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23

  ..续本文上一页

  师父:慧彰提出来了,不生不灭,佛说不生不灭是说毕竟空义啊!不是说不生不灭 定有其法,如果这一步错了的话,就糟糕了。大家看,如果毕竟空也有道理 ,相、二谛、毕竟空,都是一个道理。「以如来解及所行处」,这好象是如 来的身口意三业吧?谁讲?

  

  济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众生起遍计执,所以不了四相。慧能大师有一首偈 :「慧能没技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就是破我们众 生着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如来教我们八万四千法 门,有的人在威仪上修,有的人在智慧上修,有的人在多闻上修,因为所行 处都是有能所,所以要成就清净觉,如同煮沙成饭,不能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二乘人以为证到涅槃,其实也没有涅槃, 也没有菩提,本来无一物。「见胜进者心生嫉」,因为着相所以有嫉心 ,有人我是非的区别。「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因为有 我相,所以不能入清净觉。 

  

  师父:大家要知道,圆觉经和六祖慧能大师所证的境界有所不同,慧能大师证的是 顿教,圆觉经是圆教。顿教得真谛中道,随缘无性,一切法随缘无性,顿教 境界,一切法随缘无性就是真谛中道,也是入中道义。圆教,圆觉经是无性 随缘成一切法,真谛、俗谛皆得。好!你讲吧!

  

  翰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末世众生不能了达四相,我人众寿皆是因缘和合的 假相,因缘和合的假相是如幻如化的。既然如幻如化,所以空不可得。「以 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如来解及所行处是落入法我执和人我 执,我们知道法我执是所知障,人我执是烦恼障,以烦恼障、所知障来修行 ,终不能成就。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那就是有一个能得的心和能证的心,落入 能所心。「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我爱是我所心,落入能所和我我所,就不 能入清净觉。

  

  师父:慧翰提到烦恼障和所知障,大家知道,所知障是界内、界外,这烦恼障就是 见思惑。见思惑在界内,破见思惑出三界。所知障是界外见思,三界外的见 思惑,就是所知障。虽然它通界内、界外,界外独存。最后一个人讲!

  

  观师:「末世众生不了四相」,末世众生不了我人众寿四相是无性随缘,他没有会 到无性随缘,随缘无性。所以纵使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也不能成就, 执相而求,咫尺天涯。「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未证谓 证,就是讲增上慢,有所得故。这跟前面有关系,因为前面不了四相,就会 执着四相,有所得。后面也是以有所得,所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 进者心生嫉」,见胜进者起嫉心,没有起随喜心,假如能够会到四相是 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就会起随喜功德的心。这也是我们修行上要从这里下 功夫的,因为佛就是会起随喜心,譬如结夏圆满七月十五日为什么是佛欢喜 日?因为大家能会到法性,能够成就的话,佛会代替我们欢喜。我们会变成 凡夫,就是我们看到什么事都不欢喜,「见胜进者心生嫉」,所以我们要 改这种习气,要常常起随喜功德。「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未断我爱,因为我相坚固的缘故,所以不能入清净觉 。

  

  师父:慧观也提到四相就是取相,这有道理。不了四相,是取四相──我人众寿相 。「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取如来的心相、行相,取相的缘故不得 成就,不得空义。「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也是取相,小乘不知道 空义,取相,所以才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闻说大 乘毕竟空,如刀割心。「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我爱是见分,见分有四种: 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唯识宗说的第七识。「未断我爱」,以第八识的 见分为我相,第八识的相分为法相,相分就是人众生寿者。我们今天因为时 间的关系,现在开始查注疏。

  顺便和大家讲,今天我为常住事出去,惠济、慧修和我去,我在这里顺便向 大众僧告假。

  顿教比圆教差一点,顿教是会入缘生无性,真谛中道;圆教是不但得真谛中 道,先得真谛中道为根本智,后得俗谛中道为后得智,无性随缘。根本智是 六地以前的菩萨,如果再得后得智,就是七八九十地到等觉菩萨。有些人以 遍计执会六祖的境界,他说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说 的吧?本来没有一点东西嘛!错了!本来无一物,不也是有吗?有「本来无 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无,会入圆教了。本来无一物也无,不是无性随缘起 吗?

  

  彰师:无一物是指无相。

  

  师父:无相就是相,那有无相?要是有无相,龙树说落入无相相。

  

  彰师:无一物是不取相。

  

  师父:不取相是取了无相相。

  

  彰师:能随缘不取相。

  

  师父:不取相,无相也无。 

  

  彰师:无相无不相。

  

  师父:无相就是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缘起啊!那有无相?没有无相,实相无相无不 相,那才叫实相。如果说真正一切法无相,那还有个无相相啊!

