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智能再高一点点,直观缘起如幻,法性不动,见法性。它也可帮助你 往生西方。如果你真的如此观,往生西方可能在中品以上。所以修念佛三昧 ,要是智能低的人,你念佛记住持戒定慧。我告诉大家持戒念佛,你念阿弥 陀佛的时候,记住灭贪瞋痴,如果贪瞋痴一起,不得成就。贪瞋痴方面,大 家都知道了,贪欲是生死根,修学圆觉经都知道。瞋心一起,一点功德都没 有,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前功尽弃。等你转身堕入三涂的时候,受人 摆布,受业力摆布,不得自在。所以我们修念佛三昧,要持戒定慧,灭贪瞋 痴。
如果你的智能再高,定力更深,你不妨试着起起观,起起止。观一切缘起法 如幻,破无明。止于法性不动,见法性。你不妨这样修一修,这样修虽然不 得念佛三昧,可以帮助你往生西方,我想最低限度在中品生以上。
希望大家各自用功!不要认为我还年轻,那不一定,生死在呼吸之间,一口 气不来,就是后世。所以佛法是真真切切的修行法,不是什么鬼鬼怪怪神神 奇奇的。你们大家出去讲经注意到,不和人家谈鬼鬼怪怪的,不谈那个,谈 真实法,真实修行法。我们现在开始修学圆觉经了。希望大家各自努力!
这段文还叫大家发挥发挥!「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 爱渴。」这不是告诉你很清楚了?贪瞋痴三项,要想免轮回不落生死,贪是 第一个;不落三涂,瞋是第一个。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示现世间是什么?就是如幻三昧啊!菩萨 修如幻三昧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随缘起法示现。「非爱为本」,爱为本 的话,落入生死的是贪,菩萨示现世间不是无明,爱是无明,没有无明叫慈 悲。
「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菩萨不断爱之一念,如果断爱 的话,和二乘一样了,取有余涅槃了。菩萨不断爱,以爱润生才入三界救三 界,入生死救生死。你要知道这不是简单的,阿罗汉不敢办。有很多凡夫说 ,我留娑婆度众生,那你愚痴,你堕入地狱,谁救你?最低限度要保住天身 、人身啊!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欲就是贪欲。我和大家讲一讲,贪欲有几 种啊?谁还记得?爱着染淫。这儿是略说,在阿含是佛详细说。「及除憎爱 」,憎就是瞋恨心,爱就是贪心。为什么不讲痴呢?因为贪心、瞋心都是无 明,都是愚痴。
「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圆觉境界是什么呢?干脆和大家讲,圆 觉境界就是随缘无性,无性随缘。「于清净心便得开悟」,清净心就是圆成 实性啊!就是真如随缘成万法,万法无性是真如,你修一切法门从此地入。 慢慢大家就知道了,一切法里面念佛法门最方便,为什么?仗佛力。慢慢地 你就真正认识念佛法门了。
你们现在对念佛法门的认识,说师父叫我念佛,我就念佛嘛!慢慢地你就自 己真知道为什么念佛法门可贵,到底它是一个什么法门。我们节省一点时间 ,谁要发挥可以发挥,然后我们就找注疏。
注疏是给我们印证的,上根利智的人开悟以后一定要有人印证,他不敢自己 决定。印证了以后才决定,哦!没错。可是我们现在找注疏印证,注疏有深 有浅了,大家各自用功,开始的时候,深的浅的都可以印证你。到了你进步 的时候,深的可以印证你,浅的你可以印证他。大家看看,继续发挥啊!我 们今天时间短一点。
我们可怜得很啊!佛说有无量三昧,我们也是昧──昧然不知,我们是昏昧 。
甫师:从这里我们知道要脱生死,要断爱欲。爱欲是因为我执的缘故,我执使我们 不得自在,随着业力轮回生死,因为贪瞋痴有业力,业力感果报,轮回生死 。如果没有贪欲,就能体会清净法,能随缘自在,生死关头心不会随境流转 ,不会落入轮回。
再来讲菩萨,菩萨得大自在,可以再入生死。小乘人办不到,因为小乘人他 执着我要解脱,我不敢入生死度众生。菩萨能随缘,随一切的因缘度化一切 的人,因为他不动,所以虽入生死不染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 净心便得开悟。」一切法本来清净,无有憎爱,因为虚妄执我才落入生死。 如果当下舍憎爱,就是清净心契无相法,当下就无生死可得,能够开显圆觉 妙心。
师父:大家知道,将来你要转凡成圣,在烦恼中转,在生死中转,在平常日用中转 。怎么转法呢?转凡成圣是知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绝对不是躲在深 山里清清净净的,那根本是愚痴法嘛!谁还要发挥?
