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之时则不同 ,彼等不能护持杀盗淫妄等重戒,以对戒法无所晓故。不但不能护持重戒,对于轻的威仪,亦不能奉行。
经文应为「而言诸法空,自相空,何所能作?」意思是说,若谓诸法空,那么眼见一切法有,是何理由呢? p-156
此人不知一切法缘生如幻,犹如那罗戏人种种变现。那罗戏人,犹魔术家也。无知识者,见之以为真实,心生惊怪而大笑。
【如是舍利弗。尔时真实比丘说空寂法。求活命者咸共嗤笑。何以故。是
人不知佛法义故。闻说空法惊疑怖畏。舍利弗。汝观此人。于安隐处生
衰恼心。于衰恼处生安隐心。是人颠倒逆行善法顺行恶法。】
尔时真实比丘宣说空法,此但求利养求活命者,皆共轻慢嗤笑。何以故?此人不知佛法实义,闻说空法,惊疑怖畏,所以轻笑空法。
舍利弗!是人于安隐涅槃,生衰恼想。于衰恼处,却生安隐想。此人颠倒,于善法则逆行,于恶法却顺行。
【舍利弗。如是痴人。多怀悭贪瞋恚愚痴。具行三不善根。舍利弗。我为
利益持戒比丘故。说二百五十戒经。如是痴人。乃以世间小因缘故。向
在家者说。乃至书写以示白衣。】
贪瞋痴为三不善根,以能生一切恶故。
比丘受二百五十条戒,比丘尼受五百条戒﹝实有三百四十八条﹞,佛制不得向在家人说。此人向在家人说,书写以示白衣,即违佛制。 p-157
【舍利弗。如是痴人说言。诸法空自相空。何所能作。何以故。如是痴人
。尚不能除悭贪烦恼。何况能断无明。】
如是痴人,不知无性随缘成诸法,诸法缘成无自性,此是诸法实性,见法实性者,可破无明。竟怀疑若诸法空自相空,则何所能作?如是痴人,尚不能除粗浊的悭贪烦恼,何况能断微细的无明?
【舍利弗。尔时持律比丘不能善学。诸说法者亦不善学。读诵修路者亦
不善学。舍利弗。云何名为持律比丘。不能善学如来经中说有三学。善
戒学。善心学。善慧学。是人于三学中不能善学。但以多闻因缘轻慢他
人。是人则为障碍善法。如是痴人。犹尚不能如法答问。况于毕竟空无
所有中能发精进。】
舍利弗!尔时比丘,于持戒读诵修多罗不能善学。修路即修多罗也。尔时比丘,不能于戒定慧三学中善学。善心学,即善定学也。
云何能于三学中善学?于戒定慧三学中能善学者,不取我相,不取人相,不取众生相,不取寿命相,不取有相,不取空相,不取常相,不取断相,乃至不取一切相,是谓于三学中善学。
尔时比丘,以不能善学三学故,但以多闻取著名相,轻慢于人,此人则为轻慢善法。若有人问法,此人尚不能如实问答,况能于实相法中发起精进?毕竟空无所 p-158有者,即诸法实相也。
【舍利弗。尔时破戒比丘。乐为白衣执事。宣通使命疗治病法。以自生活
。舍利弗。汝观此恶人。于我法中出家受戒得受供养。而反以我为怨。】
尔时破戒比丘,乐与白衣执事,例如为白衣传达意见宣通使命,治疗疾病,占相吉凶等,而自活命。当知佛制比丘,应以法清净自活,不得为白衣宣通使命。破戒比丘不以佛法清净自活,舍佛正法而不由,竟以邪命维生,致佛正法垂于衰灭。故佛言,于我法中出家受戒得受供养,却不重佛法,以我为怨。
【舍利弗。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大梵天王。乃至百千万亿诸天。见我法中
如是毁坏。皆大忧愁啼泣涕零。】
诸天见佛法衰败,皆大忧愁啼泣。
【舍利弗。是实不应依止于我。而为白衣营执事务。何以故。释迦牟尼佛
弟子。乃至诸天龙神。犹尚不应为作给使。诸天龙神于我弟子与作给使
。如是痴人所亲近白衣。若能修习通达诸法第一义空。无有是处。】
比丘不但不应为白衣作使,乃至诸天龙神,犹不应为之作使也。相反地诸天龙神,应为佛弟子作使。白衣亲近如是痴人,不能通达诸法实相。诸法第一义空,即 p-159诸法实相也。
【舍利弗。尔时破戒比丘。乃至为得一杯酒故。与诸白衣演说佛法。于意
云何。多贪恚痴多乐读经。贪外经利行不清净。是人能得信解无所有毕
竟空法。能得具足沙门果不。不也世尊。】
佛数说尔时破戒比丘,贪恚痴相。
多乐读经者,乐于摭拾文句,贪著名相也。
贪外经利者,如画符驱鬼、怪异神通等。当知佛法不贵于此,佛法贵在令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灭贪瞋痴,修戒定慧,自度度人转凡成圣。破戒比丘,贪着外经之利,行不清净。
佛问舍利弗,此人能信解毕竟空法不?能得沙门果不?舍利弗答言,不也世尊
!
