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觉章▪P4

  ..续本文上一页了,这就是不增不减。「岂可修种种行而妄得之乎」,如果修种种行去得到圆觉妙性,那是作病。「此则迷天真而事窍凿」,窍凿就是窠臼的意思,「故名作病」。 

  简单说,学佛仅仅在求清净心,不在求名相。各位你想一想,是不是走错道路了?有一天你修到毫无所求,毫无所得──成佛。有人问禅师,怎么样学佛啊?他说要学佛很简单,一切法不要知,就是学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错门头,学一切法,那不是学佛。「天真而事窍凿」,天真是天真佛,我们的圆觉妙性名为天真佛,很自然,也叫自然佛。

  因为结夏期间,不能多耽误大家时间,现在下课!

  学佛学到不被丝毫的法所染,究竟;如果你心中还有事,事中还有心,不是学佛。赵州和尚不是这么讲吗?赵州八十犹行脚,回来怎么了?及至归来无一事,本来无一事嘛!就是这个道理。古德只要是正法的人,都是一样的,虽有深浅,都是一样的。

  ■第五十八次修学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师父:任病是任其自然,佛世的时候,印度有一种外道,叫自然外道。

  悦师:刚刚师父讲到是任其自然,这种毛病很多人都会犯。有一个人看到六祖坛经讲一句话「不思善不思恶」,他以为是任其自然。其实六祖讲不思善不思恶,是讲吾人的本性非善非恶,可是他并不是叫我们不去修善,不去断恶。正因为我们的心性非善非恶无性,它才能随其缘起而修善断恶,我们修善断恶究竟,也正是要证非善非恶的本性。

  「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不断生死就是不断生死轮回,是恶;不取涅槃,是善。不要修善断恶,他认为生死涅槃是空的,断灭见。「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任」,有自然的意思,他认为随其自然就能证到法性。其实以前师父和我们讲过,那有天生的释迦、自然的弥陀?他不知道「彼圆觉性非任有故」。「任彼一切随诸法性」,他不知道法性无性,能随缘起种种的法,他住着断灭见,那是坏佛法。

  师父:「不断生死不求涅槃」,大家看一看,生死涅槃是二谛啊!……讲吧!

  秀师:我们众生就好象在作梦一样,在梦中分明有六道,分明有种种境,佛陀就好象已经醒过来的人,我们现在说佛的境界是不离生死而得涅槃。对醒过来的 人才讲没有梦没有醒,诸法都是如幻。所以任病是对没有修证的众生而言,他不能讲不断生死不求涅槃。

  师父:假使任由的话,就不应有初、二、三果,任其自性的话,不应该信、住、行、向、地、等觉菩萨。这个人好象执性废修吧?

  甫师:这段文好象是净土法门所破斥的,有些人执着唯心净土,既然心就是佛,你念佛当下就是极乐世界,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也就是执理废事,不能圆融,没有会通。理不是事外之理,事当下就是理。事就是缘起,理是法性,法性不是离开缘起法有法性,缘起法当下就是法性。讲生死讲涅槃也是有二边,他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有遍计执。任病是说法性是自然的,不必断生死求涅槃,我们佛法常说生死、涅槃不二,可是他不懂得生死涅槃不二是在破除生死涅槃二见,他没有真正会到法性,所以他说「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意思是说本来无生无灭。「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任其自然,本来就是法性,不必再求一个法性,这样要求圆觉,就是执理废事。这种不求也是遍计执,这样也是一种病。因为圆觉性它是依他起当下就是圆成实,如果离开依他起,就是坏了世俗谛,就没有第一义谛,所以是病。 

  师父:大家注意到,用二谛理,二谛的探求,依四依,依法不依人的四依。刚才慧甫讲,有人讲唯心净土不必另求净土,他不知道,你一定说是唯心净土吗?那就告诉我们,净土唯心啊!你说我的心就是净土,不必另求净土,他不知道净土就是心,也不必另求心啊!等边三角形就是等角三角形,等角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那是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原因呢?依他起。如此说任病者,执性废修。谁讲?

  闻师:圆觉等同虚空,虚空无所在而无所不在,无所在是因为它无性的缘故,所以它不起造作;无所在的缘故,可以随缘成就一切法,所以无所在而无所不在。无所在是约真谛讲,一真法界的道理,一真法界随缘遍一切法。这种圆觉妙性在因地讲,是众生的佛性,也叫众生的心性,诸佛与众生同一心性。众生虽有圆觉性,可是迷而不觉,虽然迷而不觉,从本未失,没有失去圆觉妙性。众生是不觉义,不觉于缘起,以迷于缘起,所以失于第一义谛。

