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可是上面没断啊,从无明行识名色六入皆没断,后面还有变易生死 。
菩萨修的阶段和他不同,他是断了烦恼障取涅槃,证灭,菩萨不是。所知障 障什么?障无上菩提。烦恼障障什么?障究竟涅槃。二乘人断了爱,没有取 ,没有有,没有生死,得涅槃了,他得一半。可是他没断无明,不得无上菩 提。菩萨得无上菩提,他先断所知障,他得菩提了,可是他不取证,为什么 不取证?断爱,就没有取,没有有,没有生没有老死,谁救众生去?所以菩 萨断所知障,不断爱,这个爱就转名为慈悲。菩萨不是爱是慈悲,他这里以 慈悲心不断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有就有生,有生就有老死,入三界 了,救众生。
这说明了,菩萨先断所知障。所知障断了,烦恼障不断,那烦恼障不是说他 有烦恼不断,在烦恼当中,爱转名为慈悲了。在什么时候才断呢?金刚道后 异熟空。金刚道也叫金刚定,也叫金刚喻定。到了金刚道成就的时候,就是 等觉菩萨了。等觉菩萨一念之间,所知障、烦恼障顿断,转身成佛。二乘人 他不是,他断了爱以后,无明以上他不管,没断,他赶紧取涅槃。菩萨修行 不是,先断所知障,所知障断了以后,烦恼障不断,留爱润生。
有的人不知道,说菩萨还有烦恼,那他不知道佛法。爱以上断了,以下不断 ,有爱就有取,有取就有有,有生有老死,入三界度众生。等金刚喻定以后 ,等觉菩萨了,如幻三昧具足,顿断所知障、烦恼障。好!赶紧查注疏。… …爱怎么产生的?我。爱有能爱、所爱。
闻师:经上讲到「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刚才师父说菩萨先断所知障,爱 转为慈悲入生死。请问师父,先断所知障化度众生,他的位次是不是已经破 无明了?
师父:有无明的叫爱,没有无明的叫慈悲。要是菩萨断了爱,观世音菩萨还来救度 众生干什么?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是为什么?爱念众生,慈悲众生嘛!没有 慈悲叫爱,爱更浊叫着,着更深叫染,染更深叫淫。
明师:刚才师父讲,菩萨没有断爱,有爱取,有生老死,这个生是不是意生身?
师父:他有两种,像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法身。低一点的菩萨叫意生身,佛、 观音菩萨、法身大士都叫法身。没得法身的时候得意生身,意生身有三种功 德──自在、遍到、速疾,要想到那里受生,很快就去。要想到那里去,就 到那里去,自在,不受业障,不受爱着染淫系缚。得法身的佛菩萨更不得了 了,变化无方,一念之间可以在无量无边的世界示现成佛。
意生身,声闻、缘觉也有啊!三乘人皆是意生身,初初证到了如幻三昧,知 道缘起无性,无性随缘,所以他能够速疾,能够遍到,能够自在无碍。记住 !达不到这个境界求阿弥陀佛,他慈悲一定给我这个境界,求往生就可以达 到了。
随缘无性,无性随缘还有一点点执着的时候,叫染分阿赖耶。完全没有执着 的叫如来藏,如来藏也有一个名字,二空如来藏嘛!空和不空。既然二空了 ,那里还有如来藏?那是清净法身佛。所以说,经上说大菩萨要想得法身, 要清净如来藏名和识藏名。识藏名就叫第八阿赖耶。
我讲过,阿赖耶识叫自证分,它的相分是法,它的见分是我。你知道什么是 见分?什么是相分?缘起边出能、所,能者为见分,所者为相分,要是破了 能所的话,破了缘起,没有第一义了,他一定有这个东西。你不要认为见分 、相分不对、不好,都不要,那没第八阿赖耶。破尽缘起,就没有第一义, 世谛破第一义也破。所以佛赞须菩提,不坏一切法而说法性空。不坏一切法 ,就是不坏世谛;而说法性空,是说第一义谛。
闻师:刚才师父说到第八识,小乘不了第八识,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第七末那识 执着见分、相分,见分、相分是指能见、所见,请师父开示相分是指什么? 范围有多广?见分是指能,是不是包括见、闻、觉、知,都叫能?为什么小 乘不了第八识?
师父:如果小乘知道第八识,知道第八识以后是不是破无明啊?他知道第八识了, 还有无明吗?第八识是如来藏嘛!如来藏是二空藏,二空藏还有无明吗?他 不知道。如果他知道的话,他也破所知障,如果他也破所知障,也断烦恼障 ,和佛有什么两样呢?那不应该叫他二乘人,应该叫他妙觉佛啊!所以二乘 ,声闻乘、缘觉乘,不知第八识,他执着我得解脱,那有我啊?所以禅师答 求解脱的人就说:「谁缚你啊?」没有缚怎么会有解呢?所以他不见性,不 破无明不见性。
在很多经有说过,譬如大般涅槃经说过,声闻乘人不见性不成佛,缘觉乘人 不见性不成佛。
(卍续一六‧一○八下‧圆觉经直解卷上‧一八)「此总结轮回根本皆贪欲 渴爱之过患也」,这个大家都说过,我相信贪爱、贪淫是生死轮回的根本, 大家都已经都知道了吧!为什么不下大决心把它断掉?你既然知道了,就应 该下大决心把它断掉。好比有一个人他不知道是井,掉下去了。你既然知道 是井,掉下去会死,你为什么要往下跳呢?
