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P24

  ..续本文上一页,为的是什么?

  (有人跪香!)起来吧!你们再这样拖拖拉拉,我不讲话,叫你跪一个小时 。你们都有表嘛!看时间啊!我都能按时到达,你们不能按时到达?这我就 有点不相信。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 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 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 能入清净觉海。」

  

  师父:今天修学到这里。「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无」当「不要」讲。

  大家应该觉悟了,你看经文怎么告诉你。你们要知道,不论你世间学识,只 论见性与否,你们有很多书读得少的,千万不要认为自己读书不够,没有学 问,灰心丧志,这个不论的。如果你能一点通,点点通,天台说一节破,节 节破。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现在的人多令求悟,佛告诉大家「无令」求悟,只 叫它求悟求解的话,「唯益多闻增长我见」,见性之道就是消灭我见。谁讲 ?

  

  秀师:「末世众生希望成道」,就是有所得心,他不从心上下功夫,不晓得心即是 法,法即是心,而心外求法,所以「唯益多闻」,这样只能增长我见。要怎 样求悟呢?「但当精勤降伏烦恼」,从心性上用功来降伏烦恼。「未得令得 」,一切无所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断令断」,断是断有所得心 ,断执着,这样就能「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因为法本不可得,所 有的一切境如幻如梦,不起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就不会起我慢。「彼我 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从自己的心性下功夫,佛说这种人就 能渐次成就,这样就是「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师父:慧秀说「末世众生希望成道」,皆是有所得心,不错!现在的人都是有所得 心求佛道,正是背道而驰。「希望成道」,有所得心,「无令求悟」。现在 的人都是求悟求解,甚而言之,说我开悟了,其实骗人的话,六祖说本来无 一物,不知道你悟的是什么东西。里面有一个「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这是 智德和断德,在究竟果位叫智德,叫未得智德令得。「未断令断」叫断德, 未断的恶法令断。在因地上怎么修呢?未得令得是善法,未断令断是恶法, 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就是智德、断德。谁讲?

  

  闻师:「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事实上就点出来,像师父常开示我们,众 生慧命之所依,是假经教为源本。有一句话,要以什么养慧命?要以法来养 慧命。这个法本来是不可说,虽然遍一切处,不可以言语表示。虽不可言语 表达,以俗谛来表达,用言教来表达,用文字来表达,可是法却非文字,也 非言语,只是用一切文字、言语来诠释这个法而已。我们慧命之所依,就是 假经教为悟入方便。 

  「末世众生希望成道」,希望圆满佛道,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成就一大圆觉 。「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无令求悟」,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 缘生的,生而无生,无生就是生法。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这个法本来是融 通的,任取一法,若有定法即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悟的法,一定是 有法。不管你是初初开始学习,还是你已经证到圆觉妙性,事实上都是落入 定法,不能成就佛道。所以「无令求悟」,有一丝一毫的悟,就有能悟、所 悟,有能悟、所悟就乖于一心,乖于无上菩提。所以无令求悟,或「唯益多 闻」,这都是「增长我见」。如果我们以法来养我们的慧命,听见或修习任 何一法,知道能所都是相依而起无性,当下依他起就能会入圆成实。如果一 落有定法执有,就乖于佛道,有任何取证,都是增长我见,不能销归自性, 这是不认识法性的缘故。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刚才师父已经开示我 们是智德、断德。求佛道不外两种,智、断二德,智断二德圆满,就是所谓 佛道。不管智德、断德都不能落有所得心。「但当精勤降伏烦恼」,我们知 道烦恼是虚妄而起的,遍计所执,所以降伏烦恼也是降伏我们众生的遍计所 执性。因为法本无生,无生法中你怎么再起第二重虚妄的烦恼,从遍计所执 惑再生的烦恼是错误的,应该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以始觉合 乎本觉,我们的心就像大圆镜一样,由法性起叫缘起法,这就是始觉,于依 他的法没有遍计所执,当下合于本觉。「未得令得未断令断」,众生不落遍 计所执,就是智德,才能真正如法修行断惑,断惑的缘故就没有苦,所以未 断令断。

