语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

  。便置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

  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

  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所以者何。一切言说不离是相。至于智者

  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

  则诸法也。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须菩提佛弟子中,解空第一。维摩诘机辩难当,无敢踵其门乞食者。须菩提自恃解空入法,径至其第乞食。且须菩提虽解空理,然未得平等之旨,以致受呵。 

  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

  维摩诘现在家居士身,若未施饭即呵,有吝惜之嫌,故先取钵盛满饭。

  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

  万法归一,故一切法平等。其所以平等者,以一切法无性,无性则无碍,无碍则平等。平等而不失一切法,虽有一切法而一切法平等。有无性不碍空,空无性不碍有。万法无性不碍为一,一无性不碍万法。故一切法平等。所以诸法等者,于食亦等。如是以平等心乞食,乃可取食也。旨在呵须菩提未获诸法平等义也。

  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

  淫怒痴无性,故不须断。无性即空,故亦不与俱。

  不坏于身,而随一相。

  身者五阴也,一相者空也。不坏五阴,五阴即空,故随一相。

  不灭痴爱,起于明脱。

  痴爱者暗昧也,明脱者破无明证解脱也。痴爱无性,明脱亦无性,平等一际,故不灭痴爱,起于明脱。

  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

  五逆罪相本空,一切唯心所造。心若不造,罪相本空,空则与解脱平等一际。既然一切法无性,一切法空,一切法平等一际,故无解亦无缚。声闻人以生死为缚 ,涅槃为解,不知生死即涅槃,平等一际故。声闻人不如实知一际之理,于空急急取证。菩萨如实知一法界故,所以行空而不取证。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

  过不在见四谛,亦不在不见四谛,而过在有所得心。若以有所得心见四谛为有过,若以有所得心不见四谛,亦为有过。若以无所得心,不见四谛无过,故曰不见四谛。见四谛亦无过,故曰非不见谛。

  非得果,非不得果。

  理同于上。若以无所得心,不得果是如法性,得果依然是如法性。

  非凡夫,非离凡夫法。

  声闻人谓凡夫者是能染,凡夫法者是所染。然能染所染,皆无性皆空,凡夫不可得,凡夫法亦不可得。故约法性言,非凡夫,非离凡夫法。

  非圣人,非不圣人。

  圣人者,缘起性空。以性空故,是以非圣人,非不圣人。

  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

  一切法以因缘而得成就。法以因缘成,故无自性,若有自性,不应待因缘成。法无自性,故离一切法相。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能了达法性平等者,乃可取食也。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是汝之师。

  佛法者,知自性为无性也。外道者,妄执无性为定有自性也。佛与法乃至外道六师,皆无自性,故不见佛不闻法,亦不见彼外道六师,外道六师与佛,性本不二也。

  是故当知,信位菩萨无定性,方可至住位。若信位菩萨有定性,当永不成就住位。例此可知,住位菩萨无定性,方可成就行位。行位无定性,方可成就向位。向位无定性,方可成就地位。地位无定性,方可成佛。乃至一切凡夫外道皆无定性,是以皆可成佛。

  外道六师者,富兰那迦叶。起邪见谓一切法断灭空。末伽梨拘赊梨子,起邪见谓众生苦乐,无因无缘不因行得,自然而得。删阇夜毗罗胝…

《维摩诘所说经句解卷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