「此释疑显权也」,菩萨示现世间是权变,权实教在法华经讲过,一乘是实 ,三乘是权。所以菩萨也是权,叫权教菩萨。「释疑」,解释这种疑惑,为 什么菩萨入生死?他是权现的。「恐有疑云。菩萨入诸生死。岂非贪欲之过 耶。」难道菩萨也是贪欲吗?「故此释云。菩萨但示贪欲。而入生死。」权 示、权变示现贪欲,不断爱之一念,爱能润生嘛!看到这段,两种无明,一 开始无明行发业,这叫无始无明,无始无明就是发业无明,润生无明是什么 ?爱啊! 「以同事摄。令彼舍贪。乃是权现。」憨山大师是以权实教来解释。这个权 乘菩萨,你们拜过忏吧?忏文都有说,不为声闻、缘觉权乘菩萨,我愿做妙 觉佛。「非实事也。然修行者。必断贪欲。于清净心。方得开悟耳。」再看 第二个人。
(卍续一六‧圆觉经要解卷上‧二三六下‧九)「恐疑者云。既令舍爱。何 故菩萨亦有爱生耶。」菩萨既然教众生舍爱,菩萨怎么还有爱?还入生死呢 ?「故此通云。示现受生。非爱为本。」这两个人讲的一样。「但以大悲同 事利物。故净名云。」净名梵文名字叫维摩诘。「众病即菩萨病也」,漏掉 一个字,应该是「众生病即菩萨病也」。菩萨为了度众生所以入生死,入生 死救生死,入三界救三界,菩萨行。「先能除舍。方可勤求。」先除舍爱着 ,除舍爱是略说,具足说就是除舍爱着染淫,总说就是除舍贪欲。「方可勤 求」,勤求佛道,我们再把它变个样子讲,这叫灭贪瞋痴,求戒定慧。「如 出金始堪为器」,好比石的金子把它炼出来,才能打金戒指、金项链。
「前但云贪爱。此云憎爱。境不顺心。违情故憎。」憎就是瞋恨,这两种法 令众生不得了生死,憎爱二心一定要戒除。有爱一念,落六道;有瞋一念, 落三涂。「是知憎亦由爱」,爱而不得就起憎恨心了,违背爱心就起瞋恨心 了,都是我念起,不脱生死。
这个生死,我和大家讲,有三重迷惑。第一重迷惑,没有五阴,迷惑有五阴 ,二乘。五阴是法,色受想行识,他迷惑有法,大乘他知道五阴空。第二重 迷惑,于五阴当中又执着有我,二乘破了,所以他知道无我了。第三重迷惑 ,于我又执着有生死、有烦恼──凡夫。一切凡夫都有三重执着坚固,二乘 破二重,菩萨皆破。
「故虽兼憎意但说爱。永断三障即名勤求。三障断处心清净矣。」这两个人 讲的都差不多。菩萨示现入生死是权变、权现,不是真实。再看下一位。
(卍续一六‧圆觉经近释卷三‧一七六下‧一二)「故知三界一切种性皆以 贪爱为根本也。……」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受生。「固当先断欲根除爱渴。 透此一关便是出尘罗汉矣。」贪爱断了出尘,尘是六尘,六尘在那里?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贪爱要是断了的话,不受三界,出尘,出三界 的阿罗汉。爱断了没有取,取断了没有有,有断了没有生,生断没有老死, 出三界了。
自己设问。「问菩萨不断贪欲入生死中广作佛事。何故必欲学小乘断贪欲除 爱渴而求出生死乎。」也是怀疑菩萨入生死是不是也有贪爱根本呢?自己回 答。「答菩萨入生死度生。皆是以变化身示现世间。」这个变化身有两种, 一种是法身,法身示现叫变化身。法身变化的身又有三身,课诵本有,三类 化身。三类化身是大化身、小化身、千百亿化身。「如镜花水月」,是假的 。「非若众生实以淫欲为因而有此身也」,不是真实以淫欲而受生的。
「但以大慈悲力大誓愿力现同事摄令彼舍爱。假贪爱而入生死。」这个假是 假藉,不是真假的假。借着贪爱,留爱润生而入生死。「其实毫无爱根也」 ,他破无明,他的爱如果以无明而生的叫爱,不是无明而生的叫慈悲。那这 讲起来就多了,大家分辨爱和慈悲的不同,有无明的,有我;破无明的,无 我。有无明的有人、众生、寿者;破无明的,没有人、众生、寿者。有无明 的,不空;破无明的,空。有无明的,有相;破无明的,慈悲、无相。不破 无明的,有愿求;破了无明,这个爱叫慈悲了,无愿。有无明的,有常有断 ;破无明的,无常无断。无常无断叫慈悲,有常有断叫爱。有无明的,有有 有无;破无明的,慈悲,没有有没有无。有无明的,有一有异;破无明的, 不一不异。大家演绎这个道理,就知道很多了。
「若自己有爱自堕生死。安能断人之爱令彼出生死乎。」自己堕入生死,怎 么能救人呢?「故末世修行者。若能外舍五尘欲境。内除憎爱二心。则永断 轮回心得清净。」这是小乘阶级,不是大乘阶级。「……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正如出之金方堪作器。若是药汞金。入…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