悦师:「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经文明显告诉我们 ,众生要免诸轮回,先从断贪欲开始。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这段是讲菩 萨,无性随缘,以智导悲,为了度众生,令众生舍诸爱欲。「假诸贪欲而入 生死」,是说菩萨没有断爱,留一分爱润生来度众生,到了「金刚道后异熟 空」的时候才毕竟断。这并不是我们凡夫「爱着染淫」的爱。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这没有简别凡夫及 二乘,反正一切末法众生。假如能舍诸欲及憎爱,就能永断轮回。这必须要 有智能的,譬如能观照一切法缘起如幻,这样自然能舍爱憎,才能永断轮回 ,以清净心会入圆觉境界。
师父:慧悦提出「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家听说了吧?「金刚道」是什么?就是如 幻三昧具足,称为「金刚道」。金刚道简单说,就是不被一切烦恼所破,能 破一切烦恼。不外乎破无明,见法性;不外乎缘起无性,无性缘起。那个时 候,你转身成佛了。到这个时候,如幻三昧又转一个名字,叫什么三昧啊? 金刚三昧。金刚三昧以后,有谁知道?这有五个名字了。都从念佛三昧出, 谁记得?就是它,它就是如幻三昧,金刚三昧、狮子吼三昧、般若波罗蜜多 、佛性、首楞严三昧,都从念佛三昧出。修这个三昧怎么修呢?直破无明, 见法性。所以很难修了。念佛三昧究竟容易,仗佛力破无明见法性,所以都 从念佛三昧出,都不外乎一个佛字嘛!谁发挥?探讨深了,慢慢就愈入愈深 了。谁还讲?
闻师:「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以前很难体会到什么是真正圆觉境界,事实上没有 离开二谛,师父刚才有开示,随缘无性,无性随缘。如果作如是解,如是观 ,如是修,慢慢能见生死边缘。我们能体会到的就是二谛,一切法是随缘法 ,随缘法是无性,无性法常随缘,这就是圆觉境界。我们修行以戒捉,捉烦 恼,定是要缚烦恼,慧是杀烦恼。不管你从那一个层面下手,都是要显我们 随缘无性,无性随缘之圆觉境界。
如果依二谛,我们修行上就能慢慢地体会到,烦恼即是菩提。烦恼是随缘, 随缘即无性,会到无性,一切法性都是圆融,就能慢慢会归圆觉妙性。所以 假如能勤求如来境界,二谛能融通的话,众生才能了脱生死,才能免诸轮回 。我们知道,众生只是一个迷惑心,迷惑心在般若经有一句话,如幻如梦。 我们在生死里,有一句话说「大梦初醒」,我们什么时候醒过来?教门到一 个程度,我相信是可以起行的,可是我们众生力量不够,所以用念佛三昧衔 接起来。「大梦初醒」,好比六祖听一句话就开悟,可是我想他一定是过去 有熏习大乘法的因缘。所以圆觉境界就是谛理的会通,然后在生活上应用。 这边说欲脱生死,永出轮回,要先断爱渴,如果以勤求如来圆觉境界来讲就 比较简单。你能会到缘起是无性的,无性能随缘,这样慢慢我们在生活上, 可以不被一切烦恼所转、所破。
「于清净心便得开悟」,你知道烦恼即是无性,无性的烦恼不是断也不是不 断,这时候你的心就能清净,于一切法无碍,这叫做于清净心便得开悟,这 样我们才能慢慢了脱生死。
师父:我告诉大家,开悟有两种,那两种呢?一种是明白了,现在一般人都很浅薄 ,说我明白这个道理了,那不是真正开悟。真正开悟是我办到了。你们大家 也有开悟的时候,怎么办到呢?在平常日用,不失戒定慧,不起贪瞋痴,你 办到了,那你是转凡成圣。贪和瞋两项断了以后,你就算不求生西方,在色 界天。要是求生西方极乐国土,有希望了。
策师:「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为什么要先断贪欲呢?因 为贪欲是最粗的生死根本。「及除爱渴」,爱着染淫是生死根本,这里可以 说是戒,戒成就以后能不堕三涂,出生死。
「菩萨变化示现世间」,为什么菩萨要来这世间?为了度自己的法身慧命, 众生是菩萨法身,为了随缘来度自己的法身。「示现世间」,以同事摄同众 生入生死,但是菩萨虽现和众生身一样,他是以清净大愿力示现世间,是随 缘不变的。「但以慈悲令彼舍爱」,以无缘大慈,令众生舍离生死。「假诸 贪欲而入生死」,示现和众生一样,可是没有贪着心。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生死最粗的是欲念,诸 欲就是五欲五盖。众生起分别,就有憎爱二心,这是生死的根本,所以若要 断生死就要除憎爱二心。如果没有憎爱二心,就与清净相应,清净心就能与 如来圆觉境界相应。
师父:「假藉贪欲」,为什么假藉贪欲而入生死?他是一定的道理。十二因缘,我 问大家,二乘断爱还有取没有?没有取,取断了还有有没有?没有有还有生 没有?没有生还有老死没有?生老死皆没有了,苦集灭道皆没有了。
这是断什么?没有生死,还有烦恼没有?忧悲苦恼皆没有了,他断了烦恼障 。二乘断了烦恼障,不入三界了,没有生死,不受后有了。这时二乘人说, 「我生已尽」,不受生死;「梵行已立」,没有淫欲了,没有贪淫了。「所 作皆办」,我应该断的贪瞋痴皆断了。「不受后有」,就没有生没有死,入 涅槃了。…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修学记 弥勒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