  

  彰师:那就是不取无相。

  

  师父:那就是于真谛中道取遍计执。你既然不取相,怎么会有无相?你说有无相, 一定取了无相相。

  

  彰师:不着的意思。

  

  师父:你还是着啊!你着了毕竟空,着了无相相了。

  

  彰师:无一物就是无性能随缘的意思。

  

  师父:无一物也无,着了无一物,不成了断灭了?无性随缘,怎么会本来无一物, 本来无相呢?无相是说无自性啊!无性能随缘,随缘就是相啊!佛所说法, 相即无相,无相即相,生即无生,无生即生。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 不着一边,着一边是断边;再着那边就是常边。你们如果学佛法,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六祖不是这个意思,为破你执有,才说本来无一物。要不然不 是中道义嘛!你们知道这个道理,就真知道如何念佛了。怎么知道念佛呢? 无相就是相,无量寿就是无量光;相就是无相,无量光就是无量寿,这不是 照而寂,寂而照吗?如果你偏于无相,断灭,断边;偏于相,常边。常断二 边,不契中道。禅宗祖师禅,会入真谛中道嘛!

  你们被贪瞋痴障住你们的智慧了,你们想,着有相是不是有所得啊?界内见 思。说无相,是不是还是有所得于无相啊?界外见思,所以说这都是所知障 。所知障通界内、界外。希望大家各自努力啊!如果你在此法得到一点点解 ,可以开圆解;如果能够悟到一点点,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那就得果 位了。开圆解的人不了生死,到一悟一切悟,一证一切证,可以得果位。

  如果我说这个话,你们在座的能有一个、半个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得了。 恐怕大家都是一盆浆糊,糊里胡涂!这无相和空,还有分别,无相空是大乘 义,小乘叫但空,凡夫外道是邪空。但空有过,不得法身,所以出三界。邪 空有过,不离三涂。但空,怎么叫但空?没有功德,他认为一切法确实空了 ,是人我空。他不知道空这个法是出于第八阿赖耶识,所以小乘人只会到第 六意识,不入第八识。邪空是什么?遍计执。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下‧二五七下‧一一)「如来解行。离四句。绝 百非。住相而修岂得成就?」这个人说得很正确,离四句绝百非,不得说有 ,不得说无,不得说也有也无,不得说非有非无。如果是取相而修,岂得成 就?「如执醍醐同毒矣」,醍醐是牛奶里头最好的东西了。

  「未得于理。未证于智。谓得谓证增上慢人。」法本不可得,他认为有所得 ,法本无证,他认为有证,所以叫增上慢。「若自知不证而言证者。则根本 戒中成妄语罪。」这是大妄语。「夫圣人用心。自他无二。见他胜进法教流 行。念念欢喜。」应该起欢喜心。「必能随顺。验心如此。即证悟不虚矣。 」如果这样,他所证所悟的境界就是真的了。「若自觉已(己)衰他盛则嫉 。已(己)盛他衰则喜。」如果别人比自己强则嫉,自己胜于别人则喜。「 纵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缘。」心之所缘就是心所。「勿错认之谓得谓证 。并由我爱。故成障觉。」这个人讲得很好,讲得很彻底。

  (太虚大师全书‧圆觉经略释‧二一八六‧七)「「此再推论不了四相,必 生二谬:一者、窃佛德以为己功。」窃取佛的功德,佛的心行二德,以为己 功。「二者、以少得而起增慢。……」增上慢。「此种人以为经教所载如来 解处,不过如是,今我亦如是修;如来行处不过如是,今我亦如是行,附会 如来之解行,谓是自己之解行境界。不知四相未空,但以分别识心附会言教 。」如来解行是言教,言教就是二谛,不入二谛,执着言教,「终不能成就 清净解行也」。「或有下,即指以少得而起增上慢之人。……由彼众生未断 我爱者。彼指前两种人。」就是窃佛德为己功,以少得而起增慢,这两种人 都是未断我爱。「彼两种人所以有嫉心者,皆因未能断除细相我爱之故。 」这两人都解释得有道理。我们今天到此地,下课!

  ■第五十五次修学

  

  师父:我们这么修学,逐渐把各位带到另一个层面。如果你不精进,你要落伍,渐 渐要落下来。和赛跑一样,慢慢就落下来了,渐渐地能剩下几个人?不知道 ,希望各自努力!这是你的慧命,你如果放弃它,实在可惜。你努力,跟不 上是一回事,如果甘心放弃,实在可惜!不久大家就可看出来,有的人慢慢 爬上来,有的慢慢落下去,有的慢慢听都听不懂,不要说是修学,他来讲堂 就是打瞌睡,没有别的。希望大家各自精进!你学佛,出家…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