【舍利弗。若有比丘趣得衣服饮食卧具医药。持戒清净不乐众闹散乱言语
。不贪外义昼夜精勤如救头然。一心勤行八直圣道。是人于空无所得法
尚难通达。况是痴人。无有深欲无有信解。】
若比丘趣得四事供养,持戒清净,不乐众闹,不乐散乱杂话,不贪外道经义,昼夜精勤如救头燃,勤行八圣道。纵然如此,尚难通达毕竟空无所得法,何况痴人 ,无有深心求法之欲,对于甚深佛法,无有信解呢? p-160
【舍利弗。汝观是人。不知如来无上义故破我正法。自为己身及为他人作
大衰恼。如是大贼世间怨家。此经中说应当远离。是人于佛尚不知恩。
自念我等所谓出家。于此法中不应行处则不应行。】
舍利弗!是人不知如来无上甚深法义,取著名相随顺外道,破我正法。以是因缘,自作衰恼,亦为他人作大衰恼。此人是为大贼,是为世间怨家。今此佛藏经说 ,应当远离这种人。
弘扬正法者,是上报佛恩。此人破佛正法,于佛不能知恩报恩。此人不能自我反省,不能自念言,我等出家常随佛学,就应当不应行处,即不应行。
何是不应行处?我见人见众生见,有所得见,是不应行处。毕竟空无所得,乃佛所教,是应行处。
【是故舍利弗。如来欲使未来世中止此恶故说如是经。若有比丘破所受戒
。毁破威仪及破正见。得闻是经怖畏反戒。何以故。破戒之人。不应于
弹指顷住圣人相在袈裟中。若闻是经心欢喜者。是人名为供养诸佛守护
佛道。何以故。舍利弗。是名佛道真际。】
舍利弗!我为令未来世中,止此等恶故,所以说此佛藏经。未来世若有比丘,破戒破威仪,破诸法实相空无所得正见者,得闻此佛藏经,生怖畏心反戒。反戒者 p-161还俗也。
何故使此人还俗呢?因为破戒之人,不应弹指顷住于圣众中,不应在袈裟中,所以应使还俗。
若有人闻是经欢喜者,此人名供养诸佛,守护正法。何以故?舍利弗当知,此佛藏经,是名佛道真际。真际者,即真如也,实相也。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沙门法者。为听是经应过百千万亿由旬。何以故。
诸佛如来久乃出世。虽出于世时乃说之。】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佛法者,宁过百千万亿由旬,求听此佛藏经。因为诸佛出世,方说此经。然诸佛如来,久久方乃出世,故此经难闻也。 p-162
了戒品第九
【佛告舍利弗。有三种人。闻说是经心不喜乐。何等三。一者破戒比丘。
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净说法及贪着我者。是人远离于此随顺实相深经
。具足充满生盲部党。】
佛言破戒比丘,增上慢人,不净说法及贪着我者,闻此经心不喜乐。此人远离此随顺实相之深经。彼等是完全无知之生盲,所结合之部党。
【是故舍利弗。我以是经重嘱累汝。所以者何。是经于如来灭后。能令清
净持戒比丘心生喜乐。如是深经。清净戒者常所摄持。毁破戒者常所远
离。所以者何。痴人闻说真实正语。则以为苦。】
舍利弗!我以此经,再度嘱累于汝。是经于佛灭后,能令净戒比丘喜乐,能令破戒者远离。净戒者喜乐,破戒者远离,则佛法兴矣。何故能令破戒者远离?因为破戒痴人,闻此真实正语,则以为苦。
【舍利弗。破戒比丘所成相貌。如来于此已具广说。舍利弗。破戒比丘法
。应不乐持戒律仪。愚痴之人不喜智慧。悭人不欲闻说布施。增上慢者
。不欲闻此无憍慢法。若闻惊畏如堕深坑。好世利者贪着美味。闻诃訾 p-163
食心则忧恼。若人好读外经书者。则于其中生坚实想。贪着语者乐说散
乱。乐严饰辞巧美说者。于佛第一义则无净心。又于此法不敬不信。舍
利弗。譬如不男之人无男子用。至男子中生不男想。而作是念。是诸人
等如我无异。如是好着外经书者。常乐严饰巧美言辞。于佛第一义心不
恭敬。】
舍利弗!破戒比丘相貌,我今广说。破戒比丘,其法自然不乐持戒,不乐持律仪。愚痴之人,不喜智慧。悭贪之人,自然不喜布施。增上慢者,不喜闻此说实相法、无憍慢法之深经,若闻此经,则生惊畏如堕深坑。好图世俗利养者,则贪着美味,闻诃訾贪着美食者,心则忧恼。若好读外道经书者,则于外道经书生真实想,生坚实不坏想。贪着语言者,乐于散心杂话。喜舞文弄墨、严饰文词、巧美说者,于第一义则无决定清净心。又于此经所说实相法,不敬不信。破戒比丘,有如是等相貌。
譬如不男下,喻破戒人,视余人亦皆不守净戒也。好着外道经书者,语无实义 ,只是空泛名相,于第一义心不恭敬。
【舍利弗。其中有人说清净经。于此人所亦不恭敬。轻慢清净持戒比丘。
何以故。舍利弗。外道经书无真实语。法应憍慢贡高自大。何以故。是
事不为厌离。不为寂灭。不为得道。不为涅槃。是人毁坏信等善根故。
于一切处不信有功德。如不男人于诸人中皆谓如己。】 p-164
彼破戒人,于说清净经者,亦不恭敬,同时于清净持戒比丘,亦复轻慢。何以故?此人好着外道经书,而外道经书无真实语,法应憍慢贡高自大。
何…
《佛藏经描仿卷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