  「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一切寂灭是讲诸法寂 灭相,就是诸法实相。「对境不生」,对境生是遍计执,不会依他而有,依 他是四谛法,不会四谛就不会第一义谛。所以当我们起烦恼时,就是二谛皆 失。我们如果能对境炼心,就能慢慢销归自性。对境炼心是会到一切法都是 缘起,依他而有,所以就没有能所的分别。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 觉海。」「若于所求」,就是落入定法,不是我们所讲的法,不能养慧命。 「别生憎爱」,生分别心,分别心是取相而有的,取相是众生的迷惑,迷惑 是因为不解第一义谛的缘故,迷惑在事相,「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师父:大家注意,他们讲到那里,你看到那里,要不然你不入,糊里胡涂。「末世 众生希望成道」,道有二种:定道、慧道,定道是断德,慧道是智德,这你 们就了解了。他第一句就讲出来,「无令求悟」,悟是人相。「唯益多闻」 ,取着人相,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人相产生于我相。唯识就讲,我相 是见分,人相是相分。所以才说「但当精勤降伏烦恼」,你慢慢就可以找出 脉络来了。「希望成道」,本来是断德、智德,他相反而求。谁讲?「无令 求悟」以下都是讲四相,我人众寿相。

  有些胡涂人总认为多看几本书,就可进入佛道,那是背道而驰的。看经要销 归自性,深入谛理。你如果知道「希望成道」,道有两种:定道、慧道,那 下面就贯通了,要不然你满腔的摸不着边。抓着这一点懂的,下面慢慢就懂 了。谁讲?要讲就讲啊!

  

  甫师:「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师父刚才有开示这个道是定道、 慧道。我们学佛要定慧等持,有慧无定,落入狂慧;有定无慧,落入外道。 这在佛道上相当重要,我们要了生死,一定要从这里下功夫,一定要定慧等 持。现在末世众生以有所得心,不知道佛道的真义,他只要求开悟,以有所 得心,只会在解上多下功夫,这样就是狂慧,增长我见,这和生死一点干涉 都没有。如果我相不除,烦恼不灭,等于磨砖要成镜,不可能的事情。

  主要我们要降伏烦恼,所谓开悟就是要放下烦恼而已,因为我们自性本来清 净,由于我见才出种种烦恼,所以不能和一切法相应,本来一切法都是一心 能随缘,随缘无性就是一心。如果我们起遍计执,就不能和法相应,因为法 本来就是清净。我们只要精勤不起烦恼,就对了,所以说要「起大勇猛」。 我们知道我们有烦恼,问题是没有勇猛心让烦恼不起来,所以师父开示要起 观照。这观照就是不起烦恼,所以主要是不起烦恼就对了,不是有所取有所 得。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如果我们心清净,就能起一切的功德,一切的烦恼 都不会生,所以说「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一切人我是非都不会生起,本来一切的人我是非就是我们的烦恼心所起的 。若能这样下功夫,才能「渐次成就」,这是修佛道踏实用功的地方。「求 善知识不堕邪见」,真正降伏我慢,这样才是无我的心,才能获得善知识的 护念,不会堕入邪见、狂慧。「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如果我们对佛道有所 得,起憎爱心,当然不能入清净觉海,因为清净觉海没有所求的心。

  

  师父:大家对「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还没有很了解,我举例子。虚空,你怎么得 的虚空?如果你求虚空,这个人是大傻瓜啊!虚空,怎么得的虚空啊?把浮 云扫尽,就是虚空。所以古德讲过,扫尽浮云月自明。断尽烦恼,佛性圆现 。

  「起大勇猛」,什么是大勇猛?观照,使你的心始终一片清净,那才叫观照 ,并不是叫你观佛像、观莲华、观佛放光啊!那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样 保持你的心清净,非要大勇猛,办不到!什么原因?因为众生的心起灭无常 ,好象猕猴一般,它最难降伏了。所以降伏它,要起大精勤。谁讲?

  

  庶师:这一段是佛答净诸业障菩萨的总结,我想这里是佛为末世众生所开出的修持 方法。「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众生希望成道,却不知道反观内心 ,「无令求悟」,不知道万法繁兴,同归一大缘起;缘起无性,当体即空。 因为不知道这谛理,所以不知道从心性下功夫。「唯益多闻」,增长多闻就 是增长我见,我见炽盛,就扰乱我们的清净心。所以「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 大勇猛」,这是一个方法,还有「求善知识不堕邪见」,也是一个重要处。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在佛遗教经有提到,制心一处,无所不办。所以我 们真正有心要出离三界,就是师父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佛法 门来讲,就是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净念相继,把功夫打成一片。这样起大 勇猛心,才能「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对境不生。彼我恩爱 一切寂灭。」这些种种的习气才能断除,这样「佛说是人渐次成就」。

  虽然我们有大勇猛的心,还是要求善知识的领导。

  

  师父:不要闭着眼,他讲到那,你看到那,要不然你不入。 

  

  庶师:有善知识的领导,我们才不会堕入邪见,尤其我们末法时期,如果没有善知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净诸业障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