  一个修行的人要求圆觉妙性,不可以有所得心,前面是讲作,愈求愈远,因为他不会自性清净的缘故。任病是随其自然,如果随其自性,也是一种病,执着性,因为一切法本来是无性的,圆觉是无性。「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因为在第一义里本来没有生死涅槃的执着,事 实上无生死无涅槃,不是离开缘起来讲。我们知道,迷于缘起就是落于生死,知道缘起就是依他,就会入圆成,就是涅槃,所以迷觉就在众生一念之间,生死涅槃就在一念之间。一念之间为什么开出生死涅槃的差别?因为迷惑的时候,认为一切缘起的法是自性,落入生死,觉悟这种空理,真正受用是要如实修行。任病是说,我知道了就不要修行,我知道一切众生皆是佛,我就是佛,这是错误的观念。以世间法来讲,你知道米可以成饭,你不煮的话,永远也不能成饭。

  「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他的执着见,没有生灭。「任彼一切随诸法性」,就是随波逐流,反正我知道了,就不去修行,也就是执性,我本来就是佛,我本来就是圆觉──废修行!这样永远没有诸佛,因为一切贤圣都是无为法,会到缘起无性这个道理,要起修行,所以信解行证,灭缘起要求真谛,是不可能的。「彼圆觉性非任有故」,不是自然的,「说名为病」。整段文是就执理废事,或执性废修来讲的。

  师父:大家注意看。此人落于「有」,「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他认为有生死,不必断生死,「不求涅槃」,他认为有涅槃不必求。涅槃随缘有生死,生死无性是涅槃,不觉之人不能知道,如果不觉的话,落入遍计执。涅槃无性,可是随缘就是生死,依他起。生死随缘,还是无性,圆成实。谁还讲? 

  彰师:刚才师父说过三性,如果在依他起没有会到圆成实,就落到遍计执。法是不生不灭,自性本清净,是没有错,不过落到遍计执就是病,病就要用药来治,在佛法当中就以戒定慧来治病,戒是基础,定慧要等持,这样才能除病。有病的时候需要药方,病治好了,也就是会到圆成实性。这个有是因缘有,就是妙有;空是性空,不是偏空,随缘无性是性空,性空无性能随缘。

  师父:大家不要迷于甚深道理,我问大家,如果不断生死,不求涅槃,那不灭贪瞋痴,不修戒定慧,也可成佛,有这个道理吗?不念佛也可往生,有这个道理吗?不参禅也可入定,有这个道理吗?不持戒也可生天,有这个道理吗?现在知道这个人的过错了吧?

  闻师:「彼圆觉性非任有故」,我们知道圆觉性是无性,是十法界的一个所依,圆觉性无性可以随觉悟的因缘,会法的深浅,而有事证的差别。它随众生迷的因缘,有六道轮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心随缘成万法。因为他不懂这个道理,只知道不断生死,不求涅槃,只会到一边执着见,他不晓得依他起就是圆成实,圆成实就是依他起,所以才会讲彼圆觉性是随其自然的。

  师父:不修菩萨位,也不修成佛,自然就是菩萨位,有这个道理吗?不假修行,自 然到果位,有这个道理吗?

  秀师:上次师父有举例说,刀子要磨才会利,可是「利」是它的作用,刀子很利并没有离开刀子而有利。我们不能执着我离开刀子就有利,而不去磨刀子。

  师父:这个人执性废修,尽量发挥!我们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以四依为根本看圆觉经。等一下你们看注疏的时候,也依四依衡量。

  觉师:我们知道一心具足十法界,他认为我的心就是佛,何必要念佛呢?他不晓得他的心也具足地狱、饿鬼、畜生。就因为我们要成就佛道,所以一定要假修行。

  师父:任病,我不必上班,不必工作,坐在家里,自然而然,钱就来了,饭就来了,任其自然。印度有一种自然外道,有苦不必断,自自然然会消失,好比在高山上,有一个线球往下丢,线转尽了自然成佛,那是外道。你们不必学戒律,自然知道戒律,有这个道理吗?不必煮饭,饭自然就熟了,有这个道理吗?

  观师:「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我们是凡夫众生,如果我们不断生死不求涅槃,其实我们都是起惑造业。「任彼一切随诸法性」,就是随业轮回,这样是执性废修。不要有这种任病,就是要假修行,譬如说我们都有佛性,这个佛性因为无性随缘,还是要念佛。譬如说,心本清净,我们假如不藉念佛因缘,不能心清净。 

  师父:讲吧!

  庶师:这种任病,好象老子立的无为自然,过去在唐朝道宣律师的时候,曾经有很多人认为老子所说的和释迦牟尼佛差不多,后来经过道宣律师大力反驳,才把正知见确立起来。这种任病就是我们任其一切自然,就能证得寂静涅槃,这种会产生比较放荡、不伦不类的行为。所以真正的自然,在众生未修未证之前,就像普觉菩萨所说的,一定要依这三法,求何等人,依何等法,除何等病来修行。所以释迦牟尼佛说要依正知正见的人来修持,如果没有依这三法来修行就是任病,这只是从事上讲,我没有讲到理上。

  师父:讲吧!

  策师:前面是作病,这里是任病。前面的作病,是说圆觉性不是作来的,因为它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第二种任病,作…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普觉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